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凹有几画

更新时间:2022-11-13 06:19:54 阅读: 评论:0

初一英语买什么教辅资料好-或许的英文


2022年11月13日发(作者:母亲节收到礼物的感想)

中国边界的“凹”与“凸”

九段线:中国版图上最大的“凸”

中国陆地边界上的“凹多凸少”令人沮丧,但幸运的是,我终于在

中国地图上发现了一个特例——海上边界有一处巨大的“凸”,那就是

位于中国南海的“九段线”。

中国地图的右下角有一个长框,框内有9条断续线,它们组成一

个巨大的“U”形圈。这是中国版图中最大的一处“凸”,因为这个凸起,

而将中国的版图向南“凸”进了1800多公里,并使南海的四大珊瑚礁

群岛划进了中国版图。

九段线是由当年国民政府内政部方域司的专家和官员划定的。我

在想,划定这九段线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气魄!他们对着南海周边诸

国和全世界宣布:九段线内的岛礁及其附近海域都是属于中国的。

包裹在这九段线内的都是什么呢?它们是由珊瑚礁构成的岛屿、

沙洲、暗礁、暗沙(以下将这些不同珊瑚礁地貌通称为珊瑚礁构成

体),以及周边的浩瀚海洋。

这些珊瑚礁构成体的80%都是环礁,即形态如环的珊瑚礁。这是

一种壮观的海上景观:周边凸起的礁坪,将中间的湖泊环绕在内。

从空中俯瞰,就像海中石塘,所以我国古代的渔民称之为“万里石

塘”。

这些环礁大多形似椭圆,当我看着地图上的九段线,以及被九段

线包围在内的一个个环礁时,忽然蹦出了一个想法:构成中国版图

上最大凸起的九段线,本身就像一个巨大的环礁。

七连屿所在的巨大礁盘划过蔚蓝的大海,像是一尾正逶迤前行的美

人鱼,更像是一艘破浪前行的舰船。7个小岛,如同船上7个奋力

划行的水手,在平整的大海上划出一阵阵浪花。这个舰船般的巨大

礁盘为风浪提供撞击的平衡点,并让珊瑚在此停驻,迎着风浪生长,

最终撞击出它们的杰作:岛屿和沙洲。七连屿上的7个小岛或为岛

屿,或为沙洲,都是风浪——甚至是强烈的风暴与珊瑚撞击的产物。

在东北风盛行的冬季,可形成高达6—9米的滔天巨浪,遗憾的是,

那时南海上空不便飞行。但是这张拍摄自最为“风平浪静”时节的照

片,仍然为我们呈现了海上风浪。摄影/查春明

珊瑚精神:迎风斗浪,愈挫愈烈

说九段线围成的凸起像一个环礁,不仅因为形似,还因为神似,

它们骨子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中国南海珊瑚礁群岛的分布图上,

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珊瑚礁构成体大多数都有方向,而且都呈

东北—西南方向。如果这些环礁是圆形,就无所谓方向,可是它们

近似椭圆形,便有了长轴和短轴。长轴的指向就是环礁的朝向,这

些环礁的长轴都指向东北—西南方向。

我们知道珊瑚礁是由死去的珊瑚遗骸和在其上继续生长的珊瑚构

成的。因此南海的珊瑚礁构成体的长轴都指向东北—西南方向,也

可以理解为珊瑚虫喜欢沿东北—西南方向生长。

南沙群岛海区冬、夏半年平均风频图

珊瑚礁的生长发育始终受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的控制,但这种控制

作用随着礁体的发育成熟而逐渐变小并显得模糊。还有一种因素也

时刻影响着珊瑚礁的形态,那就是风。风控制着海流和海浪,海流

和海浪则加速了造礁生物的生长和碎屑物质的堆积。我国南海海域

位于东亚季风区,一年中的风向规律是: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夏

半年盛行西南季风。两个方向的风交替作用于南海海区,造成了珊

瑚礁体在迎风的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上,造礁生物和礁栖生物生长

快,生物残体和碎屑沉积多,也因此形成了众多呈东北—西南走向

的岛屿和环礁。这种规律在既有环礁又有风向频率的地图中被清晰

地表现出来:上图中,线段的长短代表风频的高低,环礁的延伸方

向与冬、夏季风的风向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为什么呢?中国的科学家早就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因为珊瑚虫喜

