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陶渊明金刚怒目

更新时间:2023-01-19 20:53:11 阅读: 评论:0

初二数学下册分式-500道小数除法题


2023年1月19日发(作者:手工灯笼做法幼儿园)

东晋诗人陶渊明简介

东晋诗人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

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

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

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人物生平

生活

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4])。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

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

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

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

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

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

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

家乏”(《有会而作》)。

文学成就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

有猛志,不同流俗”。[6]《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

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

“猛志逸四海,思远”(《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

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

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

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

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

可保”(《与子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致仕生涯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

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即是回忆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

已不可考。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州祭酒(此官职

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

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

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

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

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

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

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

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

参军经曲阿作》)。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

宣参军,经钱溪使都,有《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园

田日梦想,安得久离”,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

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隐居生活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

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

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

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

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以往的田

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

般农民的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

居》五首、《杂诗》十二首。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

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

著作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

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

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

事颜公付酒钱。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

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

同年,渊明卒于浔阳。

诗文作品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

集》。卷之一诗四言:

《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

《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子》《归鸟》

卷之二诗五言:

《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

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连雨独饮》《移居二首》《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

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

《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悲从弟仲德》

卷之三诗五: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

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

溪》《还旧居》《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

九月中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田舍获》《饮酒二十首(并序)》

《止酒》《述酒》《责子》《有会而作》《腊日》

卷之四诗五言:

《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士七首》《咏二疏》《咏三

良》《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拟挽歌辞三首》

卷之五赋辞:

《感士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

卷之六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五柳先生

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疏祭文:

《与子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

作品类型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

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

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

平。

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

《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

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

《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

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

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

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

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

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

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

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

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是田园诗的

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

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

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因为有

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

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

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

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

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

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连雨独饮二

首》,《和陶劝农六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拟古九首》、

《和陶杂诗十一首》、《和陶赠羊长吏》、《和陶停云四首》、《和

陶形赠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刘柴桑》、《和陶酬刘柴桑》、

《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

散文辞赋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

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

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传》采用正史纪传体的形式,并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迹

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首创。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中不乏华彩的段

落,其跌的节奏,舒畅的声吻,将诗人欣喜若狂的情状呈现在读者面

前。欧阳修曾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

已。”《桃花源记》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独

特之处:在桃花源生活的是一群普通的人,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而不

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想到的

还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不限于个人,而是想到整

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能够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

困生活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一个空想,但能提出这个空想是十分可

贵的。

文学思想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

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同时,他对

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

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然而,

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

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

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

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

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据说郡官派

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

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故他去世以后,

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

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

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

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艺术特色

语言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

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

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

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

韵味。”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苏轼云:“渊

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如远人村,依依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

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

至死不悟。”体现了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

石语)的巧妙构思。

手法

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

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

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

《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陶诗还善于将兴寄

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

生活中的实有之景。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

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

时光的比喻。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

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

风格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

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

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

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

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

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

不与世俗同习。

人物评价

颜延之《陶士》:居备勤俭,躬兼贫病。人否其忧,孑然其命。

隐约就闲,迁延辞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纠缠流,冥漠报施。孰

云与仁?实疑明智。谓天盖高,胡愆斯义?履信凭?思顺何置?年在中身,

维疾。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祀非恤。幽告终,怀和长毕。

沈约《宋书·隐逸传》:潜弱年薄官,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

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

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

真自得。

《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

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

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

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

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钟《诗品》: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

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颜酌春酒”,“日暮天无

云”,风华清,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杨休之《陶集序录》: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而往往有奇

绝异语,放逸之致,栖托仍高。

王通《文中子中说·立命篇》:或问陶元亮,子曰:“放人也。

《归去来》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传》则几于闭关也。”

《晋书·隐逸传》:厚秩招累,修名顺欲。确乎群士,超然绝俗。

养粹岩阿,销声林曲。激贪止竞,永垂高。

孟浩然《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赏读《高士传》,最嘉陶征

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皇人。

王维《偶然作》: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自从弃官来,家贫

不能有。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白衣

携壶觞,果来遗老叟。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奋衣野田中,今日

嗟无负。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生事

不曾问,肯愧家中妇。

《与魏居士书》: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

去。后贫,《乞食》诗曰“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惭也……一惭之不

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受其后之累也。

李白《九日登山》: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

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韩愈《送王秀才序》: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

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邪?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

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

焉者也。

白居易《访陶公旧宅》: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连征竟不起,

斯可谓真贤……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

宋代

林《省心录》:陶渊明无功德以及人,而名节与功臣、义士等,

何耶?盖颜子以退为进,宁武子愚不可及之徒。欧阳修:晋无文章,唯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苏轼: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

质而实绮,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

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黄庭坚《宿旧彭泽怀陶令》: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彭泽当

此时,沉冥一世豪。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岁晚以字行,更始号

元亮。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平生本

朝心,岁月阅江浪。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向来非无人,此友独

可尚。属予刚制酒,无用酌杯盎。欲招千载魂,斯文或宜当。

陈师道《后山诗话》:陶渊明之诗,切于事情,但不文耳。……渊

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右丞、苏州,皆学于陶,正得其自在。

王安石(陈正敏《斋闲览》载):(王安石)言其(渊明)诗有奇绝不可

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由诗人以来无此句也。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

