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找规律评课

更新时间:2023-01-19 14:14:46 阅读: 评论:0

初一英语人教版上册ppt-太监读音


2023年1月19日发(作者:城市广场设计)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评课稿

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

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评课稿篇1

听了李老师执教的《方程的意义》一课。由于长年和李老师在同

一个组备课,人又年轻、好学、好钻。这一节课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二课时《方程的

意义》。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抓住了重点、难点。

三、教具

教具准备充分,课件设计新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

新授环节充分利用教学实物的作用导入新课。从认识天平的作用

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天平的状态与等式(不等式)的关系。然后利用天

平称空杯子,在天平平衡的状态下,空杯子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

然后往空杯中加水,这时天平向左倾斜,而不知道加入水的质量,怎

么表示水的质量,引起学生回忆旧知,用字母(x、a)代替。得到不

等式100+x>100。接着提问要想称出水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学生自然

想到加砝码。从而得到不等式100+x>200。让学生感受到加100G砝

码仍然没有使天平平衡。继续加砝码。得到100+x<300。天平向右侧

倾斜。引起学生的思考。砝码加多了,应该加一个小一点的砝码。从

而得到100+x=250。称出了水的质量。得出这些式子后,老师继续提

问,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

法而非老师的想法进行分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意识

到这些式子可以按有没有等号,有没有未知数进行分类。接着老师并

没有直接拿出方程的意义,而是让学生自己写式子,然后以小组为单

位,对组员写出的式子再进行分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然后老

师用集合的形式列举出这些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式子。让学生初步感知

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体会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紧

接着老师反扣概念,进一步强化方程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是否含有

未知数,二是是否是等式。

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

生通过操作、实验、分析、比较,归纳出了方程的意义。教学中XXX

老师没有将等式、方程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知

识水平,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用含有

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出等量关系,并用天平平衡原理来解释各数量之

间的相等关系,使学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义,尊重了学生年龄特点

和认知水平。

还很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的练习设计很有意义,为学生更好的

巩固方程的意义很有帮助。如练习设计紧密联系生活中的衣、食、住、

行几方面来练习,学生从中更深刻的理解方程的意义。

五、最后提几点不足之处

1、方程的左右两边应该以学生的方向为准。

2、后面几题练习有点难,导致时间不够,因为在小学阶段这一课

时,一般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只要学生知道什么是方程,

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在知识上,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就可以了,所以我的感觉有点急功近利。

3、没有进行课后小结。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评课稿篇2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巧妙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注重探索规律的过程,组织

开放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知识。我认为是一节比

较成功的课。课中有这样几个亮点:

1、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生活化

本节课主要分5个情境展开:

情境1:两顶帽子3个娃娃,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让学生把

自己的想法用实物模型摆一摆,采用了4人一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

为有了实物的模型,可以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情境2:两束鲜花4个花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这里教师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说,第一束花配4个花瓶,得到4种搭配,第2

束花配4个花瓶,得到4种搭配,学生有序地找搭配方案。

情境3:组织学生外出郊游,为穿什么衣服而犯愁,引出上装与下

装的搭配,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

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生的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

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情境4:为郊游准备食物,引出3种点心与4种饮料之间的搭配,

引导学生有序搭配,从点心配饮料想起,每种点心与4种饮料搭配得

到4种方案,3种点心与4种饮料搭配得到12种搭配方案,或者从饮

料配点心想起,4一种饮料配3种点心得到3种方案,4种饮料得到

12种方案,在这个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再设情境:小红只有10元钱,

她能买哪种糕点跟饮料,共有多少种方法,真正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相

联系,将数学生活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这里适时点拨,可以从

从经济角度思考,从营养角度思考,省钱角度思考,让学生在学会数

学方法的同时做到灵活运用数学。做好了郊游的准备之后,教师再设

情,

情境5:教师给出了旅游路线,让学生有规律地选择旅游路线。让

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掀波澜,本课的情境创设均来源与生活,通过寻找

生活中具有相同规律的现象,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

规律的普遍性。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

生活,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有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2、注重探索规律的过程(数学课堂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

