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
第32卷第1期
湘南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
Feb.,2011
V01.32 No.1
1901:CNKI:43—1435/C.20110224.0919.004网络出版时间:2011—02—24 09:1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ddetail/43.1435.C.20110224.0919.OO4.html
艾芜《山峡中》研究述评
岳争艳,李海琛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山峡中》问世以来,对此书的研究已出了不少的成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品中“野猫子”这个人
物形象丰富内涵多重视角的阐释;对小说艺术特色尤其是环境描写的关注;把作品放在比较文学领域进行拓展挖掘。
关键词:艾芜;《山峡中》;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73(2011)01—0069—03
艾芜的《山峡中》创作于1933年,最先发表于
1934年3月《青年界》5卷3期。1935年12月,《南行
记》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山峡中》被收入其
中。《南行记》是艾芜最突出的短篇集,而“《山峡中》
被公认为艾芜的早期代表作品”_】]。艾芜作为30年
代“左翼”青年作家之一,其早期作品的写作风格、题
材选取、主体意识是有别于其他“左翼”作家的。《南
行记》里的生活素材,可以说都是艾芜亲身经历的,作
家就是以自己在西南边境流浪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所感写下了他“熟悉的下层人物——现在时代大潮流
冲击圈外的下层人物”,并“把那些在生活重压下强烈
求生欲望的朦胧反抗的行为,刻画在创作里面”l2j。
而要了解艾芜早期的这种创作意识,《山峡中》无疑是
最佳突破口。因为“这篇作品很能体现艾芜这时期的
特色:以边地人民特异的传奇生活为题材,开拓了现
代文学反映现实的新领域”…‘丹僻’。这篇作品的发表
至今已有70多年,纵观过去这几十年来对这部作品
的研究,发现研究者由最初的知人论世加上文本“细
读”为基本的研究原则,即对人物形象的关注、思想内
涵的挖掘、自然景观作用的阐释、文本结构的剖析到
后来学者视野的扩大,把<<tlj峡中》放在世界优秀作品
的长廊中进行鉴赏、比较,突破了作品研究的的局限
性和重复性,扩展了艾芜作品研究的视野。当文学作
品的内部挖掘出现山穷水尽的地步时,学者们开始在
文学的外围寻找解读文学的更好的筹码,如从文化的
视角来看文学,而这种新的研究方法也被应用到对艾
芜《山峡中》的研究之中,研究者试图从作家的性格气
质、人生经历、地域文化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解读,使作
品的阐释空间扩大,也使作品的内涵更具立体感。
一、作品发表初到80年代的评价
载于1936年3月《读书杂志》上的周立波的文章
《读(南行记)》,是最早关注艾芜《山峡中》的文章。他
在文章中指出,艾芜就是利用“灰色阴郁的人生和怡
悦的自然诗意”的一种“不和谐”的矛盾来表现“漂泊
流浪的作者的心情”,“想借自然的花朵来装饰灰色和
阴暗的人生吧?”并指出《山峡中》和高尔基的流浪汉
之歌有相似之处。后来居上的艾芜《山峡中》的研究
者,或多或少的吸取了周立波这篇读后感的精华。对
作品中“野猫子”形象的评价,对自然景观的关注,作
家思想矛盾对作品风格的影响等等,周立波都有所涉
及,虽是浮光掠影式的评点,但已相当不易。50年
代,陈翔鹤在《谈(艾芜短篇小说集)》这篇文章中,明
确指出,《山峡中》“无论从思想上,艺术上,都要算代
表性较强的”l3j。陈翔鹤认为在“人物性格”上刻画得
相当成功,“尤其以对那个既勇敢、机警、顽强,而又热
情、直率、美丽的夜猫子的形象和性格,更描写得突出
鲜明”,而且指出“夜猫子”类似于“吉卜赛”式的或“卡
尔曼”似的少女形象,“在我国小说中是不多见的,这
篇小说对读者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其原因,恐怕与这
收稿日期:2010—10—28
作者简介:岳争艳(1985一),女,河南温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李海琛(1985一),女,山东莱芜人,硕士
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69 ・
湘南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月(第32卷)第1期
个人物描写的成功不无关系吧?”。陈翔鹤对作品里
“夜猫子”这个人物显然是极力推崇的。80年代,随
