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3-01-19 18:03:12 阅读: 评论:0

教辅材料电子版网站-122是什么电话


2023年1月19日发(作者: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卷子(含答案))

2022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2022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

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

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

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

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

中。

2022初中物理实验报告2

1.在易拉罐中分别装入不同体积的水,依次用金属棒敲击

听声,可用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短有没有关系。

2.将两个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用来说

明固体可以传声。

3.将三个易拉罐装入质量不同的沙,用天平分别测出其质

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罐和沙所受的重力,用来研究物体的质量

与所受重力的关系。

4.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

分别滑下和滚下,观察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比较相同情况下

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5.用铁钉在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装水后比较其喷射

的距离。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6.将空易拉罐口向下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烤一烤,罐冷却后

能听到声音且看到罐变瘪了。用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7.将空易拉罐放在盛有水的盆中浮在水面,而将其卷成一

团下沉。说明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物体可以浮在水面

上。

8.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

同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研究相同条件下的白色物体和黑

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9.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易拉罐组成串联

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研究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

是绝缘体。

气球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妙用

(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材料:手机、气球、细线、水槽、水。

方法:先将手机装入气球内,用一根长线密封好。然后把它

慢慢浸没于水槽中,并让手机的屏幕正对着学生。用另外一个手

机对其进行拨号,手机开始振铃。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手机屏

幕的亮光,又可以听到从手机发出的声音。如图1所示。这就证

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水凸透镜

材料:气球、细线、水。

方法:用一个透明的气球,在里面充入一部分水,用细线扎

紧,让太阳光照射气球,可以观察到在气球后面出现了一个很亮

的光斑。如果在气球后面较近的位置放一个物体,气球就变成了

一个放大镜,通过气球观察,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3)气体的性质实验

材料:气球、广口瓶、双孔橡胶塞、两根玻璃管(一弯管,

一直管)、两用气筒。

①验证玻意耳定律,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装置如图2所示,

在直玻璃管的下端拴一个气球,把气球放入瓶中,并用塞子塞住

广口瓶口。先在气球内充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直管,通过弯

管向瓶外抽气,发现气球变大;向里打气时,气球又会变小。表

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过程中,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体积减

