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洪水灾害

更新时间:2023-01-19 02:18:27 阅读: 评论:0

中考英语备考计划-撇开的拼音


2023年1月19日发(作者:静静的顿河)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摘要:我国是一个自然灾难频发的国家,洪涝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的一种主要形

式。正确科学地应对洪涝灾害既是强化防灾减灾工作任务,又是保障国家利益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正确科学的应对防御洪涝灾

害,主要应该从认识洪涝灾害,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基本建

设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几个方面来进行。同时应该利用科学技术措施和国际合作

来加强我们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关键词:洪涝灾害成因特点危害防治措施

一、认识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

济经济属性。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第一,自然条件:洪水是形成

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

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第二,社会经济条

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

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

是经济发达地区。

洪涝灾害的类型:洪涝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

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

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

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

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洪涝灾害的特点: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季节

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

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

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但是,洪涝仍具

有可防御性。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尽可能地缩

小灾害的影响。主要来说,洪涝灾害的特点有:

1、范围广

除沙漠、极端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外,中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

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年降水量较多且60一80%集中在汛期6至9

月的东部地区,常常发生暴雨洪水;占国土面积70%的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

常因暴雨发生山洪、泥石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有部分地区遭受风

暴潮引起的洪水的袭击;中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等河流有时还会因冰凌引起洪

水;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日寸有融雪洪水发生;水库垮坝和人为扒堤决口造成

的洪水也时有发生。

2、发生频繁

据《明史》和《清史稿》资料统计,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543

年中,范围涉及数州县到30州县的水灾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发生3次,其

中范围超过30州县的共有190年次、平均每3年1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

害年年都有发生,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特别是50年代,10年中就发生大洪

水11次。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3、突发性强

中国东部地区常常发生强度大、范围广的暴雨,而江河防洪能力又较低,因此

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强。1963年,海河流域南系7月底还大面积干旱,8月2日

至8日,突发一场特大暴雨,使这一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洪涝灾害。山区泥石流突

发性更强,—旦发生,人民群众往往来不及撤退,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

4、损失大

1991年,中国淮河、太湖、松花江等部分江河发生了较大的洪水,尽管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族人民进行厂卓有成效的抗洪斗争,尽可能地减

轻了灾害损失,全国洪涝受灾面积仍达3.68亿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79亿元。

其中安徽省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9亿元,约占全年工农业总产值的23%,受灾人

口44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6%。

二、洪涝灾害的危害

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中国有文字记

载的第一页就是劳动人民和洪水斗争的光辉画卷--大禹大禹治水。时至今日,

洪涝依然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灾害。中国长江连年洪灾给中下游地区带来极大的

损失,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1.环境破坏经济损失

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人民大规模的迁移;各种生物群落

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的改变和栖息地的变迁,从而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野鼠有的被淹死,有的向高地、村庄迁移,野鼠和家鼠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洪

水淹没村庄的厕所、粪池,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败,引起蚊蝇孳生和各种

害虫的聚集。

2.水源污染

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厕所、垃圾堆、

禽畜棚舍被淹,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

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腐败逸散恶臭。这些水源污染以生物性污染为主,主要

反映在微生物指标的数量增加,饮用水安全性降低,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

流行。

洪水还将地面的大量泥沙冲入水中,使水体感官性状差,混浊,有悬浮物等。

一些城乡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废水、废渣、农药及其他化学品未能及时搬运和处

理,受淹后可导致局部水环境受到化学污染,或者个别地区储存有毒化学品的仓

库被淹,化学品外泄造成较大范围的化学污染。

3.食品污染

洪涝灾害期间,食品污染的途径和来源非常广泛,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产生严重影响,常可导致较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4.媒介生物滋生

(1)蚊虫滋生:灾害后期由于洪水退去后残留的积水坑洼增多,使蚊类滋生

场所增加,导致蚊虫密度迅速增加,加之人们居住的环境条件恶化、人群密度大、

人畜混杂,防护条件差,被蚊虫叮咬的机会增加而导致蚊媒病的发生。

(2)蝇类滋生:在洪水地区,人群与家禽、家畜都聚居在堤上高处,粪便、垃圾

不能及时清运,生活环境恶化,为蝇类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促使成蝇密度猛

增,蝇与人群接触频繁,蝇媒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3)鼠类接触增多:洪涝期间由于鼠群往高地迁移,因此,导致家鼠、野鼠混杂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接触,与人接触机会也多,有可能造成鼠源性疾病暴发和流行。

5.传染病流行

(1)疫源地的影响由于洪水淹没了某些传染病的疫源地,使啮齿类动物及其他

病原宿主迁移和扩大,易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出血热是受洪水影响很大的自

然疫源性疾病,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的疫源地也有直接的影响,如因防汛抢险、堵

口复堤的抗洪民工与疫水接触,常暴发急性血吸虫病。

(2)传播途径的影响洪涝灾害改变生态环境,扩大了病媒昆虫孳生地,各种病

媒昆虫密度增大,常导致某些传染病的流行。疟疾是常见的灾后疾病。

(3)洪涝灾害导致人群迁移引起疾病由于洪水淹没或行洪,一方面使传染源转

移到非疫区,另一方面使易感人群进入疫区,这种人群的迁移极易导致疾病的流

行。其他如眼结膜炎、皮肤病等也可因人群密集和接触,增加传播机会。

(4)居住环境恶劣引起发病洪水毁坏住房,灾民临时居住于简陋的帐篷之中,

白天烈日暴晒易致中暑,夜晚易着凉感冒,年老体弱、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更易患

病。

三、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据记载,1949年前的2000多年中,我国发生过1600多次一泻千里的大水灾。

