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教学研究论文

更新时间:2023-01-19 17:14:12 阅读: 评论:0

2019广西北部湾中考英语真题-孟德尔定律


2023年1月19日发(作者:羊肉串小品)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融合

之所以要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因为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此教育首先要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

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只能解决书本上前人提炼好

的数学问题,而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将是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败。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

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

一、生活问题数学化

在实际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妥善处理、科学解决,而实际生

活又是千变万化、千头万绪的,有各种各样有关和无关的、有用和无用的变量交

织在一起,这就给人们处理事物,解决问题造成一定的困难,要处理和解决好这

些问题就必须抓主要矛盾,要抓主要矛盾就必须排除那些无关、无用的变量,在

一种特定的,理想环境中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数学也就随之孕育而生,

数学正是排除了生活中那些无关和无用的变量,把生活放置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研

究其普遍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科学,形成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和策略,然后把数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以此处理和解决实际生活

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并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合理、处理问题的结果更准确、处理

问题的速度更快捷。

例如,教学中“鸡图同笼”问题:

鸡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共有10个头,28条腿。

问:笼子里几只鸡,几只兔?

分析:这个题是一个基本的鸡兔合笼问题,把这个问题放置在理想化的状态

下研究即全部是鸡,那么应该有腿:2*10=20(条),比实际上少了28-20=8(条)。

为什么少了8条腿呢?是由于把兔看成鸡的缘故。每把一只兔看成一只鸡就少了

2条腿,所以8里面包含有8/2=4(只)兔,则鸡有:10-4=6(只)。通过此题还

有类似的“蛐蛐”问题等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它数学化不但解决了问题,

而且给了我们很多捷径的技巧。所以“生活问题数学化”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

是人们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又如:在学完“直角”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

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电视机、床、书桌、窗户、门……

在教学“线段”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

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牵着我的手要去洗手间找。

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

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通过长时间的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实现了学生

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

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

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

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

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

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

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儿童的认知

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

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其次,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特别是一些学生理

解困难的知识,我们就需要创设一个与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联系紧密的生活情境

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应用数学,知道数学知识的

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更知其所以然。例如:如学习“10

的组成”时,可创设一个分苹果的情境:妈妈买来10个苹果,要你分给自己和

弟弟吃,你准备怎么分呢?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

思考,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

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如在教“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

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

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

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

教“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可以这样设计: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例,你

们知道吗?边划边讲,脚底长与身高的比是1:7,如果你是一名侦探的话,只

要发现罪犯脚印就可以估计罪犯的身高了。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的一个个有

趣的比例,今天我们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或者是:出示五星红旗,美

丽的雅典神庙、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发型设计,问这些美吗?知道为什么这么美?

然后介绍希腊数学家利用线段找到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引起学生

的注意力,揭示课题。

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

教学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样,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汇总提出数学问

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促进了学生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

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使学生在“生活”和

“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在一定情境下学习数学,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教学

过程,我们要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

学习。但是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境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

活、故事、游戏、问题和实践等几种情境,在教学中运用得比较成功。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情境问题原则途径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

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同时数学课程标准还主张让学生在现实

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

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

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一

个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它所蕴含的大量数学信息能

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在现行新教材中,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

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都在创设

有效情境这方面冥思苦想,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

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

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与操作中的不当,当前数学

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容乐观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

着教学情境的实际功效。现就本人结合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有关创设情方面的看

法和想法作如下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

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

识。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

少存在一些问题。我在对学习和实践中耳闻目睹到的创设有效情境的案例进行分

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主题含糊,枝节横生

好的导入情境可以起到“敲门砖”的作用。然而有些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导

入情境却起不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受情境表面东西的

影响,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曾经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这样导入:

课始,教师拿出一个纸风车,问学生:认识它吗?学生答:风车。老师又问:喜

欢玩风车吗?学生高兴地答:喜欢。教师说:要想玩风车必须先学会做风车。让

我们一起去看看哥哥姐姐们是怎么做风车的吧!(录像播放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

在做风车的情景)随后,老师问:从刚才的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1说:

我看到哥哥做风车用的是蓝色的纸,姐姐用的是红色的纸。老师点点头说:很好,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学生2说:我看到那个哥哥做风车时借了姐姐的剪刀。老师:

你观察得真仔细。学生3说:我看到他们先用铅笔、尺画出四个三角形,再用剪

刀剪开,但不能剪断。……看着时间渐渐流逝,学生还说得意犹未尽,却依然未

触及学习的主题,老师终于按捺不住:同学们,其实刚才的录像里藏着一个图形

中的新成员,瞧,它躲在这里呢!”(课件画面定格在纸张的角上)老师问:它是

谁?学生答:角。老师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和角交朋友。案例中的老师为了创设

情境做了精心的准备,目的是想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引出“角”。但学生偏

不往这点上靠,尽说些“纸的大小、颜色、制作步骤”之类无多大关联的话,使

导入一环枝节横生。究其原因,是由于课件中蕴涵的学习主题含糊,不利于学生

从普通的事例中敏锐地捕捉到数学信息,并剥离与数学本质无关的一些属性,从

而导致学生只能把表面上看到的说出来。场面看上去热闹,其实苍白无效,浪费

了学生宝贵的五、六分钟。

2、课件代劳,隔靴搔痒

多媒体的使用为课堂教学、数学学习提供了一个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平台,为

创设有效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用学生所喜欢的方式展示出学习内

容,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但也存在有些老师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导致

教学方法偏失方向。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在屏幕上演示:直径为

1分米的圆板在米尺上滚动一周。师:从刚才的演示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生1:

圆板在米尺上滚动了3分米多一些。生2:圆的直径为1分米,圆的周长为3分

米多一些。生3: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再来

看直径为2分米的圆板在米尺上滚动一周,你会发现什么?(课件演示)师:我

们再一起来看看直径为3分米的圆板在米尺上滚动一周,你会发现什么?(课件

演示)师:谁能根据刚才的演示,说说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位老师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制作了动态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生动地展示了圆的

周长推导的全过程。孰不知,这样的教学手段即使再先进,也不过是过程性教学,

因为它淹没了学生操作学具整理数学思维的价值。课件再精美的画面、再生动的

演示、再无懈可击的程序也是永远无法替代学生的操作思维的。毕竟“听到过会

忘记,看到过会记得,做过了才会理解。”

3、费时费力,喧宾夺主

许多教师在情境教学中时常会有这样的深刻体会:课前本以为创设的情境操

作极其简单、效果想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却“举步维艰”,难以顺利开展。曾经

一位教师在上平均数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上台,

让学生说说谁高谁矮。(男高)接着,又请一男一女上台,比一比两男两女,男

生高,还是女生高?(两男高)教师又请一男一女上来,比一比三男三女,男生

高还是女生高?(难以确定)此时,老师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他们到底哪

方高?学生提议:三男三女搭起来量。教师评价:想法可以,但能力不可能办得

到!又有学生说:用皮尺把六个人都量出来,再用三个男生总身高除以3,三个

女总身高除以3,求出平均数,再去比较。又有学生出点子:因为头的身高占身

体的七分之一,所以只要算出三个头乘以7,就是三女总身高。教师评:不知你

的知识可靠不?接着,老师又问:在现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学生都赞成用尺

量。然后教师现场测学生身高,收集数据。令教师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三男三女

的总身高居然完全相同。教师为了保险起见,只得再请两男一女上台量出身高,

再引导学生列式计算。然后教师针对列式提问:比总身高和比平均身高,哪种方

法更合理?从而揭示“平均数”。

以上的情境不但花去学生二十多分钟宝贵时间,还让学生半节课一直处于

“云里雾里”的学习状态,让听课的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拖泥带水的

节奏,松散的结构,折射出教师对情境的创设是十分的随意,课前的预设意识十

分淡薄,而课堂的教学机智也有待加强。

4、弄巧成拙,刻求原型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出各种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及学数学的愿望。基于以上认识,一些教师

特别喜欢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导入新课。

但教师片面为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形而设计情境,就会出现情境牵强附会的情

况。如有位教师上倒数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倒数,设计了这个情境:教师

手上拿了张写有“福”的纸,然后当着学生把“福”倒过来,问学生:这个字现

在怎么了?生:倒过来了,表示福到家了。师很高兴,接着说:在我们的数学知

识里也有这样的现象,如分数5/9倒过来就是?问:5/9倒过来是多少?生答:

5/9倒过来是9/5。生2不同意,站起来答:5/9倒过来应是6/5,因为9倒过来

应变成6。一时全班哄堂大笑……仔细揣摩,使学生产生错误想法的责任不在学

生,而是教师自己造成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倒数”概念,把情境设

计的重心放在了“倒”字上,表面上看是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方便学生理解,

但实际上却让学生混淆了倒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造成了认识上的模糊。

5、套用情境,照本宣科

一些教师在不同学段,面对不同年龄的教学对象教学同一课题时,采用了同

样的情境。这种做法,是否会取得同样好的学习效果呢?曾经就有这样一位高段

教师在教学一年级统计时,他在新课开始让学生看一段学校门口马路上5分钟内

车辆通行情况录像。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5分钟内经过的车

辆到底有几辆呢?学生单纯地说:叫交警叔叔通过“电子警察”来帮忙。有学生

说:电子警察是专拍开快车的。又有学生提议:让一、二、三、四组同学一起分

开来记通过的各种车辆。终于想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教师挺高兴。哪料,孩子

还太小,对于画面上疾驶的各种车辆眼睛“招架不住”,纷纷嚷着:车子太快了,

让录像再播放一次吧!老师又重新播放一次,学生还是说来不及记。可想而知,

统计的结果五花八门,数据大相径庭,学生学习兴趣大减,教师有些烦躁起来了。

从以上案例看来,教师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照本宣科,忽视个性差异。对于

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兴趣和爱好是有一定区别的。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讲究情境内容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情境教学最本质的特征。传统的单纯讲授式教学,其最大的不足就

是知识从实际应用的情境中剥离出来,成为抽象空洞的概念规则。学生会因为枯

燥而厌学。情境教学正是立足于反思传统教学脱离真实生活而建立起来的,它强

调按照真实的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可以说,真实性是有效情境教学的生命之所

在。教师应该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学生的生活,留心收集、积累能设计或利用成

为数学教学情境的事件、信息,把生活融入数学教学,使数学教学面向生活。学

生看到这些自己熟悉的情境,就自然而然地激起了探究、体验的欲望,从而进入

亲身体验的境界。

2、讲究情境过程的简约性

由于教学情境多为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所设计,所以必须充分考

虑教学情境的可操作性及设计、运作教学情境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过于繁琐

复杂的教学情境不仅占用过多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容易造成课堂内容主次不清,

扰乱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选择性知觉。教师在设计、编制教学情境,制作

有关教具、课件时,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应该选择那些既优化教学又便于操作

的教学情境。如果情境教学的运用增加了教师、学生的负担,则不能认为该教学

情境的设计是成功有效的。

3、讲究情境设计的适合性

任何情境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必须适合其面对的学生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

不同的特点,如年龄、城乡生活环境等设计不同的数学教学情境。对低年级的学

生宜设计“助兴”式的情境,以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促进低龄学生的持续注

意;对高年级的学生,则宜多设计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情境,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另外,适合城市学生的教学情境用在农村学校的课

堂教学中,则有可能产生理解障碍;取材于农村生活的教学情境用于城市学生,

也可能会降低教学效果。教学情境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设计、选

择。

事实说明,情境教学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

造性得到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

的教学情境要遵循简约性、适合性、真实性的原则,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

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

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无穷乐趣。

三、创设有效的途径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抽象性和

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

容为学生设计的,情境要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信息。学

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如何创设最为有效

的教学情境呢?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途径:

1、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

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

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如:在教学

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

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铠甲勇士、喜洋洋……),水果(苹果、梨子、

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

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

生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

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

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

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

有:奥特曼、铠甲勇士、喜洋洋……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

蕉……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

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

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

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2、创设游戏与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

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

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

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

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如:教

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

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学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

睛随手摸一个球,可以摸到几号球呢?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

吗?生1:不能,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个球被摸到机会是一样的。

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6号球。

生2:不行,要全部放6号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

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6号,随便你怎样摸,

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

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

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激发

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又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

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的。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先给学生讲述唐僧分

饼的故事:“三块同样大小的饼,每人只能吃一块饼的3/4或6/8或9/12,贪吃

的猪八戒,争着说我要吃9/12,孙悟空说,我吃6/8,沙僧就只好拿3/4的了。

同学们,你们说,猪八戒、孙悟空、沙僧三个谁吃到的饼最多?”引导学生思考,

争议3/4、6/8、9/12这三个分数哪个最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

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一个好的问题,就如同投在学生脑海中的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和求知的欲望,进而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不断地探索下去,自己找出答案来。

这符合“学习始于问题”这一正确的观点。

我在上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算算1542能不能被3整除。再出示5124、

2541、1245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变化。看看它们还能不能被3整除。各个数字所

