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模板9篇
教学设计方案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蜜蜂》。我
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说教材内容,二是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
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说教材
我讲的这节课是冀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蜜
蜂》,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布尔。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
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
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
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实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
是在自家花园蜜蜂窝内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记号,叫小女
儿守在窝边,“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
途中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8只蜜蜂没有
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
法理解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
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所以我制定了
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扔、劣、免、弃、闷、证、
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
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
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
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__的
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
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二、说学情
作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
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这既为上课做好了
准备,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次,在本课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作者那种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对待科学严肃、实事求是的作风。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因而在本课的教
学设计中,我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让学生
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
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4.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
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
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
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A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
能少掉一环节?B你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什么?
三、说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
想。所以我将采用以下三种教法:(1)谈话激趣法
在学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础上,我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
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
效果,在课堂中,我会利用精炼的语言,或指导,或点拨,或解
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体验文中人物的情绪变化,与文本展开零
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3)读书指导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等方
式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几个来回,从
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说教学过程。这课书的教学过程,我总的分为5大板块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先出示介绍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学生可以补充)
2、师问:你知道为什么法布尔能够成为昆虫学家?你知道
他是怎样进行观察实验的吗?
3、揭示课题。
(二)、独学(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这些词语我会读。
抛弃证实扔掉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抛弃”、“扔到”、“货轮”可让学生做动作理解;
如:“避免”、“一拥而出”、“恶劣”、“阻力”、“包
括”、“沿途”、“丰富”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理解;
如:“证实”、“闷了”、“凭借”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
解。
(另外学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如:“眺望”、
“触到”、“逆向”等小组内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
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
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法布尔进行“蜜蜂”实验的目的、过程和
实验得到的结论。
3、引导学生抓住__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
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1)我明白了无论蜜蜂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
原处。
1(让学生找出能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能力的有关语句。)
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它们走了二里半路;(引导学生明白
从距离上说明在这样的距离范围内蜜蜂回到蜂巢没有问题。)
2“我在屋檐下的蜂窝里捉了四十只蜜蜂”、“有二十多只
蜜蜂受到损伤”、“有十七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
地回到了家。”(从数量上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3“空
中吹起了微风。”、“沿途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从环境上说
明,情况很复杂,对蜜蜂
认路增加了难度。)
4“蜜蜂们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说明蜜蜂辨认方
向不是像我们人类一样选择大的景物作为参考,并出示课后第二
题,地一句话,学生理解着重号词语的意思)以上交流的重点是
实验的过程,其它两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一下。(同时理
解不明白的词语)
4、讨论:读了课文,受到怎样的启发?
引导学生说出:
A:办事应该像法布尔那样仔细认真;
B:从文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充满爱心与同情心的人。
……
5、师:我们身边有多少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也曾产生过
多少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像法布尔一样有追根求源的精
神,我们也能一步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6、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中可以用“熟字+偏旁”的方法识记“劣、闷、证、阻、
环、拥、括”;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扔(仍)”“免(兔)”
“弃(弄)”“沿(没)”。注意“扔”的右边“乃”不要写成
“及”;“免”字不要多一点写成“兔”;“弃”字不要少写一
点,上面写成“亡”。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师:许多动物有着奇特的本领。“词句积累”中列举的就是
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说说对课后列举词句的理解,也可以
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趣闻。
(六)、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
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
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七)、课后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蜜蜂
验证内容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验证过程①选40只蜜蜂,做上白色记号。其中20只受伤
了。②把蜜蜂带到两里外放。
验证结果20只没受伤的蜜蜂中有17只飞回来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由于时间关系,准备得不是很充分,
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和同学进行指正。谢谢!
