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初中化学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1-19 20:41:06 阅读: 评论:0

以网红为梦想话题的议论文-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023年1月19日发(作者:什么的春雨)

初中化学空气说课稿

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高度的改变、气压的改变,空气的

组成比例也会改变。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初中化学空气说课稿,希望

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空气说课稿(一)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

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1。我将从“教

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创

意”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

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

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依据学情说教材

《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1。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

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

了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不够深入。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占

据空间,空气有质量、能流动,空气里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而本课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

究空气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

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

养科学探究能力。教材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

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

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

基础的学科,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本节内容引导学生

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用途、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2

和课题3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第三单

元从微观上学习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又是

对以后的知识则起着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

质的奥秘。

2、结构特点

这一节内容包括三个小标题:“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

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

步深入,因此,内容的安排上既没有与小学科学课中的知识重复,又

以此为基础拓展深入,表面上平行的三个小标题,在结构上有着递进

的关系。

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我将本节的内容分为二课时,下面我就第

一课时“空气的组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3、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课的教

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

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

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

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

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

科学的结论;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

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

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仪器、药品: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红磷。„„

三、创设情景说策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取

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要求

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了营

造一个良好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

方法,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

导下,主动参与课堂,在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觉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

系。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的科学探究精神,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

体,注重体现教与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技能

的目的。

四、立足互动说流程

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

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

[新课导入]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

身边常围绕„„”。该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展示一只空塑料瓶)瓶中有什么?

一、空气的存在

你对空气知道多少?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有关空气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为什么空气看不见而又摸不着?

②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③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

④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⑤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其含量是

多少?

⑥为什么风景区的空气比较清新,而一些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工

业城市的空气质量比较差?

⑦为什么有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主要解决你们提

出的下列问题:

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

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又分别有多

少?

实验探究1:想一想,根据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还有哪些办法能

证明空气确实存在?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

存在吗?

列举的实例和实验可能有:

1:把一个空的塑料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塑料瓶内的水

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塑

料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2:用1中的塑料瓶向水中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瓶口冒出,松

开手后,塑料瓶中出现水柱,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3:把一个压扁的塑料袋抖开,再将袋口系住,用双手挤压塑料袋,

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

4:用扇子朝脸扇,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

实验验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获取结论:空气是客观存在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再描述提出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学生进行实验,对实验的现象加以描述,并做出结论。

意图及目的:以有关空气的故事或有关空气的趣味实验导入,迅

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设疑,激发起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对实验设计的评价能力

二、【实验探究2】空气的组成

主题设置: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

成的?如果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假设。

收集证据,设计实验:

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收集到的证据可能有:

①动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

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③将木条先放在一瓶氧气中燃烧,再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到一瓶

空气中;

④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片刻后,矿泉水瓶外壁就会有

水珠凝结;

⑤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受潮变软

⑥展示一星期前放置暴露空气中的石灰水„

做出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杂质(如尘

埃)等多种物质。思维延伸:空气中还有其他成分吗?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

1、通过对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你有何感想?

2、拉瓦锡通过这一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3、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有无不足?

开拓视野:稀有气体的发现史。

获得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

成分。

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收集证据,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

学生自主学习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1.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所表现的科学态度

2.了解拉瓦锡得出的“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

气体积的1/5”的结论,体会其实验原理

3.了解空气中还有各种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认识拉瓦锡的结论

中的不足

意图及目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搜

集证据的能力,学会将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告诫学生不迷信权威,树立“学无止境”的思想。利用化学史进行严

肃认真,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的教育。

【实验探究3】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主题设置:大家对空气的认识主要来自生活常识,空气中还有其

他的成分吗?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又分别是多少呢?

能否测定出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

设计方案:利用拉瓦锡的实验方法再进行实验;

思维迁移:仿照此实验,提供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及红磷,我们能

否利用它来测定氧气体积呢?

【实验探究3】: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如上图)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并将集气瓶内水

以上的部分分为五等分,做好记号。

3.向燃烧匙中加入稍过量的红磷,关闭弹簧夹后,点燃红磷,立

即伸入瓶中,并塞紧。

4.提示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现象。

5.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由学生观察现象。

6.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集气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

体积?水进入到一定高度后,能否继续上升,不能继续上升又说明了什

么?

7.用燃者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实验,并解释实验原理

水为何进入集气瓶内,可先提一个问题:滴管怎么吸取液体呢?如

何吸取更多的液体?学生讨论如何吸取

【学生思考】水为何会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

取决于谁的体积?学生分组讨论,并报告讨论结果。

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

热量,并有大量白烟,最终燃烧停止。

学生观察: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中,约占红磷

燃烧前瓶中空气体积的1/5。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派代表回答。

意图及目的:通过实验增强感性认识,解决学生的疑难,培养观

察能力及思考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学生间友谊

和凝聚力

探索交流: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交流。

形成结论:

a.由于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人造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

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瓶中。

而且集气瓶内氧气被消耗多少,进入瓶中的水就有多少。因此,从烧

杯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b.氧

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c.集气瓶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它不能

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反思:做这个实验时如果进入的水达不到1/5,是什

么原因呢?红磷的量为什么要过量?思维点拨:完成这个实验的关键是:

红磷的用量要充足,要保证能够将瓶内氧气耗尽;整个装置气密性要好,

不能漏气;要注意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

拓展与运用:按上述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还有何

不足?红磷可否用蜡烛、木炭、硫等其他物质代替?

