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作文
篇一:作文
一.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有感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读高中,每天闲来无事的时候或
许只有洗脚的那么几分钟的空档,这个时候我总会翻开这样一本
书。这个寒假我又重新温习了一遍《约翰克利斯多夫》然后总让
我念念不忘的还是那句--你还刚开始呢,孩子。人并不是想做什
么就能做什么的。想做是一回事,生活又是另一回事,所以不要
难过,最要紧的,你要晓得,是不要放弃想做,不要放弃生活。
生命是可贵的,但生活又赋予了生命更高的价值,不同的人
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一个人的生命是平凡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又难能可贵,生命
好像绘画的铅笔它只会在使用中逐渐减少,消逝的终究还是会消
逝,永远不会增长增多,好像时光一样匆匆如流水但是我们不能
让它白白流失,流失的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生命是所有成就的
基石,所有花朵的种子。他帮助我们奋勇前进,勇往直前。
华罗庚因为家境贫困而不得不在中途退学,好学让他拥有比
普通人更刻苦的毅力,自学所有课程,二十岁的他在清华大学担
任教师,抗日战争后他从英国回来,左腿残疾的他并没有因为这
样就浪费生命,虚度光阴,他依旧兢兢业业的为生命,为生活奋
斗,和命运抗争。晚年的华罗庚培养出陈景润等多位杰出的科学
家,最终华罗庚奔赴日本进行学术报告时,因为心脏病而与世长
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华罗庚依旧让他的生命奉献于他一生恃
爱的数学上,他生得平凡,却用一生证明了,平凡的人会拥有不
平凡的生命。
张海迪因为五岁时患病从而各位截肢落下终生残疾,同样享
受生命的她,也学习了所有的课程,另外还学习研究了针灸,在
当地行医救人,她还从事文学创作编着《生命的追问》,《生命的
追问》出版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被重印四次,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
对社会有益的心态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是颗流星就把光留向世
间》而名声大噪,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二零零八年,五月十
二日四川汶川地震,震级七点八级的地震使汶川瞬间坍塌,成千
上万的人失去性命,但不时发生的余震没有阻挡一位消防官兵的
脚步,他苦苦哀求身边的人希望可以让他进去在挽救一个人的生
命,一位普通的消防官兵把别人的生命看的比自己的还重要,他
珍惜生命,冒着随时可能会被压死的危险,依旧希望可以帮助他
人,他热爱生命,把别人的生命看的比自己的还要重要,时刻怀
着救人的心态。
生命是可贵的,每个人珍惜生命的方式又是不同的,但都让
生命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假如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为
这个世界创造出一份属于自己的价值,就是在白白地浪费生命,
在慢慢地扼杀自己,像废人般地活在这个世上;一个人如果为这
个世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就是对自己灵魂的一种解脱,也
是对自己的生命的一种热爱的行为。生命的价值展现是如此的
不易,但是许多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到成果,需要我们的耐
心和坚韧。但是只要愿意付出坚持的代价,你终究可以享受到成
功的甘甜,就让我们好好学习,用我们的知识和行动,去体现掌
握在我们手中的生命价值,去像伟人般地付出汗水和辛劳,像钢
铁般地奋斗,为自己的生命增添价值。
所以说,加油吧,不要放弃生活,放弃有想做的欲望。
二.《论语译注》(杨伯峻版)读后感(1)
小时候总听身边人说论语中的语句,直到今年寒假读了《论
语译注》,又一次感受到了孔子老先生的渊博的学问知识。
似乎很久,没有放下手机,好好的运用一丝时光去潜心阅读;
似乎很久,没有在意远方家园父母的关心和问候,淡却了慈母游
线和临行密语;似乎很久,没有再放下身边的事务,选择一个阳
光合适的日子,去好好贴近山川田野,感受天苍与野茫。
然而当我再度拿起这本《论语译注》这些似乎很久的半命题,
在肆意挥洒的画卷落款上,重重地刻下一笔属于自己的“合”。
孔子作为世界思想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很多思想闪烁
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人类的共同追求。世界文明的发展需要孔
子的智慧。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各代伟人的思想,而《论语译注》
是一本必读书,里面记载着孔子对于生活、学习、为人处事的态
度。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注重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
规律及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的考证,论证周详、语言流畅,表
述清晰准确,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论语译注》汇编
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论语》二十篇,并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
和解注。从小学课本上的论语十则,那时我们便知晓了“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宜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治学方面,他的“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
“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
亦说乎。”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
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
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
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
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
仍告诉我们学习之根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能者
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
有其自身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孝道方面,他又讲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
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
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
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地不加改变,可以
说做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作为学生不能为自己负责使父
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
有良好的品德,生活的比自己好。作为学生在学校好好学习,回
到家多陪伴父母,在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些便也算
是孝。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让我更加懂得要珍惜与父母在
一起的时光;懂得珍惜身边的益友;懂得会从生活中学习,从身
边的人身上学习;珍惜现有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懂
得爱,懂得感恩,懂得学习。
三.《论语译注》(杨伯峻版)读后感(2)
读了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基本了解了孔子的思想主张。
印象最深刻的是孔子老先生的那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对于我来说天地间最真挚的情谊莫过于友情。它虽没有亲情
那般伟大,爱情那般轰烈,但却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同凡响的作
用。每次读到孔子老先生的这句话总会想起这么多年来交过的朋
友们。有朋友远道而来,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么?这种高兴的情
感溢于言表,乐--就是表现在脸上的喜悦。对待朋友要笑脸相
迎,而且是真的感到高兴,不做作不虚伪。假如别人不了解自己,
却并不怨恨人家,不生气不恼怒,能这样做,就是一个有德行有
修养的君子了。你看,对朋友真心的笑脸相迎,对不了解自己甚
至误解自己的人呢也不怨恨生气,能如此对待别人,人缘一定不
差。与任何人的交往,不都应该采取这种态度吗?
