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教案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
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以下是出guo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教案,供您参考,请点击教案
栏目查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爸爸借白杨表白的自己的心;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文章的重点语句,掌握作者使用的借物
喻人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边疆建设者扎根西部、默默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通读感悟法,讨论法,品读语句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父亲带自
己的两个孩子去上学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的故事,并重点
学习了白杨树的特点。那么这位父亲真的只是在说白杨树吗?这是本
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初读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关于白杨
树的特点。
(板书:高大挺秀、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顺势过渡到深入研读:文章中介绍了这么多关于白杨树的特点,
真的只是在说白杨树吗?
(三)深入研读:
1.引导学生找出“不是的,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2.学生阅读这一段落,联系全文回答:爸爸的心是一颗怎样的
心?从文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来?
学生找出下文中“爸爸在工作,妈妈也在工作??是个很远很远
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爸爸是个边疆工作者,边疆需要他,他
就在那里生根发芽。
3.教师总结这是爸爸的“心态”(愿意扎根边疆无私奉献自己的
心),并引导学生明白,像爸爸一样的这是一类人。
(板书:心态;扎根边疆,默默无闻)
过渡:文章当中除了写爸爸的心态之外,表白的心还指什么?
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学生已经渐入文章情境,所以这一部分安排学生小组讨论,自
主合作学习完成,汇报成果,教师总结即可)
4.学生得出“心”的第二层含义即是“心愿”。并找到文章末
尾“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
的白杨树身边,几颗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进而得出:爸爸希望作者和妹妹长大后也能够成为像他一样的
人这个心愿。
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在学生理解透本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出本课“借物喻人”的
写作手法,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至此,教学环节结束。
(四)拓展延伸
这一部分我会从课文的情感入手,引导学生将情感拓展到更深
层次,我会设置如下问题:如果同学们长大了有选择工作地的机会,
你愿不愿意去建设西部,去那些需要我们的偏远地区工作?
这样设计在巩固内容的基础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
升。
(五)小结作业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
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
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
导者,课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本,大力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充分、快乐地人人
向往在一种美好的境界中去读书,逐步品味语言中的情感、感触阅读
中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阎维文演唱的《小白杨》(学生会唱的可一起随唱)然后在
渲染的气氛中导入:同学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欢歌中的白杨
吗?自由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白杨树?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的
白杨树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动人歌声,一同与课文中的父
子三人“坐上”通往x疆的直达专列,去那里亲自感受一下白杨树的
坚强与美丽。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胡的只是
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
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
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生:这就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
生: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中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用了哪个词语?
生:高大挺秀。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
这个词呢?要表达什么情感?
生:这是作者夸赞白杨树,告诉我们那普通的白杨树不仅高大
挺拔,而且清秀美丽。
生:这个“秀”字流露了作者对白杨树的欣喜之情。本来白杨
很一般,我们也常常见到,并不美丽,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丽的。
生:这个“秀”字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特别是生长在祖国大西北戈
壁滩上的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师:很好。作者别具匠心,一个“秀”字,不仅描绘了白杨树
的形象美,而且突出了白杨树的品格美,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
敬佩之情。(板书:高大挺秀,扎根边疆)
设计意图:
导语设疑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电化教学,把
学生领到大戈壁来,感受白杨生长环境的恶劣。
二、品读词句,理解品格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
生:崇敬。
师: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师: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里是说白杨树姿态很美,一
向是高大、笔直的。“直”象征着人的正直。
生:“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
的枝干。”这告诉我们,无论把白杨树栽到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
发芽,为人类造福。
生:这是说白杨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适应各种生活环境。
这正是白杨的品格。
生:作者写物,意在喻人。“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是指
建设者所遇到的困难;“坚强、不软弱、不动摇”是写建设者们把一
生献给了祖国边疆那种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生:白杨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曾有过分毫的屈曲,仍旧
长得那么端庄、凝重,笔直地耸入高空,正象征建设者们在大西北荒
漠上克服种种困难、扎根边疆的精神。
师:爸爸的这番话含蓄深沉。请同学们带着对白杨树的热爱,
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齐读这段话。
三、读文段,体会感情
启发过渡: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为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了呢?
他为什么要想一会儿才告诉儿子和女儿呢?
师: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
师: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从下面的一段话中看出?
生: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
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
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
四、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师: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
精神?
生:不是。是借白杨来赞美爸爸的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无私
奉献的精神。
师: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
生:赞扬千千万万边疆建设者。
总结启发想象:
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
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x疆有许多的“白杨树”,我们这里
也有“白杨树”,谁呀?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会组词运用,理解“戈壁、清晰、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分辩、抚摩、边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认识白杨的特点,读懂句子
隐藏的深刻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献身祖国建设的
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认识白杨的特点,读懂句子
隐藏的深刻含义。
2、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边疆建设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深刻含义。
二、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运用。
(二)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大戈壁:蒙古语,蒙古语称砾石
质荒漠为戈壁,茫茫戈壁滩上布满粗砂、砾石,这种地区地面缺水,
植物稀少,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及其边缘山地。)
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却有一种植物能顽强地生活着,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植物吗?(白杨)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
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高大笔
直,生命力强,不讲究生存条件,哪里需要哪里生根,还可以防风固
沙。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板书:白
杨。(学生带着对戈壁和白杨的好奇之心快速进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生通过等自主扫清字词障碍,划分段落,整
体感知。
1、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掌握情况及对新词的理解:
提醒学生注意生字字形,如“疆”字不要丢掉了“土”字,与
“僵”字在字形字义上的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
横折、横、横。
新词,如: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
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漫天黄沙,天和地的界限都分不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很不一般。本文用来形容
茫茫戈壁中的白杨,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
赞叹。
2、提出问题:
(1)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的一列火车上,两个孩子看到车窗外一排
排高大整齐的白杨展开讨论,并引出爸爸的一番意义深刻的谈话的事。
(2)找出文中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划出来,说一说。
板书:白杨——高大挺秀、易于种植、适应性强、坚强不动摇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请同学
回答。总结: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可以把课文
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
秀的白杨。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
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孩子们不能理解爸爸的心意,
他们只知道很远,爸爸妈妈要到那里工作,还要带他们一起去,他们
将来要一直生活在那里。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爸爸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
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
又浮起了一丝微笑。
(四)再读课文,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五)布置作业。
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06:39: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30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