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小学数学说课

更新时间:2023-01-19 06:56:13 阅读: 评论:0

卫衣女小学生装-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2023年1月19日发(作者: 娘 )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精选3篇

篇一:小学数学的说课稿篇一

教材分析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

下册第9单元的内容。

原教材上是一幅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统计的插

图。对于没有条件、不能实地统计的学校,这部分内容又该

怎么上呢?我将教材中的盆花变成纸花,一排一排钉在黑板

上,便于学生数数、统计。

巩固练习中,原教材是让学生统计全班每人的生日。但

对于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大多数学生根本记不得自

己的生日。因此,我设计了几份统计表供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分析

全班54名学生。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合作交

流学习的能力。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有价

值的统计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

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感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比赛一下,看哪组同学表现得最

好,老师将送给他们红五星。

你们看,(出示各色花)有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校

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得到了这么多的花!这些花漂亮吗?

这些花有几种颜色?说说有哪些颜色?怎样才能知道各种

颜色的花有几朵?(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师生共同数出红花的朵数。

师:我们刚才数数的过程就是对数据进行统计。(板书:

统计)

师:大家想把各色的花有几朵统计下来吗?老师给大家

请来一个好帮手,看例1。

【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同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接着引入课题,朴实自然,也渗透了思想教育。】

二、教学例1。

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并说明:图中的四根条形柱分别

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数。统计时,有几朵,就在条形柱上涂

几个小方格。

让同桌学生合作在书上完成此统计图:一生数数,一生

涂色。

教师巡视,检查涂的情况。学生完成后,让他们说

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的,是怎样涂色的。

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看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同

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先看图交流后,再全班汇报。

师: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指名提问并解答。(主要是

比多比少的问题。)

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提问练习:一生提问,

一生回答。

师小结:刚才大家的提问都很不错。老师也有一个问题

想问大家。(见例2)

【通过数数、涂色的合作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参与

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体验统计的操作过程。“从图中找信

息”、“提问”,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学

生的互相提问,增强了学生的互动交流。】

三、教学例2。

师:你们喜欢这四种颜色的哪一种?大家先不要着急回

答。喜欢红色的学猫叫,喜欢黄色的学狗叫,喜欢蓝色的学

公鸡叫,喜欢紫色的学青蛙叫。

师:小朋友们都在叫,老师还是不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

人多,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吗?

让学生同桌互议后发表意见:

1、在喜欢的颜色下画“☆”;

2、在喜欢的颜色下画“√”;

3、在喜欢的颜色下画“正”……

师小结:这些方法都不错。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你们喜

欢的方法在你喜欢的颜色下面作记录。(10人一组。)

学生分组活动。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介绍

自己喜欢的方法。比比哪种方法最容易数出数据的多少?

学生各自将小组记录情况在条形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统计,全班一起完成有关全班同学喜欢颜色

的统计图。

比较例1和例2的不同。先分组讨论再汇报。

师小结:例2的统计图中有数字表示,可以不数方格直

接看出数目来,比例1的统计图更方便快捷。

【通过学生说喜欢的颜色,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得到了

体验。学动物叫声,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允许学生用

不同的方法进行统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通过分组活

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生活中的统计。

师:统计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们每

个小朋友的家里每个月都要交水费、电费等,那么就要统计

电的度数、水的吨数。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还要统计哪些数

据?

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统计表,让学生合作完成。

1、全校各班人数。

2、全班各条街所住同学人数。

3、我校各班争夺红旗班、雏鹰奖章的统计表。

五、全课小结。

对本节课各组得到的红五星情况作一统计、评比。(结

合课堂评估再次让学生感受统计在身边的实例。)

【让学生了解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确统计

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感受统计随处可见,数学就在自己的

身边。】

评析

1、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传统上

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

而课程标准则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

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

意义。这部分内容比较繁琐,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有效的

学习方式。

2、教师将教科书的盆花变成纸花,努力为学生创设一

些数据,使教材更具有实用性。但是,对于有条件的学校,

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统计,效果会更佳。

3、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学生的反馈信息,创设轻松

愉悦的课堂气氛。本课中,教师设计的让学生学四种动物的

叫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入到下一个问题的探讨。

4、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

行统计,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验。

5、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善于把握课堂激励机制,使数

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如,统计本节课中各组得“☆”的情况。

6、明确要求,才能“有的放矢”。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

教师都应让学生先明确要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

课堂上的讨论、操作等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而落到实处。

篇二:小学数学的说课稿篇二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分类》。这部分内

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

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

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基于对教材的以上

认识,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平角、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

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

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

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

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

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周角。

三、教学设计: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

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

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

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采

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设

计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

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生动的、有趣的。所以我从猜谜

语入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

语吗?那我来考考你们“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

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打—生活用品。这时

学生兴趣高涨,我的说是陀螺,有的说是风车,有的说是扇

子。对了,就是一把扇子。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把扇子!这时我出示三幅图,看一

看,它们都是什么角,请看大屏幕。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也为本节课

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2、演示操作、明确概念:

同学们,除了刚才找到的锐角、钝角和直角外,这把折

扇中还有特殊的角。(课件演示:平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

图形演示。请学生描述平角形成,然后板演平角的画法。)