活在这个世上,为的是友谊,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生活就
是一张没有染色的画,染色的笔就是多彩的友谊;泥土开始只是
一片黑,点缀的是那绿色的友谊。
当我们伤心的时候,朋友能给我们肩膀。让我们正在独自流
泪的时候,朋友能让我们心情愉快。这不是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
笑,只是友谊,很简单而又难以琢磨的友谊。友谊拥有神奇的力
量,都使我们为之震撼。
朋友并不是找出来的,而是不经意“碰”出来的。当你帮别人
捡一根笔,或许就认识了然后就成了朋友。是的,友谊就是这么
简单。
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已足矣,千金易得,朋友难求。朋友是
人的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友谊的人,就像生活
在寂寞的荒野;缺乏朋友的人,就会感到人间的孤独。人们需要
友谊,因为真诚的友谊可以使人奋发,使人欣慰,使人快乐,使
人向前??
人生的财富是无穷无尽的,但真正的财富是什么呢?是金钱?
是权势?不是,是友谊。不知哪个哲人说过:财富不是真正的朋
友,朋友才是永久的财富。朋友,当你知道朋友的价值时,就别
太在意朋友之间的琐事,你应该知道:朋友不在一时,而在平时;
不凭年龄,而凭心灵。朋友,别太在意,让我们携手望着美丽的
朝阳,共同奋斗吧!
有朋自远方来,回眸身后脚印里的每一个细节,才发现我的
生活中处处都布满友谊的皱纹,荡漾着友谊的涟漪??
第一场冬雨
被冬雨惊醒
才知夜冷
朋友说
回忆是长在沃土上的罂粟
重复着同样的梦
我想我已是中毒太深
麦田里
你扎的稻草人迎风摆动
屋檐下
你养的雏燕呼唤个不停
雨声渐浓
就在这第一场冬雨里
最后一次写下
你编织的梦你远去时的背影
如果有一天
远在天堂的你看见了罂粟花开
那便是我
深埋于心的思念之种
寒假的雪
也不知什么时候,雪纷纷扬扬,飘飘悠悠地从那令人神往的
天空中飘落下来。窗外,刀割般的北风呼呼的刮着,天空阴沉
着脸。不一会儿,小米粒大的雪粒从空中散落下来,好像天空中
有一双巨手,把雪粒一把把均匀地撒在大地上,又像春风抖落万
树梨花。
听说雪是仙女撒下的一捧捧碎玉,也是冬天特有的“蝴蝶”。
雪落在树枝上,亮晶晶、毛茸茸的,像驯鹿探出的角像慈母随风
飘舞的银丝。雪也如蝴蝶一般翩飞在屋顶上,给房屋裹上了一层
厚厚的棉袄;翩飞在树枝上,为树木编织了一件洁白的“礼服”。
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
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在这一刻,一
切都是美好的,都是寂静的。那瑰丽的六角花瓣,烟一样轻,玉
一样润,云一样白,悄悄落到大地上,为大地妈妈盖上了一层棉
被。放眼望去,整个世界白茫茫的犹如一个童话般的冰雪王国。
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点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
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早上很冷,出来的人不多,
只有零零星星的脚印,没有踩过的地方完整的像一块地毯;又像
一片银色的沙滩,反射着朝阳的光辉。树枝杈都稀稀疏疏的,乘
不了多少雪,只是零散地挂着一些雪绒,雪都堆积在了树下。第
二天清晨,拉开窗帘,令我吃了一惊:好一个粉妆玉砌、冰雕玉
琢、银装素裹的世界,到处一片白,细看那雪:毛茸茸、亮晶晶,
飘到地上还发着耀目而细碎的光,使你要眯起眼才能欣赏这壮丽
的雪景。一层薄薄的白雪,好象巨大轻软的羊毛毯子。这使我不
禁想起两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穿好衣
服,决定出去瞧瞧:地上铺着厚厚的雪,它洁白无暇,纯洁得让
人不忍心踩上一脚。
《幻城》里曾多次说,“这个世界是千万个世界重叠在一起的
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无边无际。如果说真的这么无际,至少,在
我们眼前的雪境值得思味,或许世界真的如此奇妙。
篇二:作文范文
读书,也是一种享受
最朴素的笔墨描绘出最美丽,最有色彩的图画,最平凡的笔