学生体会实验原理并从中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学生再次进行讨

论并得出结论

①装置气密性不好;

②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

③没有等到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学生讨论后得出:上述体积是估算的,存在较大误差。

意图及目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激发学

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评价能力。

拓展反馈:作业设计

1、思考题: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有什么要求?

2、家庭小实验:自己设计一个可行的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并动

手做一做。

意图及目的:作业的设计紧扣大纲,突出重、难点,并通过系统

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扩大知识面,进一步促使他们将知识

转为能力。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

验能力。

板书设计:课题一空气

一、空气的存在

二、空气的组成

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

初中化学空气说课稿(二)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2010年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课题1《空气》。本课

题为一个课时,内容包括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

源、保护空气三部分。以下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

书设计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题第一部分通过拉瓦锡实验得出空气组成为氧气和氮气,进

而通过磷的燃烧实验验证并由此引出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第二部

分通过对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应用来体会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由前两部分内容学习引出第三部分内容保护空气。这一课题是中学生

接触化学学科后第一个比较深入的课题你,是入门课题。本课题也为

以后学习氧气及其制备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化学课标

中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制定本课

题的教学目标有: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组成并对空气污染和防治有所

认识。

2、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查阅资料的能力,加强合作、表达与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因为学生对空气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并且本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可以说补存在特别难的教学点,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对空气组成成

分实验探究上。

二、说教法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以空气为主题开

展教学活动,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因此,我选择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通

过情景分析、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等,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让学生在全部的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动参与、感兴趣的状态中,让学生

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对于保护空气的教学,让学生从日常事例中分

析总结后,采用讨论总结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知识。由于

学生还没有元素、分子等概念,因此在教学概念是不宜扩展,在讨论

过程中,学生提出心问题、用途,应予以鼓励表扬。

三、说学法

学生对空气有一定知识的基础,与小学课自然课中知识有联系,

因此很容易引起兴趣,因此,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在课前对崇左空气质量做调查,对空气质量及其评价

依据有所了解。

2、指导学生理解拉瓦锡实验的方法、原理及结论。

3、仿照拉瓦锡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来验证结论,从中指导学

生自主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其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

法。

4、通过对课本图片展示,指导学生讨论、总结,让学生自主建构

几种气体的应用及原因,得出几种气体的性质,从现象到本质去了解

新知识,初步体验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原则。

5、指导学生对身边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认识来提高学生环保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我让学生对课前对崇左空气质量的调查结果分享,引出空

气的话题,并由此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空气是有什么组成的:通过“在大家做活动的时候喜欢在室内还

是在室外?为什么?”提问,学生回答,引出空气的宝贵,再提出“空

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科学家又是怎样进行研究的呢?我们能否模仿科学

家进行验证呢?”这些疑问都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冲突,激发学生

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在学生产生疑问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时候,

我把拉瓦锡实验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快速领悟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原

理、方法。此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得出用燃烧法来模仿验

证,并现场来做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实验,而且详细介绍实验用品及步

骤,强调学生要注意观察的实验可能发生的现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让学生快速掌握前人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及成果,做实验是使学

生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式。做完

实验后,我让学生对实验现象及发现问题进行讨论,由此完成本课题

第一个教学内容。接着由空气组成引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在学

习概念之后,我设计了随堂练习,这样设计让学生充分理解、记忆并

运用概念解决问题,达到深化知识的效果。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进

行讨论得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接着

提出“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又这样的用途?”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可以得出

答案,此时我要补充的是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让学生自主

建构几种气体的性质用途,由此达到第二部分内容的教学。

保护空气:由讨论“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大气污染的现象?大气污

染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为保护大气,你能做些什么?”几大问题过度

到第三部分内容,先指导学生分析图2—8(大气污染),目的是让学生

思考问题时更有目的性、方向性,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全面、更清

晰。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叙述大气污染的方式和治理方法,

此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进友谊。并通过提问

“你能为保护大气做些什么?”提高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同时提高学

生环保意识,达到情感目标的教学。

结课:我通过鼓励学生对课前的调查结果以图片、论文等形式展

现,并在网上做交流,使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网络。并由“通过本节

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提问为结尾,引发学生对本课题知识进行

总结,使知识更系统化。

五、说板书设计

由于本课题知识内容不多,所以我将空气组成以示意图展示,而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及原因用表格展示,并将混合物、纯净

物概念书写出来,用化学符号列举纯净物,为以后学习元素符号打下

基础。最后对空气污染及其防治也用表格形式展现,利于学生理解和

记忆,对知识一目了然!

对于《空气》的说课就到这里,希望各位老师指导指正!

初中化学空气说课稿(三)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

的开端,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

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

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

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

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

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

和混合物。

2、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

实验现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的方法。

五、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

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内容应以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

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什么组成的”、“空气

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

并逐步深入。所以,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

方法。

我把本课题分为两节课,下面主要讲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内容:出示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

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提出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1/5的?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内容: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

量。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

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

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

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

因而水倒流。

4、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

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

气)组成。

5、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

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

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6、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

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化学式N2O2

CO2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20:4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69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