在的位置变了,还能被3整除,看来这里面有奥秘,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

来研究一下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我在提出了问题后出示许多数,让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摆一摆每个数都要用几根小棒,能不能被3整除,从而小组

共同合作探究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4、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丰富的想象力加上活泼好动,使学生

对一切新颖的东西抱有极大的兴趣。在数学课上,教师应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实践,

创设多动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小学

生按照“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规律学习知识的。动手操作可以强化感性

认识,建立清晰准确的概念。如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我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

很多实物,让他们先在手中掂一掂,去感受一下克和千克的重量,再放在天平上

称一称,准确地得出重量,最后再举例说说,拿出带来的实物如一粒花生米,2

分硬币,一袋饼干,一块香皂,一袋牙膏,一代奶粉等,说出哪些重1克或者1

千克。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我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下一分钟心脏或脉搏跳动的

次数。跑50米多少秒,1分钟跳绳多少个等。教学米、厘米时,我让学生动手

量一量、画一画,感受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又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我要求学生拿出学具6个小圆片,平均分成3份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6÷3=2,

接着提问,这6个圆片中再添一个即7个,平均分成3份,怎么分?学生说:每

份2个还剩一个,不然正好分完,学生列式,老师板书后说:商是2,这1是余

数,写作7÷3=2……1读着7除以3商2余1,最后再引导学生学习例题,这样

从中感受到了理性,由表及里地推出余数的概念,既清晰牢固又促进学生积极思

维,调动了多种感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合理恰当地创设情境,

让情境创设服从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重点,才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

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我们要努力提高各

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更好地

学习,研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问

题中学习。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构建

摘要:新课改是全国教育界共同实行的一项教学改革计划,目前,很多学校

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对教育界的整体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小学教学也成为新课改中

重点改革的对象,数学课堂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更高的构建高校的小学数学课堂,必须对当前

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与改进,文章中对其进行了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创新;有效性

要想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顺利构建,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

新,通过创设情境、开展相关活动、加强实践学习等教学措施,促进教学的有效

性,而针对这些方面的策划与设计,要贴合实际教学需求,以适合教材内容、适

合学生生活运用、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实施可行性的教学创新,利用先进的多媒体

技术,实现动态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思考,同时提高教师教学

水平、综合素质,保障教学有效性。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力平台,通过课堂教学更好的掌握知

识、理解知识、懂得运用知识,而并不是什么样的课堂都能满足学生学习质量的

要求,因此,需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还

不够明显,主要是因为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教学方式单一

很多小学教师在针对教学方式上欠缺创新能力,也没有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在教学方式上并没有明显的改变,认为采用同一种方法既简单又省事,还不需要

花费更多精力与时间在教学方式上。因此,教学方式一直比较单一,多数采用的

是强制性灌输方法,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是整个课堂的教学工具,由

教师负责对知识点的讲述,由学生负责听、记、背、写、读,这就形成一个完整

的教学课程,反反复复,一如既往,没有新鲜感、没有吸引力,使得学生对学习

失去兴趣,进而主动性、积极性越来越消极。还有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上即便是活

动比较多,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因为,所创设的活动与实际教学存在

偏离主题现象,盲目的创设各种游戏,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虽然学生激起

了兴奋度和积极参与度,但始终不切合教学实际目的,最终教学失去有效性。

1.2提问没有针对性

提问是激发学生想象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关键,很多教师在这一方

面比较重视,课堂上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但是由于对所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的

研究,导致问题、答案与实际教学知识点存在不相符的情况,使得学生的考试成

绩没有明显提升。还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相对较少,学生在课

堂上缺少探讨与思考的环节,智能根据教师的讲解简单的理解,并不能真正领会

到知识的深层涵义。提问是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应该注意提问的针对性,并

给出相应的思考与探讨时间。提问没有针对性,也就是代表着所提的问题对教学

质量的提升毫无现实意义。

2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1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限制了教学方式的创新,使之枯燥、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失去有效性。而改变教学观念则是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只有将教学观念彻底

转换,才能推动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创新积极性,才能够正确理解创新教学的实际

意义,才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方式创新中。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将学生从非主体地

位上安放在主体地位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让

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成以学生为主角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连加

连减法时,教师提出15+23+10等于多少,将问题留给学生回答,可以以引导的

方式,提示学生如何思考,比如: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了十五元的青菜,23元的

水果,还有10元的肉,问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就会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