墨透出最感人,最耐人寻味的意境。这便是读书绝妙的享受。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久而久之便觉得
读书成了一种享受,书中那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却透着令人无
法抗拒的魔力,慢慢的感染着我们,把美渗透进我们的灵魂。每
当读书时,我仿佛走进作者的内心,听到他的心跳,追逐他的思
想,捕捉他智慧的火花。孤单时我会对月轻吟“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澎湃时我会想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诗句。我甘心被这灵动的文字所融化,这便是我读书时那种难
以言喻的感觉。
深夜,点一盏灯静坐在窗前,品着热腾腾的香茗,读着朱自
清的《荷塘月色》,总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置身于想象中,好似我
正走在那潮湿的小煤屑路上看着那荷塘中的月光倒影。作者那字
里行间的感情如浆液般,溢于笔墨间,使你或是平静,或是悲伤;
或是悠远,或是绵长。每当想起那“笼罩着轻纱的梦”,便不知不
觉的醉了,仿佛走进了一幅意境悠远的中国画,这便是一种独特
的享受。
随着我渐渐长大,我喜欢上了中国古典名著。喜欢上了《水
浒》中,梁山好汉的豪放仗义;感慨《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无
限悲凉;最崇拜《三国》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千古英雄”
的豪放;我向往与诸葛亮结识,欣赏他“未出茅庐,先知天下事”
的才智:惊叹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谋略,还钦佩刘备“三
顾茅庐”的求贤若渴,最感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老谋深
算......此时,激情,霸气荡漾于我全身,好似我已来到那萧萧
的古战场。俗话说得好:“读史使人明志”,读书不仅是一种精神
的享受与满足,还教会了我许多哲理,使我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而又充实。
读书,总让我的心随着文字曲折起伏,沉浸在那朦胧的世界
里,忘却一切烦恼,只去享受那份难得而不凡的快慰。每当漫步
书中,当指尖滑过书脊时,那每一丝快慰,都使我无比幸福与自
由。我想说,读书真的是一种美的享受。
2022年中考作文安徽芜湖卷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个人的人生
道路上,都会遇到种种困难,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你的友谊
之手,去帮他一把,余香就不仅仅留在你手中,还会沁入你的心
脾。
请你结合上述内容,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
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二、,也是一种享受
提示和要求:
1请先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词或短语,如“平淡”“等
待”“吃苦”“冒险”“独处”“回报社会”等,使题目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
人名。
一、解读命题意图
从整个命题的宏观层面来看,本次中考作文试题共设置了两
个题目供考生选做,这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增加了考生作文的
自由度。当然,这只是浅层信息。从命题者的角度出发,这两个
作文题目又各自担负着其本身的使命。弄清楚这一点,对准确作
文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看题目形式。一是材料作文,一是半命题作文。材料作
文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作文考查形式,有其不可或缺的生命力。
要做好材料作文,首先得看懂材料内容。一则(或几则)材料中往
往包含很多信息,是不是都要反映在一篇作文中呢?当然不是!
