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读书心得最新5篇精选
高山远水,天涯相栖,梁思成愿用一生等她一个答案,也将爱字说
了一生。孑然自处,此生不换,金岳霖痴心一世,只因她是他的
“曾经沧海”,求而不得也便只得独走黄昏。一起来看看《你是人
间的四月天》读书心得最新5篇精选,欢迎查阅!
这几天,我几乎整晌整晌地坐在电脑前,观看电视剧《人间四月
天》。剧中讲了诗人徐志摩的爱情故事。纵览整个剧情,一个
“情”字贯穿其中。剧情缠绵悱恻,柔情缱绻,使观者也随之亦喜
亦悲,柔肠寸断。
诗人的一生可以用一个“真”字来概括。他讲到:生活关键就是一
个“真”字。他的一生志在寻求一灵魂伴侣,他说: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
他活得是真自我,追求的是真感情。为此,他打破几千年来封建世
俗的枷锁,不顾父母的竭力反对,不畏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与自
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没一丝感情根底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离了
婚。那之前,他跟同在英国读书的林徽因相恋了。他们有相同的志
趣,徽因喜欢他的诗,他喜欢听徽音弹琴。徽因弹琴,他吟诗;他们
在夜色朦胧的康河划桨,徽因吟他的诗。两颗年轻的心紧紧地贴在
了一起。然而,他们是不能明确表白的,因为志摩有婚姻。那日,
志摩又痴痴地站在徽因住处的门口,可迟迟没勇气敲门,毕竟是理
不直气不壮。徽音又在弹琴,她也在想念志摩。她在等。终于她等
不及翻开了门,志摩就站在门口:
“你偷我的诗,我就偷你的琴音。”诗人就用诗的语言打破了自己
极其相思有无以言表的为难。
终于这次志摩鼓足了勇气含着热泪向徽因表白了:“徽徽,我跌进
去了,那一晚,在康河,我上不了岸,我连一根浮木都找不着,漩
涡将我整个人都陷进去。水草绊着我,我喘不过气,几乎要窒息。
然后我放弃,于是我觉得自己在沉,又沉,沉到一种莫名的痛苦和
狂喜里去。徽徽,我想我是回不去了。……徽徽,许我一个未来
吧,许我一个未来,我知道我在你的手中,非生即死。”
“那不是一个人的未来,也不是两个人的未来,是三个人。……我
不许你未来,我许你整个人,你拥有我的灵魂,就拥有了我的一
切,我没有别的再可以给出去了。”徽徽流着泪说。她何尝不爱志
摩,然而她不愿意自己的幸福而使一个人受到丝毫的伤害。她背负
不起道德良心的双重压力,不要在道德良心的谴责里悔恨一辈子。
所以她选择了逃离,回了国。
然而间隔割不断相思,却使它愈加浓烈。志摩听说徽因回国的消息
先是日夜兼程的赶到码头见了徽因一面,然后又义无反顾地中断求
学回国,要带徽因再出去一起学习生活。他感到有资格对徽因说
“爱”了,因为那时他已经在英国毅然决然地不顾妻子再次怀孕而
在两位朋友的见证下和她签了离婚协议,并在报纸上发了离婚通
告。归心似箭,千山万水回到家得到的却是徽因和梁思成要订婚的
消息。志摩要疯了!至此,两人的会面,对话成了志摩爱的宣言,痛
苦的质问,而徽因只能是忍着相思,无奈地劝志摩放弃。他们俩人
一个是火,是正在熊熊燃烧的火;一个是水,外表平静下面岩浆气肆
意涌动的水……
造化弄人,也许正是应了那句“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
求”。
在没有阅读《林徽因传》之前,我对林徽因的认知很是模糊,只知
道她是浪漫诗人徐志摩心中永远的挚爱,是建筑学家梁思成志同道
合的发妻,是哲学家金岳霖一生的执着与梦想。而对她的印象,那
么更多停留在电视剧《你是人间四月天》中——周迅饰演的那个娇
小、可爱、活泼、温柔、精灵一般的民国小女子身上。尽管对她不
甚了解,但我知道,在我内心里,我是喜欢这个女子的。
这个寒假来临之前,我特意到学校图书室借来了新到的《林徽因
传》,第一次如此用心地走进这位民国才女的传奇人生与情感世
界。
读书之前,我先认真拜读了封底的名家点评。他们是这样评价林徽
因的:
林徽因的聪明和傲慢隔绝了她和一般人的聪明……绝顶聪明,又是
一副热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做仇敌。—
—李健吾
她很美丽,很有才气。——冰心
绝顶聪明的小姐。——沈从文
