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熙字典》古文看古文字的隶定方式
白俊骞
【摘要】BadontheancientChineinKangxiDictionary,thispaperaims
tosummarizethemethodsthatancientpeopletranscribingancient
undthatsomeancientChinecharacterswere
writtenbystrokes,someweretranscribedbythecomponentsofthe
frequentlyudChinecharacters,someevenbyacomprehensive
blemsproducedintheprogressof
blemsarethesamecomponent
havingdifferentforms,ordifferentcomponentsbeingconfusinglyud,or
eventhesamecharacterhavingvariantforms.%以《康熙字典》古文作为研究
古人隶定方式的材料,总结古人的隶定方式,发现有的是照古文字的笔划直接隶定,
有的则是根据通行文字的偏旁结构对应转写,有的则采用综合隶定法;分析隶定过
程中产生的问题,造成同一构字部件的异形或不同构字部件的讹混,乃至出现异体
字。
【期刊名称】《铜仁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1
【总页数】4页(P99-102)
【关键词】《康熙字典》;隶定;方式;问题
【作者】白俊骞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文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23
一、古文字隶定方式研究概述
隶定,古称“隶古定”或“隶古”,就是用通行文字转写古文字。这是古代学者整
理出土古文献时所提出的术语。那么,如何对一个古文字进行转写隶定呢?关于这
个问题,已经有一些学者撰文讨论,如李守奎[1]、吕俐敏[2]、赵爱学[3]等。这些
学者的文章对古文的隶定原则或方法均有总结。如李守奎先生针对上博简《曹沫之
陈》中李零先生的释文,探讨了书中古文字的隶定方式,总结出五种方法。吕俐敏
先生则从上博简中的“”字的隶定谈起,对古文异构字的隶定方式进行分类。赵爱
学的《甲骨文隶定研究》,选取甲骨文研究过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11部著作,如
《契文举例》、《增订殷墟书契考释》等,以这些书中的隶定字为研究对象,总结
不同时期诸家对甲骨文隶定的原则、方式。这些研究都比较深入、全面,打开了有
关“隶定”研究的新局面,深化了学界对“隶定”的相关研究。但从中也可以看出,
上述文章研究的主要是近现代以来学者的隶定方式。如李守奎先生是以李零先生的
隶定材料为依据的。吕俐敏先生运用的上博简中的释文也是马承源、濮茅左、陈佩
芬、张光裕、李零等一批学者整理出来的。赵爱学研究的甲骨文隶定材料,也是清
末民国以来几个研究甲骨文的大家,如孙诒让、罗振玉、郭沫若、唐兰、于省吾等
人的隶定成果。
我们认为,以今人的隶定材料作为研究隶定问题的根据,通过分析各家对各类材料
的隶定的异同,归纳公认的隶定原则和隶定方式,并指出当前的古文字隶定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古文字材料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并为以后的隶定工作提供指导。但同时我们也认为,作为一种自汉代就已经出现的
古文字的转写方式,并且有大量的“隶定”古文的材料流传下来,因此对“隶定”
问题的研究,也应该重视古人流传下来的材料。唯如此,才能使对“隶定”的相关
研究,更加完善、全面。
汉代以后流传下来的“隶定”古文材料,多见于一些字书、韵书、古籍抄本等文献
中。其中,见于宋代以前文献中的隶定古文,徐在国先生已经有了全面的疏证。但