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会想到妈妈是带“我”去买这些东西,首先就将自己的地位

放在了前边,进而对妈妈花的钱数进行相加,这样既有生活贴近,又能突出自己

的主体性学生会非常愿意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2创设教学有效情境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对于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在情境的创设中,如

果在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合适恰当的素材,而且引入情景能有效地增进加

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生活情景就是有价值的合适的贴切的。如果教学内容

没有合适的生活素材。就不能为情景而情景,就没有必要为生活而生活,为童话

而童话,直接从数学旧知引入也未尝不可。问题情境只要能使儿童产生认知的“不

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就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会使教学过

程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前进,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问题”可以来自

数学系统外部,即现实生活;也可以来自数学知识内部,处理得当,同样可以收

到良好的效果。

2.3组织有效教学活动

作为对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规划,是要考虑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采用有效

的教学策略把计划付诸实施。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出

发,选择恰当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

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

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显然,“不能单纯依赖”并不表示完全不要,适度的模仿与

记忆仍然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效性是大目标。无论采

取何种方式,只要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2.4促进教学效果有效生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效果的生成有其特殊的要求与判断标准,必须是学生经

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生成。没有思考而生成的内容都应视为无效的泡

沫。一个真诚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应会果断地调整教学任务,敏锐捕捉稍纵即逝

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

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当然,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

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子,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

寻找恰当的平衡。

教学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一方面,教学蕴含

着教师的主观意趣,这种主观意趣蕴含着教师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另一方面,

学习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过分强调前者,教学就会成

为强制灌输的活动;而过分强调后者,教学就会沦落为一种信马由缰的活动。这

就是说,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颂.体验教学情境,构建精彩课堂———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J].考试周刊,2014(31).

[2]李梅瑰.瞄准思维的碰撞点,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

2012(9).

[3]余少琼.优化课堂指导提升建构品质———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

性[J].新课程:上,2015(16):70-71.

[4]古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

育,2013(3).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

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

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

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

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

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

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

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

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

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

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

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

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

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

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

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

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

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

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

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

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

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

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

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

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

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

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

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

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

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

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

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

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

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

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

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

实有效。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法

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变化在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不能再仅仅

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应在紧跟技术化与创新化的国际趋势

下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思维,增强其动手能力。

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

小学数学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认识阿拉伯数字和一些简单的运算法

则等浅层次的知识。科学研究表示,人的智力并非先天注定,很大部分是后天开

发的,而6~12岁是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而小学数学能够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

传统小学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按照教案,将教学内容机械式地教授给小学

生,并没有关注小学生是否听懂教学内容,是否对课堂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

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单纯性的灌输,没有创新性和吸引性。而小学生喜欢新奇好

玩的事物,数学枯燥无味,课堂平淡乏味,导致小学生提不起兴趣,思想不集中,

数学成绩下降,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二、游戏化教学的概述

激发数学兴趣,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增强逻辑思维,仅仅局

限于讲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有一种手口脑都并用的、更好的教学模式开发。在

此基础上,人们发现小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因而将游戏引入到现代的教学当中

有不可估量的收获,因此,游戏化教学越来越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一)游戏化教学的概念

游戏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游戏和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教

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中,穿插合适的游戏,游戏中包含着课程内容和思维探索。学

生通过在游戏中的实际操作中能够切身体会到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恰到好处

地选择数学游戏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的数学知识,也能让学生体验到数

学思维在游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游戏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杜威的“活动教学理论”提到,体会在教学方法上就是“做中学”。杜威的

活动教学法强调了活动教学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书本为中心”,

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知识指导和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杜威引入“活动中心”,并且

强调在课堂上不仅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多地是要“做中学”。杜威的活动教学

法为游戏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游戏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游戏化教学首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首先,教师要遵循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结合其自身生理特点和性格趋向,照顾到全体学生。其

次,教师应该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小学生应该从小锻炼其自我努力

自我探索的性格,教师教给他知识,陪伴他,并不是主宰他的生活,在新型的师

生关系中,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师生平等。最后,自愿、自觉的原则。教师与

学生只有在自愿自觉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地进行游戏化教学。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来,学生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教学内容,更深刻地理解了教学内容,课堂的严谨性

和游戏的轻松特点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节课中,教师自己准备了平行四边形的分割图形,先引导学生看平行四边形怎

