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柳永雨霖铃赏析

更新时间:2023-01-19 19:42:03 阅读: 评论:0

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阻止英文


2023年1月19日发(作者:圣夜静舞蹈)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及赏析》

摘要:下面是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

凄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及赏析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

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是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

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

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

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

更一作待。

赏析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

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

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

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

真是力敌千钧!

词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

.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

流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

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他始,自古皆然。

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

*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

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

这三句本是想象当晚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

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这画面之中。

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

清人刘熙载《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

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

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

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

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

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

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

早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

岸、晓风残月’。

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

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

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

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及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19:4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66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关爱的力量
下一篇:父亲的节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