徐先生的工作是对具体文字材料的梳理,而没有对隶定古文在隶定的方式上的特点
作全面的观察、总结。笔者在梳理《康熙字典》所收录的古文时,通过将其与出土
古文字材料作对比,发现大部分的古文字形都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正是所谓的
“隶定”古文。其中,许多“隶定”古文都是对《说文解字》所录各类篆文形体的
隶定转写。因此,我们可以把《康熙字典》古文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与《说文解字》
所录各类篆文形体的对比分析,对这些隶定古文的隶定方式进行总结,分析古人
“隶定”古文的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康熙字典》古文的隶定方式
将《康熙字典》古文中的隶定古文跟与其字形能相合的古文字字形,主要是《说文》
中所收录的众多形体相对应,我们发现,《康熙字典》中的隶定古文在转写隶定前
代的古文字时,其方式非常灵活,有的是照古文字的笔划直接隶定,有的则根据通
行文字的偏旁结构对应转写,有的则采用综合隶定法,即一个字中既有笔划直接隶
定,亦有按通行文字的偏旁结构对应转写。下面试一一述之。
(一)按古文字的笔划直接隶定
按照古文字的笔划直接隶定是把古文字依楷书的笔法照样转写,其笔划的数量、笔
划的曲直都同古文字,力图把古文字的每一笔划都保留下来。李守奎先生称这种方
式为“笔画隶定法”,并指出:“对于结构清楚的古文字,这是最严格的隶定;对
于尚未认识的古文字,这是最无奈的隶定。”《康熙字典》中的隶定古文有些是按
这种方式隶定的。如:
乃—、:乃,《说文》“乃,曳词之难也。象气之出难。凡之属皆从。,古文
乃。,籒文乃。”“”是“乃”字小篆字形的直接隶定。“”是“乃”字古文字形
的直接隶定。
要—、:要,《说文》“,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从,交省声。,古文
要。”“”,即《说文》“要”字古文形之隶定。
厚—:厚,《说文·㫗部》“,山陵之厚也。从从厂。,古文厚从后土。”“”是
“厚”字《说文》古文字形之隶定。
删—:删,《说文》“。从刀、册。”小篆作,“”当是“删”字《说文》篆文
字形之隶定。
(二)按通行文字的偏旁结构对应转写
古文字的形体不仅仅指字形,还包括组织结构。组成汉字的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偏旁,
由笔划或构件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组合,就成为合体文字。《康熙字典》
古文中的“隶定古文”,大多是合体字。按通行文字的偏旁结构对应转写,就是指
按照文字拆分原则,将古文字的偏旁对应转写为通行文字的写法,其侧重点在文字
的结构上。例如下:
唐—:唐,《说文》“大言也。从口庚声。,古文唐从口、昜声。”“”字从口、
昜声,与古文结构相同,是偏旁对应转写。
善—、:《说文·誩部》“,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篆文从言。”据
上可知,或是“善”之古文。“”字从誩从羊,与结构相同;“”字从羊从言,与
结构相同;“、”二字当是、二形的偏旁对应转写。
履—:《说文·履部》“履,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夊,舟象履形……,古文履从页
从足。”“”字从舟从页从足,与古文结构相同,当是此古文字形的偏旁对应转写。
敎—:敎,《说文·教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古文教。”“”
字结构与古文字形结构相同,当是对古文字形偏旁的对应转写。
(三)综合隶定法
每个字的隶定不限于运用一种方法,隶定常常是上述各种隶定方法的综合运用。
恒—:恒,《说文》“,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间。上下心从舟施恒
