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第八册的“数学广角”的内容。下面由
出的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
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
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
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
度被树平均分成假设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
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
同。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方公路两旁安装路灯、
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
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在植树问题中
“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
线,比方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等。本节课着重研究直线上植树
的情况。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
册中数学广角的内容。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新增的内容之一侧重点
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
法。如何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好地渗透在环节在教学中使学生
在“润物细无声”中深刻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这是我在教学
设计时着重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一节课实施下来有成功之处也有
缺乏之处。现做一个简单的小结与反思。
教学设计分两条线走:一条线以构建学生知识构造为线索,使
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经历了“生活问题——猜想验证——建立模
型”不断数学化的过程,较好地实现了由生活中的详细问题过渡到
相应的“数学模式”,为上升到更抽象的数学高度奠定了根底。然
后又让学生运用模型解决问题,把数学化的东西又回归于生活,也
让学生再一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条线以渗透数学思
想方法为线索。
对于植树问题的探究,不仅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摆学具的方
式自主探究、寻找,而且结合线段图、摆学具,让学生理解了为什
么两端都种时,棵数会比间隔数多1,多的1指的是哪一棵树。让
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由反复的修改,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对教材研究的重要性,明
白了“教师对教材看得有多深,才能使你的课堂有多厚”的道理。
也让我知道了自己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整堂课,我都比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我知道,只有学
生自己想学、愿学,才能主动地学,并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
知识。
因此对于重点部分的引入,即探究两端都种时,棵数与间隔数
之间终究有什么关系,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猜想得到答案。当几
种答案产生冲突时,再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
欲望,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而后的探究部分我就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用线段图探究植树问题规律的方法。由此
把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下节课自主寻找另外两种植树问题的
规律时,学生就比较轻松愉快了。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都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比
方:当学生用一个线段图证明规律时,适时点拨。用一个线段图就
能证明它是普遍存在的规律吗?再画几个试试(以小组为单位,分
组研究)。交流时,让不同的学生说出用不同间隔的线段图得到同
一个规律,实际就是向学生渗透不完全归纳法。在展示交流部分,
通过比照10个间隔与2个间隔的线段图的难易,比照画一棵树和用
一个点表示一棵树的难易,让学生体会简化的思想。通过找生
活中的植树问题,并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让学生体会化归的思
想。
对于学习方法的传授,整节课都特别重视线段图的运用。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的缺乏之处,列举几条:
一、教学时间安排欠妥。有的教学内容没有来得及出示,有的
内容讲解比较仓促。练习稳固时间不充分,没有检测时间,使教师
没有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没底。
二、本节课,我本想借助一一对应的思想去突破本节课的难
点,可是没有深入去理解植树问题中所蕴含的一一对应思想。所
以,感觉得出的规律有些牵强、抽象,没有到达水到渠成的效果,
没有把一一对应的思想与植树规律结合在一起,没有很好地突破难
点。
三、对学生评价这块显得能力缺乏。对于学生的评价如何做到
即准确又有深度,还要具有启发性,这是我还得努力学习的方向。
四、数学课关键在于“说”,以说促思,以说引思,这样可以
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否正确,以便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改变教学
策略,但是,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明知道应该让学生多说,但
是由于时间问题,就把学生说的权利剥夺了,而去进展下面的教学
内容,这是我一贯的通病,我争取改正,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
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一堂课下来,发现自己真的还有那么多的缺乏之处。反
思自己,今后还应加强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优秀课例,特别
应该针对自己的缺乏之处,运用于实际教学之中,逐步完善、改
正。希望能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改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
调控、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使自己能不断进步、不断开展。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建立植
树问题的数学模型,理解“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从而开展
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最终
掌握植树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的来说,本节课学生参与面广,
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效率也高,较好地展示了动手
操作、合作学习的优势,主要表达了以下几点:
本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设计不同的植树
方案,有利于学生发挥小组交流合作的优势,学生在相互的表达和
倾听中促使思路的清晰化,促进知识构造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思
维水平,完善了学生的认知构造。
本节课的教学我既注重教学过程,也注重教学效果。在练习环
节中,我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表达了分参次教学。同时我还从不
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树相关问
题,有效实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目的。
由于练习的解答采取竞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竞技
场的练习题学生大约能够做5道题,其余的题可留到第二课时再完
成。)
本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模拟植树)——交流讨论
(植树方案)——得出结论(三种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
结论(解决生活中植树的相关问题),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只是做了适时的点拨。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23:11: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75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