教学设计方案篇2
第一次课:设计与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英语的运用能力,教师设计了专门
的教学环节。
话题导入与语言“热身”部分
执教教师通过演示自己假期泥林风景区之行的照片以及师
生的语言互动来导入假期旅游的话题,并通过学生对一次旅游经
历的讲述进行英语的运用与实践。从师生互动的效果来看,学生
的回答信息量很有限,“热身”环节并没有“热”起来;从学生
的讲述质量来看,英语运用的整体水平不高。
分析与诊断:教师本身语言表达的信息量不够,示范的叙述
不到位;教师的提问方式过于单一,致使学生语言发挥的空间受
到限制;教师对课堂上有意义的生成关注不够,致使学生表达的
内驱力和成就感不足。
建议与改进:教师充实假期泥林风景区之旅的内容,讲述一
些照片背后的故事或插曲,引发学生对假期旅游话题的兴趣,同
时给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作好铺垫。教师的提问采用一般疑问句
和特殊疑问句结合或以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挖掘更多的信息。在
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互动过程出现的一些关键词或实
用的短语及句型及时在板书中呈现;对于学生比较好的回答也可
以及时转述。
想象作文与现场指导部分
执教教师通过自己想象的月球之旅作为原型,并给学生提供
一个想象作文的构思“支架”,从而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
述理想的假期之旅。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英语语言实践运用的
“成果”来看,想象没有展开,作文也多以句子的拼凑为主。
分析与诊断:教师自己想象的月球之旅根现实的泥林风景区
之行混同在一起叙述,出现得比较突兀,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
挥。教师的想象力没有充分展现,减弱了想象旅游这个话题本身
的吸引力。教师提供的想象作文构思支架,以具体问题来表示想
象作文可以涉及的内容,容易导致学生针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
建议与改进:教师可以充实月球之旅的描述,增加一些有趣
的细节,使想象之旅更加令人神往,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
想象作文的构思支架尝试用关键词表述的形式替代原来以具体
问题呈现的方式,并提示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方面展开叙
述,给学生留有想象的余地和空间。
第二次课:改进与充实
第二次研究课,主要是针对第一次研究课上,师生语言互动
不充分和学生想象作文质量不高的问题进行教学再设计后的实
践改进。
执教教师在个人叙述以及学生的叙述过程中比较好地注意
到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在预设的问题
没有从学生那里得到积极的回应之时,教师注意变换问题的方式
或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来修正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
出现了精彩的生成。在想象作文的构思支架上,执教教师采取了
关键词提示的呈现方式,并特意留下一些空白的选择,让学生灵
活添加。但是,就学生的作文整体质量而言,英语语言实践运用
的能力提高和改进不明显。学生的想象在自由驰骋,但落实到用
语言来表达的实践环节仍表现乏力。
分析与诊断:从课堂观察来看,导致学生“想象力提升与语
言表达脱节”或学生习作不精彩的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教
师在示范叙述的过程中“节外生枝”,容易让学生在想象作文中
也游离中心话题。教师在想象作文的现场指导过程中,注意到了
把作文的要领用到指导修改的环节之中,但是基本上还是停留在
纠正句子语法错误的层次。
建议与改进:想象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想象力
的发挥和英语的实践运用两方面都能有所进步,因此,教师在注
重精彩示范的同时,要加大指导的力度,不仅要使学生的想象作
文语言正确,还要追求前后意思连贯和符合逻辑,因此,在进一
步的改进课上,应突出表现和强调。
第三次课:改进与提升
本次研究课执教教师,主要注重加强对学生想象作文的现场
指导,学生的习作表现出了明显进步和提高。
学生在英语实践的全过程中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性和较强
的自我表现意识。学生的想象作文比较精彩,教师现场指导想象
作文的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分析与总结: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畅所欲言,营
造了想象的氛围。小组代表的全班汇报既是分享,也是对合作结
果的检验,保证了质量。学生站在教师的位置上批改同学的作业,
有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对自己的作文也是一种促进和提高。教
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的现场评改,有理有据,真实而有实效,
升华了想象作文教学的主题。学生在教师修改示范的指导下对自
己的习作进行再度加工,有助于作文出现新亮点。
经过三轮课的不断改进和探索,研究小组认为,要打开学生
的想象空间,同时又要使学生能够逐步用规范的并代有文采的英
语来进行表达,教师从教学的设计到过程的实施再到教学的反馈
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的落实:贴切的话题选择、充分
的语言铺垫、积极的问题引导、精彩的原形示范、开放的构思支
架与全面的反馈平改。
教学设计方案篇3
活动目的:1、了解百合花的含义。
2、能够运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百合花。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重、难点:
了解百合花的意义并能制作百合花。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卡纸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百合花图片让学生欣赏
你们认识这些花吗?这些花漂亮吗?
