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中华传统故事

更新时间:2023-01-19 04:17:26 阅读: 评论:0

新东方中考初三冲刺班学费-弯曲的反义词


2023年1月19日发(作者:业务员打电话技巧)

《中华传统故事》

中华传统故事(1):

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爱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

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之后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中国传统小故事2:铁杵磨针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但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能够穿石,愚公能够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但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一天的学习也个性用

功,最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中华传统故事(2):

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钱阳担任县令。当时,社会上还存友军卒凌辱将帅、小吏侵犯

长官的风气。张乖崖想找个机会严惩这种行为。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忽然看见一个小吏慌慌张张地从府库中溜出来。张乖崖喊住小

吏,发现他鬓旁头巾上藏着一枚钱。经过追问盘查,小吏搪塞但是,承认是从府库中偷来的。

中国传统小故事5:水滴石穿

张乖崖将小吏押回大堂,下令拷打。小吏不服,怒气冲冲地说:一个钱有什么了不起,你

就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难道还能杀我!。

张乖崖见小吏敢这样顶撞他,就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

断,水滴石穿(一日偷一钱,千日偷千钱,时刻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

判决完毕,张乖崖把笔一扔,手提宝剑,亲自斩了小吏。

中华传统故事(3):

亡羊补牢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

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

*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必须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中国传统小故事7:亡羊补牢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必须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

幸。如果你一向宠信这个人,楚国必须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

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

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

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中华传统故事(4):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

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

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

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

一向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

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那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

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

会,怎样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

就赶去,但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样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

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

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

过十年,天

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

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中国传统小故事9:张良拜师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

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

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

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之后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

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

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

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齐。

中华传统故事(5):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

去进来都要绕远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一向通到豫州南部,

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

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样样?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

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

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忙他们。冬夏换季,

才往返一次呢。

中国传统小故事8: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

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样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

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

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但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河

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

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高山阻隔

了。

中华传统故事(6):

杞人忧天

从前有个小国家叫杞。杞国有一个人,整天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他一会儿担心天会崩塌

下来,砸扁了脑袋;一会儿担心地会陷落下去,埋住了全身。他越想越害怕,整天忧心忡

(chōng)忡,白天吃不下饭,夜里不敢睡觉。这件事慢慢地传开了。

中国传统小故事6:杞人忧天

有个热心人看到他那副忧愁烦闷的样貌,担心他把身体弄坏了,就去开导他说:天但是是

一股积聚的气体,上下四方到处都有。人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要和它接触。你整天在气体

里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心它会掉下来呢?这个杞国人半信半疑地问:如果天真是一股积聚的气

体,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下来了吗?不会,不会!那个人回答,太阳、月亮、星星

也但是是气体中会发光的物质。就是掉下来,也不会伤人的。你尽管放心。杞国人又问:那么

地要是塌下去怎样办呢?热心人说:地但是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东南西北到处都有这样的

土块。你东走西跑,蹦蹦跳跳,成天在地上活动,根本不必担心它会塌陷下去。杞国人听了,

心里好像放下了千斤重担,脸上露出了笑容。那个热心人,正因解除了杞国人的忧愁,也十分

高兴。

中华传统故事(7):

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

郸。

中国传统小故事30篇(一)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

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齐去。他挑了又挑,选了

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听说先

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此刻

还少一个人,期望先生就以我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门下到此刻有几年了?

毛遂说:到此刻有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

立即就要显现出来。此刻,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我

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正因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

毛遂说:我但是这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

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最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

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中国传统小故事4:毛遂自荐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

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

议而不决?楚王十分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

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

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

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十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

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立刻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

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中华传统故事(8):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

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一天从

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刻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刻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个性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

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

会把头皮扯痛了,立刻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中国传统小故事3:悬梁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

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因

此,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

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

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中华传统故事(9):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

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十分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

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就应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

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就应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

并且一向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中国传统小故事1: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不仅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

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

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

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

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

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联,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

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

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个性: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

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样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以

前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

姓孔,也是师生关联,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

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应对挑战,孔

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必须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

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更多:

1、陶宗仪持之以恒

【传统故事】宋元时期,有个叫陶宗仪的人,他从小就坚持刻苦读书。即使在田地干活的

间隙,他也不忘看书。田里没有纸,每当想起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他就立即摘取树叶

记录下来,回家后储存在一种口小腹大的瓦罐里,等存满了就埋在树下。这样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十年中竟积攒下十几罐树叶。有人问陶宗仪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学习就就应持之以

恒。

zhlzw中??志?