着政治的禁忌逐渐减轻,研究者的视野也逐渐放开,
艾芜的作品也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研究的
文章虽然越来越多,但研究的视野却依然局限于文本
内部的艺术风格、人物塑造,而且“夜猫子”显然成为
研究者笔下的宠儿,谈及《山峡中》必谈这个富有特色
的人物形象。80年代初,雷锐的《一个中国型的吉卜
赛女郎形象——析艾芜小说<山峡中)的野猫子》是谈
及艾芜人物塑造比较成功的文章。在文章中,雷锐指
出艾芜的《山峡中》中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作者塑造了
“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就是指“典型意
义的流浪者社会的缩影”,“典型人物”自然就是“野猫
子”人物形象的塑造,雷锐概括出了这个人物形象性
格的复杂性,“将野、勇、蛮的流浪者共性和狡、柔、媚
的野猫子的个性入木三分地交融在一起”并在“典型
环境中来表现”,“出色地塑造了一个中国型的吉卜赛
女郎的典型形象。可以说,她正是梅里美的卡尔曼、
高尔基的马尔华在中国的异族姐妹。” 雷锐又颇具
历史眼光的指出“野猫子”形象塑造的不足,“对产生
这个人物的时代内容挖掘得还不够”,雷锐以艺术反
映社会生活深刻程度来衡量作品的思想价值,这是无
可厚非的,作品在“野猫子”矛盾性格产生的社会原因
上,的确未做明确交代。钟文光于1986年发表的《试
论“中国式的吉卜赛形象”的塑造——读艾芜的名篇
(山峡中)》考察“野猫子”性格产生的原因。指出其
“外刚内柔”性格的产生既有自然环境的影响,即常年
跟随一批粗矿的流浪汉奔波,亦有社会环境的制约,
即黑暗的社会的压迫 J。值得注意的是钟文光把这
人物置身于纵横交错的文学长河中进行分析、比较,
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在底蕴,为单调重复的《山峡中》
的人物形象分析拓宽了视野,让人眼前一亮。
除了对艾芜《山峡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关注外,
学者们也注意到作品的艺术特色,如作品中景色描写
“无论是写荒野的山,凶恶的水,凄冷的月色,荒芜的
神伺,都描写得真实如画,饶有诗意”_3 J,并指出艾芜
正是将“自然美与人生丑对比着来写” J。另外,就艾
芜的写作风格,研究者也进行了一番讨论。有的认为
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融进了浪漫主义的方法” J
也有的学者认为,“写人写景都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7]。其实,就这个问题,作
者在80年代做出了回应:“我在艺术上所要追求的,
是一方面要写现实社会中已经存过的人和生活。从
观念出发,或者从理论出发,写出应该有的人和生
活。’’
・70・
二、9o年代至今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文艺批评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到
来也变得更加独立,兴起了以多种价值体系标准评价
文学作品的潮流,而对艾芜《山峡中》的研究也进入了
一个崭新的阶段。最凸显的特点莫过于把《山峡中》
放在比较文学的领域进行研究,既有同时期的相同风
格的比较,把艾芜与沈从文、沙汀进行对比,也有置身
于世界文学的长廊中的对比,即与梅里美的《卡门》、
(又名《嘉尔曼》)、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等世界优
秀作家作品进行比较,这无疑突破了长期以来《山峡
中》研究视野的局限性与单调性,扩展了读者品味作
品的空问。
同为四川籍作家且在30年代左翼青年作家之中
创作成果颇丰的艾芜和沙汀同中有异,所以学者们也
习惯将两人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有的学者指出,
由于两人的人生历练不同,即“创作前的‘动荡’和’安
定’,是艾芜和沙汀创作准备期的不同特征。”故造成
两位作家选材的差距。“动荡使艾芜视野开阔,素材
丰富,驳杂而五颜六色;安定使沙汀眼光集中精于选
择,色调比较单一。”而作家表达思想内涵的角度的差
异也会造成艺术风格的迥异,“艾芜的小说中散发出
浪漫主义的气息,沙汀的小说中则蕴含着现实主义的
种子”[9 J。这是通过考察两人创作前不同的家庭背景
和人生经历来概括两人作品取材的不同,以及艺术风
格的差异,这种知人论世的考察得出的结论是令人信
服的。而吴进在《论沈从文与艾芜的边地作品》・文
中指出,“鲜明的‘地方味”’将艾芜与沈从文联系在一
起,他是以边地题材作为比较两位优秀作家的切入
点。作者指出,“绮丽动人的边地风光”是沈艾边地作
品动人之处,但两人笔下的景色又是迥异的,艾芜的
南行篇章,“总离不了南国蛮野的群山,峡谷间奔流的
大河,离不了那漫山遍野的的原始森林,那夜晚吓人
的松涛,以及那些路边稀疏的茅屋野店”。而“沈从文