指名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制作百合花。
2、板书课题:百合花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讲解怎样制作百合花。
2、教师演示制作过程:?1)、准备一张正方形卡纸2)、在
正方形卡纸上先画个像扒开的香蕉皮3)、再在两个分叉上画上
三个叉,像花朵了。4)、花朵中间画天线,接着画花梗两个竖
线5)、最后画上长长的叶子6)、用剪刀把画好的花朵剪下来粘
贴到卡纸上。7)、再在卡纸上装饰些其它的小制作,这样一幅
完整的小制作就做好了?
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要求:1、制作新颖、独特。
2、保持地面干净、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3、作品展示、点评
将做好的作品放到讲台上,大家互相点评,选出最佳奖。
4、教师总结?百合花表示伟大的爱,希望今天咱们把自己
制作的百合花送给你们亲爱的妈妈。
教学设计方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__中的成语,
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
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
ì)
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
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__,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__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解决难点。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一围黑绿、嵌、点缀、恬静。(为理
解课文做准备)
③理清脉络:给课文分层次。(学生分的层次只要说得有道
理就可以,此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一下课文的层次。)
二、品读课文,理解情感。
(1)找中心句
师:__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__的中心句,同学
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纯朴的爱)
(2)研读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__的美。(荷塘美和语言
美)
①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
②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的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引
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和一些词语的精用)
③配乐朗读。(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3)研读狗刨比赛和戏水游戏。
问题一: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
哪些地方看出来?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戏水时的激烈?哪些词语用得特别
好?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4)体会小伙伴淳朴的爱。
①朗读想像我遇到危险的情景。
②想像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反应,表情,语
言,动作。
③体会比喻句铁链般。(作者对小伙伴的信赖依靠)
④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
你们理解吗?他们为什么笑?
(5)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①质疑:从__的题目来看,__是记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
自然段来写景。这是否矛盾?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②思考后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童年往事,选择一件事写一写。
教学设计方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装饰资料,认识居
室装饰的特色
2、通过分析和评述,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
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八年级下美术第二单元活动一教
案。
3、结合实际,通过分析和评述提高审美实践能力。
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
能够认识和体会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学习难点:
能够提高审美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讨论
教学用具教具准备:课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导阶段
1、介绍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展示多种居室装饰设计作品。
应尽可能选择居室类型(如书房或学生房)相同,但表现方法不
同的居室设计作品。以便进行类比和分析。2、重点介绍居室装
饰设计的特点空间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
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的欣赏和分析活动。
3、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人文特色对装饰设计的影响。
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能结合自己的认
识和理解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评述活动。
(二)发展阶段
1、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特定空间
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几种不同的居室空间,
或由同学们画出自己的居室空间草图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
各自的建议。
2、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人文特点
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不同身份人物的居室图
片,或由同学们给出自己的居室图片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
各自的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教学设计方案篇6
篇一:三年数学《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
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
提高估计能力,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
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这个故事吧。同学一定要认真看,看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
呢!(出示微视频,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课件)出示1头
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
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
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1、利用多媒体出示书上画面。
(1)出示图片,请同学读一下数学信息。
(2)请同学列算式独立算一算,然后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头牛约重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
(3)小组汇报。你发现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
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t=1000kg。
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小活动:先了解自己同桌的体重,在背一背,说一说
感受
(2)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3)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进行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
方法)
2、谈收获
四、拓展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吨的内容,请同学们调查生活
中“吨”的影子,多少个什么东西合起来大约是一吨。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吨=1000千克
字母表示:1t=1000kg。
篇二:《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
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