之后,他把瓦罐一个个打开,取出来时积累起来的树叶,重新进行整理、修改,最后写成

长达30卷的《辍耕录》。《辍耕录》记录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风貌,

成为后人研究宋元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人生感悟】陶宗仪刻苦读书、持之以恒的故事告诉大家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对

于青少年来说,要珍惜当前良好的学习环境,挤出时刻来学习,这样知识就会积少成多,聚沙

成塔,个人的综合素质就会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高了,其认识水平、明白潜质就会相

应提高,看问题的视野才会开阔,学习技能才会得心应手。

2、公明仪对牛弹琴

【传统故事】战国时期,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叫公明仪。他弹奏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受人们

推崇。有一天,公明仪看到田野里有一头黄牛,心想:音乐乃天地之神韵,能通宇宙之灵,何

不为牛弹奏一曲呢?于是,他端坐树下,为那头黄牛弹起了一支很动听的曲子。但是那黄牛根

本不理会美妙的音乐,仍旧头也不抬地吃草。公明仪以为它嫌这支曲子太高雅,就又换了一支

通俗一点儿的曲子,可黄牛仍然无动于衷,公明仪很失望。旁边有人见了,连忙安慰他说:你

不好生气,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而是你弹的曲子不入牛的耳朵啊!于是公明仪用琴模仿蚊

子、牛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的哞哞声。这时,黄牛立刻摇头尾巴,竖起耳朵,认真地听了起来。

【人生感悟】世上万事万物无定律,对牛弹琴的故事说明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有的放

矢,对症下药。同样如此,在学习过程中,青少年不好这天读这,明天看那,就像瞎子摸象,

碰啥算啥。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好。真正会学习的人,善于取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想

要到达一个什么样的成效,所学知识能够在哪个方应对自己有所帮忙。也就是说,学习要突出

针对性和实效性。

zhlzw中??志?

3。曹操碣石山观海

【传统故事】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北方的袁绍和曹操都想吞并对方,伺机一统天下。公

元二百年,袁绍率十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率七万兵马迎敌。两军在官渡交战,曹操亲自率五

千精兵烧掉袁军的粮草,并趁乱一举打败了袁军。之后,他又平定了辽西、辽东等地。得胜后,

他踌躇满志地班师回朝。飘过河北碣石山时,曹操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辽阔苍茫的大海,不禁

吟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首《观沧海》透过对大海壮丽景象的描述,

展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用心进取的精神,成为千古佳作。

【人生感悟】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代枭雄,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所

写的诗句至今仍广为流传。这一首《观沧海》便展现了他宽阔的胸襟和卓越的气度。处于逆境

中的青少年,应当学习曹操对前途的乐观心态,不能因一时的困难而消极颓废。

4、魏照拜师

【传统故事】郭泰是东汉时期的大学者,他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当时有很多人向他求教。

有一个叫魏照的年青人,也拜郭泰为师。在向郭泰讨教几次之后,他就把行李也搬了过来,要

住在郭泰的家里。郭泰很个性,就问他:别人都是早上来晚上走,你为什么要住在我那里?魏

照诚恳地说:我很佩服您的学识和为人。此刻有知识的老师很容易找,但能传授做人道理的却

不多。而您正是这样的人,因此我期望能时刻伴随您的左右,朝夕学习。郭泰听了很受感动,

就留下了魏照,从此更加用心地教导他。之后,魏照也成为了大学者。

【人生感悟】我们除了要虚心学习文化知识外,还要悉心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做一个真

正品学兼优的人。魏照拜师的目的,不正是为了德学兼备、完善自我吗?在如今竞争异常激烈

的社会中,要想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要学会做人做事之道。成功的机会是均等的,只要找到

了为人处世的方式,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5、萨都刺一字之师

【传统故事】萨都刺是元朝的著名诗人。一次他在山上游玩,天突然下起了雨,就只好到

附近的寺庙里避雨。这时,寺庙的晚钟响了,声音宏亮而悠扬。萨都刺灵感突发,写出了两句

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这两句诗意境空阔,很快在当地传扬开来,大家纷纷

称赞。不料一位老者听了,说:也不怎样样嘛。

萨都刺听说后,立刻找到那位老者请教。老者说:这两句诗里,上句有个闻字,下句有个

听字,都是一个意思,不如把闻改成看字。萨都刺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拜老者为师,此后经

