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优质课教案《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教案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它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
人家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语言幽默,且浅显易懂,是学习
文言文一块很好的敲门砖。但对于文言文,我们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
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何读通、读懂文言句子,感悟言外之意,体会杨氏之子的对答之巧,
进一步说,让我们的孩子喜欢上文言文,那是更加困难。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着
重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去理解文章,去感悟文中
人物的语言。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字词,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2、品味词句,感受杨氏子的聪慧过人。
3、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并读懂故事,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师准备:了解背景知识,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给你们讲一个周总理的故事。有一天,周总理在接见来访的美
国外交家基辛格时,基辛格故意发难说:“为什么你们中国人都是那么低头弯腰的,不像我们
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的。周恩来总理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美国走的是下坡路,我们中国走
的是上坡路。”这位以语言尖刻而著称的美国外交家当时哑口无言,一时说不出话来。同学们,
周总理的回答巧妙吗?从这巧妙、机智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智慧)是啊,周总
理的智慧体现在语言的交流上,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同学们,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
事古今流传的很多,第三单元的学习将引领我们领会语言的魅力,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九
课《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二、揭题入学,解读文言
1、解释课题意思(生齐说并写下来)
2、这样说,我该是“刘氏之女”,你该是什么呢?
3、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用古代语言写成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古文或者文言
文。【板书:文言文】
三、初步感知,读出韵味
1、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出示“学
习提示1”,学生自由读,指名回答)
2、同学们,好多人认为古文难学,其实,学好古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多读,“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
下面,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屏幕出示课文,师范读)
3、怎么样,读古文也蛮有味道的吧?你们觉得朗读古文特别要注意什么?(停顿)对,
古文节奏明快,舒缓有度,读的时候要注意词语和词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那你们听
老师读一
句(读第一句)好听吗?对,只注意停顿还不行,还要注意读出古文的韵味,再听我读。
这一遍怎么样了?我们读的时候尽量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连。
4、指名读第一句,进行朗读指导。
5、学生看着大屏幕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
6、指名读,相机指导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家禽”古意与今意的区别。7
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
四.理解字词,读懂故事
1、谁能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篇古文用现代的话说一说,谁先来说?
第一句:梁国有户姓杨的人家,孩子才九岁,很聪明。
(解释“梁国”:一个地方,在现代的河南商丘一带。板书“惠”字,指导书写。)
第二句: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
这里省略了很多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可能是谁呼儿出,为什么要呼儿出,会怎么呼?
我们知道文言文语言精炼,省略了很多内容,也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需要我们
去想象补白。
(第三句):杨氏子为他摆设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
(第四句):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氏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孔君平为什么要指着杨梅和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孔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第
五句):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什么是“应声”?(如学生说不知道,可以追问:到底知不知道?像刚才同学们这样的
就叫应声答。现在懂了吗?)
“未闻”是什么意思?(“耳闻目睹”、“百闻不如一见”中的“闻”都是“听到”的意思。
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整篇课文的意思,先在四人小组里说,再指名说一说。
4、现在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有滋味。
五、读中积累,感受机智
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很精妙,你知道是哪两句吗?
(生说)
1看来大家都同意他的说法,(出示“品一品”)这两句话精妙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还得
仔细想一想。(出示“想一想”)你能品味出妙在何处吗?
(1)两人都在姓上做文章
总结:是啊,孔君平拿杨梅开孩子的玩笑,孩子也由孔姓想到了孔雀,这在兵法上就叫
做——[板书:杨氏子杨梅
孔君平孔雀]
(2)未闻
师生角色练读,师扮杨氏子,学生扮孔君平。
生:此是君家果。师:孔雀是夫子家禽。(生愕然)
生:此是君家果。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部分学生开始思考)
师趁机出示“比一比”,从这两个句子中,你品味出了什么?
(生说,大部分学生从老师的语气中体会到加上“未闻”的句子,语气更委婉。)
总结:是啊,杨氏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
又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多巧妙的回答!