的质量单位“吨”的教学。对于单位“吨”,平时学生几乎没有
接触,所以对于“1吨有多重“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能实际地感受并认识。
学情分析:
《一吨有多重》这节课的内容,从学生的知识方面来看:已
经有克与千克的认识作基础。同时学生已学习数学两年多了,他
们喜欢上了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合作交流,该班学
生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生敢想敢说,愿意
发表自己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知
识结构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
际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
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掌握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法和联想教学法,从多角度地让学
生感知1吨的重量,如学生最熟悉的自身的体重,并通过算一算,
背一背,提一提来认识单位1吨的大小。
课前准备:课件、一袋面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在三国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曹冲称象。
谁来讲给大家听?一个同学说时,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
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课件:曹冲称象的情境图)。
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猜一猜,大
象到底有多重?
(学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比三头牛还要重,大概有1000
多千克吧。)师: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
多重,你们认为合适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合适,因为大象太重了,要用更大的
质量单位。)师:真会动脑筋!确实用千克、克有点不合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
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知道称较大的物体的质量
时,要用“吨”作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一认,说一说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这个要用磅秤才能称出来,但我们
学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们可以把1吨分成小的单位来计量。
师: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已经知道自己的体重有
多少千克,现在请体重是25千克的同学站出来,(正好有8位
同学:王源,慕子恒,慕翻燕,王保,薛佳艺,王娜,杰张,王
雪曼)
师:这样,如果以这8个同学为一组,请大家算一算,他们
的体重有多少千克?
(学生计算出:25×8的结果是200千克,)
师:如果有这样5组的同学,他们的体重又有多重?
(学生计算:200×5的结果是1000千克。)
师:通过大家的计算,我们知道像这样5组同学的体重为
1000千克,也可以用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吨”作单位,即:
1000千克的质量的物体,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1t=1000kg)
2、感知1吨
师:1吨到底有多重,同学们?
(背一背)请一个平时认为是大力士的男孩背一背体重是
25千克的一个学生,背2个学生(非常吃力),然后想像一下
刚才8个学生的体重,5
组这样同学的体重,即1吨的重量。
(提一提)1袋面粉质量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
(想一想)1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
师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所以在计量较重
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3、找一找,说一说,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吨大约有多重。找一找,
在生活中在哪见到过“吨”?
(大桥的承重是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
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算一算,知道了1吨=1000千克,再
通过背一背,想一想,提一提,找一找,说一说,充分让学生感
知吨,并在大脑里建立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用法。
三、回归生活,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第一关:填一填。
4千克=()克3吨=()千克
5000克=()千克()t=20__kg
18t=()kg()kg=6t
(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二关::帮小明改日记
(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
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
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
克了。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
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
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参观
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第三关:开放题:(课件出示)
我是小小检查员
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师: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
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1)、张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2)王叔叔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3)一辆载80袋水泥(每袋50千克)的车子。
(4)一辆13吨和一辆2500千克的车能不能同时通过。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智勇大冲关,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一
觉清晰的认识,并能从正反两面进行单位换算练习,灵活地把握
克、千克与吨的关系。师小结:其实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
造成的。现在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
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拓展作业:
篇三: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
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
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
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
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
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
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指导完成课本第22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图
2.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讨论曹冲为什么要以用这
个办法称象。
3.请你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4.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懂得不能说谎话,要做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打算、周围、注意、麻烦。
结结巴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生字字形:塞(“人”下面有三横)。吞(上面不是“天”)
拿(会意字,把手合上就是拿)
2、从瓦尼亚的语言、行动。神态,让学生明白瓦尼亚的错
误。
教学难点:
理解瓦尼亚开始为什么脸红了,后来又脸色发白。用“一会
儿……一会儿……”造句。
教学准备
李子一只、课文录音、抄有比较句子和练习题的小黑板、课
本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周围”“打算”等词的词意。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事。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1)(出示李子)这是什么?你吃过它吗?(指导学生谈
谈李子的外形,味道。)李子中间有什么?你知道还有哪些水果
有核?