小,压强增大。即定性地验证了玻意耳定律。

②验证盖·吕萨克定律,证明气体的热膨胀。

在气球内稍充气,并把直管封闭,然后把广口瓶放入热水中,

使瓶内受热,就会发现气球变大,从热水中取出后稍冷却,就发

现气球又逐渐地变小。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

下,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减小。

说明:玻璃管的封闭可外接一橡皮管,用止水夹封闭橡皮管

就可以了。

(4)物体的沉浮条件

材料:薄气球、水、酒精、盐水。

方法:用一个薄气球,装入水,密封好,缓缓放入水中,就

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悬浮现象。然后在气球中装入酒精,则可

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最后在气球中装入盐水,则会看

到物体在水中的下沉现象。这有效证明了液体中物体的沉浮与密

度的关系。

(5)动量定理

材料:大气球、砖块、锤子。

方法:将充好气的气球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气球上面放置一

砖块,这时用铁锤迅速打击砖块,会发现砖块被击碎,而气球完

好无损。本实验省去了海绵这一系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

动量定理,也减去不少因海绵引起的疑惑。

注意事项:气球充气要适量,要保持气球具有一定的弹性,

同时演示时要注意让学生远离,防止碎砖块击伤学生。

(6)反冲现象

材料:气球、吸管、气筒、细线。

方法:如图3,将吸管插入气球口,用细线把其扎紧,用气

筒给气球打足气,用手堵住吸管,让吸管口朝下,然后放手,会

发现气球沿直线竖直上升。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反冲运动。在这

里要注意选用吸管要稍长一些,有利于气球沿直线上升。

(7)电荷的相互作用

材料:铁架台、丝线、气球。

方法:如图4所示,气球充好气后,用干燥的丝线将气球悬

挂起来。用干燥的手擦气球的表面,使球带电(手最好先在火上

烘干)。用摩擦过气球的手去靠近气球,手会吸引气球,让用手

摩擦过的另一个气球靠近它,两球会相互推斥。这个实验说明了

电荷的相互作用。

其实对于气球的应用远不止这些,比如在瓶吞鸡蛋这个证明

大气压的实验中,如果把鸡蛋换成气球,将既经济,又可以循环

使用,学生也能够亲身实践,增加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说只有

不断地去思考,去摸索,才能挖掘出更好的实验,提高物理实验

课堂的效率。

2022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

一、开题会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后,在县教研室、学校

聂校长及各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由李__老师负责召开了《初中物

理实验教学研究》开题会。通过开题会议使课题小组成员明确了

课题提出的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明确了通

过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从教师教的角度以__版义务教育物

理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基准,通过边研究边实

践的方式研究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物理课堂中的实验活动的

原则和切入点,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具体方式方法,让学

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

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以问题解

决为中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

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

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

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

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

类社会服务的意识;从课程的角度来说,通过课题研究丰富校本

教材。

通过开题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进一步促

使教师观念的变化,提高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认识;2.改变目前

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

3.形成初中物理实验有效开展的策略。

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并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1.课题研究负责人:李__

2.理论研究负责人:苏__、孟__

3.实践研究负责人:李__

4.课题实验管理负责人:陈__

二、研究过程

(一)时间规划:本课题总体时间约为1年(__年9月~__

年7月)

(二)研究步骤和措施

1.课题研究的准备(__年9月~__年10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

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

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

增强了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明确课题研究的

方向。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

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3)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

并由负责理论研究的老师进行撰写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我们

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实验(__年11月~__年4月)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

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

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

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

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

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3)由负责实验研究的李__老师对个案进行分析、整理,

以教案设计的形式形成实验教学的有效模式。

3.汇报成果阶段(__年5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材料、数据等。进

行广泛的交流和反思,并由陈盈利和李红锐老师进行课题研究过

程是的创新实验资料进行整理,以丰富我校的校本教材。

4.修改完善阶段(__年6月)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

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并由课题负责

人撰写结题报告。

5.上交专家评审(__年6月)

6.进行课题结题报告。(__年7月)

三、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结合情况

我们的课题研究程序:理论研究确定实验教学的策略→通过

同伴互助,由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进行具体实验教学方法研讨→

课堂实践→进行教学评价,发现问题→研讨、反思,提出改进意

见→进一步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

利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在创

设物理情景,提高感知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掌

握实验技能,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养成良好习惯等方

面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

构,而且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而且培养了

他们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得到较快的发展,

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

从下面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各次的月考、期

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项目月考1期中2月考3期末4月考5

期中6总分623665115747平均分57.2

59.752.342.762.967.4考试人数109108

及格人数495539286370及格率45.050.535.825.757.8

64.2优秀人数22161233040优秀率20.214.711.02.8

27.536.7三率和122.3124.999.171.1148.2168.3由三

率和的变化不难看出,尽管我们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经历了教师

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观念的变化过程),但还是能肯定地说明通过

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探究能

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成员的专业成长情况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了“__县东韩初中物理教学研

究“博客,通过定期的研讨交流、定期的成果交流与总结并撰写

材料,促进了研究成员养成了爱阅读、善思考、勤写作的学习习

惯;研究成员自觉运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提高了自身教育

教学水平,通过创建网班“____”,也提高了课题组成员与学生、

家长的沟通能力,推动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研究成员积极参

加各级教研机构举办的教研活动和科研成果评比活动,形成了较

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2022初中物理实验报告4

光学中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在媒质中传播时各种性质的学

科。物理光学过去也称“波动光学”,从光是一种波动出发,能

说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而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麦克

斯韦关于光是电磁波的假说以后,物理光学也能在这个基础上解

释光在传播过程中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的部分现象,如吸收,

散射和色散等,而且获得一定成功。但光的电磁理论不能解释光

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另一些现象,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及各种

