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地理教学反思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帷幕。常言道,
不破不立,只有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才能树立起地理素质教育的新旗帜。
但素质教育在中国倡导了多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究
其根本原因是考试制度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没有
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
带来了挑战。
一、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认知
人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
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
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
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
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
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
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
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开展多种地理
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
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
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
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
动手:引导学生演示昼夜更替,解释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画图表示太阳直射
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
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归纳
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
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材还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
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
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
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近段时间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困惑
近段时间的教学,我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
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
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
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
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在近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们感觉到
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
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
学进度无法完成。
2、对学生的困惑,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新
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
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
于适应,给我们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
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
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组织
学生回去自学,但部分基础较差,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还是难于接受。也正
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
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我在教
学中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
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我们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转变难度更
大。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
重要的因素。
3.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现行的
高一地理课标有四个版本(地图版、湘教版、人教版、山东版),四大版本教材
知识结构等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教师不可能不考虑这些。例如作为走
在高中新课改革最前沿的广东省,为了对付高考,地理教师不得不把以往最早的
16开的旧地理课本搬到了课堂,因为就目前而言,高考如何以这四套教材配套
还是个迷,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对如何把握好教材与课标有许多的困惑。另外教
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
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出现,如
新教材中的地转偏向力的内容已作了删除,但在教辅中都出现了这些问题,在后
面的“单元大气的运动”中又出现了这一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
应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
学校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工作上与现行的高一地理新课程的要求明显置后。
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
动脑、动眼观察等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与之配套的教学辅助工具不
足,有的甚至缺乏。如教师手中没有挂图,上课只好用手画图,这一方面影响课
堂效果,同时也浪费时间,影响老师教学进度。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软件相对
缺乏,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此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
解,这些也都对新课改教学带来困惑。
4.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
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
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
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得面面俱到,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灌输,
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
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教材在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它注重的是教
师如何给学生挖好沟,引好水,而不是要教师连坑一起挖好,特别是有时我们不
仅帮学生挖好坑,而且越挖越深,这都使我们走进了高中新课改的误区。另外教
师在对待案例的教学,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而且对于学生
来讲也是难度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
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三、在教学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针对以上现象,我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
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
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也充分考虑
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
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
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
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
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
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
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
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
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
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
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
还根据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平实验班有学生共同参与,无论结果如何……此
外,备课组还根据普通班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实验
班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
各方面都使用较高的标准,从而满足实验班学生学习的需要。
4、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
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
"。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
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
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
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
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移动》多媒体课件,
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
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5.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
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
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
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
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03:29: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22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