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
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外表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
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卞之琳
聪明绝伦的艺术家。——萧乾
以上五位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的点评,让我的眼前赫然出现了一
个集美丽、诗意、聪明、傲慢、才情于一身的奇女子。
果真如此美丽、如此聪明、如此傲慢、如此多才吗?我毫不犹豫地翻
开书页,开始了与林徽因的心灵约会。
这本书一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梁思成是她可以依靠的肩膀》;
第二章《徐志摩是她生命里的诗》;第三章《建筑世界里,她找到灵
魂皈依》;第四章《文学世界里,她翩假设惊鸿》;第五章《民族大
义前,她独立坚忍》。而图文并茂、长达13个版面的《引言》,那
么可以说是这五个章节的简约版,读完之后,一个以智慧、美丽、
坚韧征服了一个时代的林徽因便跃然纸上,留于心中。
大约花了两天的时间,我逐章逐页地读完了这本252个页面、23万
字的人物传记。合上书本,我对林徽因不再是以前单纯的喜欢,更
多了一些由衷的仰望和崇拜。
林徽因,是一位出身名门且气质迷人的大家闺秀,是一名在中国文
学史和建筑史上均占一席之地的才女,是一个一生仰望星空却又脚
踏实地的女人。她的生命无疑是短暂的,只活了五十一岁。然而她
的生命却是灿烂辉煌的。
作为女儿,她一直都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对她寄予厚望的父亲不遗
余力地培养她,带她游历欧洲,结识名人,开阔眼界,为她成为一
名女建筑师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作为女人,她深受当时三位天之骄子的青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
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守候了一生,更让世间形
形色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
作为太太,她让“太太的客厅”成为扬名当时文化圈的文化交流中
心。而她这个太太客厅的女主人,那么以自己机智幽默的谈吐、优
雅迷人的气质、博学独立的见解,真诚宽容的待人,成为客厅里的
焦点人物,与萧乾、沈从文、泰戈尔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作为母亲,她无论条件多么艰辛,生活多么困难,不管有多少事惹
人烦恼,只要身体能支撑住,就会坚持做家务,辅导孩子的学习。
为了让女儿学好英语,她以《木偶奇遇记》为课本,亲自教她阅
读、朗诵,她绘声绘色地讲述和朗诵,让女儿的学习兴趣很浓,很
快爱上了英语。
作为作家,她留下了为数不多的优美清新的新诗、散文和小说,少
而精的作品一直传咏至今;
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她的足迹几乎遍布全中国,对保护
中国的古建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她还是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也
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案设计奉献了自己的智慧,更为抢救民族工
艺品景泰蓝做出了宏大的奉献。
作为,她拥有坚如磐石的爱国情怀。在日寇来袭的民族危难关头,
她回绝了美国朋友费慰梅安排她出guo避难的邀请,尽管那时她的
肺病已经很严重,而是选择了和祖国一起抗争。就是在那样艰辛卓
绝的战争年代,在带着病体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途中,她完成了
《中国建筑史》第七章的撰稿和整本书的校对补充工作。