常找他谈论诗句。

【人生感悟】再高明的学者也会有疏漏的地方,因此,即使成就很高的人,也要不断地向

他人学习,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孔子曾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很多知识的,只但是喜

爱读书并不耻下问而已。著名诗人萨都刺的故事,再一次告诫青少年,无论对待何种形式的学

习,都要以勤奋钻研、虚心求教的态度去践行。

6、刘完素虚怀若谷

【传统故事】刘完素是宋朝很有名的医学家。有一次他生了病,吃了许多药,病情也不见

好转。一天,他的朋友张元素来探望他。张元素也是个大夫,他提出给刘完素看病。刘完素心

里有些不愿意:自己的病如果被他治好了,那不是很没面子?但他转念一想:我平时最提倡同

行间互相学习,怎样轮到自己就糊涂了呢?于是,他很高兴地请张元素帮他治病。两人一齐分

析病情,研究药方,最后找到了病根。不久,刘完素恢复了健康。此后,两人经常在一齐,交

流医学上的疑难问题,医术都大有长进。

zhlzw中華勵志網

【人生感悟】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丰富的人向知识贫乏的人请教,这是

一种谦虚的态度。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时,你的缺点正好是别人的优点,学习就

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刘完素的故事告诉青少年,知识再渊博的人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日常

生活中,我们要虚心理解并采纳他人的意见和推荐,并诚挚地学习别人的长处。

7、谈迁重写《国榷》

【传统故事】谈迁是明朝末年的穷秀才,他历尽千辛万苦,花费27年时刻,写出了一部

关于明朝的史书,并将其定名为《国榷》。不料,就在书稿完成后不久的一个晚上,谈迁家里

闹贼了。小偷见谈迁家里没什么可偷的,就顺手把谈迁的书稿拿走了。变迁发现书稿丢失了,

不禁痛哭流涕。这一年,他已经53岁了。但谈迁很快就振作起来,并对自己说:我的手还在,

怎样能这么消沉呢?于是他决定重新写《国榷》。4年过去了,谈迁最后重新写出了一本《国

榷》。这部书资料翔实,资料完备,成为后世学者研究明史的必读之书。

【人生感悟】一介穷书生,用27年的时刻编纂史书,他所付出的精力和遭遇到的窘境是

可想而知的。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他53岁那年,书稿丢失,能够想象他当时的心境是何等悲

痛。但谈迁并没有消沉,再一次重写《国榷》,成为了千古美谈。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心胸,

就应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去应付一切不幸。遇到困难、挫

折、失败就惆怅、迷惘、灰心丧气,这是软弱的表现。

8、李谧青出于蓝

【传统故事】南北朝时,李谧18岁就拜当时的大学问家孔璠为师。孔璠知识渊博,为人

谦虚,学生们都很敬仰他。李谧拜他为师后,学习十分刻苦。没过几年,甚至连孔璠都有不如

李谧的地方了。一次,孔璠读书时不太明白书中的一段话,就请教李谧:你看这段话是什么意

思?李谧认真地分析了那段话,然后详细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有人问孔璠:你做老师的倒要

请教学生,就不怕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吗?孔璠不在乎地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老师也

不是固定的,谁懂得多,谁就能够做老师。问他的人听了,信服地点点头。

【人生感悟】《增文贤文》中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孔子说:后生可畏。

李谧的老师孔璠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可见,对于任何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我们都不能轻

视,新旧交替是自然规律的具体体现,前人已一语道破了其中玄机。青少年就应知道:只要别

人比我们懂得多,无论他是什么出身和什么年龄,都有资格做我们的老师。同时,要端正学习

态度,不懂就问,虚心请教,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

9、阮大铖学不尚行

【传统故事】明朝末年的阮大铖是其名的戏曲家,在诗歌的创造上也很有成就。但是,他

十分虚荣,爱慕权势,为了做官而不择手段,甘心和魏忠贤这种奸邪的人勾结在一齐。之后,

阮大铖又怕朝里正直的人士联合起来反对他,就辞官回家避风头。但是,他不甘心默默无闻,

私下里对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说:我还能好好儿地活着回来,那些人可不必须。之后,魏忠贤害