也。”“”字所从的“忄、舟”当是对古文字形的对应转写,两横是直接隶定。
惠—、:惠,《说文·心部》“,仁也。从心从叀。,古文惠从芔。”“”字上部
“”是对古文字形的直接隶定;下部所从的“心”是对形的偏旁对应转写,并且在
隶定的过程中,笔划有简省,省去了“厶”。“”字亦是如此,只是笔划稍有变化,
变圆转为平直,即由“”变为“卉”。
扬—、:《说文·手部》“,飞举也。从手昜声。,古文。”“、”二形当为《说
文》古文字形之隶变。其中,“”字从攵昜声,与形结构相同,当为偏旁对应转写;
“”形从昜声声,既有对古文字形的直接隶定,也有偏旁对应转写。
三、从《康熙字典》古文看隶定中存在的问题
孔颖达说:“隶古者,正谓就古文体而从隶定之。从古为可慕,以隶为可识,故曰
隶古,以虽隶而犹古。由此,故谓孔君所传为古文也。”可以看出,传抄古文隶定
楷化的目的有二:一为存古,一为可识。而目的的不统一使其在隶定的过程中就出
现了矛盾。为了便于识读,部分古文隶定时就采用了偏旁对应转写法,用时代通行
的偏旁转写古文形体,这势必对古文笔法有所破坏。而为了保留古文形体特色,即
“存古”,部分古文在隶定的过程中就过于追求笔划、线条上的相似,这就势必割
裂了古文的形体结构,或发生讹变现象。
对《康熙字典》的众多隶定古文形体进行梳理之后我们发现,部分古文在隶定的过
程中也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一)同一构件在不同字中的隶定方式不同
如“舟”,在“恒”、“受”两字古文字形中隶定有别。“受”字古文作“”,源
于对石经古文中形的隶定,“”字中的“舟”是对石经古文字形的直接隶定;“恒”
字古文作“”,字形源于对“恒”字《说文》小篆形之隶定。《说文》“,常也,
从心,从舟,在二之间。”“”字所从的“舟”是对小篆中“”形的偏旁对应转写。
“人”字作为偏旁时,在不同隶定古文字形中也有几种不同的隶定方法。在“似”
字古文“”中讹作“刀”;在“尧”字古文“”中讹作“儿”,“尧”字《说文》
古文作,源于金文(尧戈)形,从二“土”、二“人”;在大多数汉字古文字形中
则隶作“亻”,如“保”之古文作“”,源于对“保”字《说文》古文形之隶定,
所从的“人”旁隶作“亻”;又如“僃”之古文“”,源于对《说文》“僃”字古
文形的隶定,所从“人”旁隶作“亻”。
又如“宀”,隶定方式亦不尽相同。或隶作“人”,如“守”之古文“”,源于对
《古文四声韵》引《古老子》作形之隶定;“宰”之古文作“”,源于对《汗简》
引《义云章》作形之隶定。或隶作“”,如“官”之古文作“”,当为《汗简》所
收形之隶变。或隶作“宀”,如“宿”之古文“”。或隶作“冖”,如“容”之古
文“”。
(二)不同的构件隶定时出现混同现象
如“亠”部,“乘”之古文有“”形,“”乃《说文》古文形之隶变。《说文·桀
部》“,覆也。从入、桀,……,古文乘,从几。”由此可知,“乘”字小篆、古
文字形上部俱从“入”旁。故隶定后的古文字形“”所从的“亠”实际上是由“入”
讹变而来。“卓”之古文有“、”二形,《说文·匕部》“,高也。早匕为,匕卪
为卬,皆同义。,古文。”、,并《说文》“卓”字古文形之隶变,二字的区别
在于上部所从的“匕”,“”字用偏旁对应法直接隶定为通行偏旁;“”字用笔划
直接描摹法隶定为“亠”,导致字形有讹,即“”字所从的“亠”由“匕”形讹变
而来。“克”之古文有“、”二形。《说文·克部》“,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
凡克之属皆从克。,古文克。,亦古文克。”可以看出,此二形分别与“克”字篆
文克形、克字古文形近。“、”二形所从的“亠”由象房屋之形的构件讹变而来。
又如“刀”部,“似”字古文“”中的“刀”旁是由“亻”旁讹变而来。“剥”字
古文“”中从二刀,来源不同。该古文字形由“剥”字《说文》古文形隶定而来。
《说文·刀部》“剥,裂也。从刀从录。……,剥或从卜。”可知,《说文》古文从
刀从卜;所以“”字所从二“刀”一是由“卜”字讹变而来,一是古文“刀”形直
接隶定。又如“廾”部,在一般汉字演变过程中,“廾”部主要是由象两手形的隶