毋庸置疑,林徽因的美丽和傲慢是有目共睹的,她的才华和诗情是
众人称羡的,她的成功和坚忍是无法忘却的。
是的,她不愧为民国三才女之一。她在艺术上的造诣,在爱情里的
清醒,在友情上的真挚,在婚姻里的踏实,在疾病中的安定,无不
在诠释着这个如白莲一般洁白、幽静的女子的纯洁和美好。
而正是这个浑身充满诗意与才气的女子,她玲珑的生,她沉着的
死。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该做
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温暖,更留
下了传奇。
她怀着新生的希望和喜悦写下了《人间四月天》,亦在人间四月悄
然离去。是偶然,还是机缘,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在我心里,
林徽因,就是人间四月天。
你假设安好,便是晴天。起初是被这诗意的书名吸引,这会是一个
怎样的林徽因呢?白落梅是一个文笔优美感情细腻的作家,她用诗意
的文字,将林徽因这样一位才女展现在我们面前。读完之后,我脑
中总是浮现出似莲花般的女子。她是如此纯洁,娴静,温柔。最初
让人感觉她是典型的江南女子。但细细读过之后还会发现她更是坚
强、勇敢、不屈的。
一、梦中的白莲
林徽因出生在浙江杭州,一方水土养育了她。骨子里有一股江南女
子特有的温柔,似一朵白莲。林徽因从小就是个才女,授业于她的
姑姑。因为家庭本身就富有才学,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熏陶,再加
上本身的灵性,林徽因小小年纪就显露出她的才干。美丽如白莲般
的女子,到哪里都会受到众人的关注,十几岁的林徽因与父外国游
学时,认识了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同样的才情,让他们彼此相互吸
引最终让徐志摩写下了著名的《再别康桥》。渐渐成熟的林徽因与
梁思成结为连理,幸福的生活了一辈子。这样的才女总是被世人关
注着,她的光辉不会因为她的容颜老去而减少。我们知道文学泰斗
金岳霖先生也仰慕着林徽因。这位痴情的男子,用自己的一生记住
了这样一位女子。我想在这三位先生心中林徽因都是特别的,优雅
的举止,丰富的学识,迷人的魅力,或许林徽因就是他们梦中的白
莲。
二、绚烂的烟火
不要以为林徽因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其实她有烟火的那一面,而且
绽放的十分绚烂。她是个丰富多彩的人,经常组织文化沙龙讨论文
学;她关心国家事,了景泰蓝工艺;她坚强,勇敢,对工作充满了热
忱,在她研究的建筑设计方面,她做出了自己的奉献。她参与了国
徽的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的人生虽然短暂,却如烟
花般绚烂。
三、爱在人间四月
在我眼中,林徽因是一位诗人,我最爱她写的《你是人间四月
天》,相信很多人也是因为这首诗认识了她。据说这首诗是写给她
的孩子的,我相信,文字中包含着爱、暖。恰巧我的两个宝贝都出
生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或许是因为这一点让我更爱这首诗。四月
的人间春暖花开,大地复苏,一片万紫千红,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与
生命。
就从这最美的季节开始,让爱住满心间,生活得努力,坚强,勇
敢,希望成为林徽因这样的女子。
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人间四月天》。看到徐志摩终于应
了陆小曼的预感,乘坐飞机失事,我的眼泪也夺眶而出。
心中不禁有点暗暗埋怨陆小曼,本是相爱的两个人,为何一定那么
任性,那么自私,为何忍心让心爱的人为生计而如此窘迫,为何忍
心让心爱的人来回奔波辛苦,到头来只落得悔恨的泪。
曾听过这样的文字,感情的天平没有平衡,永远是是爱的多一点的
那个人付出多一点,被爱的那个人有着主动的权利在爱情里,谁主
动了,也就变得被动了。
可是她们应是两情相悦着的啊,为了他,她放弃了原来的生活,放
弃了曾经的婚姻,她爱他与他爱她,应该是相同的深度。辛苦得来
的爱人和感情,更应该珍惜的呢,为何她却在得到幸福后,反而忽
略了身边的这个人,只是由着自己的喜好生活?