本节课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反思、总

结。例题教学部分,教者没有对有关规律进行概括性的描述,教者是

这样处理的:一是根据问题借助实物进行观察操作,二是用PPT回顾

学习过程的方法进一步的探索,三是采用简明的符号进行思考,通过

这些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过程,既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化,又鼓励了富有个性的积极思考。如:在课的导入部分,设计画格

子的游戏,选2种颜色搭配,有多少不同的配色方法。让学生初涉探

索过程。在第1个情境中,教师设计了动手操作的活动,用实物模型

摆一摆,帽子与娃娃的搭配,借助实物进行观察操作,让学生经历探

索规律的过程。然后脱离实物,如果没有模型,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帽

子和娃娃?并给出点拨:用你喜欢的图形、符号来表示帽子与娃娃的

搭配。这里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表示方法,再通过平台展示学生的

创造,叙述自己的想法,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给予一一肯

定,尊重学生的创造,通过学生经历这些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过程,

既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鼓励了富有个性的积极思

考,并相应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3、重视思维的有序性《找规律》这一课,它的重点和难点都应该

体现在一个字“找”字,本节课教者在引发学生有序搭配的过程中,

出示了三种学生搭配的方法:一种是无序的,学生在搭配过程中容易

遗漏,从而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序搭配。二是以帽子为

基准,与其他三个木偶娃娃搭配;三是以木偶为基准与其他两顶帽子

搭配;这种有序的搭配是通过学生上台展示,集体研究的结果,让学

生经历了探索过程而得到的知识,印象十分深刻。找到了搭配方案之

后,教师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的提升,这里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帽

子的顶数和娃娃的个数与搭配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把问题抛给学

生,真正体现“找规律”的“找”字,使学生自然而然找到搭配的规

律:不同帽子的顶数×不同木偶的个数=搭配的种数。环环相扣,层层

深入,使学生经历了“实物搭配——体会符号思想——得出规律”的

探究过程。

这种数学思维的有序性在情境2、情境3、情境4、情境5中均能

体现,如:衣服搭配问题中,教师不急于得出结论,而是从衣服的分

类开始,学生很容易就把衣服分为上装和下装2类,通过实物连线,

找到搭配的种数,再次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规律:上衣的件数×下装的件

数=搭配的种数。糕点与饮料的选择上同样突出了“找”字,让学生进

一步体会在信息繁多的数学问题中,同样有规律可循:糕点的个数×饮

料的瓶数=搭配的种数。尤其是最后一个游戏中体现更加明朗,同时仍

2个骰子,每次朝上的数字搭配可能有多少种,面对这个数学问题,如

果一一列举显然比较麻烦,直接运用规律可以很快得出结论:

6×6=36(种)。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两数

相加最大是几?最小是几?留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重视数学思维的有序性,不仅仅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更应

成为我们教师平时课堂关注的焦点。只有课课重视,才能让学生在学

习能力上真正得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才可能真正得到较大空间的

发展。另外把生活中曾经经历的事情作为数学原型,提升学生的数学

能力更受学生欢迎。

一位教育家说过:“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

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本节课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机械传授,几乎做

到了不着痕迹的点拨、引导,处处迸发着思维的火花,让我懂得:知

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课堂上生成出来的新思想、新方法,却找

不到书本原型。

商榷之处:

1、帽子与娃娃搭配的时候,投影不清楚,建议直接用实物来演示

更清晰。

2、在衣服的搭配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有牵着学生走的嫌疑,课

中将衣服分为2类之后,提问学生可以怎样来搭配,一学生起来回答

时,想回答的意思是一件上衣跟所有的下装搭配得到5种,另一件上

衣跟下装搭配再得到5种,这里教师打断了学生的回答,在方法的选

择上采用上衣先跟裙子搭配,再用上衣跟裤子搭配。我觉得这里老师

没有尊重学生的回答,如果能顺着学生的回答来引导会更好,或者等

学生叙述完这种方法之后,再提问还有其他的思考方法吗?我觉得这

样会更民主一些。

3、《找规律》这一课,它的重点和难点都应该体现在一个字“找”

