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案
《静夜思》教案模板七篇
《静夜思》教案篇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2个偏旁
“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教材说明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可准备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音乐,也可让学生选一处较为空旷的地方,
观察夜空。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10个生字,“静”“床”“光”“望”“乡”是后鼻音,要读准。
“静、夜、望、故”笔画较多,字形复杂,让学生多读读,多认认。要结合“夜、
故”的认记,认识“亠、攵”这两个偏旁。
2.写字
“目、耳、头、米”是要求写的字,要让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是怎样
摆放的。“头、米”的最后两笔是“”和“”(或“丶”),写时,要注意这两个
笔画的呼应。
(三)朗读
要先让学生读准诗中的每一个字,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古诗
的朗读,速度要稍慢,要有抑扬顿挫。五言诗,每句都有停顿,可一句句标出并示
范朗读。在学生对诗意大概有所了解后,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诵,最
后达到能够背诵。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四)词句
诗中的“疑”,可联系诗句理解;“霜”,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
初冬时看到的霜;“低头”、“举头”这组反义词,可用动作示意。对于诗句的意
思,只要大体了解就行,不必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
(五)实践活动
课后安排了一项“我会说”的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和说话。学完这
首诗,可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夜晚的天空。观察以后,可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
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说一说。
对学生的发言,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相互吸取长处,丰富说
话的内容。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释题
“思”,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
(二)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三)细读古诗
1.互相交流,读懂了哪些词句。如,说说自己见过的“霜”,用动作表示
“举头”“低头”的意思等。
2.配乐朗读《静夜思》。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认记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六)练习写字
(七)布置作业
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
五、参考资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附近),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全家迁居四川江油,因此他
一直把四川当作自己的故乡。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
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他的一生中,既亲见了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也遭
遇到惨不忍睹的战乱祸端,他的诗歌创作是与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分不开的。李白
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难言,在政治上也未能展翅凌云。一生中写
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
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静夜思》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
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
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
动。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四、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
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五、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六、练习写字。
七、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
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
绍或互相借阅。
《静夜思》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喜欢学习古诗。
活动准备: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
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
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
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
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注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反思:
《静夜思》的歌词是一首深受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唐诗,语言流畅,琅琅
上口,浅显易懂又意蕴深远。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给学生提供了把握、体会、想
象与表现的极大空间。它的旋律古朴、典雅,那低沉的、似吟似唱的旋律风格与诗
歌结合得天衣无缝。但它采用的昆曲的音调,演唱时要求的戏曲的行腔韵味等,又
不是我们现代的孩子能轻易把握好的。
整堂课通过划船律动──熄灯欣赏──演唱歌曲──绘画表现《静夜
思》,都一直在引导学生寻找思念的感觉。音乐在渲染着气氛,我的语言柔和,表
情虽然亲切但不带微笑,学生们很安静,他们在想象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离开很远
时,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这种生活中的体验丰富了她们演唱时的情感,也进一
步地拓展了课的内涵。
《静夜思》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2个偏旁
“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静夜思教案教学设计棒
准备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音乐,也可让学生选一处较为空旷的地方,观
察夜空。
教学时间:教学本课用2课时。
预习: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由复习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初读课文,借助汉语读准字音。
1、朗读全诗,对照生字表,在诗中画出来。
思考:全诗有几行,有几句话?(全诗有四行,有两句话。)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进行正音。
四、讨论交流,理解诗中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1、轻声自由读诗,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质疑。
2、先弄懂“静夜思”每个字的`意思。静,安静;夜,指夜晚;思、思
念。
3、然后让学生观看插图:说说诗人在什么时间干什么?是从什么地方看
出来的?
4、让学生结合每个字的意思和插图内容讲讲诗题的意思,(在寂静的夜
晚诗人望着明月思念自己的家乡。)
5、学习古诗第一句。
(1)由朗读第一句诗,思考:读懂了什么?
(2)说说自己读懂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地方。
(3)讨论不懂的词语,再把词语意思连起来说句意。
(明月指的是明亮的月光。“光”这里指的是月光。“疑”是怀疑的意
思。)
(4)提问: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明亮的月光的,诗人觉得
月光好像是什么?想象一下,/article/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5)同桌互相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6)练习朗读第一句。
(7)总结学习第一句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分组学习第二句。
5、学习古诗第二句。
(1)分组学习。先读句,然后议论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最后将词语连起
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全班进行交流。结合插图,理解句意。
(“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思故乡”就是想念故乡。全句可以理解
为:抬起头来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在外,不由得思念起自
己的故乡。)
(3)让同学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应该怎样朗读。老师范读,
学生练读。
五、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要读出节奏、韵脚,带着作者的情感进行朗读。
六、照着板书和结合插图,说说全诗的意思。
七、同学们议论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集体朗读全诗。
2、小组议论古诗的意思。
3、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认读生字。
一、学习生字/soft/,掌握字形。
1、自己自学生字,想想它们是由几笔写成,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字形。
2、全班交流学习。
3、口头组词。
二、练习写字。
三、作业设计。
后记: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板书6静夜思
所见所思
所思所感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
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
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同学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
动。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1、每位同学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身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三、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同学依照自身的理解去读,多肯定,
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四、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五、练习写字。
六、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和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
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
绍或互相借阅。
《静夜思》教案篇6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境的背诵古诗《静夜思》,
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会默写《静夜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背古诗―懂诗意―知作
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词
意思故乡举头怀疑一首古诗
思念唐代听懂背书一层白霜
二、讲授新课
1、背古诗
师:《英英学古诗》,是怎么学习的呢?我们来读课文。找出英英所说的
话,来揣摩一下。
英英说了几次话?谁找出来,请举手。(挑三个学生来读)
师:我们来读英英第一次所说的话(齐读)找出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出
示古诗,我们也像英英那样,把古诗的内容先来试着背一背吧(板书:背内容)
2、讲意思
(1)、(个别字的意思)
师:其实古诗呀,很好理解。如果你把关键几个字的意思弄懂了,那这首
古诗的意思你也就明白了。我们来读一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看看这几个字的意思
你能不能读明白。(静、思、疑、霜、举头、明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2)、整首诗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来理解诗的意思吧。学生结合课本来叙述。
我们也像英英一样会讲古诗的意思了。让我们带着诗人的感情,来读一读
这首古诗吧?