也许对于他的离开,她是有责任的。(尽管我也知道任何人无法,也
没有权利去评论这件事本身,不是当事人,有些问题是了解不到最
本质的。但作为一个故事的读者,没有谁会控制自己的思想不去思
索,不去臆断它。这里不过是我记录日记的地方,我只是用文字敲
出我所想到的。)
谁也无法预知将来,也没有假设让我们重头来过。但我想悔恨是植
入了陆小曼心中的,也许在那里停留了一辈子。
此时,我心里也开始赞同胡适之没有说破的暗示和徐父的态度了。
这样的女子,也许适合恋爱,却不适合于结婚。这样的女子,或许
只能停留在小说中屏幕上,和“自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
活”的童话故事里。
就比方林黛玉,不可否认是个惹人怜爱的美丽女子,可谓才貌双全
了罢,可假设是自己有个哥哥弟弟想娶此类女子,我也是会坚决反
对的。(呵呵,写到这里不禁摇头,看来真是“年纪大了”,思想也
守旧起来:)以前看电视小说看到父母阻挠的婚姻便很是义愤填膺,
如今倒是会分析一下了,不再一盘否认了。其实如今的我,感情依
旧跟着感觉走,但却不会一通乱闯,学会了把着方向盘行驶了。
曾经很喜欢吴淡如的文章,一个聪明的女人,懂得生活的情调,懂
得经营感情。喜欢“经营”两个字,是因为它不同于钻营。它是,
以爱为主料辅以信任、真诚、体谅、关心等佐料,花了心思慢慢煲
汤的过程;是为了爱更长久而做的努力。其实爱情最是需要细心呵护
的,得到爱情容易,维系却难。人们总是感慨相爱容易相处难。陆
小曼、林黛玉们都是在爱情门前徘徊了一圈儿,却终与幸福失之交
臂。所以决定,做个聪明的女子,经营爱情。。。
强大的母亲,温柔的妻子,严厉的老师,浪漫的女友,勤奋的学
者,犀利的沙龙女主人——一个大写的女人,清清爽爽地从历史深
处走出来。
林徽因这一生辉煌灿烂,经历过大风大雨,迈过大千世界。作为新
时代的女性,受过西方教育,在国外呆过数年,却依旧觉得中式传
统最美,连她的婚礼她也选择了在伦敦最为中式的礼堂中举办。她
的礼服,她回绝了西方的婚纱,而是选择自己设计的中式衣服,而
梁思成也选择了偏中式的西服,这似乎预示着林梁两人注定会为中
国文化奋斗一生,也昭示着在有林梁的地方,始终以林为中心。
林徽因在众人眼里应该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她才貌双全,
家庭幸福美满,每个孩子都有宏大成就,并且很孝顺,桃李满天
下,夫妻俩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身份――建筑师,相互扶持一直到
最后。
可惜天妒英才,让这颗璀璨的星星过早的落入了星河。
林徽因很少提及她的幼年,也许是因为她的童年太过于让她伤心,
也许是她太骄傲,不想让世人知道太多关于她幼年的不幸。
东方欲晓,她曾与那升腾的艳阳比肩,那么骄傲!
在林徽因幼年的时代,女人无才便是德,女人嫁到夫家最重要的就
是传宗接代,这也造成了林徽因母亲的困难生活,也间接的对林产
生了宏大的影响。
林徽因的母亲嫁到林家生了很多孩子,但却都未曾长久,最后只剩
下林家长女林徽因。她出身于富贵人家,十指不沾阳春水,不讨婆
婆喜欢,自幼推崇无才便是德,因此也不讨丈夫喜欢。这让本就是
续弦的今年出境显得尢为紧张。在她在没有生孩子的动静时,林家
似乎已经抛弃了这位林家夫人。
这时候,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遇见了一个有才有德的女人,不久便
将她娶进门。在这位新夫人生了三儿两女的时候,林母和林徽因搬
到后院生活,新夫人和她的孩子们在前院生活,这时候林家上下真
的把这位林母忘的一干二净。
林徽因深知自己处境为难,依靠不了母亲,只有靠自己才能得到家
中人的照顾,得到父亲的宠爱,这让她过早的学会了人情世故,也
剥夺了她的童年。
母亲整日以泪洗面,忧怨的眼神在诉说父亲对她的无情,这让林徽
因决定今后一定要以自己为主,绝不倾心于别的男人,绝不一心一
意依附在他人的身上,要自立自强。
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之下,林徽因万般慎重,小心翼翼,这时候书便
成了她的天堂。她也逐渐显露头角,深得父亲的喜爱。
也是因此,父亲决定带她去伦敦,也是由此,她觉得前往伦敦离开
她的家是一种解脱,终于辞别了压抑的大庭院生活,辞别了母亲哀
怨的眼神。
她渴望冲破束缚的牢笼,渴望一次歇斯底里地释放。
但是林徽因的伦敦生活远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好,父亲整天繁忙,
虽然很爱林徽因,但也是是在抽不出空来陪林徽因,只能偶尔写写
书信。
也是在这孤独的生活中,建筑和徐志摩纷纷闯入了她的生活。