原子和分子发射的特征光谱的规律等;在这些现象中,光表现出

它的粒子性。本世纪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物理光学的另一

部门“量子光学”。

【杨氏干涉实验】杨格于1801年设法稳定两光源之相位差,

首次做出可见光之干涉实验,并由此求出可见光波之波长。其方

法是,使太阳光通过一挡板上之小孔使成单一光源,再使此单一

光源射到另一挡板上,此板上有两相隔很近的小孔,且各与单光

源等距离,则此两同相位之两光源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因为

通过第二挡板上两小孔之光因来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长相等,并

且维持一定的相位关系(一般均维持同相),因而能在屏幕上形

成固定不变的干涉条纹。若X为屏幕上某一明(或暗)条纹与中

心点O的距离,D为双孔所在面与屏幕之间的距离,2a为两针孔

S1,S2间之距离(通常小于1毫米),λ为S光源及副光源S1、

S2所发出的光之波长。

两光源发出的两列光源必然在空间相迭加,在传播中两波各

有各的波峰和波谷。当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重叠

之点必为亮点。这些亮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的整数

倍。在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暗点,这些暗点至

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2的整数倍。实验结果的干涉条纹,

它是以P0点为对称点而明暗相间的条纹。P0点处的中央条纹是

明条纹。当用不同的单色光源作实验时,各明暗条纹的间距并不

相同。波长较短的单色光如紫光,条纹较密;波长较长的单色光

如红光,条纹较稀。另外,如果用白光作实验,在屏幕上只有中

央条纹是白色的。在中央白色条纹的两侧,由于各单色光的明暗

条纹的位置不同,形成由紫而红的彩色条纹。

2022初中物理实验报告5

以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为例。

一(实验名称)用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

密度

二(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

三(实验材料和器材)牛奶、天平、砝码、量筒、烧杯。

四(实验原理)ρ=m/V。

五(实验方法(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按天平使用规则调节天平平衡;

2.将适量的液体加入到烧杯中,用天平称量出液体和烧杯

的总质量m1,记录于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将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

部分,读出示数并记下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4.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液体的质量m2,记录于表格中;

5.根据ρ=(m1-m2)/V,计算出牛奶的密度;

6.为确保测量准确,可进行多次测量(一般不少于3次),

取ρ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注意的问题)倒入、倒出液体时应小心,不能溢出。否则

造成测量误差。

六(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表格、图象、计算))略。

2022初中物理实验报告6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

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

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

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00.511.522.53…

温度(℃)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5、实验结果分析:

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

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

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

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

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

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

__X

20__年X月__日

2022初中物理实验报告7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

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

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

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

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

化的特点。

2022初中物理实验报告8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

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

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

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

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

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

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

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

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

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

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

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

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

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

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

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

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

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

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

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

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

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

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

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连

接方式。

二、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

A.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

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

不能交叉)。

B.按图1-1的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

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

观察结

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C.把开关改接在L1和L2之间,重做实验B;再改接到L2

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B.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

了,并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电路图电路图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结

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组成并联电路

A.画出由两盏电灯L1和L2组成的并联电路图,要求开关S

接在干路上,开关S1和S2分别接在两个支路上,并按电路图用

铅笔连接1-3

的实物电路图.

电路图

B.按电路图在实物上连接并联电路,然后进行下述实验和观

察:

a.闭合S1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观察开关S控制

哪个灯泡.

观察结

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b.闭合S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1,观察开关S1控

制哪个灯泡.观察结

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c.闭合S和S1,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2,观察开关S2控

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

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结论]

1.在串联电路里开关控制________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

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用_________.

2.在并联电路干路里的开关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用电

器;支路中的开关只能控制_______________用电器.

2022初中物理实验报告9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

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

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

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

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

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

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三.拿下遮光纸,在

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

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

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

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

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

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

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

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

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6.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

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

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

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

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

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

是平面镜.等等.

2022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

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

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

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

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

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

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

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

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

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

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

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

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

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

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

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

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

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

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

些。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

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

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

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022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1

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

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

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

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

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

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

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

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

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

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

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

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

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

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

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

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

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

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

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

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

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

是平面镜,等等。

2022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原理:

光的折射

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

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

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

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

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

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

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

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2022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3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

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

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

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

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

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

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

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

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

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

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

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

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

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

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

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

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

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

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

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

是平面镜.等等.

2022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4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

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

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

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

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

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

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

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

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

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

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

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

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

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

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

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

量。

6.交流与应用。

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

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

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

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

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

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

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2022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5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

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

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

就叫摩擦力。

4.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

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

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

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

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

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

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

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

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

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

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

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

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探究过程: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

间的摩擦力:0.7N

2.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

摩擦力:0.8N

3.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

摩擦力:1.2N

4.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

力:1.1N

5.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

的摩擦力:0.7N

6.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

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探究结论:

1.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

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

摩擦力就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18:0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63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初一拜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