现在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一把扇子,课件演示周角的形

成,然后抽象出图形,周角的顶点,两条边在哪?(板演周

角的画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

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活动一:动手实践、感悟数学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

是认识的基础,为此我为学生提供了操作机会。

首先动手操作,用活动角感受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然后再动手操作,研究平角、周角的度数。

这一环节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实践,为学习角

的分类作了铺垫。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分类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

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

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

个万宝囊,快去找一找里面有什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量出角的度数,并标明度数,小组研究怎样分类。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锐角小于90o

直角等于90o

钝角大于90o而小于180o

平角等于180o

周角等于360o[page]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直角、平角、周角之间

的关系吗?学生情绪又一次高涨,纷纷举手说:

1个平角=2个直角

一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提高量角

的技能。然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了学生合作的

意识,为学生亲身经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

好的机会。

3、课堂练习:

(1)、排一排:(明白五种角的有序排列)

()角篇三:小学数学的说课稿篇三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也许你是第一次

听到这个课题,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负数原先都是在

初中才出现的,难道,现在的小学生就要学习负数了吗?的

确,新课程第一次将”负数”引入了小学数学的课堂。下面,

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新的课程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

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

据这一目标,苏教版新课标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出现了这崭

新的一课《认识负数》。

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

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

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

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认真的推敲与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正确读写温度,会比较两个

零下温度的高低,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

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兴趣,感受负数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

激励、评价的功能。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制定,我力求抓住本

课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学有所成;力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学有所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与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

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四、说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

段充满着创造与激情的过程。我把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了四

个部分。

一、亲历生活,交流发现

祖国幅员辽阔,春秋季南北温差变化,如此难得的学习

资源怎能不好好地利用呢?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

务:请你对全国各地的气温进行一次调查。

上课开始的5分钟,是学生对他们的调查进行交流的时

间。在这个开放与灵动的5分钟里,既有”小小天气播报员”

精彩地播报,更有孩子们围绕着调查数据展开的精彩对答,

请看录像(录像)。

正是基于这种对生活的亲身感受,学生自然地走进了负

数。在对直观数据进行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建立起

对”负数”的感性认识。实践表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

流的”舞台”,学生就能为教师呈现出一个开放的课堂、动

态的课堂。

二、悉心观察,自主求知

认读温度计和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为此,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教材中的两道题进行教学。

1、读一读,写一写。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的优势,学生清楚

地看到了温度计上酒精柱的变化过程,也很自然地说出了看

的方法。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酒精柱所处的高低位置,引发

了学生对温度进行比较的思考,也为接下来的两个零下温度

的比较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2、说一说:-5℃和-20℃哪个温度低。

学生对这道题的解题视角真可谓丰富多彩,他们不仅能

从酒精柱的高低位置上进行阐述,也细心地发现因为温度的

高低所带来的小女孩在衣着与所处环境上的明显变化。

这道题的解决过程,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经验的联系,也

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概括

出: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负号后面的数越大,温度反而越

低。

三、阅读理解,明晰概念。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同样需要扎实的学习,基本概念的

准确理解是课程开展的”根基”。这是我设计这一部分的初

衷。

“0℃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通过对这个问题的

讨论,学生明白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再通过自

读课本,学生明晰了正数和负数的意义、读法、写法等概念。

有了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扎实理解,我终于可以带着孩子们回

归生活,用更加理性的思考去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了。

四、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生活中除了气温,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正数和负数

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似乎打开了”话匣子”,热

烈地交流起来,他们的视角扩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

说:”家庭的收入可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还

有的说”比赛时得分可以用正数、失分用负数”。……

接下来,我出示了4组反映生活中不同侧面的图片。每

组图片的下面都藏着一道题,这与课本92页的”试一试”

是相对应的。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

题进行交流。

反馈第一题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象演示(珠峰海拔

图),学生准确地理解了题意。

通过自由交流和解决问题这两个环节,学生清晰地感受

到了负数在生活应用中的广泛性与实用性;经历了用负数来

表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过程。开阔了眼界,他们对”负

数”有了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

本课的最后的一个”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就”小学生

上网好吗”这个问题发表观点,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呈现

出了不同的趋势。借助正、负数他们就能表示出自己的态度。

请看录像。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既展示了正、负数在表示调查结

果中的作用,也进一步拓展了负数的应用范围,让学生体会

到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

五、说媒体的应用

本课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现象模拟动态化。

2、知识呈现直观化。

3、资源提供丰富化。

本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明快,体现了本课内容的生活性以

及正、负数在生活应用中的相反性。

六、说预设实施的效果

本课的立意始终围绕着生活展开教学活动,让数学的知

识紧密地贴近生活的原型,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之初,

学生通过对”温度”的数据收集,建立了对负数的感性认

识;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伙伴的交流、现象的观察、课本的

阅读,学生逐步地完善了对负数的理解,形成了比较准确的

理性认识;最后,学生带着这些理性的思维去发掘生活,对

负数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联想。整个学习的过程,恰到好处地

体现了从生活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回归于生活、应

用于生活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06:56: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31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品味书香
下一篇:带着微笑出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