字上面,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找”,而不是利用这个规律解决类似

问题,我们检验学生这一块知识点时,应该是让学生自己来归纳:这

节课究竟我们找到了什么样的规律?所以我们不必将视角唯一锁定在

问题的解决上,而应是引导学生有序地展开观察,运用多元化的解决

问题策略寻找规律,能用自己找到的规律解释自己的数学行为,学会

在比较中感受数学思维的简约性。课中也有这方面的小结,但是我觉

得力度还不够。本节课教师没有整体梳理一下这节课究竟找到了什么

样的`规律?如在教学新课时或者在巩固练习时,列成表格,是不是能

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规律的存在?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评课稿篇3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

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教

研方式,可以引发所有参与老师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明显提

高教育教学效果。前一段时间,听了上海和厦门两位老师执教的《三

角形的分类》,各有所长,可谓风格迥异,而厦门的那位老师的课给

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老师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而然地

把生活中的一些包含迁移到当天的学习中。“是中国人的请起立”,

齐刷刷地站起来一大片;“是上海人的请起立”,齐刷刷地又站起来

一大片。这时老师发问:你们怎么又站起来了?学生回答:因为上海

是中国的一部分。为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部分埋下了伏笔。

教学中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学生动手拼搭三角形并分类的环节。由

于二年级已学过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在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后,老师给学生示范了学具的

使用方法,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让学生用

小棒拼搭三角形,使学生在操作中直观地感受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

围成的图形,感知有的三角形三条边一样长,有的三角形两条边一样

长,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都不一样长,为三角形按边分类作好铺垫。

每一个数学老师都知道,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

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

在教学中科学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

自我感觉,自己思维,自主发现。设计小组收掉自己搭建的三角形,

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很深的含义。当学生的认知出现冲突,思维出

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时,老师设计了“变魔术”活动:小朋

友们都知道,兔妈妈养出的宝宝是小兔,狗妈妈养出的宝宝是小狗,

你知道等腰三角形妈妈养出的宝宝是——,老师事前把两根长度相等

的钢管和橡皮筋串在一起,不断地张开,当张开到一定程度时在两根

钢管之间插入长度相等的第三根,现在呢?你知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

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与科学演示,学生非常形象地理解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对概念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完善,

可以说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成为这节课的最大亮点。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评课稿篇4

听了《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整体感觉是扎实有效。可以说是实

中求动,动中有新,新中务实,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具体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设计上注重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本课是一节概念课,

以足球比赛中谁来罚点球这一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通过比一比、算

一算等多种形式与方法来感悟学习百分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学案的编写科学、合理、有条理,学案中设计了百分数的产生;

百分数的读法、写法;百分数的意义;生活中的百分数,分数与百分

数的区别这五个内容,全面地概括了百分数的内容。不仅如此,学案

中还出示了对学生的温馨提示、展示要求、听展要求等,无形中培养

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的点拨、引导到位,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

及时点拨、引导,关键处进行了重点强调,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

4、学生的展示精彩纷呈,比起以前,学生展示的内容丰实了展示

形式多样了,点评也精确了,真正展出了学生的风采,学生的能力得

到了提高,个性得到了张扬。

5、教师组织有效,小组合作学习不留于形式,学生积极参与,交

流展示时,让2号组员组织其他成员继续交流,使其他的学生不至于

无事可做,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做到了有效、高效。

6、教学语言简练,干净利落,评价及时、恰当,能较好地调控课

堂,给学生创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整节课是由实际的生活抽象出具体的数学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

的的过程中关注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多种能力的形成情况,再

将抽象的数学思想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数

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14:14: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52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找规律评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