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一首探索人生哲理的哲理诗
宋诗富有理趣,以苏诗为杰出的代表。其实苏轼的创作不只是诗歌富于理趣,
他的散文也同样是富于理趣的,著名的《前赤壁赋》就是一篇诗情与哲理融合的
优秀散文。这篇文章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元丰二年(1079)时,谏官李
定、舒亶等人弹劾苏轼写诗文反对新法,苏轼因而被捕人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
的"乌台诗案"(乌台就是御史台,封建时代的监察机关)。被赦出狱以后,贬为黄
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受到监管而不得签书公事。政治上遭受这种严重
打击,苏试的内心自然是十分苦闷的;但他并不消极,而是放情山水,随缘自适,
接受佛老思想的影响,在大自然中寻求解脱。他在《初到黄州》一诗中说:"自
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虽然不
无牢骚与自嘲之意,却也表现了他别求寄托,旷达超脱的一面。正是在这种十分
苦闷而又努力寻求排解的思想情绪的支配下,苏轼于元丰五年的七月和十月,先
后两次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o赤壁怀古》。
这篇《前赤壁赋》,生动地描写了他夜游赤壁所见的优美景色,真实而又艺术地
反映了他贬官黄州时期的心境和对人生的独特思索。
这是宋代散文赋的代表作。赋是中国古代产生很早的一种文体,兼有诗歌和
散文的特点。在汉代是讲究辞采和铺陈的大赋,魏晋时期发展为讲究骈丽对偶、
篇幅短小的徘赋,再经过唐代有严格音律限制的律赋,到了宋代,经过欧阳修、
苏轼等人的创造,便产生了更便于抒写情怀、描写物象的散文赋,就是既保留了
传统赋体诗的特质与情韵,在形式上也保留了用韵、句式整齐或主客问答等特点,
同时又打破赋在句式、声律、对偶等方面的严格限制,更多地吸收散文的笔调和
手法,克服了板滞僵化的弊病,显得自由灵活,生动清新。
《前赤壁赋》是一首诗,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一首探索人生哲理的哲理
诗。全文共分为五段。第一段,写苏子与客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夜游赤壁,泛舟江
上,江水和月色十分优美,令他们陶醉,竟产生了一种飘飘然变成神仙的感觉。
先点出时间:"七月既望(旧历十六日)",地点:"游于赤壁之下"。然后写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简淡清疏,写出一种静谧舒畅的艺术意境。下
面写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二字,传达出缓缓升起的
月亮的动的形态。写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又是八个字,不见着力,就轻
松自如地写出了一种寥廓邈远的景象:一片白茫茫的雾气横在长江的水面上,月
光和江水融成一片,旷远无际,遥接天边。单是前后这十六个字写出的优美境界,
就足以令人陶醉了。其间又穿插了主人公饮酒诵诗的描写,表现出他们自由不拘、
闲适超旷的性格与情怀。其实,优美的景色出于诗人的感受,这景色本身就包含
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闲适的兴致。因此,这段的最后写他们驾着一叶扁舟,自由
自在地在茫然无际的江水中随意飘荡,竟然产生一种升空浮游,有如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的感觉,我们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写景主要抓住
清风、明月、江水这三个方面,不仅准确地概括出这次夜游赤壁具体环境的特点,
有力地突出作者的主要感受;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文章的艺术构思和结构上有很
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这三者成为构成全篇艺术意境的主要物象;另一方面,后
文的主客问答,议论人生,这三者又成为取譬的依据,使物我融合,更好地表达
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上看,作者信手拈来,似不经意,实际上是经过选择提
炼和精心构思的。
第一段是重点写景,同时景中寓情;第二段则由重点写景转为重点抒情。主
人公的感情经历了由乐而悲的变化,是通过主客间饮酒唱歌表现出来的。诗人陶
醉于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之中,心情无比欢愉舒畅,于是情不自禁地一边饮酒,一
边歌唱起来。歌词的前半部分是写他感受到的眼前的优美景象;驾着小船,划破
明澈澄净的江水,逆流而上,水面上荡漾着闪亮的月光;后半部分则写他邈远的
情思;他所思慕怀想的人远在天边,不得相见。这里的"美人"不是指漂亮的女子,
而是指自己所倾慕的人物或所追求的理想。这歌词,已在欢愉中透露出一缕隐藏
在内心的惆怅的思绪。而客人"倚歌而和"的呜呜咽咽的箫声,则吹出了十分幽怨
凄哀的情调。由乐生悲,文章的整个气氛有了很大的变化。这里,作者对箫声摹
写极为出色,比喻联想,接连用了五个"如"字,极尽形容渲染之能事。这声音,
好像含着深沉的怨恨,又好像寄托着执着的思慕追求,像是在低声啜泣,又像是
在细语轻诉;箫声停了,可是余音不绝,好似轻柔不断的丝缕。经过这一番比喻,
本来抽象而难于描绘的声音,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使读者有如闻其声的感
觉。而作者却意犹未尽,又进一步加以渲染形容,说这幽凄哀婉的箫声,竟然将
沉潜在幽壑深水中的蛟龙也激动得腾舞起来,而身处孤舟之中的寡妇,听了更是
禁不住动情哭泣。这样,读者不仅好像亲耳听见了这箫声,而且不能不为它所传
达的那种悲哀的情绪所感染。感情和气氛由乐而到悲的转变,主要是为引起下文
主客问答关于人生的议论。因此,这一段在结构上起到一种过渡的作用。从
第三段开始,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借主客问答的形式,写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
客人从眼前的景象,即明月、江水、山川,联想到曹操的诗,进而联想到历史上
著名的赤壁之战。说在黄州赤壁,向西望是夏口(今武昌),向东望是武昌(今
