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范例:我知道的风俗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主人跟客人献
哈达时,客人应该鞠躬接受。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
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三口一杯是
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
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然后小喝一口,主人
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
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连
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驴
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
吃驴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旅游景点是寺庙。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
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是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
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
候,身后会跟这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为“放生羊”。不可
对这些羊进行骚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
像,在没有答应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象、照相等。
从战国始,除夕吃饺子的习俗,大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灯前,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天山地下,
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大有共享天伦、其乐无穷之趣。
《燕京岁时记》记载过年吃饺子的情形:“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
贱,皆以面做饺而食之,谓之‘煮饽’,全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
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示顺利,家人吃得者,则终岁大
吉。”如今,人们已不信这些了。不过,还有人家在饺子里放上糖块、
花生仁等,吃到糖块象征生活甜蜜,吃到花生仁祝愿长寿。除夕之夜
这顿饺子全家都要吃,谓之曰“岁饺子”、又叫“团圆饺子”。
古时,称饺子为“馄饨”、“水角”、“角子”、“扁食”、“煮饽”、“银
元宝”等等。
《广雅》记载:那时的饺子叫“馄饨”,外形如饼,到了北齐,外
形与以前的就不同了。颜之推谈到:“今之馄邬,形如偃月,外形与
现时无异。”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书中,也有记述:“凡御宴
至第二盏,多有下酒肉、咸豉、爆肉、双下驼峰角子。”那时御宴上
的饺子是“双峰”的,外形与现时的不同,可能是宫中的特制,与民间
的外形不一。经过2000多年的变革,形成了今天这个样儿。
据近年考古发现,在新疆吐蕃的塔那北地区发掘出的唐代墓葬里,
发现木碗里有饺子的遗存,其外形与现在的一样,这表明,在当时人
们食用的饺子已经传到了中国的边疆地区。
北方人都爱吃饺子,把饺子当做佳肴,多有敬人之意,逢年过节,
迎宾送亲,总要包饺子。春节、除夕、初一、初五、全家吃饺子,喜
庆团圆。辞旧迎新,预祝新的一年幸福、快乐、平安、顺利。北风东
渐,上海街上开了许多饺子店,上海人对饺子也感爱好了。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们这
一带农村中,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就要去采摘芦叶了。
在农村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最为普遍。记得我很小的时候,
家境比较清寒,每年端午节只能包米少豆多的豆粽,母亲叫它“豆粽”,
一个粽子里除糯米外,就是那些红褐色的赤豆、白豆等豆子,这些都
是母亲在房前屋后一些闲地上种的,不过,豆子多了,吃起来很香,
包豆粽这个活儿,还要有一定的技术的,不然的话,在煮的时候,粽
子会散开来。
粽子的外形最常见的就是一种宝塔粽,尖尖的顶,三角形的底座,
竖起来放在桌子上,它不会倒下来,这种粽子大的约有半市尺长短,
小的也有三四寸,一些心灵手巧的小媳妇还会包十分有趣的“连环
粽”,两个小粽子中间有一根红线牵连着,还有别出心裁包的“月牙
粽”、“枕头粽”、“拳形粽”、“方
粽”等等,五花八门。
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不管贫富都要包粽子,左邻右舍串门的,
按村里的规矩,也一定要尝一下主人家包的粽子,吃时,把青青的芦
叶从下面开始,一张张地剥开,再用两根筷子戳进底部,从粽子的宝
塔尖上开始咬起,直到吃完为止。有些大的粽一次吃不完,只好带回
家去,不能留给主人家。这个时候,满屋、满村都散发着芦叶的清香。
家家户户不仅自己吃,还要挑上几只包得、的粽子,用红线串着扔到
村旁的河浜里去,连我们偏僻小乡的农民也知道纪念屈原,这个忧国
忧民重气节的诗人。
小时候的我,迷惑不解也好奇地问过母亲:“屈原抱着怨气是跳到
家门前的小河里淹死的吗?”一字不识的母亲当然不能回答我的问
题,她只是喃喃地说:“天下的水是相通的!”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13:30: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50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