么求面积,当学生比较困惑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分割成长方形,这样

学生就会更加清楚地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增强了学生对内容的记忆

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游戏具有趣味性,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游戏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数学

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爱玩的天性,在参与游戏中保持着开心与兴奋的心情,而且非

常愿意参加这样的教学游戏,这样,在游戏中慢慢树立起想知道这节课之后的数

学有什么新内容的意识,培养对其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

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发散思维,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游戏是一项动手操作和实践参与性很强的活动,在游戏中赋予教学内容,使

学生在游戏中思考数学问题,探索教学新知,在这期间,还能培养其敏捷的数学

思维,这样慢慢地就会使学生树立一种自我思考的逻辑性思维。在数学问题上,

不会局限于一个答案,而会从游戏化教学中得到很多不一样的答案。在小学的数

学学习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小学生留下自我

思考的空间,这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将会有很大的作用。而且,从长期来看,

小学生在游戏中多方面考虑问题,举一反三,正是培养其发散思维的途径之一。

(四)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能够主动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是教师以讲授和板书相结合的

方式传授给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完全发挥。游戏化教学中,小

学生完全作为主体参与游戏,自我学习,思考问题,自我答复。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虽然没有教师的讲授,但是,学

生在游戏中学习了教学内容,并且自我完善,自我发现,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

体,实现了主动学习。

四、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编写游戏化教学的教案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在课堂教学之前,小学数学教

师应该编写合适的教案。教案的编写包括:教学目标、教具准备、课前导入等。

在每个步骤中穿插游戏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游

戏化教学的教案和普通课的教案略有不同,穿插游戏的教案是要将学习内容和学

生兴趣同步,遵循学习中有娱乐,娱乐中有快乐学习的原则。在编写教案时,教

师还要注重游戏的多样化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欲望进行之后

的课堂活动,由此可见,合适的游戏非常重要。

(二)课堂控制

游戏化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要求很高。小学生处在一个好奇心强、多动、

分辨力弱、自我控制力不强的阶段,而游戏化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控制

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听教师教的状态。游戏教学具有一定的活跃性,在课堂中

穿插游戏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让学生想要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小学生游戏中的行为和细节把握不好,就极容易造成

课堂混乱、教师教管不力的问题,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在游戏化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状态,适当控制小学生在游戏中的行为,保证

游戏按照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学习教学

内容,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不忘思考,这样的游戏化教学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另外,游戏化教学是教学与游戏在学与乐上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非常高的

素养。教师不仅仅是授课者,还是游戏的组织者,更是游戏的参与者,所以,教

师要熟悉小学生学龄段的认知特点、自身状况和生理心理特点,还要熟悉教学目

标和教学内容,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寓教于乐。

(三)师生全体参与

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参与游戏人员的全覆盖,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

到游戏中来。小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可能在人多的情况下会忽视了性格内向或者

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所以,任课教师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当中。

如果有一些学生未能参与其中,会产生消极反应,使其他学生消极怠慢,或者有

一些学生积极参加,而另外一些学生没有参加,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成绩和长

期的心理发展都会出现差异。所以,照顾到每个学生,不仅仅是为了该学生的成

长,更多的是为了班里所有学生的共同成长。例如,在“位置与方向”这节课上,

教师自己扮演一个不动的建筑物,使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站在各个方位描述教师

的位置,这样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到了游戏当中。

(四)游戏教学的课后反思与总结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法,教师和学生在游戏化教学中会有与普通教

学不一样的心得体会。在游戏化教学中,师生需要积极配合,全身心投入,课下

教师进行课后反思、总结,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这样,不

仅小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有什么表现和不足,教师也会有收获。

五、结语

学习快乐,成长快乐。游戏化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且能够使小学

生乐于学习,爱上数学,这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非常大的帮助。夸美纽斯曾说过:

“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厂。”每个学生都是正在发展的有潜力的人,教师的任务是

在教会他们知识的同时激发其潜能,使学生能够走得更高、更远。在游戏化教学

中,学生的思维和身体都处在游戏中,手、口、心、脑并用,符合时代潮流,也

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学会思考。游戏化教学在理

论基础的支撑下,结合小学阶段学龄儿童的个体特点和小学数学的单科学科性质,

在小学数学教师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下,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相信在理论和实

践共同丰富的基础下,游戏化教学会有更加好的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17:14: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60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