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将进酒教案

更新时间:2023-01-18 22:17:02 阅读: 评论:0

洛阳电焊培训学校-都的组词


2023年1月18日发(作者:qq空间登陆页面)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通用10篇)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

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

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诗作《将进酒》

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过程:

一.导入

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许多文人,

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

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

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

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

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

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

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这就是他

的《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

(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

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

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

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

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一)、大家先听老师读,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

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二)、指导学生用不同方式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2遍)大声读、旁若无人的读

2.学生示范,点评

3.齐读(第一遍:学生试着读,第二遍:看指挥读)

4.男女生分角色读

5.和读(配乐)

(三)、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

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悲壮的(找出对

应诗句:)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愁苦的(找出对

应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一开始就将我们拉到了奔腾咆

哮的黄河岸边,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河落九天”的气魄。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

会感到心情怎么样?

——激动

几乎所有的文人面对着流水,都会诗兴勃发,比如《论语》上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

沧海”,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他们在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江水时往往会想到一

种感情,那就是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李白也一样。

正所谓“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这从天而降的黄河之水还有回头的一刻吗?

——没有,

他只能像作者说的一样

——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么接下来,李白从这一片浩浩汤汤的江水联想到了什么呢?

——人生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

——人生和江水一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江水的流逝正像一个人生命在时间的轨迹上慢慢流逝一样,一去不返。

人生是短促的,那么李白又把这种原本就短促的人生写得更加不

可把握了,“朝如青丝暮成雪”。早上还是“青丝”,傍晚就青丝成

雪,

如果说前一句将我们拉到了一个大的空间中,那么这一句就让我

们在时间的一去不返中体味人生。实际上,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提到悲,很多同学马上就会想到很多诗句,比如李煜的“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

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那么,李白的悲是这样柔婉的悲吗?

——不是

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就是说不仅是

“悲”的,而且还有一种“壮”的感情融于胸中。

所以,李白这时候的感情是悲壮。

由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由衷赞叹变成了对人生苦短的悲壮情怀。

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把前两句读一遍,注意读出这种感情的变化

来。

人生真是很短暂的,那么如何面对这种短暂的人生呢?

李白选择的方法是纵酒狂歌。

李白毕竟是一位豪放的诗人,在下文他用一句话就把这种悲的感

情逆转过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读完这一句,

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其中两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感情:

“欢”和“乐”。

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自信。

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读着这几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狂傲不羁的李白在明月之下

与朋友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人生高兴的时候就应当及时行乐,不要

辜负了清风明月,金樽美酒,不要时时刻刻都想着功名呀、事业呀、

理想呀,有才干总会得到老天给予的使命,该来的总有一天会到来,

就像金钱一样,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成了欢快。(多媒

体)

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读出感情的变化来。

(学生读两遍)

李白在酒中渐渐的找回了自我,在酒酣耳热之际,他呼朋唤友侃

侃而谈“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他不仅自己喝,还劝

他的朋友喝。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另外,同学们感受一下,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

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使得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加快了诗歌的节奏,甚至有

一些咄咄逼人的感觉,那么这就使得诗歌的旋律加快了,旋律的加快

实际上就反映出作者这个时候的心情是非常激动地,他的情感由原来

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多媒体)

行文至此,诗人的狂放甚至使他忘记了这是在写诗,“与君歌一

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样的生活化的诗句非但没有让我们感觉到

粗俗,相反,我们仿佛从这里见到了一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

那么李白的这一去劝酒歌里谈到了什么呢?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钟鼓馔玉”意思就是

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

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愿醒”,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刚刚展露头角时就曾写下

“事成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作为一个儒生,他有着强烈的实现理

想和抱负的愿望,然而,这首诗写成之时他却已经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原本能够做

成一番事业,现在却只能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他说“古来

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

慨。

接下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作者在愤慨之

余,想到了陈王曹植,想到在陈王的宴席上,那些圣贤之才放怀壮饮

的豪情,。

自己就像曹植一样备受排挤,有志难展,所以他说“陈王昔时宴

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

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多媒

体)