(3)、诵古诗
教师出示插图,学生叙述画面的意境。教师渲染,创设情境学生再次朗诵
《静夜思》
4、说作者
从英英的第三次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师板书(说作者)
多媒体出示,李白的简介,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师:学习古诗就是这么简单,(指着黑板)背古诗――懂诗意――知作
者。
5、默写古诗
练习册13页第2题
三、整体感知
分角色读课文。
教后反思:备课时,我针对“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么把学生带到那
里?你如何如确定把学生带到了那里?”的教学思想而备了此课。目标明确,可操
作性强,只要学生会背诵和默写古诗即可。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和学生相处
时间不长,对学生的理解不够。虽然目标达到的还行,但教学过程不那么流畅,甚
至个别学生还没有达到目标。针对这种现象,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存在以下几个问
题:1、课堂气氛不活跃。没能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2、每一个环节设置的还
可以,但教学的有些浅。如果再扎实一些,可能每个孩子都会背会写了。例如在读
古诗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读,就能达到熟读背诵的结果。在默写古诗时可以指
导个别字的书写,加深古诗中难写的字的印象。3、学习作者时,应当回忆或拓展
与李白相关的诗,加深学生对李白的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以“三个问题”为主导思想,“学生为中
心”,提高每一堂课的学习效率。
《静夜思》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静”“夜”等10个生字,会写“目”“耳”等4个生字。
2.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课前准备:(板书)(课件)
床前明月光,
夜疑是地上霜。
静
思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设计思路
从背古诗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从初读──理解──诵读
──唱读,使古诗教学充满韵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师:李白可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哦。还会背
哪些唐诗?
2.指三四名背。(评价语:你背得真好听!你背诗的样子很可爱!等)
过渡:
咱班孩子的肚子里装着很多诗哦,称你们小诗人一点儿也不过分。今天咱
们这些小诗人要好好地学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坐正,咱们要认真地学!请齐
读这首诗。
二、认识二类字
过渡:这首诗里有10个字,我们一起来读。
1.幻灯:10个带拼音的生字,齐拼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静、床、
光、望、乡”几个后鼻音和三拼音节的字。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幻灯效果:学生记住了哪个字,那个字即
在屏幕中消失,同时配有鼓掌声,以此激励孩子。)
3.幻灯:再出现10个不带拼音的生字,多种方式认读。
4.只留“静”字在屏幕。师:把“静”字放在课题里看你们能不能读准,
请读课题。
三、释题-理解
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
题。)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
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
们他在思。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指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
的感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
范。)再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和
“抬”有什么区别?你们做“举”的动作给我看。(师:这不是举,而是伸手。再举
一回,举起千斤重担来。对,这才叫“举”。)
5.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李白的头怎
么就这么重?“举头”这个词怎么读?
6.齐读后两句。
7.我们在诗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们不能明白的是,李
白为什么要强调静夜、静思?在诗句中的哪些地方隐含着“静”呢?同座讨论一下。
老师引导:天上只有一轮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
阔,却只有“明月与李白”相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
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呢?学生感情
朗读全诗。
过渡:
其实古人读诗很讲究韵味,他们读出来的诗有点像唱歌一样的好听。你们
听──―
四、吟读
1.师范读。(师边读边在黑板上画拍子:半拍、半拍、向上一拍、半拍。
平声拖半拍,仄声向上拖一拍,读来饶有趣味。)
2.生自由读。
3.指一名学生汇报读。(师打拍子指导读:你看着老师的拍子读。)
4.集体汇报读。(师:全体起立,跟着老师的拍子读。)
过渡:
这样读诗才有味道。古人读诗的时候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
候是唱读的。我们一起来唱―
五、唱读
1.师(放《静夜思》音乐):来,我们一起唱。
2.师:喜欢唱吗?先诵后唱,我们再唱一遍。
六、总结
看着你们唱诗的样子,我要悄悄地告诉你们,你们不是小诗人,而是小诗
仙了!小诗仙们,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古诗,唱读古诗。
2.认识10个二类字。
3.用二类字扩词,比比谁组的多。
二、指导写字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形成写字口诀:
拼“耳”字:ěrěr
写“耳”字:横竖竖横横横
数“耳“字:“耳耳一二三四五六”生边数边书空。
2.描红、临写,提醒正确的的写字姿势。
3.评价学生作业。
三、实践活动
晚上观察天空,烁烁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用图画来展示。
深圳市荔园小学赵家英,大学本科毕业,深圳市荔园小学教科主任,所设
计的课例《我的同学》获小学语文录像课二等奖,有多篇论文在全国及地区发表,
辅导的徒弟所教课例获深圳市福田区阅读竞赛特等奖。深圳市荔园小学是深圳市的
一所大校,共有三个校区,61个教学班。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12:44: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47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