考生要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最主要的信息,确立自己的论
点,加以论述,最后成文。这里,命题者的意图是,考查考生阅
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而半命题作文相对于话题作文和材料
作文来说,限制性就比较大了;但又不同于命题作文。我们可以
把它看作是“戴着镣铐跳舞”,有限制,也有一定的自由度。这里,
命题者主要是要考查考生对特定话语的解释和补充能力。考生必
须对所给的半命题进行分析,看看题目所给的一些参考词语有什
么共同特点,再来补充题目,完成作文。
其次看题目内容。对于第一个题目,我们显然可以提炼出一
个关键词——“帮助”。命题者是希望通过这个题目传达出一种思
想,即“助人为乐”,而考生也必须看清这一点,围绕此点作文。
对于第二个题目,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解释,命题者是想传达出诸
如吃苦、平淡等思想,给考生以人生观教育。因此,横线上不能
填“睡觉”“吃大餐”“穿好衣”等。第三看题目要求。两个题目都对
作文作了要求,都体现了“三自”特征(第二个题目也给考生留下了
自由补题的空白),命题者是想给考生以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好
让优秀的考生展现出其真实的水平。
二、如何破题立意
首先看第一个题目,这是一个材料作文,写作内容是从谚语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发出来的。当然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要
全面准确的理解这句谚语,是很困难的。所以命题人在材料中对
其进行了解读,让考生能更清楚明白地理解题意,准确作文。因
此,抓住“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你的友谊之手,去帮他一把”
这句话来立意,就可以把文章的中心理解为“助人为乐”。选做第
二个题目则千万要小心,要抓住关键词“也”,题目传递的信息是
“也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享受”。所以,在普遍观点看来是享受
的,就不能再写了,如“听音乐”“读书”等;要换成诸如“平淡”“冒
险”“牺牲”等在普遍观点看来不是享受的来作文。换句话说,这个
题目从内容上已经限定了要从反面立意。实际情况是,大多数考
生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个“也”字,导致丢分。
三、如何谋篇布局
对于这两个题目,选择议论文体和记叙文体均可。如果写议
论文,要注意整体结构安排和事例举证,行文不能太随意,例子
也不能太普通,要典型。如果写记叙文体,要注意叙述语言的形
象生动,尽量在语言上出彩,如使用修辞,使用名句、诗句,使
用整齐的韵文,使用轻松活泼有个性的语言等。从本次中考来看,
选写议论文的不是很多,大多数考生都选择了带有议论性的抒情
文体,得高分的也是那些语言好的文章。(朱诵玉)
平淡,也是一种享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好一首《归园田居》,好一个视功利为粪土的陶渊
明,好一派平淡的生平。
轰轰烈烈的生活我不喜欢,惊天动地的举措我没有去做过。
朋友们,在这个激越的年月里,我却钟爱一种平淡,因为那是一
种享受。
品一杯香茗,翻几页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平淡是一
种享受。
看着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种凄美的平淡,
却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叹息,因为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前
半段生活,待到末年时,过着平淡的生活,就耐不住那寂寞了。
平淡,是一种享受。桃花源便是陶渊明平淡的畅想的最高境
界。在那里,人们老有所养,幼有所乐,人们尽享平淡的天伦之
乐。
平淡,是一种享受。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
身”。没有功名,没有皇帝的垂青,终于在平淡中明白“沉舟侧畔
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而他在享受平淡中是否悟出了那真
意?
平淡,是一种享受。吴钧在与朱元思书中,早已告诉了我们。
他是一个享受平淡之人,在富春江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因为
他平息热衷功名利禄之心,放弃经纶事务之任,他过得平淡、潇
洒,一种快乐和喜悦溢于言表。
平淡,是一种享受。欧阳修虽遭贬谪,但却在平淡的生活中
与滁民同乐,没有悲叹,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享受一种平淡的快
乐,所以他才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平淡,我是宇宙中之一员,我不喜欢灯红酒绿,成名利欲。
在平淡中,可以读古人之心;在平淡中,可以观自然之美;在平
淡中,可以明白事物;在平淡中,可以感动彻悟;在平淡中,可
