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薄壳结构

更新时间:2023-01-18 22:46:23 阅读: 评论:0

上海市中考中招指南-un的字


2023年1月18日发(作者:西青区实验小学)

由“薄壳结构”读音所引发的……薄壳

结构

话题:薄壳结构解决问题的方法读音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人类的“老师”》中有一段文

字如下:“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

能把它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

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

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

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

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薄”、“壳”都是多音字。这

两个较难辨音的字同时出现在一个词语中,课文、教参中并

没作特别说明,这两个字该怎么读?“薄”在这里究竟该读

“báo”还是“bó”呢?“壳”在这里应该读

“ké”还是“qiào”呢?这着实是个令人头疼的问

题。我曾教过这一课,就这个问题和同行们进行了多次的讨

论,也征求过专家们的意见。但大家的意见始终不能高度统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的张庆老师在《小学语文研

究》第1~2期有这样一段论述:“‘薄’字‘文读’则读

‘bó’,也就是说书面语色彩较重的‘薄’多读

‘bó’。如‘薄弱’、‘淡薄’、‘薄命’、‘薄暮’、‘尖

嘴薄舌’等等。那么怎么分别呢?《异读词审音表》中说:

‘báo(语)常单用’,bó(文)多用于复音词。

‘语音’的特征是常常单用,这比较好掌握。至于‘复音词’

就比较难区分了。如‘薄纸’与‘薄命’,哪个是复音词,

哪个不是复音词呢?我们大致可以这么来区分:看看它们是

不是结合得紧密,是不是比较凝固。后者结合得比较紧密,

应视为复音词,读作‘bó命’;前者结合得不紧密,

结合得不紧密就等于单用,应读作‘báo纸’。‘薄雾’

是属于结合得不紧密的,所以应读作‘báo雾’。附

带说一下:‘地壳’、‘金蝉脱壳’中的‘壳’注音作qiào,

是‘文读’,故应读qiào,口语中应读‘ké’。”

对照张老师的论述,再细细研读字典:“薄”字在字典中其义

项区别于“厚”时,读“bó”,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在有些

字典中这个义项之后还会解释一句:用于专用词语或外国译

音。而“薄壳结构”中的“薄”字正是取这个意思,加之“薄壳结

构”本身也是合成词,更是建筑行业的专用词语,所以此处

“薄”应读“bó”。“壳”是指坚硬的外皮,而“薄壳结构”

所涉及到的概念正是取此义项。但“壳”读“qiào”音时

与其读“ké”音时的意思是相同的,并且字典中已明确

标明“ké”音只用于口语,所以像这种被广泛应用的建

筑行业的专用术语,毫无疑问应该使用书面用语,读

“qiào”。而且“薄壳结构”在文中出现时,都加注了双

引号。综上所述,“薄壳结构”中的“薄壳”二字自然应该文读,

读做“bóqiào”。这样繁复的语法是无法给四年

级的孩子们分析的。要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明白并记住这个词

的读音呢?胶着着矛盾着走进了课堂。揭题自读后,课堂上

起了争执和小小的骚动:在检查预习环节,进行开火车朗读

课文时,涵把“薄壳”读成了“bóké”,一向性急

的正急急打断:“不对不对!是‘báoké’!”

