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教学设计方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
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
2、正音:
模样(mú)尘埃(āi)直径(jìng)削弱(xuē)朝晖(zhāo)干涸(hé)可恶(wù)
恶劣(liè)
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
出示: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灰尘能灰尘能
灰尘能灰尘能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2、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
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狼狈bèi擦拭shì气候hòu尘埃āi削弱xuē朝晖huī
循环xún厌恶wù裂开liè讨厌tǎo环境jìng飘荡piāo
wù(可恶)xiāo(削皮)
恶:è(恶狠狠)削:
ě(恶心)xuē(削弱)
五、再读课文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读感悟,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没有灰尘行吗?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1、第一段:
⑴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
(转折)
⑵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2、第二段:
⑴指名读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⑵生字比较:
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
灰尘,已称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体会说明的好处:
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练习朗读背诵。
3、第三段:
⑴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
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⑵小组讨论交流。
⑶指名回答师适当点拔:
①灰尘吸收太阳的光线,反射太阳的光线,,太阳的强度削弱了。
②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⑷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⑸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⑹指明朗读第三段。
4、学习第三段:
⑴齐读。
⑵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
三、总结全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学会了什么说明方法?
四、作业
1、练习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运用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知识拓展,练习写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恶劣狼狈擦拭尘埃削弱朝晖裂开
2、填空: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天空将____大自然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因
此,________.
二、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2、练习指名背诵。
3、检查背诵情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____,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灰尘虽然
____,但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则又令____。这对当今
世界来说,是个____。
4、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⑴如鸟粪、电视、网络。
⑵练习说话。
⑶试着写话。
⑷交流、师点拔。
〖板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列数字
使阳光变柔和
作用使天空呈蔚蓝对比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
保持良性循环(说明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篇2
教学要求:
1、训练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怎样选择材料,学习观察的方法,培养观
察能力和习惯。
2、学习写板报稿。
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观察,选择合适的材料,按照板报稿的要求写下来。
教学难点:
弄清板报稿与平时的记叙文的区别,让学生按照板报稿的格式,写清要写的要
素,并做到内容具体,语言简洁。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文,明确写作内容。
板报稿一般要写出哪些内容?
让我们先研究例文《和书籍交朋友》:本文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来写?都
交代了哪些要素?(活动时间、场所、人物、活动情况、活动方法、意义)这些要
素就是写板报稿必须交代清楚的',也就是板报稿要写的内容。
二、区别比较,突破难点,学习写法。
根据习作要求:写报道做到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把内容写具体,标题要醒
目,末尾要署名。
怎样把板报稿的内容写得乘法而不失具体呢?
研究例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地方写得具体?与记叙文有什么区别?通
过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板报稿与记叙文的区别就在于:板报稿并不需要仔
细刻画人物,细致地描写事情每一步的经过,也不需要很多华丽的辞藻,精心的修
饰,只要实事求是地介绍开展活动的情况,结果,意义因此,篇幅短小。
再以《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自然段为例,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一事例怎样
做到简洁而又具体的?通过研究,学生可以发现,这一节重点写了作者看到的水滴
石穿的现象和形成的原因,写现象时只重点写了石头、石上小洞的样子。作者看到
什么写什么,没有过多的修饰,很细致地描绘,语句十分简洁。
通过这两篇例文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出本次习作的写作方法和要求,知
道板报稿在结构、语言上的特点,并根据这一要求习作。
在习作中,命题也是一个难点。怎样才能做到标题醒目?可以要求学生先想清
楚要写的内容,再根据内容进行概括,用词语或简练的语句来确定命题。
三、习作要求,练说练写
明确了习作要求,就可以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你准备写什么活动或事情?准
备怎样写?在口述的基础上练写。不过,在说或写的时候,一定要对照习作要求,
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内容具体,语言简洁。写完后再命题,写完后在右下
角署名。
这三步教学过程,要紧扣住教学难点重点,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仔细观察
的基础上,明确习作要求,并按照要求,完成板报稿。
四、学生练写。
学生练习写作,完成初稿,教师巡视,相机点评指导。
教学设计方案篇3
一、导语激兴
同学们,在唐代的诗坛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几乎一生都在流浪,成都的一
个草堂成为他短暂安定生活的见证;他几乎终生都在痛苦,沉郁顿挫成为他诗歌风
格的最权威的概括。一场战争撕碎了他的心,带给他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多种疾
病毁灭了他的躯体,最后病死在湘江的一叶小舟上。他,就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登高》。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要领悟这首诗歌的意境,总结领悟诗歌意境的一般方
法。读这首诗,我们能看到诗人焦虑的目光,能听到诗人无奈的叹息,更能感受到
诗人心灵的震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这一曲时代的悲歌吧!
二、放录音,请学生齐读
三、研读课文
1、我们要领悟意境,首先要进入境。这境,就是诗人在诗中创造的生活图
景。首先包括了景,请大家回答: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风,天,猿声;渚(水中小洲),沙,鸟;落木(秋天树木落叶),长江。
景物如何?
