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音乐也称之为听觉音乐。音乐只有通过“听”才能感知其美的
蕴含,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的火花,产生飞跃的联想,产生创造的激
情。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的音乐之耳,能对大千世界的声音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
甚至具有对声音选择、筛选的水平。从学习音乐的先后顺序上来说,必须先吸收,然后才
能有所表现;通过欣赏学习音乐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会学生学习音乐要从欣赏入手。从心灵的
深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重要的是净化心灵让每个人享受音乐,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头戏。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通过欣赏教学的研究,提升学
生的素养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当前的欣赏教学,还停留在听的方法上,没能进一步介入
“唱”的研究,多年实践发现听与唱都应该一同进入欣赏教学,加快速度提升“听唱融合”
教学是燃眉之急。学生听了作品,要能够快速地表现出来,首先是解决唱的问题,耳朵听
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来是内化的感受,是音乐的二度创造。唱是为听服务的,是在听
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理解音乐。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听“唱融合”在一起会
达到欣赏教学的更高的层次。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创造一个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填补欣赏教学“唱”
的不足中的空缺。
2)本课题研究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欣赏水平服务,为平利县小学音乐教学发展
提供参考实践的依据。
3)本课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提供
了保障。
2.实践意义:
1)符合学生的理解规律--反复性:音乐欣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
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
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持续深化的过程,必须实行反复欣赏。
常规经验告诉我们,当欣赏一首作品时,听得多了对音乐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教学时间不
容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听,只好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边听边唱。即解决了实际问题,
又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光听要好,唱“”加入了二度创造,学生会即刻感受、理解、记忆,
会减少周期,提升效率。
2)强调以生为本,动静结合,学生参与。符合心理与年龄特征,听“唱融合”符合
音乐韵律的特性。
3)提倡整合的原则:将新理念与教学行为整合,现有资源:音响、课本、多媒体等整
合;听、唱、奏、跳活动统一在音乐体验上。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音乐只有通过“听”才能感知其美的蕴含,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
的火花,产生飞跃的联想,产生创造的激情。学生听了作品,要能够快速地表现出来,首
先是解决唱的问题,耳朵听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来是内化的感受,是音乐的二度创造。
唱是为听服务的,是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理解音乐。
由听到唱,不但仅是一个行动的改变,更是心理发展的反映。“一曲三听”、“一唱
三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歌声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
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是一个反复揣摩、持续提升的练习过程,使学生更深刻
地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感情,限度地发挥歌唱的审美潜能。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
听唱融合在一起会达到欣赏教学的更高的层次。
(三)课题的研究步骤和举措
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课题论证、成立课题小组、设计研究方案。
(2)调查学生欣赏现状,整理评估数据。(随机抽样调查)
(3)培训教师、研讨欣赏教学已有的方法,开创新的听唱结合的方法。
(4)专家开题论证、答辩。
(5)结合“项目管理,任务驱动”搞好课题研究,制定并写出计划。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23:25: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76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