黄冈对岸的鄂州),山川环绕,林木苍翠,这不就是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操的地
方吗?赤壁之战的赤壁究竟在什么地方,史学界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是在今
天湖北省蒲圻县长江南岸,但也有人认为就是苏轼所写的黄州赤壁。不过作者意
在借此抒写感慨,不是考订史迹,我们自然也不必拘泥。事实上,作者在《念奴
娇o赤壁怀古》中曾经写过:"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
就是据传说的意思,语气也是并不确定的。客人俯仰古今,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
不禁发出深长的感叹。他说,像历史上演出过赤壁之战那样威武雄壮戏剧的曹操、
周瑜等英雄人物,都曾经不可一世,而随着历史的发展,都早已风流云散,连一
丝陈迹都没有留下,何况像我们这样失意贬官、浪迹江湖、不为人所重的普通人
呢?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又是多么的渺小,跟长流不尽的江水和永存不灭的明月
比较起来,人生实在是令人悲叹啊!这一段是客人解释上段所描绘的箫声所传达
的悲情苦绪的,但它的目的却在引发下面一段对人生哲理的议论。文思如血脉贯
通,流畅明晰而又十分紧凑。
第四段是苏子对客的回答,正面表现作者的人生哲学。一方面,紧紧扣住客
人"羡长江之无穷"和"抱明月而长终"的话;另一方面,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写景,
所以就眼前的江水和明月来生发议论,既贴切自然,又十分生动巧妙。他说眼前
这不断流逝的江水,滔滔不绝,奔流不息,但永远还是一江的水,它实际上是并
没有消失的;那天上的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但回环往复,既没有增长,也没
有减少。因此作者认为,如果从变的一面来观察认识事物,那么即使一般人认为
万古不变的天地,在短暂的一瞬间也是在变化着的;而如果从不变的一面来看呢,
那么天地万物和我们自己也都是没有穷尽,不会消失的。既然宇宙万物和人生都
既是变化的,又是不变的,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就用不着去羡慕长江的无穷而
哀叹人生的短促了。那又应该怎样来度过和消受这人生呢?他又进一步提出,应
该到大自然中去,尽情地享受那清风明月之美,因为这是上天的创造和赐予,不
是某个人的私产,是每个人都能由耳目所接自由自在地享受的。这里在讲道理,
而同时又是写他们夜游赤壁,陶醉于清风、明月、江水的优美景色之中,是人生
的一种极大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寄托。
第五段,写转悲为喜,主客二人开怀畅饮,忘掉了一切忧愁苦闷,兴尽而酣
睡,在一种欢畅愉悦的气氛中结束全文。主客问答只是赋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实
际上反映的都是苏轼本人的思想。在这里,我们看到封建时代一个有理想抱负的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以后内心的深沉苦闷,以及他努力从这种精神苦闷中
解脱出来的思想矛盾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作者通过大自然优美景色的描写,通过
诗的意境的创造,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他自己复杂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他对人生的
深沉思索。从表面上看,他超然物外,襟怀旷达,是开朗乐观的,但仔细体会就
能发现,作者的内心还是充满矛盾和苦闷的。他那种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寄托
人生的想法,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排解,这本身就是内心苦闷的一种表现,
跟我们今天对生活和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乐观主义并不完全相同。他那种变和
不变的观点,看问题不绝对化,不无可取之处,但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辩证法,
而是老庄主观唯心主义的相对主义哲学观点的表现,它抹煞了物我之间的质的差
别。但尽管如此,他在政治上遭受残酷打击以后,身处逆境而不消极颓废,表现
出一种豁达开朗、超然物外的精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文章中对江山风物的热情赞美,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倾慕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都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都是值得肯定,而在阅读时使我们受到感染的。
在艺术上,这篇赋写景、抒情、议论三者紧密结合,情景交融,情理相生,
创造了一种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含寓着人生哲理的独特的艺术境界。江山明月这
种客观的物境,与作者充满矛盾而力求排解的主观的心境相融合,而又完全切合
于夜游赤壁的特定情景。历来的记游文字,多着重于描写山川自然之美,以写景
抒情为主,宋人则多在写景中融入议论,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以王安石、
苏轼为最突出。而这篇赋,既出色地描绘了江山明月的优美景色,又深刻地揭示
了诗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又表达了他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是宋代游记散文中
最富于理趣的。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02:18: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19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