死了那些正直的人。阮大铖知道后很得意,就又开始勾结魏忠贤,为非作歹。然而坏人终究是

不会有好下场的,阮大铖之后投降了清朝,在随军出征的时候惨死在途中。

【人生感悟】喜爱学习的人就像禾苗一样,是有用之才;不爱学习的人就像野草一样,只

能当柴烧;学习了道理而不按理行事,就像穿了衣服的牛马一样,依然改不了本性。阮大铖虽

然在戏曲上很有成就,但他爱慕权势,和奸党魏忠贤勾结在一齐,为非作歹,最终落得了惨死

的下场。青少年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就要切实地去实行,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千万不

好步入阮大铖的后尘,为非作歹。

10、陈子昂大器晚成

【传统故事】唐代初期的陈子昂是我国著名的大诗人。他家里比较富裕,年轻时的陈子昂

并不把钱财当回事,常和一些好朋友到处游山玩水,从来没有想过要好好儿读书。18岁时,

陈子昂在学识上还是一无所知。之后,他的父母对他严加教育,他才开始觉得自己学识浅薄,

感到十分惭愧。于是,他开始奋发图强,再也不和原来的那些朋友玩了。他以成年男子的身份,

和几岁的孩童一样到乡里的学校求学。经过几年没日没夜的苦读,他最后学有所成,成了一名

大学问家,在诗歌和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zhlzw中華勵志網

【人生感悟】无论是聪明还是笨拙,无论学习的时刻是早还是晚,只要认真读书,总会学

有所成。在青少年当中,虽然大多数人的年龄都已超出了正常的求学年龄,但只要不放下、不

懈怠,做到持之以恒,点滴积累,就必须会有所收获,甚至大有作为。

11、梓庆鬼斧神工

【传统故事】春秋时,有一个叫梓庆的木匠,他技艺高超,制作出的木器精巧而耐用。这

天,他雕琢了一把木头锯子。这把锯子造型美观,上方的花纹纤巧,从没有一把锯子这么美。

每一个见过这把锯子的人无不叹为观止。大家都不坚信是梓庆做的,都认为只有鬼神才能做出

这种极品。

鲁国国君听说后,也跑来欣赏。他很惊奇,也不坚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于是问梓庆:你

是不是会法术?这把锯子是不是用法术做成的?

梓庆笑了笑,说:我但是是一个普通人,怎样会懂法术呢?

鲁国国君不坚信他的话,之后又问:那好,你告诉我他的制作过程。

梓庆回答说:做这把锯子之前,我先养神静气。斋戒三天,以获得内心平静。在这三天,

我使自己摒弃掉对荣华富贵的渴求;然后再斋戒五天,使自己去掉杂念,忘掉技巧;之后再斋

戒七天,这时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已经能做到不以物喜。我的眼中已没有朝廷和家庭,

外界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影响到我的技艺了。斋戒过后,我会去森林中寻找制作锯子的原料。我

仔细观察各种树木,以选取与锯子外形最匹配的。而这时锯子的样貌已经成竹在胸了。只要选

好木料,锯子也差不多完成了,只需要加工就能够了。做任何木器,我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我想这大概就是制作出来的木器好像神工鬼斧制作一样的原因吧,以一颗纯真的心,加上木料

的自然天性,制作出精巧的木器也就不个性了。国君听完,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何为鬼斧神工。

【人生感悟】这个故事源于《庄子》,旨在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精神专注,摒

除杂念,到达忘我的境界,才能成功。故事中的梓庆已到达这种境界,他依次淡忘富贵、美名、

自我,因此才能够做到心灵与自然的契合,制作出好像出自鬼神的锯子。持续内心清净,不受

世俗的干扰,集中精神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这种境界也是为人处事之最高境界,值得我们穷其

一生去发奋追求。

12、乐羊子半途而废

【传统故事】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知书达理、温柔贤惠。有一

年,乐羊子决定外出求学,妻子一人留在家中纺线织布。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回到家,跟妻子

说他太想家,不想求学了。妻子听后,什么都没说,而是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剪成了两

半。然后才语重心长地说:织布机上的这些布看起来很美丽,但他们都是由一根根丝线慢慢累

积起来的,此刻我一刀就把他们剪断了,等于前功尽弃。你在外求学,和我纺线织布一个道理,

你这样半途而废,怎能学有所成?乐羊子觉得妻子说的很有道理,就又去继续求学了。

【人生感悟】乐羊子因想家欲终止学业,遭到他妻子的反对。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

思毁于随。学业要靠勤奋与坚持才能精进。在学习中,青少年不能随心所欲,不能被一些表面

的困难所吓倒,更不能为自己找一个看似充足的理由而停止。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

13、钟繇习书

【传统故事】三国时期有个著名的书法家叫钟繇,他是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小时候聪颖好

