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2桂林山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4七月的天山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6*万年牢7尊严8将心比心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1蝙蝠和雷达12*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夜鹰的歌声14*小英雄雨来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16*和我们一样享
受春天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18*永生的眼睛19生命生命20*花的勇气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22*牧场之国23古诗词三首24*麦哨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6*全神贯注27鱼游到了纸上28*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9语言两则30*文成公主进藏31普罗米修斯32*渔夫的故事语文园地八
教学进度:
时间教学内容时间教学内容
第1–3周第1单元第10–11周第5单元
第4–5周第2单元第12–13周第6单元
第6–7周第3单元第14–15周第7单元
第8–9周第4单元第16–17周第8单元
第18–20周全面复习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备课人:张秀兰梁爱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积累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
围事物的习惯。
4.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创设情境,反复诵读课文,品味与感受课文语言的魅力,领略祖国山河的
壮美。积累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
受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古诗词三首2课时
2、桂林山水2课时
3、记金华的双龙洞3课时
4*七月的天山1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
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独坐敬亭山》大意。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独坐敬亭山》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
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
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
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3.按课文内容填空
《独坐敬亭山》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而产
生的的感情。
板书设计
鸟飞云去
独坐敬亭山
不厌敬亭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望洞庭》《忆江南》两首诗。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
1.学习《望洞庭》《忆江南》两首诗。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
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朗读三首诗词,指名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从
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
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
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
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
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望洞庭》这首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的美景,有山、有水,充满了
表达了诗人秋夜思念、的深情。
(2)《忆江南》通过围绕江南的特征“”、“”具体描写
的美,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板书设计
湖光秋月潭面无风日出江花红胜火
望洞庭忆江南能不忆江南
山水翠一青螺春来江水绿如蓝
教后记: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
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漓江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
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
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
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
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
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
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
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
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
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
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
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
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
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
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
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
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
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
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
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
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小结第二自然段的学法。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熟课文,背诵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
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指名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二、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复习学法。
上一节,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
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兴奋剂,极大地
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一、面对
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
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播放录象,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
卷。这幅画
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
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
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
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
体地描写。
教后记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2、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
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
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
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
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
的过程。(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概括段落大意。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
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
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
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2、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
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
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
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
地有生机有灵气。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
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
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
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
叶的颜色。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
(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
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第3自然段)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
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
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
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
了双龙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
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板书:山路美)
(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
(板书:宽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
隙进出内洞)
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板书:孔隙)
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
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教师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
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
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
么不一样?
(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
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
会他当时的心情。
(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
张起来)
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
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
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
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
(板书:险)
五、背诵第四段。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2、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点】
1、了解双龙洞内洞的特点。
2、练习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给课文编写提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
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二、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
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板书:内洞)
三、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
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
得多)
(板书:奇)
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
顶双龙,为什么?
(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
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
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
去,只见……
(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
(板书:深黑的石洞里)
四、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
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
热爱)
2.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
的文章(板书: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中心),我要怎样把
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材料安排)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
3.练习给课文写提纲。
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刚才老师讲的写作思路,我们试着给
课文写个提纲。
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
作者游历了双龙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次游历记叙下来,这就是文章的
内容。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这就
是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的中心我们刚刚总结了。
(板书: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呢?我们来看
作者是怎么做的。
作者这次游览,所见所闻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
写进文章。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选择。选择最能体现这次游览特点的,最
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选了山路上的景色,因为它能表现大自然的美,
也增添了作者游双龙洞的兴趣。作者挑选了洞口、外洞、进入内洞、内洞几处景
物来写,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游览的对象,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文章的主要内
容。挑选好材料后,还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览顺
序组织材料的,同学们把作者对材料的安排按顺序写下来。
(学生在本上写)
(板书:1.交待时间地点2.路上见闻3.外洞4.由外洞进入内洞5.内
洞6.出洞)
4.小结:(指黑板)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提纲。我们在写作文前,应该编
写作文提纲。首先想好要表达的中心,然后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选好
的要写的内容安排好。
5.学生将编写的提纲补充完整。
六、作业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板书设计
教后记
4.《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
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二、学生自学
1、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2、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3、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
物。
4、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三、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
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四、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
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五、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
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六、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
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七、作业布置:
复习词语卡。
板书设计
七月,骑马上天山
水---勃勃生机
七月的天山天山美景(移步换景)树---蜿蜒无尽天山美景皆如画
花---五彩缤纷
教后记: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
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重点】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
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口语交际,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
主合作参与意识。
【学习过程】
一、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
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
排。
二、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
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
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
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
【学习目标】
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讲评习作。
【教学重点】
教授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修改习作
【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
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
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
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
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
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
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
等。
六、布置作业
继续修改习作并抄正。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2、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3、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二、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
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
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
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
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五、作业布置
1、读背诗句,积累古诗词。
教后记
本文发布于:2023-01-20 02:20: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83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