一人而已。

杨时《龟山先生语录》:陶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深粹,出于自

然。若曾用力学,然后知渊明诗非着力之所能成。

晁说之《晁氏客语》:渊明如:“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

非所攀,深得固穷节”,不与物竞,不强所不能,自然守节。

启《宽夫诗话》:观其(渊明)《贫士》、《责子》与其他所作,当

忧则忧,遇喜则喜,忽然忧乐两忘,则随所遇而皆适,未尝有择于其

间,所谓超世遗物者,要当如是而后可也。

曾(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载):余尝评陶公诗语造平淡而寓意深

远,外若枯,中实敷腴,真诗人之冠冕也。

绦《西清诗话》:渊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诗家视渊明,犹孔

门之视伯夷也。许《彦周诗话》:陶彭泽诗,颜、谢、潘、陆皆不及

者,以其平昔所行之事,附之于诗,无一点愧词,所以能尔。

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渊明之诗,春之兰,秋之菊,松

上之风,涧下之水也。

《诚斋诗话》: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

朱熹《朱子语类》:渊明所说者庄、老,然辞却简古。……陶渊明

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

辛弃疾《天》: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

间事,自是皇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

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姜《白石道人诗说》: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

庄,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

真德秀《跋黄瀛甫拟陶诗》:以余观之,渊明之学,正自经术中

来,故形之于诗,有不可掩。《荣木》之忧,逝川之叹也;《贫士》之

咏,箪瓢之乐也。《饮酒》末章有曰:“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

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渊明之智及此,是岂玄虚之士所可望耶?虽

其遗宠辱,一得丧,其有旷达之风,细玩其词,时亦悲凉感慨,非无

意世事者,或者徒知义熙以后不著年号,为耻事二姓之验,而不知其

眷眷王室,盖有乃祖长沙公之心,独以力不得为,故肥以自绝,食薇

饮水之言,衔木填海之喻,至深痛切,顾读者弗之察耳。渊明之志若

是,又岂毁伦、外名教者可同日语乎!

严羽《沧浪诗话》: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

方有佳句,如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

草”之类。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

刘克庄《后村诗话》:陶公如天地间之有泉庆云,是惟无出,出

则为祥瑞,且饶坡公一人和陶可也。

《水龙吟》:平生酷爱渊明,偶然一出归来早。题诗信意,也书

甲子,也书年号。陶侃孙儿,孟嘉甥子,疑狂疑傲。与柴桑牧,斜川

鱼鸟,同盟后、归于好。除了登临吟啸。事如天、莫相咨报。田园闲

静,市朝覆,回头堪笑。节序催人,东篱把菊,西风吹帽。做先生处

士,一生一世,不论资考。

汤汉《陶靖节诗集注自序》:陶公诗精深高妙,测之愈远,不可

漫观也。不事异代之节,与子房五世相韩之义同。

黄震《张史院诗跋》:陶渊明无志于世,其寄于世也,悠然而。

陈模《怀古录》:陶渊明穷而至于乞食,其视乐天富贵声色之乐,

岂可同年而语?然渊明陶然自得,未尝数数留意于外物,盖真实有得于

心者,与徒事虚言者不同。

文天祥《海上》:王济非痴叔,陶潜岂醉人。得官须报国,可隐

即逃秦。

金元

赵秉文《东篱采菊图》:渊明初亦仕,迹留心已远。雅志怀林渊,

高情云汉。妖狐同昼昏,独鹤警夜半。平生忠义心,回作松菊伴。东

篱把一枝,意岂在酒盏。不见白衣来,目送南山雁。淡然忘言说,聊

付一笑。

元好问《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

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刘因《归去来图》:渊明豪气昔未除,翱翔八表凌天衢。归来荒

径手自锄,草中恐生刘寄奴。中年欲与夷皓俱,晚节乐地归唐虞。平

生磊磊一物无,《停云》怀人早所图。有酒今与庞通沽,眼中之人不

可呼,哀歌抚卷声呜呜。

吴澄《詹若渊明集补序》:予尝谓楚之屈大夫,韩之张司徒,汉

之诸葛丞相,晋之陶征士,是四君子者,其制行也不同,其遭时也不

同,而其心一也。一者何?明君臣之义而已。……陶子之诗,悟者尤鲜。

其泊然冲淡而甘无为者,安命分也;其慨然感发而欲有为者,表志愿也。

呜呼!陶子无昭烈之可辅以图存,无高皇之可倚以复仇,无可以伸其志

愿,而寓于诗,使后之观者,又昧昧焉,岂不重可悲也哉!屈子不忍见

楚之亡而先死,陶子不幸见晋之亡而后死,死之先后异尔,异地则皆

然,其亦重可哀已夫!

赵梦《题归去来图》:生世各有时,出处非偶然。渊明赋归来,

佳处未易言。后人多慕之,效惑蚩妍。终然不能去,仰尘埃间。斯人

真有道,名与日月悬。青松卓然操,黄华霜中鲜。弃官亦易耳,忍穷

北窗眠。抚琴三叹息,世久无此贤。

《五柳先生传论》:志功名者,荣禄不足以动其心;重道义者,功

名不足以易其虑。何则?青怀金,与荷锄亩者殊途;抗志青云,与幸一时

者异趣;此伯夷所以饿于首阳,仲连所以欲蹈东海者也。名教之乐,加

乎轩冕,违己之痛,甚于冻馁,此重彼轻,有由然矣。仲尼有言曰,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未见其人。嗟乎,如先生

近之矣!

虞集《跋子昂所画渊明像》:田园归来,凉风吹衣。窈窕崎岖,

遐踪远微。帝乡莫期,乘化以归。哲人之思,千载不违。

向你推荐的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列表

微信扫码分享

热搜文章

~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20:53: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69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培训讲座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