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更新时间:2023-01-19 08:59:46 阅读: 评论:0

高三听网课的正确方法-汞的化学式


2023年1月19日发(作者:询的组词)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教学目标

一年级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

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

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因此在数学教

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这就是关键,

再就是要培养学生不错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不错的数学学

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

1.准备课;

2.位置;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图形(一);

5.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6.11~20各数的认识;

7.认识钟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总复习

2.教学目标

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

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

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

本文由方案库为您搜集。整理,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学习兴趣,建立学

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不错习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⑤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

图形卡片;

②口算练习卡片;

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

④数的组成练习卡片;

⑤计数器;

⑥绒板;

⑦钟面;

⑧方木块;

⑨小棒;

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本文由方案库为您搜集。整理,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

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升方案范—文库_为您

搜集整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

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增加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

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争取做到数学学习

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重视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不错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

奠定不错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1.准备课2课时第一周

2.位置3课时第二周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第三至五周

①15的认识

②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③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认识图形(一)3课时第六至七周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第八至十三周

①6.7的认识和加减法

②8.9的认识和加减法

③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④连加、连减、加减法混合

实践活动:

数学乐园1课时

6.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第十四周

①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②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实践活动:

数学乐园1课时第十五周

7.认识钟表2课时第十六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第十六至十八周

①9加几

②8.7.6加几

③5.4.3.2加几

9.总复习4课时第十九至二十一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情份析

本学期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了解未几,学生的学习行

为与习惯都还没有构成,因此,一年级教学上册教学任务的计划,我是按本班学生

的学习基础低和学习习惯还没有构成制定的。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预备课;位置;1——5的了解和加减法;了

解图形(一);6——10的了解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了解;数学乐园;了解

钟表;20之内进位加法;总温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了解立体图形,和初

步了解钟面,使学生取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利用数学的爱好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目在20之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辨别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的

顺序和大小,把握10之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份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

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之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题目。

4.了解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不错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之内的加法和20之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份内容和20之内的退位减法是

学生学习了解数的计算的开始。在平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利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

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

生毕生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把握。

五.改善教法进步教学质量的假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进

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动身,创设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换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纵、归纳、类比、猜

想、交换、反思等活动,取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惟能力,激起

学生的学习爱好,加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

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合适学生发

展的教学进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

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公道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步教学效益。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

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

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不

错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

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

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

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

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

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

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

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

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

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分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

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

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

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

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

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

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

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

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

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

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

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

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

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

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

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

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

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

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

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六.各单元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

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七.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

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

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

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

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

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

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

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身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

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

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

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

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明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

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不错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

法。

⑷会说。能把自身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身出题自身做,

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

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加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不错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

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推动学生在情

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八.质量目标:

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九、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

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了解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

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

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

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

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

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了解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多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

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

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推动学生发展,适当改善评价学生的方法,例如建立学生课

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

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

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利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

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明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

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

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

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不错习惯。

四.本学期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

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例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

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五.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月日)

章节

课题

教材分析

重难点

教具准备

XX月30日至XX月3日适应周

XX月4日至XX月12日

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

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

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

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1.按顺序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

3.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4.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上课课件需备课老师自身准备。

以下只提供参考学戏剧与教育)挂图、10根小棒、学具盒

XX月13日至XX月30日第五节第六节认数(一)认识物体经历从实际情境中

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

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

1.熟练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叙述呢个识别这些物体,能体会平面和曲面。学具盒、直尺图、投影仪、

水彩笔、积木、实物模型

XX月9日至XX月27日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

分与合加法与减法统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

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

的减法;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让学生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

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1.熟练掌握10以内的数的组成;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3.指导学生象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投影仪、数字卡片、口算卡片、学具盒、

加法和减法表、书中附页的图片

XX月28日至XX月28日第十节第十一节第十二节认数(二)

认识钟表加法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

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

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

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

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1.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钟表面上接近整点的时间,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3.理解20以内进位加的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直尺、钟面教具、

小棒、数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XX月29日至放假第十三节期末复习

教材通过多所学内容全面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提

升能力。复习20以内加法计算;复习数的概念及组成;提升计算速度。加法、减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

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因此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不错的

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

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

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不错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

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

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含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

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

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

关系不是较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

“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含: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

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

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

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含: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

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

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了解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

