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
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
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
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
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
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
豆面团。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
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二
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寒食节、清明节: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四月八:相传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多有庙会和朝山活动。
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
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
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亦称“晒虫节”,有“六月六,晒丝绸”的民谚。此日午间晾晒丝、绸、皮、
毛等经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虫蛀。还有“翻经会”“晒袍会”等,陕西还有放捞河灯和汲水
造酒的活动,有的地区还举行“六月场”活动,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表,掷花包形式,寻
求恋爱对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瑶族的重大节日。
七夕节: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
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或团圆
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
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
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重阳节: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
叫“老年节”。
十月一: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
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
焚化纸钱。
冬至节: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
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
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
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
这天相传是释迦牟尼的成佛日,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
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
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
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
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
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
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
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
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
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
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
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
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
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
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
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
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
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
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
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这里所介绍只是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
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
宝藏。
春节(新年)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
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是我国最
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
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
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
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
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
正月十五元宵节(灯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
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
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
灯楼和灯树。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
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谜”又叫“打
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
百病”的习俗。
以元宵为题的诗句五首:《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
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上元夜》(唐)崔液玉
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十五夜观灯》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元宵节吃元宵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习俗,元宵也叫汤圆,部分地区也有在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关于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汉武帝的一个大臣东方朔,在一年冬天到御花园去给武帝
折梅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其原因。原来,这宫女叫元宵,家
里有父母和一个妹妹..
上元节是什么节日
“上元节”即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元宵节”。道教中将农历的正月十五定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
十五为下元。传说这天是“天官”的生日。上元节的时间就是在农历的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
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
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
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
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
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主
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以踏青、植树等活动。
清明杜牧(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韩
翃(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途中寒食宋之问(唐)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
更多..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的来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的起源,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是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
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
由于与寒食节(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的时间很接近,到了唐朝,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将祭
拜扫墓的日..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
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
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
健康的民俗佳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
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
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
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句
有关书写端午节的古诗词有很多,这里紧摘录一小部分。《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
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端午》
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更多..端午节简介
粽子的由来(来历)
据史料记载,粽子的出现是与端午节的由来和纪念屈原密切相关的。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
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
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
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
国内部分地区过端午节的特色风俗习惯
广东从化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云浮市新兴县:人家各从其邻近
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阳春
市有一年一度的“高流墟。浙江省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
七夕节(中国情人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
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
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
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
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七夕坐
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牵牛星和
织女星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
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七夕起源于什么时候
七夕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七夕”最早来源于人..
七夕节的诗句
自古以来,描写七夕节的诗词成百上千,这里收录几首众所周知的佳句。《古诗十九首》(汉)迢
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
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又有“女儿节”、“乞巧节”之称,节日的活动对象主要是女性,习俗以乞巧为主。最普遍的习俗,
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
八月十五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节
始于宋代,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主要的节日之一。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
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为
它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
更亮,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以“月”为内容的,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
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中秋节这一天的月亮格外晶亮、圆润,被人们看成是合家团圆的象征,因
此,又被人们叫做“团圆节”。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月饼的来历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
月饼的“始祖”。月饼原是八月十五祭月用的供品,中秋吃月饼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李靖征讨匈奴得胜而
归,唐高祖接过吐鲁番商人献上的胡饼,笑指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九九重阳节
重阳节(TheDoubleNinth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
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
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
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
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
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重阳节的时间是几月几日?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
重九。九九重阳节的时间就是农历的九月九日。
重阳节喝什么酒——菊花酒
在我国民间,普遍有在重阳节喝菊花酒的习俗。在古代重阳节必须要饮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
经盛行。“菊花酒”即是以菊花酿造的酒,据《西京杂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
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古时,头年重阳节时就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酒。九月九日..
关于重阳节来历的传说
重阳节的起源与来历
重阳节的介绍
更多..重阳节风俗
各地不同的重阳习惯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
割、打常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
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
以之避邪。河北..
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吃重阳糕
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放纸鹞
重阳节登高的意义
重阳节的风俗习惯——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的风俗习惯——赏菊与饮菊花酒
腊八节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
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这天我国大
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
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
要加肉丝、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
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
傩。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
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
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
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除夕夜(大年三十晚)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
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
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
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先秦时期的
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
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中元节(盂兰盆节)
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
"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
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在梁武帝时已有,
至宋代定型成熟。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
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
冬至(节)
冬至(WinterSolstice)又称为冬节、交冬,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是汉族的一个传统
节日,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
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
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十天阳历年。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
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又称为冬节、交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
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民间部分地区有“冬至大如年”的说.
说明资料↓
别称:新年、过年
英文:
日期:农历正月初一
国家:中国、其它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
民族:汉
习俗:吃年糕、守岁
说明资料↓
别称:灯节
英文:
日期:农历正月十五日
国家:中国、韩国、日本等
民族:
习俗:赏灯、吃汤圆
说明资料↓
别称:祭祖节
英文:
日期:公历四月五日前后
国家:中国、其它
民族:全国
习俗:祭祖、扫墓
说明资料↓
别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
英文:
日期:农历五月初五
国家:中国、其它
民族:全国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喝雄黄酒
说明资料↓
别称:乞巧节、少女节、女儿节
英文:
日期:农历七月七日
国家:中国、日本等
民族:汉族
习俗:乞巧、
说明资料↓
别称:仲秋节、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半
英文:Mid-AutumnFestival
日期:农历八月十五日
国家:中国、日本
民族:全国
习俗:拜月、吃月饼、家人团聚
说明资料↓
别称:老人节
英文:TheDoubleNinthFestival
日期:农历九月九日
国家:中国
民族:全国
习俗:登高、放风筝、吃重阳糕、赏菊花
说明资料↓
别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
英文:thelabaRicePorridgeFestival
日期:农历十二月初八日
国家:中国
民族:部分地区
习俗:喝腊八粥
说明资料↓
别称:大年三十、年三十晚
英文:ChineNewYear'sEve
日期:农历年的最后一天
国家:中国
民族:全国
习俗:扫尘、守岁
说明资料↓
别称:鬼节、盂兰盆会
英文:
日期:农历七月十五日
国家:中国、其它
民族:全国
习俗:祭鬼
说明资料↓
别称:冬节、交冬
英文:WinterSolstice
日期: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国家:中国
民族:全国
习俗: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21:5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72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