以兼济天下;在平淡中,可以拥有许多。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古人有古人的平淡,
我也有我的平淡。平淡即生活,平淡即快乐,快乐即享受。虽然
现在的我尚年小,没有明白那陶渊明的“真意”,但我想让喧哗的
齿轮在内心停止,让平淡带来宁静的喜悦,这是一种生活,也是
一种享受。平淡,也是一种享受,来自于心灵深处。
虽然题目要求写500字即可,可这篇文章写了八百多字,已
达到高考的要求。可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更多。
深刻的立意。很难想象,一个初三的同学,竟能选择“平淡”
来享受,是不是有点少年老成?文章援引历史上众多名家的身世
起伏与追求,并加以评述。举例准确,评述深刻而又有见地,让
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思想的深邃。
严谨的构思。构思严谨是本文一大特色。文章由陶渊明的诗
引出,又由陶渊明的诗来结束,首尾呼应。第二段总领,再举李
清照的例子反面论证,下文依次列举陶渊明、刘禹锡、吴均、欧
阳修等身世经历来说明平淡是一种享受。行文有条有理,整齐有
致。
飞扬的文采。本文文采飞扬,让人读来舌留余香。原因有二。
首先,本文大量引用诗句,使全文充满着诗意美。能引用这么多
诗句,可见平时是下了背功的,焉能不得高分。其次,善于组织
对偶句和排比句。这些对偶句、排比句不仅增加了语言的美感,
也为文章增添了气势。可见,如果不能引用诗句,造一点整齐的
句子也是好的。(朱诵玉)
离别,也是一种享受
初三了,出山了。
未曾年轻也就苍老的我们,在书海上睁着浑浊不堪的双眼,
迷迷糊糊走到了初三的尽头。阳光依旧明媚,甚至火辣,我们乌
黑的双眸却似渐渐清晰,清醒背后是对离别的措手不及。
古语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又云:“劝君更尽一
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人们总是热衷于相聚时的欢欣却在离别
时备感凄凉。其实离别也不失为一种享受,因为它能将曾经不经
意所错失的温暖,一一重现。
和蔼的数学老师吃力地挪动胖胖的身子,毕业前的最后几节
课不知为何一切都慢了下来。奋笔疾书、交头接耳一切不再,有
的只是离别前的肃穆,少了几分庄重,多了几分无奈。洁白的粉
笔灰顺着阳光缓缓飘落,老师的汗水定格般闪烁夏日的阳光。他
一遍遍地问我们:“懂了吗?”然后擦掉,重来。又是一阵没落夕
阳的笔灰,搭载着三年执著奉献的爱,在充满了感动的空气中纷
纷扬扬。伴随着下课铃声的,是他有些沙哑的无奈。多么希望这
节课没有尽头。不善言辞的他,给了我们无疑是最动人的感召—
—离别是感动的享受。
虽然老班明令禁止,可同学录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
“地下”传播,只为在最后的日子里用最简单的文字让记忆活动在
纸张中。无意中浏览的同学录上,有的只是脱去了往日浮华外表
的真实心声,每个人都努力将自己的影子留在小小的稿纸上,用
三年的无间相处,灌输真挚的思想与内心。在这里,没有嘲笑和
讥讽,没有自卑与高傲,只有一个又一个不舍的真实的朋友——
离别是真挚的享受。
凶了我们三年的老班,终于抑制不住盈眶的泪水,我们这才
明白,外表强悍的她,也有心灵最柔软的地方,那个地方栖息着
六十个水晶般纯洁而快乐的孩子。她依旧风风火火地布置班务,
却多了几分不舍——离别是珍惜的享受。
那曾经撒落在角落里的爱与精彩,在离别中悄悄袭来,离别
触手可及却让我们喜爱。我们认为已失去的一切,可我们在离别
中享受,在享受中离别,这似水年华的曾经。
文章好,能打动人,并不一定要语言华丽,真挚的情感也一
样动人。可有了真情实感,该怎么去表达呢?看看这篇文章,你
就会有启发,那就是——细节之中见真情。数学老师挪动胖胖的
身子,洁白的粉笔灰飘落,老师的汗水反射阳光,声音的沙哑等
等,都构成了毕业前最动人的细节。读到这里,你是否想到小弗
朗士眼中的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同学录的传播,无意间的
浏览,心灵的触动,是否勾起你的回忆?凶了三年的老班,终于
抑制不住盈眶的泪水,你是否也曾见过?
这些细节都被作者收来,小心安置,轻轻流淌,十分动人。
再加上舒缓灵动的语言,成就了考场高分作文。(朱诵玉)
学习也是一种享受
享受是多资多彩的,你细细品尝一杯清茶时,是一种享受;
你倾听动听的歌声时,是一种享受。我说“学习也是一种享受。”“书
籍是人类的精神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莎士比亚说过的一
句名言。他把书籍比作阳光对人类那样重要,书籍和人类是不可
分割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读万卷书,行万理路”这是何
等的惬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总会暴露
自己的缺点,有时甚至犯可笑的错误,对于我来说,由于读的书
还不够多,阅历浅,经验少。
我想,只有学习才能使我的知识更加充实,才能使我对事物
有更深层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充实完善自我,我们拥有了智慧的
学识才能去行万里路,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当老师或单位领
导表扬你,说你取得进步时你不感到骄傲吗?当你取得成功时,
你不觉得自豪吗?如果没有认真的学习能得到这样的回报吗?