(2)出示课题,齐读。学习“核”。这个字和哪个字很像?
(指导学生用“该、孩”等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2.听课文录音,略知大意。
边听边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讨论后教师归纳,指出提得好的问题。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
己来读懂课文。
3.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想想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把生字
组成的词划下来,想想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看看课文有几段,每段告诉我们些什么?
4、检查自学,初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好。
(2)正音:“一会儿”儿化“塞”是平舌音。“结结巴巴””
中的“结”念“轻声”。
(3)交流记生字的方法。刚才在自学中,你是怎么记住主
字的,把你的好办法说出来给大家听听。(生说一种方法,师在
田字格中写一个字。)
5、学习第1段。
(1)妈妈买来李子准备晚饭后分给大家。指名读第1段。
(2)哪个词是“准备”的意思?(打算)“孩子们”是指
谁?(瓦尼亚和他的兄弟姐妹们)
(3)齐读第1段。
6、写字指导。
塞:上中下结枕…年间是三横。
吞:第一笔是横,不要写作撇。
7、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1、2、3题。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2至5段,理解词意,知道瓦尼亚开始为什
么脸红了,后来为什么又脸色发白。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抽认生字、组词。
2.学习课文第2至5段。
(1)指名读第2段。
A、瓦尼亚为什么要偷拿李子吃?(因为他从来没吃过李子,
非常想吃。)
B、从哪里看出瓦尼亚非常想吃李子?
出示句子:“他一会儿闻闻,一会儿摸摸,很想马上吃一只”。
联系上下文说说“他”是谁?”“闻闻”是闻什么?他想知道什
么?(气味)“摸摸”是摸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感觉一下外
表。)他先闻闻再摸摸,这两个动作课文里用什么词来连接的?
表示事物在较短时间内先后的变化可用“一会儿……一会
儿……”。他问了李子的气味,感觉了李子的外表,心里怎么想
的?(想知道李子的滋味。)从这些词可以露出他的急切心情?
(很想、马上)
C、他是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看图说说,找出句子
谈谈。
比较句子:“他看看周围没人。
“他看看周围没人注意。”
两个句子一样吗?
“塞”在这儿换成“放”行吗?为什么?
D、读读第2段,说说这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找出写第2幅图的课文,指名读第3段。
A、出示:“吃完后,妈妈发现李子少了一只。…
在这儿为什么用“发现”不用“看见”呢?
(因为妈妈根本没有想到李子会少,她感到很突然,所以用
“发现”。
B、自己轻声读课文,对照图画,思考:图中画的哪位是瓦
尼亚?
听了妈妈的问话后瓦尼亚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
C、讨论思考题。
出示句子:
瓦尼亚脸红了。
瓦尼亚脸红得像大红虾一样。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大红虾?为什么这么比?
瓦尼亚为什么脸红得像大红虾一样?
看插图,说说当时瓦尼亚的样子,想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他说的话。
D、这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瓦尼亚的脸红了,后来为什么又变白了呢?齐读第4。
5段。指名回答。“想想该以怎样的语气读好妈妈的话?为什么?
(妈妈的话和句未的感叹号表达了担心、关切的语气。)练读妈
妈的话。
“吓”是什么意思?瓦尼亚为什么害怕?从哪里看出瓦尼亚
心里十分害怕?(脸色发白。结结巴巴)“结结巴巴”是指什么?