学,酷爱书法艺术。为了练习书法,他经常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场合地点练习书法。有一次,

他与小伙伴们在一齐玩耍时,还趁玩耍的间隙蹲在地上写字呢!他的一生有三十多年时刻在练

习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发奋,钟繇最后成了一代书法名家。之后,有人登

门去向钟繇请教书法秘诀,钟繇笑着说:我哪有什么秘诀啊!我只但是是比别人更加发奋一点,

付出的心血更多一些罢了。

【人生感悟】有耕耘就有收获,有泥土就会有绿荫,有艳阳也会有阴雨。一个耕耘者只要

认认真真地劳动,定会有果实可收,也定能得到人们的爱戴。在学习生活中,当我们看到别人

取得收获的时候,有何感想?是喜悦,是嫉妒,是不屑一顾,还是其它?天道酬勤,看到别人

的收获,不论如何,我们正确的态度就应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大家就应去思索,自己

该如何去做才能不负这大好时光,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不致虚度。

14、子游治武城

【传统故事】春秋末年,吴国有个叫子游的书生拜圣贤孔子为师。孔子教导他说:当政者

要用礼乐教化老百姓,这样他们就会听从政令,安居乐业。子游学成后,当上了鲁国武城的地

方官。他谨遵师训,以礼乐教化百姓,使人们遵从礼仪。这天,孔子带着几个弟子来到武城,

听到城里到处有弦乐歌声,他十分高兴。子游见到老师后,恭敬地说::我听从老师的教导,

用礼乐教化百姓。此刻人们不再野蛮粗俗,而是懂得礼貌了,治安自然就好了。子游学以致用,

受到了孔子的赞赏。

【人生感悟】子游学有所成,谨遵师训,以礼乐教化百姓,使人们遵守礼仪。得到了孔子

的高度评价。青少年应当学习他的学以致用,使知识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把学到的知识真正

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但能充实自己,还能造福社会。这就是实现治学明礼的终极好处。

15、齐己和尚一字之师

【传统故事】唐朝有个叫齐己的和尚,十分喜爱梅花。有一年冬天,他看到傲雪开放的梅

花,不由诗兴大发,当即吟了一首《早梅》,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

开。齐己云游天下时,曾拿着自己写的这首《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郑谷看了以后,说:既

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经过反复推敲,他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

夜一枝开。郑谷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却使《早梅》更贴近题意了。齐己十分佩服,叩地膜

拜。从此,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人生感悟】一字之师即改正一个字的老师。一篇好的诗文,在经过别人的评论或改正后

会更加趋于完美。有些青少年也用投稿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但在写稿的过程中难免

会遇到困扰和阻滞。此时,就不妨多问问身边的同改,多征求别人的意见,所谓集百家精华成

精辟文章便是由此而来。

16。武丁中兴

【传统故事】商王武丁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君,即位初期,他就雄心勃勃地想复兴商朝。为

此,他向天下招贤纳士。有一次,武丁听说有个叫傅说的奴隶十分有才能,便想任用他,但又

怕大臣们正因傅说出身卑贱而反对,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上朝时,他对大臣们说:先王昨

夜托梦给我,说将派遣重臣来辅佐国事。说完,就让画师按照他的描述,画了一张重臣的像,

并派人按此画去找来傅说。大臣们见傅说是先王在梦中推荐的大贤人,就不敢反对了。武丁在

傅说的辅助下,励精图治,仅用三年时刻就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盛世――武丁中兴。

【人生感悟】一位贤明的君主如果要使他所管理的国家强盛起来,就务必做到知人善任,

励精图治,勤勉执政。商武王之因此能开创武丁中兴的盛世局面,也正是正因他的贤明治国和

知人善任。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虽然不是一国之君,但能够引申武丁的行事作风,在今后的

社会生活中做到勤奋自勉,知人善任,定可成就一番事业。

17、刮目相看

【传统故事】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他出身贫寒,因此他读书不多,懂得的知识很

少。有一次,吴王孙权劝他多读些书,说读书对治军有很大的益处。吕蒙就决定下一番苦功夫,

不辜负吴王的期望。从那以后,吕蒙不管军务如何繁忙,每一天都要抽出一些时刻读书,渐渐

地,学问大有长进。一天,东吴大都督鲁肃跟吕蒙谈起了军事。吕蒙提出的见解十分深刻而精

辟。鲁肃听后,觉得他跟自己以往印象中重武轻文的吕蒙大不相同,就大为赞赏。吕蒙开玩笑

地说:咱们三日不见,你当然要刮目相看(擦亮眼睛看人,即另眼相看了)了呀!