好,让我们把诗的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遍。(岑夫子,丹丘生,将

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

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读出由狂放转为愤恨的感情的变化来。(学生读两遍)

好,让我们把诗的从开头到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遍。读出从愁苦

到欢快到狂放再到愤恨的感觉来。(君不见————斗酒十千恣欢

谑)(两遍)

然而愤恨之情刚刚显露,诗人又回到了酒中。“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

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

这种彰显使我们又看到了那个高唱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

馐值万钱”的李白,看到了那个“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的李白,看到了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

看到了一个用激情和豪放的浓墨重彩写成的大写的李白。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

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多媒体)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诗歌的

最后一句写道“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

而是“万古愁”。

“酒尽兴来”,原本是应当高兴的时候,然而这种愁为什么不消

反长了呢?刚才说过“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是诗人的欢

快的弦紧紧地绷了起来,然而这种欢快却只能用酒来麻醉,甚至这种

短暂的欢乐也被“愁”这股力量一触即断,在恣酒欢乐中诗人猛然发

现,“愁”就像一个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着他。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多

媒体)

好,让我们把诗的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遍。(主人何为言少钱,—

—与尔同销万古愁),

那么从悲壮到欢快到狂放到愤恨再到癫狂再回到愁苦,这就是本

诗的情感脉络。(读)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

狂放——愤恨——癫狂——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

“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

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

(找同学回答)

1.政治遭遇(诗人李白的政治梦想与诗人的秉性、情趣、个性的人

格)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

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

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

使他郁郁不得志。

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

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

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

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

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

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

液,狂是脊梁。

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论丛》中这样写到“…(李白)自己的生命还

想要超出世间。……他的境界之高,正高在他这个超人生的人生上。”

他内心深处所期望的不是在现世规则之下对他人的控制,而是扔掉规

则对宇宙万物的掌握。或者说,他最想做的不是可做之事,而是不可

完成之事。他因“不可完成”而豪情万丈,也由于相同的缘故而倍受

打击。

正是以上的种种原因是的李白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立体的自我,

成为了宇宙间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种复杂的个性体现在诗歌之中,则是快、狂、逸、达。

(再根据遭遇和矛盾齐读课文)

李白是诗人,是酒仙。诗人的思维是穿越今古的罗盘,承前一千

年,启后一千年。诗人摇摆的身躯不羁于长安城内的莺歌曼舞,犀利

的目光明亮于唐代以后悠悠千载。诗人放荡的思绪飘荡于崇山峻岭之

间,游弋于碧波万倾之中,面对无人理解的苦恼、伤楚、迷顿,还不

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得潇洒

自在。即使是酩酊大醉,忘记昨天今天和明天,把历史当作下酒菜,

裹卷在酒杯中颓然而废,只在某个月夜轻轻叹息一声,吟起“窗前明

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就是李白,这就是那个把包罗万象的躯体释放于长天大地的李

白,这就是那个醉出一个诗仙,洒出千古诗章的李白。

让我们还是用余光中先生的诗句来结束我们的李白之旅吧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

个盛唐。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近)。

在武则天称帝的大足元年(701),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所统辖的碎叶

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可能是一

个富商。五岁时,李白随父亲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县)。

李白少年时代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他“五岁诵六甲,十岁

家”。“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

如。”20岁前后游历了成都峨眉山等地,还和一个叫东岩子的隐士共

同在青城山隐居了数年。这些生活经历对李白思想性格的形成有着深

刻的影响。

李白一方面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热衷用世,追求功名,想要

“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

粪土王侯,隐逸求仙。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功成身退的处

世态度。正如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所说:“奋其智能,

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

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开元十三年,李白25岁,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离开蜀地,开始