欢风浪。

珊瑚虫的生长,需要进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水中还需有足够的

溶解氧。浮游生物及营养物质需借助海浪才能被带到水上,所以哪

里有风浪,哪里的营养物质就输送得快,哪里就有更多的溶解氧,

哪里的珊瑚虫就会茁壮成长。

海中的风浪是有方向的,南海盛行季风——随季节有规律地转换

方向。每年10月至来年3月,南海盛行冬季风,也就是东北风,风

吹动着海洋表层的海水,自东北往西南流动。到了6月至9月,风

向变为夏季风,即西南风,表层的海水便往相反方向流动。珊瑚虫

是迎着风浪生长的,所以这些环礁都长成了东北—西南走向的椭圆

形。

其实这一现象应该使中国人感到震撼,它出现在南海,可以理解

成是来启示中国人的。珊瑚虫这种迎着风浪生长、愈挫愈烈的精神,

应该移植到中国人身上。

当年那些在中国版图上画出九段线的人是有珊瑚精神的,他们也

是顶着周边国家的压力,不惧威胁,依据历史事实,有理有据地在

南海画了一个“圈”,造就了中国版图上最大一处凸起。他们没有像

孔融一样让梨,因为他们知道,那个“梨”,是无数手握着《更路簿》

去西沙、中沙、南沙捕鱼的中国渔民的,他们将这些由渔民们命名

的珊瑚礁一一画到地图上,并对全世界宣布中国对它们的主权。他

们还知道,用地图无法将水下的珊瑚礁标示出来,而且即使标出,

这么多岛礁,也无法全部显示在小比例尺的地图上,所以最后决定

用九段线围成一个圈,将这些问题全都解决了。

他们强硬,但不蛮横,因为画九段线时,充分考虑了周边国家的

利益。从小比例尺的地图看,九段线似乎逼到了别国的大门口,但

那只是错觉。画九段线时,他们将九段线内侧距离邻国最近的岛屿,

和邻国距离九段线最近的岛屿一一找出,从二者之间的中点画线,

给邻国留有足够充分的海域。我曾经去过九段线中离周边国家最近

的一个地方——曾母暗沙,但当我从那里坐船去周边国家最近的一

个点时,竟然用了一整天,二者距离60多海里。

但是珊瑚精神后来不见了,一些人对九段线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坚

持,南沙岛礁开始一个个丢失,原本的“凸”,慢慢变成“凹”,孔融意

识开始萌动了。现在,孔融意识正在和珊瑚精神博弈,孔融的“凹”

与珊瑚的“凸”正在交锋,三沙市的成立,似乎是珊瑚精神暂时占了

上风。

珠峰顶上风大,峰顶的云被吹成了旗云;秦岭的山顶有树,迎风

的一面树枝全无,成了旗树。它们虽然英勇地抵抗风,抵抗的结果

却是把迎风的一面让给了风。

但是当海风吹动珊瑚虫,海流冲击珊瑚虫时,珊瑚虫没有成为旗

虫,不但没有把风吹浪打的一面让给风浪,而是迎着风浪成长为环

礁。

珊瑚精神并不只是“迎风斗浪,愈挫愈烈”,珊瑚虫聪明得很,它

懂得双赢。它是一种腔肠动物,却找来了植物——虫黄藻,与其共

生共处,它利用虫黄藻吐出的氧气,又将自身排出的二氧化碳等废

弃物供虫黄藻使用。共生的结果是共赢,珊瑚虫构建的珊瑚礁本身

就是一个庞大的统一战线,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

石珊瑚虫剖面图

石珊瑚虫是造就珊瑚礁的主力军。活体珊瑚虫娇小而柔弱,但它们

体表和基部的细胞却能够分泌碳酸钙,形成坚硬的石灰质外骨骼。

珊瑚虫一批批死去,外骨骼越堆越多,形成碳酸钙基座,进而堆积

成珊瑚礁。在造礁的石珊瑚体内细胞中,还生活着大量的单细胞生

物——虫黄藻,它们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氧气和糖类,

从而加速其外骨骼的分泌、生长。

三种典型珊瑚礁形成示意图

岸礁的形成在热带海岛的四周,海水中的石珊瑚虫在适宜的条件下

可以迅速发育。随着珊瑚虫骨骼的堆积,珊瑚礁面积逐渐扩大并露

出海面,这时的珊瑚礁也被称作岸礁。

堡礁的形成岛屿随着地质沉降而下沉,原先围绕海岛生长的珊瑚礁

与海岛被浅海隔开,这时的礁体被称为堡礁。远远望去,海岛就像

是被护城河围绕着的堡垒。

环礁的形成若岛屿完全沉降至水下,海面上只剩下一圈带状的珊瑚

礁,这时标准的“环礁”也就形成了。环状珊瑚礁之内的浅海被称

作潟湖,其深度一般不超过100米。

珊瑚礁坚硬无比,珊瑚却有硬有软;珊瑚礁的颜色黑褐,但存活

的珊瑚却五彩缤纷,也许世界上最艳丽的色彩就出自珊瑚。

这就是珊瑚,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当它们结束生命时,每

一个个体都用自己的遗骸参与珊瑚礁的建设。古人说“化作春泥更护

花”,珊瑚不用化作,直接用肢体建造礁体。

当水中巨大的礁坪建立起来后,珊瑚虫最后的杰作——岛屿与沙

洲的建造,再次需要风浪来帮助,甚至一般的风浪已经不够用,需

要更大的风浪——风暴。只有风暴才有足够的力量将水下的珊瑚礁

块掀上礁坪,并把它们推到某处堆积起来。历经一次次风暴的累积,

它们堆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形成岛屿和沙洲。西沙群岛的

岛屿和沙洲之所以比南沙群岛多,是因为那里每年的风暴比南沙多。

从这个意义上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远处的永兴岛像是漂浮在海面上的一片绿林,看上去寂静无事,但

近处的一片巨浪正翻滚而去,即将撞击在岛屿外沿的珊瑚礁上。在

南海的几个珊瑚礁群岛中,永兴岛所在的西沙群岛拥有的珊瑚礁体

最多,正是因为那里的风暴最多。如果说三沙市的成立展现了中国

人的珊瑚精神,作为三沙市政府驻地的永兴岛,便是这种精神的核

心地所在。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06:1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3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游离子
标签:凹有几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