变而来。但《康熙字典》古文中从“廾”的字却既有从形隶定而来的,如“弇”之
古文“”,乃《说文》古文形之隶定;该古文字形从“”。“弃”之古文“弃”当
为《说文》古文形之隶定,其所从的“廾”亦是由“”形隶变而来。也有从其它偏
旁讹变而来的,如“思”之古文“”,乃“思”字小篆“”之讹变,下部所从的
“心”在隶定时发生了讹混,变为“廾”。
(三)同一古文字形因隶定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异体情况
《康熙字典》古文字形中异体字比较多。其原因或是隶定时缺乏规范,换句话说,
就是隶定方式不同。因隶定方式不同而造成的有共同古文字字形来源,但隶定后出
现异体字的例子很多,这里再举几例。
如“饮”之古文有“”、“㱃”二形,两者都从酓声,右部略有区别。我们认为,
这两个字形都是对“饮”字小篆形的隶定。小篆字形从欠,酓声。在隶定“欠”旁
时,两个古文字形采用了不同的隶定方法,一是按笔划直接转写,隶定即为“”;
一则用对应偏旁“欠”来转写,隶定后即为“㱃”。又如“卓”字的两个古文字
形“、”,并《说文》“卓”字古文形之隶变,二字的区别在于上部所从的“匕”,
“”字用偏旁对应法直接隶定为通行偏旁;“”字用笔划直接描摹法隶定为“亠”,
形成一对异写字。又如“思”之古文有“恖、、、”四个形体,并为小篆字形“”
之隶变。四字上部所从相同,区别在于下部对小篆“心”形的处理不同:或偏旁对
应转写,或直接隶定,或形体发生讹变。又如“爵”之古文有“、”二形,并当为
《说文》“爵”字古文形之隶定;二形之不同就在于对古文字形的上部处理不同。
又如“弇”之古文有“、”二形,并为《说文》古文形之隶变;与郭店·成之16号
简、六德31号简等形近;两古文字形的区别就在于对“”旁的隶定方式不同。
《康熙字典》古文在隶定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这种混乱的情况,与传抄古文在传抄的
过程中经众多文人士子辗转隶定,但又缺乏统一的正字规范等情况是密不可分的。
而这些也是导致隶定古文讹变现象严重的原因。关于隶定古文的讹变现象,笔者有
专文论及,此不赘述。
上面,我们对《康熙字典》古文的隶定方式进行了总结,对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相对于今人的隶定方式,古代学者的“隶定”方式相
对比较简单。如李守奎先生针对上博简《曹沫之陈》中李零先生的释文,探讨了书
中古文字的隶定方式,总结出五种方法:依照古文字的笔划隶定、依照古文字的偏
旁隶定、依据与小篆或通行文字间的对应关系隶定、综合隶定方法、依据文字所记
录的词隶定。赵爱学通过对相关甲骨文释文的分析,总结出前人所用隶定方式共有
9种,分别是:对应通行字、构件对应转写、笔形转写、综合转写、整字拆分对应、
主形类推、对应字简省、借用字书字形以及半摹形半隶定。作者认为,构件对应转
写这一方式应用得最多。我们认为,古人的隶定方式之所以简单,大概是因为在隶
定的过程中,严格恪守了隶定的准则,即孔颖达所说的“从古”,“可识”。
【相关文献】
[1]李守奎.《曹沫之陈》之隶定与古文字隶定方法初探[C]//汉字研究(第一辑).北京:学苑出
版社,2005.
[2]吕俐敏.试论上博简中的“”字[J].兰州学刊,2007,(8).
[3]赵爱学.甲骨文隶定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
[4](宋)郭忠恕,夏竦.汗简·古文四声韵[Z].北京:中华书局,1983.
[5](清)张玉书,等,编撰.康熙字典[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东汉)许慎.说文解字[Z].北京:中华书局,1963.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05:0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26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