你不觉得这是认真学习换来的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吗?我们拿着
一本好书,坐在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细细品味,是一种享受;
我们能用流利英语与同事和老师交流,是一种享受;付出辛勤的
劳动获得美的回报,是一种享受。。。。。。。现实生活中,用学习
来超越自我,使生命焕发耀眼光彩的人是很多很多的:身残志坚
的张海
篇三:2022年西城一模作文
“无我”还是“有我”
人的一生不免面对“无我”还是“有我”的拷问,但我会选择“无
我”。
“我”的强化便是“有我”,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我”的
淡化便是“无我”和“忘我”,是一种“舍小我”的无私。我认为我们则
要学着去探寻“无我”的境界,可以使我们摆脱怠惰、浮躁、自私
将自己投身于某个领域。
舍小为大的“无我”精神如春风般滋润大地,给世界带来希望。
“无我”的无私带给别人帮助,美化自己心灵。周总理舍小我将自
己投身于中国的民族事业中,造福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自己却
倒在自己日日夜夜工作的案台上。董存瑞、黄继光舍小我将生命
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保卫亿万华夏儿女,自己却长眠于土地中。
菊美多吉——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舍“小我”
将精力全部放在四川人民的生活上,解决学生的读书问题、村中
人们的就业问题,自己却因脑瘤未及时救治而结束年仅三十三岁
的生命。是“无我”的精神让他们将注意力放在他们的毕生信仰上,
让他们忘记自己的利益,以他人的担忧为担忧,以他人的幸福为
幸福。
舍小为大的“无我”精神如太阳般照亮世界,给人们带来生的
希望。还记得2022年5月12日那场大地震吗?还记得那一抹
抹绿色吗?人民解放军用生命与死神做抗争,争夺最佳的72小
时营救时间,在死亡线上“忘我”地抢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们
早已忘记自己的伤痛,忘记自己体力的透支,忘记自己的安危,
当余震来临时他们不愿意躲闪,挣脱众人高喊着“让我再救一个
人吧!”,那种“无我”的精神给了多少汶川人生的希望,给了多少
人灾难后重新站起来的信心。
不断强化“我”的人是自私的,应该遭到唾弃。近期故宫太和
殿前的铸铁香炉上刻着“梁齐齐到此一游”的字迹,这种将“自我”
快乐建立在损害别人、损害子孙利益基础上的行为是多么卑鄙!
这种“自我”的人难道不应该接受道德和舆论的惩罚吗?
“我”是一个在地图上难以确定坐标的单位,“我”这个词太狭
隘,我们倒不妨将“我”融在中国的土地上,以“无我”的精神置身
于社会之中。许多人死后将自己的墓地建得宏伟炫丽,试图将“我”
以这种形式留给世人,可对于这个世界他的“自我”还是渺小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会逐渐被人遗忘的。所以我们应该以“无我”的精
神去奉献,去帮助别人,实现精神的常驻和永存。
“无我”还是“有我”
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
在文化传统中,我们似乎将“我”的重量略去了。我们夸人要
用“忘我”,凡立一个议论,必要以“家族”、“集体”为先,发表一个
讲话,若不用一些“大家”、“我们”之类的主语,便觉得浑身不舒
坦,总有会被人指责自大的预感。
但这种“我们要如何”、“大家要如何”、“集体要如何”的言论,
与“别人要如何”有什么分别?我们总在以为自己轻如鸿毛,垃圾
分类节?ahref=“/zhaoshangjiameng/"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加盟桓鋈俗鲇氩蛔觯惺裁捶直穑?/p
鲁迅先生恨得牙痒痒的“看客”,在我看竟全是想着“我的力量
什么也无法改变”的人。因此我想,在“无我”与“有我”的选择中,
代表者“自我的强大”的“有我”,更应该是我们人生的基调。
就个人来说,“有我”是一种自尊与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肯
定;对社会、国家与世界,“有我”是一种担当。
乔布斯已经故去一年有余,其言犹在耳,凯撒更有“我来,我
看,我征服”的名言,汪峰的诘问不仅宣示着他的态度,更惊醒了
千千万万个自我??有我的意义不言自明。
上升一步讲,“有我”难道不是个我唯一性的代表?在哲学的
高度,被反复探询的不正是“有我”二字?卡夫卡难道没有给我们
明晰的答案?K先生没有姓名没有履历没有人生经历没有感情生
活——即便有也无足轻重,在他和所有人都认同的“自我轻如鸿
毛”的观点下,他莫名被判有罪,便努力寻找自己的罪证,又或者
为了一个荒诞的理由与无穷无尽的政府机构搏斗,永远没有终结。
《1984》的警钟不也时时响在耳边?如果所有人都只是国家
机器上的齿轮,所有人都丧失自我,无从改变,无从发展,无处
逃生,世界与我无关,我与世界无关,自我淡化至斑驳的影子与
依稀的梦境??有多可怕?