(3)应声答曰
理解“应声答曰”,(脱口而出、飞快地、接着声音,不假思索)体会杨氏子反应敏捷。
六、想象拓展感悟人物
(1)听到孩子的回答,孔君平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出示“写一写”)
(要求学生写下来,然后交流)
(2)引读中心句
面对如此机智的回答,孔君平不得不承认:梁国杨氏子,——。
面对如此巧妙的回答,我们也不得不赞叹:梁国杨氏子,——。
【板书:甚聪惠】
(3)注释中解释:惠同慧,那么在古代,惠还有其他的意思,比如温顺、仁爱、善良、
好处等,看看杨氏子的表现,你觉得他还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4)这么聪惠的孩子,你喜欢吗?捧起书来,让我感受到你的喜欢。(齐读)
七、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古文,你能回忆一下我们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吗?
师总结: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多读
八、作业园地
1.背诵课文。
2、拓展延伸,开展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总结: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
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
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也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的把握语言,远离粗俗的字眼,唇
齿间流露魅力语言,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美丽与精彩!
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
杨氏子杨梅
孔君平孔雀
甚聪惠
篇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
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杨氏之子》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练的笔
触,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首句总领全篇,“甚聪惠”实为文眼,统照全文。
后四句叙事,详写杨氏之子的“设果”与“应答”,凸显“聪惠”之内涵。全篇情节简单,人
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
本文是高年级学生接触的首篇文言文,又编入“语言艺术”的主题单元。它犹如在孩子
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
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文化
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四、教学准备
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音乐和文字资料,制作成ppt电子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
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
活跃我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出示ppt)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
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
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孩子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
孔雀是您家的家禽。”(出示ppt)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
反馈:学生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
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
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
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
杨氏之子(板书)。
2.作者简介。(出示ppt)
3.听录音,配乐朗读课文。(出示ppt)
4.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5.指名朗读课文。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
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重点字词句赏析。
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出示ppt)
1、字、词正音:
曰:yuē
禽:qín惠:huì梁:liáng
2、字、词归纳:(出示ppt)
(1)重点字词。
甚:很。惠:同“慧”,智慧。
示:给……看。
乃:就,于是。
曰:说。未:没有。
(2)一字多义。
拜见
诣
(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如,造诣。
3、重点句子翻译:(出示ppt)
(1)此是君家果。
“此”的意思是“这”;“君”的意思是“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句子的意思是“这
是你家的水果”。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的意思是“没有”。句子的意思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鸟”。
以上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果学生能够作出回答,
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
义。有些字词义可以与学生熟知的成语熟语等相联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与“原来
如此”联系;“闻”可以与“百闻不如一见”联系。
4.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四)整体感知
1.了解故事大意。(出示ppt)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板书:杨——杨梅反应快
会听
孔——孔雀会说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
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
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
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
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五)细节探究
1、学生反复研读人物的对话:(出示ppt)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请揣摩两人说话
的神情和语气。
(孔君平神态很随便,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
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2、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出示ppt)
3、从文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出示ppt)
灵敏、机智、反应很快。
4、比较下面的两句话,看看那一句更好。(出示ppt)
(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孔雀是夫子家禽。
第一句好,杨氏之子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采
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有寓意孔雀不是你们家的家禽,杨梅当
然就不是我们家的水果。
5、教师总结:(出示ppt)
孔君平将“杨梅”和“杨”姓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
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用“从来没有听
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
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活跃了见面的场面,也显示出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六)延伸拓展(出示ppt)
给小区花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七)课堂表演
让学生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演简短的课本剧。然后推荐一组面
向全班表演。及时组织评价。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九)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聪惠
杨——杨梅反应快
会听
孔——孔雀会说
设计理念: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
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
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
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
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可以说,这篇文章的教学对小学文言文教学,
乃至于对中学文言文教学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据调查,目前在初、高中,学生普遍感觉文
言文学习困难。我想,这除了跟文言文难度的确加大有关之外,应该也与小学初次接触文言
文时教师的教法有一定关系。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掌握通假字“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质疑问难)
一、导入课题,解读课题,迁移运用
1、同学们,你身边的朋友从远方来了,你高兴吗?对啊,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
节课我肯定也会遇到不少值得我学习的人,是不是?
