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怎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
的,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准备,树立“有效”理念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没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再好的教材,再完
善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是有效教学的要素之一。有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才
有了方向,学生的学习才不会走向岔道。
2.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把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
3.对于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反问自己: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对学生的
学习是否有效?我设计的这个问题,能否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我这样引入新
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组习题,以什么方式让学生参与,才能达到最好的
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效的目的。
二、激发兴趣,奠定“有效”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
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法则。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可以营造愉悦的
学习氛围,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
秘。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和愿望。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
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
的激情。如联系身边的实际,把例题转换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的问题,教材中
有些应用题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学生常常感到这些题与己无关,因而探索
活动显得不够主动积极。教师可以“换汤不换药”,将学习内容生活化,便于有
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3、鼓励与宽容,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
激励,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当学生取得
成功时,可以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哪怕是在学习上表现出的一点点兴趣,教师也要珍惜与呵护。要多表扬,少批评,
尤其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较强的学生,要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
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老师真诚的鼓励,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课堂讲解,进行“有效”指导
课堂上教师讲什么、什么时间讲都应该讲究策略,把握一个度,讲的多了,
不仅剥夺了学生的活动时间,还会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效率肯定很低。但如果
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去做,由于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远不及教师,可能会在一些非
重点问题上纠缠太长的时间,而在一些重点问题上研究不一定到位,而出现散乱
的现象,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
主导作用,进行必要的讲解、指导。
1、指明学习目标,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对于适合自学的内容,上课伊始,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学习目
标,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或探究时,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少走弯路。对于不适合
自学的习题课,教师可以提供问题背景,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兴趣去探究,去
学习,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讲解疑点要点,协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在自主探究或小组讨论后,对于学生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拿不准的问题以
及存在疑虑的问题,教师应给于必要的讲解,要让学生明确谁对谁错,了解问题
的症结,解决头脑中的疑惑。教师的讲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让学生有拨开乌
云见太阳的感觉。另外,上课开始前1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记忆效果
最好的时间段,也可利用这一时间对上节课要点、疑点进行巩固。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读书,
必须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才能由“读会”转为“会读”。数学教学中,教
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翻译,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怎样读数学,了解知
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学会归纳要点,以形成知识网络,完善知
识结构。这样,当学生掌握了读法,形成良好习惯,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读书方
式,提高学习效率。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效”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
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经常听到老师抱怨“这道题都讲了学生还不会”。这是
很正常的,一道题老师讲的再明白,如果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和动手,并没有转化
成他自己的知识。只有经过有效参与、积极思考,才能更好的内化知识。教师应
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
动经验。老师要创造一切机会,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
1、巧设环节,为学生积极参与创设条件。
在课堂环节设置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如小组擂
台赛、你来当裁判、数学小门诊、我来闯关等等,这些小环节都可以激励学生有
效的参与。同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兵教兵,让学生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也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合作精神,使每个
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进行交流与探索。
2、合理设问,使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让学
生知道你问的什么,才好回答。其次,问题的设置应围绕教学的重点、疑点设计,
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达到解决疑点、掌握重点的目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
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思维的锻炼。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使学
生通过问题的思考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只有这样设置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在探究、
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3、鼓励、引导并举,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最大收获
学生参与过程中,老师也不能做旁观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对有
创意的给予表扬,对遇到困难的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的鼓励,可以使学生
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增加自信心,养成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而教师合理的指导,
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在有效的时间里得到最大的收获。
只有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使学生
主动学习,积极探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才
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课堂,合作交流的课堂,促进学生能力
发展的课堂。作为教师,应该尽量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让学生在和谐氛围
中,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
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与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有效、高效
的目的。
本文发布于:2023-01-20 00:26: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78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