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

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含数学事实、

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

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

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明确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

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利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

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利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

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身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明确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和

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

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

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

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

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

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

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

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含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

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

含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

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利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

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

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明确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

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

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

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

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不错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

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

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

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

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

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

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

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

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

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

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

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2课时

3.5.4.3.2加几…………………………………………………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六.改善教法提升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

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

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

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

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

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

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

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明确

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

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

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

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有64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

校门,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

大家共同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较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九个单元

(一)准备课1.数一数2.比多少。

(二)位置1.上下、左右、前后。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2.比大小3.第几4.分与合5.加法6.减

法7.0的认识。

(四)认识图形。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2.8.9的认识和加减法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法。

(六)11-20各数的认识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

的减法。

(七)认识钟表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九)总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

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

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身喜

欢的方式去学习自身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

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

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

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

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

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

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

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

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

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

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例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

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8

一.班级以及学生情况分析

(1)班共有学生26人,男生12人,女生14人。虽然学生入学前,接受过学前

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

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

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因此这一学

期以培养学生养成不错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

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

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

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

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

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

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

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身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

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

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不错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

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

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

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4课时)(第二——三周)

(二)位置(5课时)(第三——四周)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课时)(第四周——第八周)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9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3课时)

(四)认识图形(5课时)(第八——九周)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第十周——第十三周)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六)11~20各数的认识(10课

时)(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4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5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5课时)(第十五周——第十六周)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5课时)(第十七周——第二十一周)

总复习(15课时)(第二十二周——第二十五周)

七.教学具体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

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益。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不错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以上是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9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首先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

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

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

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

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

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

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

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利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

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

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

计算不但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身的方法来

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

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身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

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总之,本单元的

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

1.从情境中明确提出数学问题。

2.算法多样化。

3.重视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

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全球电信吏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

好数学的信心。

难点

熟练掌握自身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安排

共约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0

单元教学内容:

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含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

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

的大多是立体图形,因此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到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

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

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

和利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

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因此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

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

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

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有开放性,可

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

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

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

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

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身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

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

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

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不错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

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

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

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重视参阅

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

教案编写要认真,不断归纳总结提升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加强

上课技能,提升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

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

手动脑的能力。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

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

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

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

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本

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推动自身的教学

5.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

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增加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

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升后进生

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

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

知上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2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

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

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

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

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

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

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

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

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

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

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

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

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

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

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

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都很

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四班五班共有学生100余人。由于学生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

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不错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

差,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

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

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

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

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

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

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

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

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

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

题,能和同伴交流自身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

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

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

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

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

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身

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身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

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明确提出

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

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

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

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身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

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

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

的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

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

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掌握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

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

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了解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掌握地口算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

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了解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了解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了解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

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了解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

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

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了解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明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

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养成不错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明确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

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身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身出题自身做,

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

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加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不错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

好习惯。

5.了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推动学生在情

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

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

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

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

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

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了解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

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

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2)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

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4)班如园林静美有规,

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

了解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

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4

一.班级情况简析:

这学期执教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并担任一1)班的班主任。两个班共有学生

98人,一1)班男生29人,女生20人;一2)班男生29人,女生20人。他们大

多都接受过学前教育,94%来自区外。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其父母几乎都是

来温打工,接受的文化教育,生活水平普遍都较低,有些家长甚至对孩子的学习无

暇顾及,作为数学老师真有点感觉人单力薄。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

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

建立不错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

的乐趣和作用,并养成不错的数学学习习惯。

通过课堂观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

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个别同学数数能力、全面观察问题

的能力不是很好、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有层次、有

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含这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

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

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

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

础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

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

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

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

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

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

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

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2)班有42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

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

为习惯养成不好。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

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

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

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

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

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到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

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

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

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不

错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

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这一学期以在

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

断加强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培

养学生养成不错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知识结构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总复

习。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

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

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

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

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

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

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不错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五.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准备课数一数比一比约3课时

2.位置约3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6.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7.认识钟表约2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9.总复习约4课时`

六.完成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培养不错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

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

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身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

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不错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不错学习

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

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

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

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

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

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

的学习过程。

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

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

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推动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

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

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例如教

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把题意表

述清楚,因此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到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

升孩子的计算速度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

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身认为合适的方法

进行计算。

5.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

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不错的学习氛围。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08:59: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37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