这一下,叽叽喳喳,争执四起,四种组合的读音都出来了。

我拍了拍手,阻止了喧闹。然后分别请了声音最大的几个孩

子,让他们说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读音。有的说是查字典、

有的说是问爸妈……我问其他同学能否接受这些意见?能

否统一?孩子们都有些不肯放弃自己的看法,各执一词,相

峙不下。我心里一动:这倒是个好契机…………新课程标准

着重凸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开放创新”,积极倡

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语文的主角,并且帮助他们进入学

习语文的角色中。这不就是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作为主角,

进行探究学习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停下了讲课,组织孩子

们按照选择读音的不同,分成了四个大组,人数较多的可以

分为几个子组。要求他们利用所有的资源:字典、词典、父

母亲友、电脑网络……来寻找“薄壳结构”中的薄壳二字的准

确读音,要求有充分的依据。并就调查研究的过程和得出的

结果,写出小论文,看谁的理由最充分,最有说服力。“这就

是今天的家庭作业。”我的话音一落,孩子们就欢呼起来,个

个跃跃欲试。…………第二天,第一节就是语文课。课前,

孩子们一趟趟从办公室门前探头,我都装着看不见。踩着预

备铃进了教室,一张张小脸写满了急切地的等待。孩子们的

辩论、讨论过程让我欣喜。他们的理由五花八门,寻求渠道

多种多样。他们的合作研究过程、有理有据的分析以及得出

的结论让我吃惊。几乎大家都查阅了种种词典,甚至还有在

父母帮助下查阅辞海的。多数同学还通过电脑查找到了大量

的网络资源,并进行了筛选。经过讨论,大家一致接受了康

的那一组的结论:“bóqiào”。理由1、查字典。

薄的两种读音字义一样,一个用于口语,一个用于书面语。

壳字也是如此,比如“金蝉脱壳”。“薄壳结构”是建筑学的专

业术语,不是口语。理由2、坤的父亲带着他去找到搞建筑

的朋友,得出这个词是读“bóqiào”。娆的理由

最可爱:在百度上打拼音,只有bóqiào能打

出来。欣喜之余,进行了反思。行知先生写过一首儿歌《小

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

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

的教育思想,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首先,

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张扬其个性、点燃自主学习的火

花,这远比教给孩子一点知识更为重要。自主学习是学生对

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

它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可持续

发展。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

越高。”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一个自

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经

历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

引导学生寻找、利用自己所喜欢的方法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

问题。其次,应精心组织、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

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应有明确的责任

分工、有竞争的互助学习。我在孩子们这次的合作探究学习

的过程中,忽略了合作的指导,造成有些小组合作不顺畅、

甚至失败,有些孩子是独立完成任务的。而那些团体合作好

的小组的组长,多数都是班级小干部,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做教师的要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合作学

习的角色中,使每一位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合作组中不可缺的

一员,其他组员需要自己的帮助、自己也需要别人的帮助,

要学会“分享”与合作,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利。合

作组中有分工、有责任。每个人都要为合作出力、负责。这

样才能保证合作成功。第三、教学中要抓住随机生成的教育

契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探究学习是以

问题为载体,创设某种情景或途经,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分

析、处理信息的学习方式。对没想到或者不明了的事物,孩

子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迫切想揭开庐山真面

目,于是想搞明白,弄清楚,就会主动积极地思考、探求,

进而得出答案。但是我们探究的目的并不是仅仅是得出一个

正确的答案。让学生“说清”得出答案的探究过程的思考是给

为重要的。在让学生说答案的时候,首先要强调的是不要过

于重视答案是否正确,不要用答案的正误去束缚孩子的思

维,而是要引导学生对所获取的答案作出合理的解释,当然

这种解释需要有严密而系统的思考。孩子的解释建立在他们

各自的经验上,融合了孩子对事物细致的认识和观察。在这

种程度上说,他们的解释不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他们

把观察、经验与思考结合起来,这代表了孩子各自最好的思

维方式。引导孩子经常对自己获得的答案作出解释,那么孩

子就拥有了思维过程和得出结论的能力,拥有了自己的思

维,往往就会具有一种较好的探究状态。这一课的学习中,

“薄壳结构”该怎样读才是正确的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

孩子们藉此所拥有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科学选择解决问

题的方法的能力。第四,教学时应善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使孩子有机会拥有更多的思维权力和思维实践,切切实实提

高思维能力。正因为这样,老师在课堂上就要尽可能为学生

们创设和谐、自由宽松的思考氛围,让孩子们拥有充足的思

维时间。然而,仅仅在课堂上这么做还远远不够,课堂之外

也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运转。比如本课的“薄壳结构”的读音,

孩子们在课本中无法找到答案,就自然把目光转向课外,运

用工具书,到网上查寻、向专家请教等。这样一来,学生的

动手探究和动脑思考就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既延长了学生的

思维时间,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促使孩子的思维得到

更大的发展。孔子曾对“学”与“思”两者的关系作了十分精辟

地阐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时至今日,在信

息量以几何倍数递增的社会现实中,我们更应积极引导学生

在探究中思考,在合作中成长,共同收获成功的喜悦。

本文发布于:2023-01-18 22:46: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09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乡村女人
下一篇:烟火歌词
标签:薄壳结构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