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1/7
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
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
一、关于“中秋节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
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
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
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
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
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
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
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
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
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
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
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
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
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
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
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2/7
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
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
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
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
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
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
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
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
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
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
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
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
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
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3/7
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
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
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
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
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
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
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
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
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
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
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
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
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
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
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4/7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
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
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
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
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
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
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
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
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
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
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
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
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
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
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
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5/7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
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
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
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
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
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
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
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
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
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爷儿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
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
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
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
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
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6/7
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
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
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
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
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
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
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
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
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
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
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
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
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
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
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
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
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
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7/7
(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
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
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
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
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前人有关月亮的诗词:
1、《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即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15:15: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55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