林徽因在伦敦的房东太太看林徽因每天太过孤独而每每邀请她一起
出去写生,房东太太带着林徽因欣赏古建筑,细心为她讲解每一处
的点睛之笔,这种美深深的吸引着林徽因,以至于让小小年纪的她
暗暗决定要学习建筑。
于寂静之处沉思、于喧闹之地寻真。她虽是旅人,却在孑然间找到
了心灵的归依。万千偶然间总有必然,命理是斩不断的尾从,林徽
因与建筑,终究狭路相逢,终于两相倾慕,终会相辅相成……
爱上建筑的那一刻,她便拾出了深埋的风骨,自此退去柔弱,将信
仰托付给山河。不曾远走便不会明了停驻的意义,不曾放眼便不会
自知曾经拥有的可贵。
徐志摩以似师似友的身份带她进入了诗书文学的殿堂,每当林有不
懂的地方,徐志摩便尽心教导,每当徐志摩发现了新的东西也尽快
和林分享,每当林徽因以崇拜的眼神望向徐志摩时,他便开心的想
让全世界知道。
他们的感情也在这频繁的交往中日渐深厚,徐志摩也向林徽因表露
过他深深的情谊。
可是,林徽因想到的却是徐志摩的爱太强烈,她承受不起,她想到
的都是自己,而且他已有妻室,她不想步母亲后尘,母亲的以泪洗
面,哀怨的眼神让她不敢尝试。
也许是因为她太过于崇拜徐志摩了,让她对他望而却步,也许是林
徽因看见了张幼仪那时候的哀怨眼神和她的母亲是那么的神似,也
许是她对徐志摩的爱不够深,浅到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也许是母亲
对她的影响太过于宏大……
徐志摩就这样失去了林徽因,昔日因为林徽因对她的崇拜而喜形于
色,如今却因为林徽因对徐志摩的崇拜而失去了林徽因。
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梁思成确实也很适合她,她需要安定的
生活,一个默默为她付出的男人,一切以他为主的男人。
对于梁思成,世人都以为林徽因的机关算尽在他身上再无点滴。也
许是爱的太深,深到不再考虑自己。
林徽因就在梁思成出了车祸之后,被判终身残疾的时候决意嫁给
他,一辈子不离不弃。
或许这世上最绝顶的聪明便是学会浅薄地活着,亦如开心便放肆地
笑。学会顺从自己的内心哪怕不与世同又何尝不是豁达
对她来说,残疾总好比永远失去了梁思成好。对于梁思成来说,曾
经热衷于“飞檐走壁”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但是,他却由
比机缘得到了林微因,也是一桩幸事。
林梁相辅相成,造就两颗璀璨的明星。
梁思成让林徽因成为举世敬仰羡慕的才女,林徽因让梁思成在建筑
事业上越走越远,夫妻俩为中国史上的建筑第一人,为中国造就无
数传奇。
梁家有位近邻名唤金岳霖,这位金岳霖可不简单,是位著名的哲学
家,并且爱慕林徽因,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
林徽因曾经对梁思成说“我好似同时喜欢上了两个人。”
这两个人便是梁思成和金岳霖。
梁思成听到这话不免心烦不已,但是依旧对林徽因说“无论你选择
谁,我都尊重你。”
梁思成的大气和对林徽因的爱不免让我们动容,金岳霖得知此事后
便甘愿退出。
此后三人关系似乎比以前更好,每当梁林两人闹矛盾的时候,都是
金岳霖出面调解,他也不乘人之危。在北平,四川,昆明的时候,
金岳霖大部分时候都只在家吃早饭,中餐晚餐都和梁家人一起度
过。期间他们搬过数次家,但他们依旧是近邻。
际遇好似流光,轻易将人抛却,亦能轻易将人成全,每一场不期而
遇的缘份都曾在她身上生成无从磨灭的烙印。林徽因将自己活成了
一段传奇,拥有过一切与浪漫有染的情怀,招摇而诗意。泛舟康
河,雨雾生香,徐志摩将她爱到骨血里,爱得魂断康桥。高山远
水,天涯相栖,梁思成愿用一生等她一个答案,也将爱字说了一
生。孑然自处,此生不换,金岳霖痴心一世,只因她是他的“曾经
沧海”,求而不得也便只得独走黄昏。
1955年4月1日6时20分,51岁的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
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是她最爱的一首诗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火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遗憾的是,林徽因不曾有过暮年……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07:30: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33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