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端午节有关的民间故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
《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
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接下来让小编为大家讲述一些了解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了解端午节民间故事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
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
季节纷纷涌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
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
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
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
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
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
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
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现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记得端午节和屈原有关,而其实一些新一代
的年轻人对于屈原的故事也没有多大的印象了。他们知道的是,这是
吃粽子的节日,如此而已。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其实现在不是端午节的到来赛龙舟的比赛项
目也是处处有。从驱邪避疫,到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很大的
变化。
这个节日的原意,在年复一年的社会变迁中渐渐的受到"蚕食"。
今天,这个节日变成了一个中国人美食的节日。从旧有的角黍,
粽子制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包粽。许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
的地方美食特点在粽子中。
其实,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赛龙舟。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
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的《续齐谐记》。较后,许多的记载
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
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
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的说法,包括有"大众舟齐出发,赶往丞救
屈原。"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这些都让人联想到屈原。
每年的端午,在中国大江南北以及南洋一带的华族,都还会举办
龙舟竞渡,提倡端午龙舟赛。
端午节的传说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
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
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
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
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
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
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
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
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
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
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
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
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
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这种说法
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
至左徒、三闾大夫等。
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
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
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
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
子、赛龙舟等习俗。此版本为最为人接受的版本。
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
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
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
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吴王阖闾死后,
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
请和,夫差许之。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
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
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
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
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随后便拔剑自刎。夫差得知此
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
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
人,父亲溺水亡于江中,打捞数日也找不到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
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这
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曹娥的孝行感天动地,在民间广为流传,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作
诔辞颂扬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孝女曹娥之墓,在今天浙江绍兴,墓
前有曹娥碑,传此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
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
之江更名为曹娥江,而人们也就在曹娥投江寻父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来
祭奠她。
端午节的第四种说法是为了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
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
歌、赋,且喜欢骑马、击剑,有当代花木兰、秦良玉的美誉。28岁时
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革命起义,不幸在开会时为清兵所捕,坚
贞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五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秋瑾虽然是六月初五殉国的,但是后人敬仰其诗、其人,复哀其
忠勇事迹,乃将其与爱国诗人屈原相提并论,合并举行纪念,也在端
午节这一天纪念这位女英雄、女诗人。但是此说法认可的较少,因为
在秋瑾时期,端午习俗已经传承多年。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03:0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21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