以结结巴巴的语气读读瓦尼亚的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小结课文内容。
4、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第4、5、6题。
教学设计方案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第三篇课文。__思路清晰,段落分明,
共分六段,中间四段按照四季顺序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象,每
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景色。因此,此文有利于引导
中年级学生感悟组段方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积累课文中
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要求。同时,课文语言准确、生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感。
本课一些要求会认或会写的字,如“汇、刮”等,比较好地
体现了季节的特点,有利于教学把识字、写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起
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它们的意思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由于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学生可以大致读懂课文内容,因此,
教学重点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并发现课文组段规律,
学习、积累背诵生动、优美的语言为宜。
2、设计理念:
在设计时,我主要遵守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以学生的学为主,
教师的教为辅。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特
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这节课是这样设计的:以读为主,
在生、本对话中感知“美丽”;抓住特点,在师、生对话中领悟
春季美景;感情诵读,领悟“春之美”,在师、生、本互动中产
生情感共鸣。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汇、刮”,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
布局的迎让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尝试运用立桩记忆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
(2)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
准确、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法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
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
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主要采用了图、文、声视频
并茂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
丽,脑子中有这么一个形象,能带着兴趣去探索课文的内容。进
而启发学生想像,概括出__的主旨。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段的
训练,
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教
法在这边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具体怎么实施,在第四部分我会
再做详细地解析。第三部分学法也一样。)
四、说学法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
关键时期,因此可以才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声音等方式进行学习;
有感情地朗读也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鼓励学生
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2、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白桦、淙淙、嫩绿、涨满、蘑菇、脑袋、葱葱茏茏(树木青
翠茂盛)、当美餐.
3请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和评价指标: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二、提示重点,明确目标
这节课重点探究课文中间部分的行文顺序和组段的规律。
三、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1.由教师背诵第一段导入,学习第二段──感受春天活力之
美。
(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
子”中“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树木的生机勃勃。
(2)学生自读、探究整段,找找还有哪些词“用得真好”。
(3)交流汇报。
重点感悟:“汇”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
美。
第一步,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第二步,出示“汇”字。
课件演示,理解“汇”字的意思,形象记忆字形:三点水就
如同积雪化成的水,淙淙地流进小溪(“象形”的半口匡)。
第三步,指导书写“汇”字。指导要点:偏旁三点水,写在
弧线上,上面两点要写紧凑一些。
第四步,学生练习写“汇”字。
第五步,再读带有“汇”字的句子。
师: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景象,有感情朗读。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写小鹿的句子。
引导学生有感情齐声朗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
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教学设计方案篇9
教学目的
一、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二、体味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三、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设想
一、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既有一般说明文的平实准确的
特点,又有生动活泼的描绘,所以,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__
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生动,是__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__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对课
文不作琐细的分析。
三、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能力上的训练。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明确体裁、教学目标复习、思考、圈画
2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字、词、课文层次结构等)阅读、
交流、思考
3创设问题:为什么说松鼠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小动物?(组
织学生朗读第一节)朗读、个别发言
第二块:理解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各表现哪些
方面朗读、交流、思考、自由发言
2组织质疑: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能否换位置来介
绍?质疑、思考、发言
3学习评价:说说你最喜欢小松鼠的哪个或者哪些方面?并
请说明理由畅所欲言
4思维拓展:放准备好的一小节松鼠的影片,提出问题“除
了__中介绍的松鼠的特点外,你还认为它具有哪些特点?”欣赏、
思考、自由发言
5组织讨论:__的语言准确、生动,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体
会分组讨论、自由发言、个别发言
第三块: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提供其他一些小动物图片,让学生介绍他们印象最深的方
面讨论、发言
第四块:布置作业
1.把刚才语文活动的发言整理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__;
2.课后收集有关松鼠的其他方面的内容,结合课文的介绍,
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松鼠的手抄报。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07:29: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3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