几乎年年有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巨大。由于我国是一个洪涝灾难频发

国家这一现实,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

利益,必须切实加强对全体国民进行灾难知识教育,提高对防灾减灾抗灾重要性

的熟悉,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抗灾工作,时刻树立防灾减灾抗灾意识,积极投入到防

灾减灾抗灾具体工作实践中。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繁,因此,我们必须强化防灾减

灾抗灾意识,做好防灾减灾抗灾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体系,落实防汛责任

在抵御各种自然灾难过程中,也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好动员

和组织工作,保证防灾减灾抗灾工作的有序开展。“面对严重的防汛防洪形势,各

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部署,科学调

度,密切配合,真正把各项防汛抗洪措施落到实处。”“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

难,有关地区和部门全力以赴,组织群众抗灾救灾,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维护群

众利益。”

根据防汛抗旱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调整充实指挥部成员单位,增强防

抗灾害的协作部门,并将防汛责任落实到地方、到单位、到个人,实现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各级防汛指挥部依照法律法规赋予的指挥责任,统一组织领导辖区内

的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把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为应急管理在紧要时刻发挥作

用奠定坚实基础。当灾害到来时,各级政府按照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按照责任

逐级下派专家组或工作组,深入到乡镇、村庄,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防御工作。防汛

指挥部对防灾抗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对有关部门和下一级防汛指挥部下达指

令,监督指令执行情况,使灾前防御、灾时避险、灾后救助等阶段性重点工作真

正落实到位。

在指挥决策过程中,应科学指挥决策,优先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应

急措施,确保有序有效。

(三):搞好水利基本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近几十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更多地在规划洪水使其驯服上下功夫,

江河防洪以加高加固堤防为主,在加固加高堤围工程上还要继续加强,必须

把江、河道清淤疏浚也同样重视起来。大江大河堤围近年来年年加高,但

许多江河基本上被泥沙淤积抬高河床抵消了。只有两条措施一起搞,河道行

洪能力才能增大。因此,在防洪涝害工作中应当采取蓄泄统筹,标本兼治相

结合,治水与治山相结合,工程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合理规划,综合治

理,将下降的水量进行合理再分配,减少洪涝灾害损失。要把绿化造林,大搞

农田水利建设,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作为防御洪涝灾害的根本措

施来抓。首先要重视生态环境,加强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入江河量。

对此,应在江河流域封山育林、限制采伐、涵养水源、治洪先要堵住水土

流失这个洪灾之源。在山区做好水土保持,这是根治河流水患的重要环节,

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种牧草、修梯田、挖蓄水坑和蓄水塘等。这样,山区

做好水土保持,上游建库、中下游筑堤,洼地开沟,就能调节蓄水,有蓄

有排,既收到防洪,又能防旱的效果。第二,扭转重库轻堤,重建轻管的倾向。

增加防洪投入,提高防洪工程标准,尽快扭转江河防洪能力普遍偏低的的被

动局面。修筑江海堤围,做好防治屏障,并建立排灌两用抽水机站。第三,

疏通河道,还地于水,提高防洪行洪能力。消除堤坝内人为障碍物,严禁和限

制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坚持退耕还湖,加快江河的水电工程建设进度,尽快

发挥工程防洪调蓄的作用。第四,增强水患意识,提高大江大河防洪除涝能

力。在江河的上游和各河流汇集的地方兴修水库,拦蓄洪水,调节河流夏

涝冬枯的变化。

(四):利用科学技术,加强国际合作

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报和警报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防御灾害过程中,

气象、水文等部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及时对洪涝灾害等进行监测预报,

适时发出预警信息。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联动,在全面预报暴雨、台风,洪

涝趋势的基础上,利用覆盖全省的多普勒雷达系统,对低空云团进行实时监测,

进一步开展小范围的灾害性天气精确预报,并逐步延伸到对乡一级的监测预报。

迅速发布预警信息和扩大信息覆盖面是应急工作的重要环节。预警信息的发

布和传播渠道主要有:一是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政府网站等传媒,发布预警

信号,插播洪水消息,向社会公众传播预警信息;二是政府组织电信营运商向手机

用户发布防灾公益短信息,提醒群众注意防范;三是在紧急时刻,城镇拉响警报

器,偏远乡村采取敲锣、鸣炮等事先约定的办法,传播预警信息和转移信号。

当今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往

来日益频繁,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离开这个国际背景,而且很多问题是世界

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必须

加强合作,采取联合行动。经济关系、贸易交流、减灾救灾等诸多方面,都是全

球性问题,是相互依存的,无一不需要开展合作,需要有共同遵守的规范。2005

年7月5日,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采取

有效措施,开展和深化在文化、救灾、教育、旅游、新闻等领域的合作。”2006

年4月19日,在美国友好团举行的晚宴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中方也愿同美方

加强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赈灾减灾等领域的磋商和协调。”同时,对一些发

达国家防灾减灾抗灾工作中的经验应学习和借鉴,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抗灾工作

的能力。

洪涝灾害虽说是人类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危害极大,但是,只要我们采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预防与治理,我们在洪涝灾害面前还

是不用惧怕的,是肯定能够战胜的。

参考资料

1.《水利概论》朱宪生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06

2.《洪涝》彭广气象出版社2003年

3.《内陆洪水灾害》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

4.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的讲话[M].人民日报,2007-0

7-06.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河流概论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河流概论

系院:经济贸易学院

专业班级:10级财务管理(1)班

姓名:邓峰

学号:2010101035

指导老师:张强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02:18: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19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激励名言
下一篇:读书报告格式
标签:洪水灾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