近来总听到“中国梦”三字——我喜爱“梦”这个字眼儿,更喜
欢它“每个人的”这样的形容——一切都以“我”为开始,不再是国
家的GDP或CPI或什么什么说了也不明白的指数,而是我,我
想有什么样的生活,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千千万万个独特的,
又有着同样的昂扬的梦想,属于“我”的梦想,属于“我”的行动,属
于“我”的责任,才能成为腾飞的翅膀。
“文官入朝安天下,武官上马定乾坤”,这样事不关己的“盛世
清平”,不如不要。我更愿这样说:
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无我”还是“有我”
人生在世,张口闭口,我们总是围绕着“我”这个字展开的。
于是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无我”还是“有我”,是淡化
自我,还是强化自我?台湾作家刘继荣的女儿因乐观幽默、热心
助人被深受同学欣赏。有人调侃她说,她快成为英雄了,她却坚
定地说:“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是一种对自我的淡泊,
是一种谦卑与奉献。试想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争着做英雄,成
焦点,博眼球,人与人间是否仍有平等的交流和关爱?人类还能
否在自私自我的风气下进步?因此,淡化自我才是对人生价值的
真正体现。
自古以来,便有“抛砖引玉”、“蓬荜生辉”这样的谦词,用以淡
化自我,强化他人。莫言在荣获诺贝尔奖后平淡谦虚地说,自己
与在讲台上被鲜花簇拥着的那个“得奖人”是剥离开
的。面对荣誉和名利,他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成功,淡化自
我满足感,才能做到戒骄戒躁,继往开来。相比之下,孙杨在取
得奥运冠军后狂妄地强调自我,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十分高超,
甚至变得与师傅关系不和。这种强化自我引发的骄傲感将他推向
舆论的风口浪尖。一个人若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在社会立足,有
所成就。只有以“无我”这一种谦虚态度看待人生,才能获得长久
成功。
无论是“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心系乘客,用生
命换来一车人的安全,还是“最美教师”在车撞来时纵身一跃,用
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学生,这都是一种“无我”之美的体现。正如一
则寓言所说,如果人人都自私地偷偷地用一勺清水换走池中的牛
奶,第二天全镇的人都会发现,原本的一池牛奶竟变成了满是清
水的池塘。“奉献”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唯有心系他人淡化自我,
肯做“在路边鼓掌的人”,奉献自己,社会才会进步。“无我”是一种
奉献精神。
爱因斯坦将“相对论”的手稿拍卖所筹来的钱,全部奉献出用
于反法西斯战争,自己却一直节俭朴素;南丁格尔出身名门,本
可远离战乱,却牺牲自我深入战争前线救死扶伤。无数伟人淡化
自己这个“小我”,突出世界这个“大我”,身负世界和平的重任,才
换来光明的今天。“无我”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惩恶扬善,推动时
代进步与发展。
我并不反对“有我”,因为脱离自我意识,人的存在没有价值。
但“无我”是一种谦虚的态度、奉献精神和责任感,是时代发展的
动力。因此,让我们适当淡化“自我”,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
“无我”还是“有我”
人的一生不免面对“无我”还是“有我”的拷问,但我会选择“无
我”。
“我”的强化便是“有我”,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我”的
淡化便是“无我”和“忘我”,是一种“舍小我”的无私。我认为我们则
要学着去探寻“无我”的境界,可以使我们摆脱怠惰、浮躁、自私
将自己投身于某个领域。
舍小为大的“无我”精神如春风般滋润大地,给世界带来希望。
“无我”的无私带给别人帮助,美化自己心灵。周总理舍小我将自
己投身于中国的民族事业中,造福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自己却
倒在自己日日夜夜工作的案台上。董存瑞、黄继光舍小我将生命
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保卫亿万华夏儿女,自己却长眠于土地中。
菊美多吉——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舍“小我”
将精力全部放在四川人民的生活上,解决学生的读书问题、村中
人们的就业问题,自己却因脑瘤未及时救治而结束年仅三十三岁
的生命。是“无我”的精神让他们将注意力放在他们的毕生信仰上,
让他们忘记自己的利益,以他人的担忧为担忧,以他人的幸福为
幸福。
舍小为大的“无我”精神如太阳般照亮世界,给人们带来生的
希望。还记得2022年5月12日那场大地震吗?还记得那一抹
抹绿色吗?人民解放军用生命与死神做抗争,争夺最佳
的72小时营救时间,在死亡线上“忘我”地抢夺一条条鲜活
的生命。他们早已忘记自己的伤痛,忘记自己体力的透支,忘记
自己的安危,当余震来临时他们不愿意躲闪,挣脱众人高喊着“让
我再救一个人吧!”,那种“无我”的精神给了多少汶川人生的希望,
给了多少人灾难后重新站起来的信心。
不断强化“我”的人是自私的,应该遭到唾弃。近期故宫太和
殿前的铸铁香炉上刻着“梁齐齐到此一游”的字迹,这种将“自我”
快乐建立在损害别人、损害子孙利益基础上的行为是多么卑鄙!
这种“自我”的人难道不应该接受道德和舆论的惩罚吗?