师:刚才我们的交流中,有两句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
幕。(课件出示)
篇三:《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10.《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凉水河总校小马坪小学陈海燕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难点
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我想重新做一下自我介绍,不知道同学
们能不能听懂:吾,陈氏之女,名海燕,今三十有三,不善言谈,自幼喜爱读书,每有所得,
必欣欣然,吾愿与诸位成为友人,不知诸位愿否?
师:刚才我们的交流中,有两句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
幕。(课件出示)
师: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
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
习一节文言文。板书:杨氏之子
2、解释课题
师:题目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
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
二、读课文,初识文言文味道
1、课件出示故事,激发兴趣
2、通读课文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现在让我们赶紧一起来试着读读课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3.检查通读情况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字音都读准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
惠诣曰禽乃
4.生再读课文,读通顺。
师:字音都读准了,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棒,是不是?(指名读后,正音)
5.师范读,读出节奏。
(1)师:老师读得好吗?觉得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回答)
(2)(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的课文)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
文。指名读,齐读。
6.交流学习古文方法
师:像这样的古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读懂它?(引导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
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现在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在小组里说一
说每个句子的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课件出示)
7.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同学们都读懂了吗?你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重点引导理解“设、指以示儿、应声
答曰、未闻、禽)
师:引导理解“设”时(课件出示)你用了什么方法知道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呢?
8.说故事
字词都理解了,同学们肯定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谁来说说?
三、解疑难,探究文字意思
小组交流:
1、杨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杨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3.比较“未闻孔雀是夫子”与“孔雀是夫子家禽”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四、展示评研合作提升
1.小组展示
2.师生共同评价
五、熟读成诵
1.师:这么聪惠又懂事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
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
2.师: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
看着书朗读。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
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
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是
不是?
六、拓展阅读
《世说新语》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二)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
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七、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的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同样的意思,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
会截然不同,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古文,虽然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
孩子们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降低学生学习上的难度,唤起他们阅读的欲望,就
成了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的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把本
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导入时,我文言文的自我介绍入手,进行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说这样的语
言就叫文言,用文言组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让学生感到了一种新奇和亲近。
二、以读促悟,体会语言魅力
学习古文,读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说它难是因为不好读,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读,才
能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所以在课文的感知环节中,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按照读
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的程序好好的读书。
三、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
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
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
讲这个故事。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这样孩子们用上学习古文的方法,自主学习,还解决了疑难字词,学生都能把整句话的
意思说出来,把故事完整地讲出来。在教学小结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文的方法,激发
他们读懂其它古文的兴趣,使得这堂课不单教会学生读懂《杨氏之子》,同时安排
了《世说新语》里的两个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阅读量,还能学以致用,让学生有成就
感。
教完本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古文,我在教学时,对放开的度没有把握得很好,有些该放
手的地方没放手,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求死板,老师牵得太紧,控制课堂意识较强。
2.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注重到学生的发散思维,应该加入相应的大量的学生能够看得懂
的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可以推荐一些古典名著给学生看,激发学生阅读古典作品的兴趣。
篇四: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优秀教学设计(精品)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同学们,从上学期我们就一直坚持经典诵读活动,看得出同学们都兴趣浓厚,现在咱们
就来练上一练,怎么样?
1、知之为知之??非淡泊??非宁静??书犹药也??老吾老??幼吾幼??