不象艾芜那样冲动和新奇,而有一种醉心其中的宗教
虔诚感。他在自然中感到一种永恒的宁静和庄严”,
“这种对自然不同的描绘(一奇崛,急促;一平和、舒
缓)蕴含了作家们不同的审美追求和对自然的不同领
悟,然而又都是不同地域自然特点的反映”。而作者
又进一步指出了艾芜在描写自然地域上的不足之处,
“艾芜笔下的人物往往是直接生活在自然背景中,自
然和人物构成了茫茫地域中的两级,而缺少关于历史
悠久的民俗风情的细致描绘”。故“艾芜笔下的边地
风情就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当然,作者得出这个
结论是相对于沈从文作品而言的,但是也有其中肯之
岳争艳李海琛:艾芜《山峡中》研究述评
处,毕竟艾芜笔下的自然景观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
人物的塑造做铺垫的,它缺少一种地域文化的气息,
当然在文章中,作者也为此做了解释,艾芜是“活动在
一定自然背景下阶级对立之中”,而沈从文是“活动在
自然与民俗、历史与现实的完整统一之中”。而也正
是“由于地域文化氛围及作家审美理想的不同,沈艾
笔下的边地人们虽然同有一种原始活力,但表现形态
却大异其趣”,“艾芜笔下的劳动者的生活强力是带有
强烈的反抗意识的阶级抗争”。如《山峡中》的野猫
子。吴进的这篇文章从两位作家作品中地域文化差
异与笔下边地人物内涵的区别这两个角度来考察,角
度独特、新颖。
除了与同一时代作家作品进行比较,90年代将
艾芜《山峡中》放在世界文学的长廊中解读的研究者
可谓是蜂拥而至。同为20世纪30年代作家的川端
康成与艾芜,“在题材的选取、思想情感的表达和艺术
技巧的运用以及审美追求等方面表现出很多相似或
相同的特征,,Elol。也正因为这两位来自不同国度有
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有着许多可比性,学者们就把
两位作家的代表作《山峡中》与《伊豆的舞女》放在一
起进行比较。付金艳《漂泊的人生漂泊的文学——
(山峡中)与(伊豆的舞女)比较》一文认为虽然“都是
漂泊题材,作品中的‘我’都带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小
说都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但是,《山峡中》的流浪者
“我”是“生活流浪”,《伊豆的舞女》中的主人公却是
“精神流浪”。付金艳概括出两部作品最显著的差异
及主题内涵的不同:“艾芜在《山峡中》着力刻画的是
下层人物的顽强的求生意志,而川端康成在《伊豆的
舞女》中强调的则是人性温暖的的光辉。”H。。作者从
两位作家人生经历以及创作心理的差异来考察投射
到具体作品创作中的差异,可以说在平行比较层面是
比较成功的。将法国作家梅里美与艾芜作品放在一
起进行比较,这在90年代并不新奇。陆锐发表于90
年代的《梅里美的(嘉尔曼)和艾芜的(山峡中)的比
较》一文重点对比了两部作品中性格颇有相似之处的
主人公“野猫子”和“嘉尔曼”,“嘉尔曼是两极端个性
的结合体,她的邪恶是登峰造极的,也勇敢得灿烂辉
煌,她美中带恶,是朵恶之花,如罂粟。
野猫子则凶中带美,是朵纯洁之花,如野玫瑰”。
作者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中国式吉普赛女郎”与外国
吉普赛女郎的本质区别¨ J。杜丽琴于2001年发表的
《(卡门)与(山峡中)比较研究》把比较的重点放在了
文章结构的异同上。她指出:“这两篇小说的叙述角
度是一致的,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而且都运用了
倒叙的艺术表现手法,但其中又有一些风格上明显
差异。”《卡门》的小说有一种“双重的叙述效果,丰富
了读者理解小说的视角,这是(山峡中)所不具备
的”。“艾芜采用的是写意的手法,对人物只是简明地
勾勒、点染,表现出中国传统的一种审美心态。而梅
里美则是浓墨重彩,肖像描写、行动刻画、心理描写等
多种手法并用”n 。这篇文章避开了单调的人物形
象对比,而把关注的视角放在小说的结构布局差距
上,通过详细的剖析让我们能从多重视角深化对作家
作品的了解。研究者把艾芜的《山峡中》放在比较文
学领域进行研究,的确有助于对作品有更深入的解
读,但是不可否认如果研究者仅仅把眼光局限在人物
形象,思想内涵,审美特色这几个方面进行单调的比
较,会造成结论的重复与材料的堆积,从这时期的研
究文章中我们就能看到。
艾芜作为现代文学史颇具个性的作家,其作品还
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我们期望能在纵横交错的文学研
究中发现艾芜《山峡中》新亮点。
参考文献: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08.
[2j毛 文,黄 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艾芜专辑[M].四
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79,4.