“我”是一个在地图上难以确定坐标的单位,“我”这个词太狭
隘,我们倒不妨将“我”融在中国的土地上,以“无我”的精神置身
于社会之中。许多人死后将自己的墓地建得宏伟炫丽,试图将“我”
以这种形式留给世人,可对于这个世界他的“自我”还是渺小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会逐渐被人遗忘的。所以我们应该以“无我”的精
神去奉献,去帮助别人,实现精神的常驻和永存。
“无我”还是“有我”
道教将人称作“倮虫”,即“没有毛的光秃秃的虫子”,十分形
象。人因两条腿走路,两只手做事而自觉高万物一等;其中聪明
者更因经纶满腹而自觉胜万人一筹。可天地这样广阔,谁知高高
在上的人类不会是飞禽走兽眼中的一条“可怜虫”?
我想人类之所以能以征服者的姿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不是一
个“我”的功劳,而是整个物种的力量,也就是“无我”的力量。
陈眉公言:“何谓独乐乐?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何谓与
人乐乐?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何谓众乐乐?此中空洞原无
物,何止容卿数百人。”只有“我”时,虽逍遥自在,难免虚度光阴;
“有人”时,须臾可得真言;当入“无我”之境,便能虚怀若谷,海纳
百川。
做人做事做学问,都是这个道理。
一条倮虫太脆弱,因而会有倮虫们的互相帮扶。于是,你会
看到她将学生推离危险,自己却埋身于车轮之下;你会看到她唱
着歌儿,捐出器官,留下纯洁美好的灵魂;你会看到他捧着骨灰
罐里的思念,“身骑白马走三关,改换素衣回中原”??他们是“无我”
的人,他们的“我”都融入了社会的“大我”中。
做学问更需无我之境。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南怀瑾解,这个“朋”并非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而是学问。一个人
有无学问,不在他的知识有多广博,而看他能否始终带着一颗谦
恭的心,从身边解悟真知。求学问,最看重的就是以无我为乐。
苏格拉底什么都不知道,但他是最睿智的人,因为他摒弃人生来
就难以摆脱的“有我”的虚荣心,行走在大街小巷,学而时习之,
随时随地拾取智慧的果实。
“无我”并非“失我”。“倮虫”虽是“裸虫”,但仍是一个个体。世
界之所以丰富多彩,也是因为个体的缤纷斑斓。“无我”是以自我
进入世界,从而让世界进入自我,两相调和。只
有保存鲜明的主观意识,多加思考,才能避免迷失在斑斓的
色彩洪流中。
“无我”还是“有我”,这不矛盾。浩瀚宇宙中,我们不过渺小一
粟,只有与天地共融,方能使精神永留。在那时,我即是世界,
世界即是我。
“无我”还是“有我”
暑气渐退的夏夜,我独自一人,驾一叶扁舟,泛舟于忘川之
上,缓缓驶向一片无边的花海??不绝如缕的洞箫声悠悠传来,萦
绕在耳际,躁动的思绪一丝一丝变得清凉。
曾经年少气盛,愿把青春的微光都变作花火,绽放在天空,
让全世界看见,在每一条道路上拼命奔跑,常常摔得遍体鳞伤,
却任凭那些伤口慢慢生长成最坚强的地方。只要我想去的地方,
全世界要为我让路。就那么固执地,做自己的大英雄,纵使掌声
沉寂,依旧一意孤行。因为我知道,人不会永远活在掌声里。
将来的我,一定会感谢今天拼命努力的自己。在我的领地,
我强化自己,做自己的国王。我不放弃一次绝地逢生的机会,不
给任何敌人可乘之机,这是对生命负责,让青春无悔。
后来,我亦学会与鱼虾为友,麋鹿为伴。去呼吸大海上吹来
的带着苦涩味道的风,吹乱的发丝在肆意飞扬??学会了捧一本书,
在午后的阳光下伴着咖啡的香气细细品味,学会了等待,学会了
期许。
不再那么看重自己,于是也不再那么怜惜自己。所有的日子,
都来吧,都来吧!让我能如歌地前行。
“你要成为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村上说,“不准情绪化,
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
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那么我,就甘于渐渐变淡,淡到可以消失在背景里。就像席
慕容诗中的那样,我愿意长成为一株,静默的树,就是在如水的
月夜里,也不发一言。
微光亦亮,纵然不是耀眼的焰火,亦足以温暖一片嫩叶。只
要有一颗柔软而透明的心,就足以感知花开花落,岁月静好。
周国平曾写道“你不会再去嘲笑和伤害别人,因为你知道,其
实别人只是附在另一躯体上的最敏感的自己。”
是的,小草是我,大地是我,世界亦是我。融入背景的我还
是会用花火去点亮天空,而成长,也让我能更坦然地欣赏世界,
走向消逝??
总想轻吟田维的那句隽语,我愿化为春风,化为雨露,从此
这世上便不再有我,却又无处不是我??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15:35: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56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