【人生感悟】吕蒙的先天条件并不好,但他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因此最终到达智勇兼全。

对青少年来说,为了今后堂堂正正地做人,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务必

从此刻开始,抓紧宝贵的学习时刻和机会,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竞争意识,树立忧

患意识。

18、谢道韫咏雪

【传统故事】东晋女文学家谢道韫自幼好学,喜爱读书,尤其善于吟诗作对。一年冬天下

雪,谢道韫的伯父丞相谢安带着几个孩子赏雪。谢安一时诗兴大发,指着大雪问:白雪纷纷何

所似?谢安的一个侄儿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当时谢道韫也在,她脱口而出:未若柳絮因风

起。谢安听了十分高兴,一边笑眯眯地摸着胡子,一边反复吟咏称妙。原来,比拟最难得的是

传神。空中撒盐固然能够描摹雪花的轻盈美妙。后世许多诗人都从这一精妙的比喻中寻找咏雪

的灵感,谢道韫咏雪也成为千古佳话。

【人生感悟】晋朝才女谢道韫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她才思敏捷且出口成章,成为了后

世文人尊崇的楷模。她的天分来自于自幼好学,对知识的渴求和勤勉的学习态度。

19、薛谭学歌

【传统故事】战国时有个叫薛谭的人,向歌唱家秦青学艺。没学多久,薛谭便自以为把老

师的技艺全学到手了,于是向老师辞行。秦青也没挽留,只是说明日要为他饯行。第二天一早,

秦青在大道边的凉亭里为薛谭摆上了酒菜。酒过三巡后,秦青引吭高歌,对薛谭唱起了送别曲。

这一曲时而高亢激昂,直入云霄;时而婉转动听,使整个树林充满回响。薛谭听后自愧不如,

赶紧向秦青谢罪,期望留下继续学习。秦青见薛谭诚心悔悟,就又留下了他。从此,薛谭安下

心来学习,再也不轻易说回家了。

【人生感悟】薛谭学歌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学习要有始有终,要深入研究,不能停留于表

面,如果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到最后就什么也学不到。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同样需要端正

学习态度,要由浅至深,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掌握知识或技能的精要,实现自身的终极价值。

20、数星星的孩子

【传统故事】晚上,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坐在院子里,仰着头,数着天空的星星。奶奶笑着

说:傻孩子,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你能数得清吗?孩子说:奶奶,能看得见,就能

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你看,这颗星和那颗星总是离得那么远。爷爷走过来,指

着北边的天空,告诉孩子哪些星组成北斗星,哪颗星叫北极星,还说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在

转。为了验证爷爷的话,这个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

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后,成为了伟大的天文学

家。

【人生感悟】但凡做学问或专门从事一门职业的人,都是透过认真学习和留意的求证之后,

才能有所建树。正正因小张衡具有了这种可贵的精神,因此才成为了伟大的天文学家。

21。皇甫谧迷途知返

【传统故事】三国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中医学家叫皇甫谧,他从小就被过继给叔父,

深受宠爱,养成了贪玩厌学的坏习惯。到了17岁,他仍未通书史,被人们嘲笑为傻子,叔父

和婶母都很悲哀。一天,婶母把贪玩的皇甫谧赶出家门,想以此教训他。谁知皇甫谧到街上买

了一些瓜果献给婶母,以为如此孝顺一番,便可平息婶母的盛怒。婶母却将瓜果狠狠地摔在地

上,流着泪说:你要是真心孝顺,就就应好好儿读书。

皇甫谧很惭愧,流着泪表示要改过自新。从此他刻苦攻读,虚心求教,最后掌握了丰富的

知识。之后,皇帝听说他很有学识,想请他去做官,他却回绝了,并向皇帝借了一车的书回来

读。此后,他一向学以致用,笔耕不辍,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人生感悟】人有耻则有所不为,无耻则无所不为。知耻近乎勇。古人把以勇于改过称为

圣贤大夫,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古人云: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历史上一些有作为的志士仁人,

是他们自觉地从善自新的结果。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04:1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24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余光中诗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