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苏轼赏析
篇一:苏轼浣溪沙、赏析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赏析《唐宋词选讲》陆永品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爪。酒困路长惟
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在今江苏省)作官的时候写的。按照当时的
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
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
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古
人写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
是如此。“簌簌[sù]”,是形容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衣巾”,是衣
服和头巾。古代服装,男人往往戴头巾。枣树在初夏开出黄绿色的小
花。作者不是从旁边看到落枣花,而是行经枣树下,或是伫[zhù]立枣
树下,这样枣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村南村北响缫车”。“缫
[sāo]车”,一种抽取蚕丝的手摇工具。村子里从南头到北头缫丝的声
音响成一片,原来蚕农们正在紧张地劳动。这里,有枣花散落,有缫车
歌唱,在路边古老的柳树下,还有一个身披牛衣的农民在卖黄瓜。“牛
衣”,是一种用麻或草编成的,用来覆盖牛身的织物,这里指蓑衣一类
的东西。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写出了景色的一个方面。这一次苏轼偶
然来到农村,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些特点,特别是抓住了枣花、缫丝、黄
瓜这些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把它们勾画出来。简单几笔,就点染出了
一幅初夏时节农村的风俗画。这首词,不仅是写景,还记了事。在下片,
就转入了写作者自己的活动。这时他已是“酒困路长惟欲睡”。“酒
困”,是酒后困倦,说明他上路前喝过酒了。“路长”,看来,已走过很
长的路程,而离目的地还很远。“惟”,只。这句词写出他旅途的困倦。
“日高人渴漫思茶”。“日高”,太阳已升得很高。在初夏的太阳下
赶路,感到燥热、口渴,不由得想喝杯茶润喉解渴。“漫”,这里是情
不自禁的意思。口渴,需要喝茶;困倦,大概也想借茶解困。于是他“敲
门试问野人家”。“野人家”,乡野的人家,即乡下老百姓。苏轼当时
是一州的行政长官,笔下称当地农民为“野人家”,正出于他当官的
口气。但是“试问”两字表明他并没有什么官气。他没有命令随从差
役去索要,而是自己亲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门,客气地同人家商量:老
乡,能不能给一点茶解解渴呀?
就这样,用简单几句,既画出了一幅很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画图;又记
下了一段向老乡敲门讨茶的经历,这是他平常深居官衙中接触不到,
因而感到新鲜有趣的。这首词似乎是随手写来,实际上文字生动传神,
使一首记闻式的小词,获得了艺术的生命。
篇二:《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
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萧萧暮
雨子规啼”一句写暮雨中子规(即杜鹃)声韵优美,情致凄婉。萧萧,
形容雨声,在淅淅沥沥雨声中,传来杜鹃声。秦观《踏莎行》云:“可
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王国维的评语是“凄厉”。这里
时间相同,都是在晚间,但又多了细雨,则更为凄厉了。历来诗中杜鹃
的鸣叫表示冤屈,暗指诗人不幸的境遇。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①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②。谁道人生
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
①元丰五年(1082)三月谪居黄州期间作。《东坡志林》卷一载:
“(余)因往(沙湖)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
聋,遂往求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在黄州东。兰溪,出箬
竹山,溪两侧多生兰草,故名。
②萧萧,同潇潇,雨声。子规,杜鹃的别名。
③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
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
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
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
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
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
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
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
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
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
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
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
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
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
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
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
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
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
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
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
“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
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
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
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
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
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
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
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
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
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
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
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这
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
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悟意境,体感悟
1.提问:词的上下片各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
2.词的意境往往由画面构成,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来体会词的意境,从而体会词人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悟或思想感情,下
面请咱们班的丹青妙手蒋立夫同学到黑板前来作画为我们形象展示
诗中所写画面,再请写作才女魏小娟同学为画面作解说,让我们一边
欣赏画面一边感受词的意境.学生作画时轻放古曲伴奏,营造气
氛
3.学生回答所感受到的画面意境.师:清淡幽静
4.一个人在怎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平和宁
静
5.苏轼面对挫折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人生态
度?旷达乐观
6.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勤于自己的理想了呢?
教师用简单问题引导:作者游赏的景点"兰溪"的流向有什么特
点?西流;作者由此生了怎么样的人生感悟?人生可再少!;诗云:花
有重开日,人生无再少!请问苏轼的人再少指的是返老还童吗?指的
又是什么呢?一种年轻乐观的心态
7.师述:人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能改变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白居
易在<<醉歌>>里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叹惜朱颜易逝.而作者
一反其意用之,他认为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悲叹自哀,认为自己老
而无用,他认为只要自己永远奋发进取,有一颗乐观向阳上的心,即心
不老,那你的青春就永远不会老去,老去的只是岁月,而你反而老当益
壮.苏轼这种"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仍乐观奋发的精神,千百
年来激励了无数失意受挫之人使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8.请学生谈谈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乐观奋发"的精神给自己的启
发
四.教师结语
这首词是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是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的不服老的宣言书.他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
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
时,应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越挫越勇.我们还应抓紧时间
努力学习,你们说对吗?
-五.小结全词
.全词景情理交融,充分体现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人
生的启示,其实,古诗词中给我们人生启示的句子还有很多,下面我们
来赏析几条
六.拓展练习
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并讲出它给我们怎么样的启示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及写作背景】
选自《东坡乐府》卷下。浣溪沙,词牌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
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
分坎坷。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词人被贬官黄州与庞安
常一道浏览清泉寺时所作。寺内有王羲之的洗笔泉,水极甘甜。下面
便是兰溪,溪水向西流动。苏轼填了这首词,与庞痛饮之后才回家。
【注释】
蕲水:古县名,在今湖北浠水。
兰溪:水名。
兰芽:兰草的嫩芽。
浸溪:泡在溪水中。
萧萧:象声词,这里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布谷鸟。
无再少:没法再回到青少年时代。
白发:代指老年。
唱黄鸡:白居易《醉酒》诗有“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译文】
小序:浏览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在兰溪前,溪水一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在小溪里,
松林间清沙小路干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了没法再回到青少年时代?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地向西奔流!
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主题思想】
这首词集中体现了诗人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这种执著的生
活态度和旷达乐观的性格。
【结构内容】
小序交代该词是浏览清泉寺时所作。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反映了作者贬官期间的凄
冷环境和悲凉的心情。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生感,自
我勉励,表达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写作特点】
即景抒情,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情、
景、理交融。
浣溪沙
苏轼
小序:点明记游
景:淡雅幽静
情:宁静平和
理:旷达乐观
篇三:古诗词背诵《浣溪沙》赏析与阅读练习【原创】
浣溪沙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
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苏轼是____________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其
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
《》有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道理。
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这首词还有“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
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休
将白发唱黄鸡。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这首词的作者是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被称为
“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借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人们何必为年华消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乐观的人生态度,确实
激励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1、苏轼是(宋)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睛
后雨》,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宜)。他写的(哲理)诗《题西临壁》有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常用来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词牌)名。
这首词还有“序”,是:(游
《》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10:22: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41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