2、像这样的语言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的积累,对吧。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
预设: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温故而知新。4业精于,
5,三人行,6有朋自远方来,7学而时习之,8,与朋友交,9,爱亲者,知之者,不如相
信大家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精彩,是吧!上课
教学流程预设:
一、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
1.导入揭题,解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
完整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齐读课题
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出示课件
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
3.介绍《世说新语》
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
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感受。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
么不一样?(难读,难懂,精炼等)出示课文课件
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文言
文的诀窍。
2、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板书:读
3、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
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4、读文言文不
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出示方法课件。师范读,
练读。
5、再指名读。齐读。(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
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那这篇课
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读课文。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
做上记号,待会儿一起来交流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
(一)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句意:“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出示课件“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聪惠。”。
师:你读懂了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对不?(板书:聪惠)。“聪”的
意思是——聪明,“惠”的意思是——智慧。(板书:智慧)
生:“惠”是通假字,通“慧”。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看注释)出示课件师讲述通假字
的原因
篇五:《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五()的同学们,大家好。初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李,来自樊川小学。东城小
学的经典诵读活动搞得那是有声有色,远近闻名。而五()班的同学个个都是行家里手,在
下早就如雷贯耳了。现在咱们就来练上一练,怎么样?
1、师:知之为知之??
非淡泊??非宁静??
书犹药也??
老吾老??幼吾幼??
2、师:像这样的语言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的积累,对吧。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
预设: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温故而知新。小结:真
是名不虚传啊!相信大家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精彩,是吧!上课教学流程预设:
一、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
1.导入揭题,解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
言文──杨氏之子(板书)。齐读课题
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
3.介绍《世说新语》
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感受。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样?
出示课文(难读,难懂,精炼等)
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文言
文的诀窍。
2、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
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
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出示
方法,师范读,练读。
5、再指名读。齐读。(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三、
研读全文,理解意思
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那这篇课
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读课文。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
做上记号,待会儿一起来交流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
(一)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句意:“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师:你读懂了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对不?(板书:聪惠)。“聪”的
意思是——聪明,“惠”的意思是——智慧。(板书:智慧)
生:“惠”是通假字,通“慧”。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看注释)(课件)师讲述通假字的
原因。
2、师:你说的“非常”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甚)。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可爱,可
以说是——甚可爱;她朗读的声音非常动听——。这位男同学长得非常非常非常帅——甚帅。
3、指名读。
师评: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评:你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读出了内心对他的的喜爱。(板书:杨氏子)
(二)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师: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
(师插入孔君平的资料齐读,丰富课堂内容)是当时的庭尉,相当于现在的法庭庭长。
孔君平来干什么呀?(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孔
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哪个字的意思是“就”?“乃”(就,于是)。那“诣”字的意思是?(拜见)其:
他。
3、师:你来读读,你读明白了什么?(可追问:两家关系怎么样)(孔君平经常来杨家
玩,彼此比较熟悉)从哪儿看出来?为什么?
师评:你不仅读懂了字面的意思,还读出了句子的内涵。
小结: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出来接待客人,足见这个孩子也真了不起啊。齐读。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课件齐
读。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师:这是待客之道。你真会读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表达的时候跟我们现代
文可不一样,像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
作一些补充。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在用,叫(板书:联系上下文)
2、师: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生: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哪里看出来?
师: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哪里看出来?评:说得
太好了。杨氏子真是热情好客的孩子,端出了好多的水果。读一读。
评:从你的神情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过渡: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齐读。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
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评:说得真好。能具体说说哪些字的意思吗?
理解:“曰”“此”。“应声”“未闻”“夫子”
谁还会说。
(五)体会巧妙
a、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
呢)
生: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孩子。评:你真会听话。
生: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板书:杨梅杨家果)
2、师:你真聪明,一下就听明白了。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未
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
师: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板书:孔雀——孔家禽
3、再自由读读。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如果说杨梅
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
我家的果呢?)
评: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b、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老师担心你这样回答可能会气
走客人哦。
师:比比和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03:26: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22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