明确:
急:呼啸的秋风(有速度)。
高:天空辽阔(有立体感)。
哀:如哭似嚎(有感情)。
萧萧:落叶声(有声音)。
2、请大家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请两位同学描述。)
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老师的描述中想象画面:这是一个萧瑟的秋天,天空是那
样辽远,远处的树林中传来一阵阵凄厉的猿声。小洲边的水是那样的清冷,岸边的
沙子是那样的惨白,鸟儿在狂风中挣扎着,盘旋着,发出阵阵哀鸣。无边无际的落
叶在萧萧的秋风中飞舞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波涛拍击着江岸滚滚向前。
3、这是境中的景,除了景,境中还有诗人的形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
描述诗人的形象。
诗人很老了(百年),衰老多病,常年客居他乡(作客),志向得不到伸展(潦
倒),他叹息着国运和自身的命运(艰难),以至于白发增多(繁霜鬓)。
请大家当一回导演,把诗人在秋风中登高的动作设计出来,按小组讨论两分
钟,请各组推出一个代表。
(抽查两个组,其他同学补充。)
明确:诗人少有壮志,19岁就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
句,现在他的理想彻底破灭了。顶着秋风,他在诗篇中向我们走来:拄着拐杖,他
颤微微走在那秋风呼啸的山路上,狂风吹乱了他花白的头发,枯叶飞舞着掠过他的
衣襟,他一路咳嗽着,走走停停。风好大呀,他抬起头,挣扎着登上了崖顶。然
而,读读他的诗篇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一个垂危的老人,
将不久于人世,他关心的却不是自己。诗人的目光越过了千山万水,胸襟是如此的
开阔,这是一颗多么伟大的心灵!
4、现在我们来谈“意”,也就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的情,请大家用诗篇中的
词来概括诗人的感情。
明确:悲,恨。
5、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杜甫,现在,你就站在那高高的悬崖之上,眼前,风
在拼命的刮,鸟在拼命的挣扎,落叶纷纷下,长江滚滚流;耳畔,风声卷集着涛
声,涛声夹杂着猿鸣,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
学生答:
“一叶而知秋”,何况落叶已萧萧而下;“问君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这愁象流水象落叶那么密集。
落叶让人想到生命的短暂,自己壮志难酬,心生感慨。
师:
这同学答的多好啊,看到落叶与流水,就想到时光一去不返,感慨自己壮志难
酬。落叶归根,百川归海,而自己却年老漂零在外。
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理解:岸上枯叶似蝶,岸下猛浪若奔,我们分明已听到了落
叶的呻吟,听到了长江的呜咽。这那里是在写季节,分明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这个时代充满了伤痛与悲哀,战乱就象一场大风席卷了中国大地十几年,在这场大
风中,不知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如木叶般纷纷而下,枯萎死亡;那滚滚长江流动着的
不正是人们绵绵不尽的眼泪吗?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领悟诗歌意境的方法:
⑴揣摩语言;
⑵联想想象;
⑶联系生平。
读这一首诗,我们要看到诗人焦虑的目光,我们要听到诗人沉重的叹息,我们
更要感受到诗人心灵的震颤,现在,就让我们齐声朗诵这一曲时代的悲歌吧!
教学设计方案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
河”中的第三篇课文。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共分六段,中间四段按照四季顺
序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象,每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景色。因此,此
文有利于引导中年级学生感悟组段方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积累课文中的优
美词语、精彩句段”的要求。同时,课文语言准确、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
力和语感。
本课一些要求会认或会写的字,如“汇、刮”等,比较好地体现了季节的特
点,有利于教学把识字、写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它们的意思
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由于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学生可以大致读懂课文内容,因此,教学重点以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并发现课文组段规律,学习、积累背诵生动、优美的语言
为宜。
2、设计理念:
在设计时,我主要遵守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
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这节
课是这样设计的:以读为主,在生、本对话中感知“美丽”;抓住特点,在师、生
对话中领悟春季美景;感情诵读,领悟“春之美”,在师、生、本互动中产生情感
共鸣。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汇、刮”,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尝试运用立桩记
忆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
(2)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
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法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
段,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我
主要采用了图、文、声视频并茂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小兴
安岭的美丽,脑子中有这么一个形象,能带着兴趣去探索课文的内容。进而启发学
生想像,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段的训练,
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教法在这边我先简单
地介绍一下,具体怎么实施,在第四部分我会再做详细地解析。第三部分学法也一
样。)
四、说学法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可以
才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声音等方式进行学习;有感情地朗读也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的一种有效手段;鼓励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2、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白桦、淙淙、嫩绿、涨满、蘑菇、脑袋、葱葱茏茏(树木青翠茂盛)、当美餐.
3请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和评价指标: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二、提示重点,明确目标
这节课重点探究课文中间部分的行文顺序和组段的规律。
三、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1.由教师背诵第一段导入,学习第二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
(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抽出”用
得准确、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树木的生机勃勃。
(2)学生自读、探究整段,找找还有哪些词“用得真好”。
(3)交流汇报。
重点感悟:“汇”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第一步,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
水。”
第二步,出示“汇”字。
课件演示,理解“汇”字的意思,形象记忆字形:三点水就如同积雪化成的
水,淙淙地流进小溪(“象形”的半口匡)。
第三步,指导书写“汇”字。指导要点:偏旁三点水,写在弧线上,上面两点
要写紧凑一些。
第四步,学生练习写“汇”字。
第五步,再读带有“汇”字的句子。
师: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景象,有感情朗读。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写小鹿的句子。
引导学生有感情齐声朗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
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10:4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42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