[3]陈翔鹤.谈《艾芜短篇小说集》[N].光明日报,1954—04—
17
[4]雷 锐.一个中国型的吉卜赛女郎形象——析艾芜小说
《山峡中》的野猫予[J].名作欣赏,1983,(3).
[5]钟文光.试论“中国式的吉卜赛形象”的塑造——读艾芜的
名篇《山峡中》[J].韩山师专学报,1986.
[6]周立波.读《南行记》[J].读书杂志,1936,(3).
[7]刘宗涛.谈艾芜的《山峡中》[J].龙岩师专学报,1988,(6).
[8]胡德培.中国现代作家选集:艾芜[M].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6,2.
[9]邢铁华.双星同耀——论艾芜、沙汀的文学创作[J].四川
现代作家研究.
[10]付金艳.漂泊的人生漂泊的文学——《山峡中》与《伊豆
的舞女》比较[J].社会科学家,2004,l1(6).
[11]陆锐.梅里美的《嘉尔曼》和艾芜的《山峡中》的比较
[11].乌鲁木齐大学学报,1997,12(6).
[12]杜丽琴.《卡门》与《山峡中》比较研究[J].曲径师范学院
学报,2001,(1). (下转第89页)
・7l・
李量:《雪花和秘密的扇子》:女书文化的东方主义话语思考
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
Orientalism Studies of Nii Shu
Ha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
Abstract:Contemporary Chinese American writer Lisa See’work 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 is back—
ground for Chinese nil shu culture.It c?nveys a profound subject of Chinese female.The present paper analyzes
the subject and narrate feature of the work,explores how the contemporary foreign writers going beyond Oriental—
ism;and points out the foreign writers can not completely shake off the influence of Orientalism,predicts the di-
rection of mutual respect,assimil—ation and compatibility among heterogeneous cultures.
Key words: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Nil shu;Orientalism
(责任编辑:肖玉林)
(上接第7l页)
≯
A Summary of the Studies on Aiwu’S Canyon in Mountains
Yue Zhengyan,
(Literaure CoHege of Guangxi Teachers’
/chen
University,Nanning 530001,China)
Abstract:There has been much achievements on the study of Aiwu’S Canyon in Mountains since its first
publication.The present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multiple—dimensional illustration of the
artistic figure Wild Cat(Ye mao zi)who posseses a profound and rich content;the attention to the artistic charac-
teristics of the fiction,especially the depiction of environment;the enlar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k in
the a嘲of comparative litemture.
Key words:Aiwu;Canyon in Mountains;artistic figure;discri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arative re—
search
(责任编辑:李映山)
・89 ・
本文发布于:2023-01-19 01:05: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15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