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文言文挖孔训练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句式:)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
郡中(句式:)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
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
(),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
....
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
()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
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
..
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
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
..
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
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
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
()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
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
()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
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
()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
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
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哭泣岁余,亦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
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
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
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
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
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
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
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
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5分)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5分)
2019年全国二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
()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
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
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
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
()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
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
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
()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
足()多()。”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
不便()者(句式:)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
()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
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
()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
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
秦(句式:),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
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
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
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
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
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
/无令出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
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必要,劝说
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
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
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2019年全国三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吴起者,卫人也(句式:),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
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
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
()五城。
)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句式:),起为吮之。卒
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
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
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
哉乎山河之固(句式:),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
..
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
..
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
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
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
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
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
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
..
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
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
..尽诛()射吴起而并
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
/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
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
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
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
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文言文挖孔训练
贾生(古时对读书人的尊称
)
名谊洛阳人也(句式:判断)年十八以(凭借)能诵诗属
(写作衡少善著文)书闻(闻名)于郡中(句式:状语后置)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才学优异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优秀人才)召(征召)置门下甚幸爱(赏识、器
重)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官员治理政事的功绩即政绩)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
同邑而常(通“尝”曾经)学事(侍奉)焉(代词,他),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
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以之为让他做)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
......
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回答),人人各如(像)其意所欲出(想要说出的话)。诸
生于是乃以为(认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通“悦”喜爱)之,超迁(越级升迁),一
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和平融洽),而固当改正朔(一年第一天开始的
时候代指历法),易(改变)服色,法(制定法令)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详细)
..
草(起草)具其事仪法,色尚(崇尚)黄,数用五(五行),为官名,悉(全部)更(改
变)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没有闲暇时间,来不及)也。诸律令所更定(修改审
定),及列侯悉就国(前往封地),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
..
灌、东阳侯、冯敬之属(一类人)尽害(嫉妒引申为嫉恨)之,乃短(说—坏话)贾生曰:
“洛阳之人,年少初学(学识浅),专欲擅权(独揽大权),纷乱(使—复杂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疏远)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担任)长沙王太傅。贾生既(已
经)辞往行,及渡湘水,为(写作)赋以吊(悼念)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被征召)见(被接见)。孝文帝方受釐(即受厘,汉代
既祀天地时,皇帝派人祭祀后把剩余的肉送回皇上,以示受福,叫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
事,而问鬼神之本(本源)。贾生因具(详细)道所以然(这样)之状(情形,情
况)。至夜半,文帝前(前行)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超过)之,今
不及(比得上)也。”居(停、过)顷之(一会),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
之少子,爱(受宠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做
---
的师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
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多次)上疏,言诸侯或(有的)连(接连)
数郡,非(不符合)古之制,可稍(逐渐)削(削减)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
骑,堕马而死,无后(后代)。贾生自伤(
因—-而伤心
自己)为(担任)傅无状(不
称职无政绩),哭泣岁余,亦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
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
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
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
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
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
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
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
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5分)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5分)
【答案】10.C
项的解说错误,“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故选A。
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
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
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故选C。
13.(1)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
了。”
(2))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
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本题还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
乱。“乃短贾生曰”是省略句,承前省,主语应是“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2)数,屡
次;言,说,指出;或,有的;削,削弱。“非古之制”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应是“这种状
况”。
2019年全国二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孽:旁支侧出庶:家庭的旁支庶出:妾生之子与嫡出相对正妻所生
之子)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侍奉)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
(才能),未及(来不及)进(推荐)。会(适逢)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
举(全)国而听之王即(如果)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整治)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
(向西)入秦,因(通过,经由)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谈论),数日不
厌(满足)。景监曰:“子何以(凭借什么”)中(合乎)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
曰:“吾以强国之术说(游说)君,君大说(对⋯⋯感到高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非议)己。卫鞅曰:“疑(犹豫不定)行无名,
疑事无功(有功绩)。圣人苟(如果)可以强(使强盛)国,不法(效法)其故(陈
规);苟可以利(使获利)民,不循(遵守)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方
法),便(有利于)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遵守)古而王(称王),夏殷不易(改
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责难),而循(遵守)礼者不足(值得)多(赞
扬)。”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终于)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满一年),秦民之(到)国
都言初令之不便(便利)者(句式:定语后置)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
犯之。”将法(依法惩办)太子。太子,君嗣(继承人)也,不可施刑,刑(处罚)其傅公
子虔,黥(墨刑)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尊奉)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
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供)人足。民勇于公战,怯(害怕)于私斗,乡邑大治(安定)。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率领)而伐魏。卫鞅伏(埋伏)
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完全)破(打败)之以归秦。魏惠王兵(军队)
数(多次)破于齐秦(句式:被动),国内空,日(一天天)以削(衰弱),恐,乃
使(派遣)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求和)。而魏遂去(离开)安邑,徙都大梁,
惠王曰:“寡人恨(遗憾)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
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
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
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
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
/无令出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
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必要,劝说
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
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
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答案】10.B
项解说错误,“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故选B。
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说法错误,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
师公孙贾。”并未对其本人施以刑罚。故选C。
13.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1)苟,如果;法,效法;固,陈规;循,遵守。“可以
(之)强国”“可以(之)利民”都是省略句。(2)期年,满一年;之,到。“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2019年全国三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吴起者,卫人也(句式:句式:判断句),事鲁君。齐人攻鲁,将(率领)而攻
齐,大破(攻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谋划,打⋯⋯主意)鲁
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疏远辞掉)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
之。魏文侯以为(以(之)为)将,击秦,拔(夺取)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句式:定语后置句),起
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这样)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旋转)踵
(转身往回走,退缩),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地方)矣。”文侯以(因
为)吴起善用兵,廉平(廉洁公正),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特指水上航行)西河而下,中流,顾(回头看)
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句式:定后),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
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施行仁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
险(险要的地势)。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让⋯⋯做丞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
(请允许我)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
(托付)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是)吾所
以(⋯⋯的原因)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特指娶公主为妻)魏公主,而害(嫉妒)吴起。吴起惧得罪
(获罪),遂去,即之(前往)楚。楚悼王素(一向,向来)闻起贤,至则相(做丞相)
楚。于是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使后退)三晋;西伐秦。诸
侯患(担忧,害怕)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妒忌))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
乱而攻吴起,吴起走(跑)之(到)王尸而伏(趴)之。击起之徒(这些人)因射刺
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诛杀)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因
为⋯⋯而犯罪)射起而夷(诛灭)宗死者七十余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
/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
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
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
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
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答案】10.B
项解说错误,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故选C。
项,“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分析错误。文中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相位的不
满。故选C。
13.(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2)
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
体上。
本题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1)“所以”,⋯⋯的原因。第一处“乃”,就是。第二处
“乃”,才。“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是判断句式。(2)“及”,等到。“作乱”,发生骚乱。“走”,逃跑。“之”,
到。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16:45: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59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