漫游。他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望,得到

某个有力人物的推荐直取卿相,漫游正是为了寻找这样的机会。李白

出蜀后,南游洞庭,东游金陵、扬州。后来回到江夏一带,在湖北安

陆与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了婚,遂定居安陆。后北游

洛阳、太原,东游齐鲁,寓家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天宝初年南游会

稽,与道士吴筠隐于郯中。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漫游了半个中

国,写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才能。

天宝元年,李白42岁,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李白初

到长安,得到了玄宗的礼遇,“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

潜草诏诰,无人知者。”(李阳冰《划堂集序》)但李白只是以文学辞章

见重,供奉翰林实际上是虚职,没有什么实权,他那“济苍生”、

“安社稷”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尤其是自开元末年以来,政治

日趋腐化,政权把持在奸相李林甫等人的手中。李白不肯投靠权贵,

在政治上自然是没有出路的。他“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

纵酒狂歌,桀骜不驯。于是,诽谤和冷遇接踵而至。他感到自己留在

长安已经多余,便恳求还山,于天宝三载痛苦地离开了长安。

经过长安三年的政治生涯,李白对现实的认识比较清醒了。在供

奉翰林期间,他写了一些歌咏宫廷生活的诗歌,但这不是他创作的主

流。总的来看,他的创作比前一时期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更深刻的政

治内容。

从天宝三载到天宝十四载,李白又漫游了十二年,游踪启蒙及汴

梁、齐鲁、江浙、燕赵。李白离开长安不久便结识了杜甫,二人结下

了深厚的友谊。从天宝四年开始,李白更热衷于求仙访道,试图以宗

教麻醉自己,以摆脱胸中的'悲愤与苦闷,可是,他并没有忘怀现实政

治,这一时期的政治腐败在他的诗中得到了曲折的反映,使他的诗歌

带有更为深广的忧愤。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李白由宣城流亡到

郯中,后隐居庐山。在这期间,他写了一些反映战乱的诗歌,表达了

忧国忧民的感情。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十二月,肃宗派弟弟永王以搞

敌平乱为号召,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能人,顺江东下,路经庐山辟李

白为幕僚。李白出于报国安民的诚意,加入了永王幕府。

肃宗与永王之间矛盾很深,肃宗深怕对方抢夺自己的帝位,便发

兵征讨。至德二载,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也以从逆罪被抓进监狱,第

二年长流夜郎(今贵州省桐梓一带)。乾元二年春,李白行至三峡遇赦放

不觉,后往来于宣城、历阳等地,仍然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上元

二年,李白61岁,听到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的消息,还曾请缨从

军,半道因病而还。宝应元年(762),李白到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十

一月病逝,享年62岁。李阳冰将他的作品编成《草堂集》十卷,可惜

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李白的诗共约一千首。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篇2

教学重点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

2.鉴赏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

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

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

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

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

《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写作背景介绍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赐金还山”之后。他当

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

宴,这首诗可能是三人饮酒宴上的祝酒辞。

三、分析鉴赏

提问:李白的诗歌风格一向是豪迈不羁的,你认为这首诗和他的

一贯风格有区别吗?

明确:这首诗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这首诗中诗人

的感情变化极快。

(参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152页)

提问:你能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感情的起伏变化吗?

明确: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寻欢,

想要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联系自己遭遇,借酒抒发愤世嫉俗之

情。结尾变得狂放,要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一同

消除、忘却。

四、写作特点

提问:本诗你读来有何感觉?

明确:略

提问:以往我们学习的古诗多以七言为主,那么这首诗有什么特

点呢?

明确: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

落。且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多变,奔

放而流畅。

五、学生诵读全诗

六、作业

课后练习第二题。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文学

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古来文

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然而,其中饮酒诗做得最好,也是最多的,恐怕要推诗仙李太白

了。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

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其《不见》中,杜甫还

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李白的一生。

可见,酒似乎与李白的一生紧密相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

赏他的这首劝酒诗《将进酒》。

二、整体感知

过渡:学习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

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诵读,我们才能用我们的情感和心声去感

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声。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著名演员濮存昕是如何用他的声音来诠释李

白含蕴于《将进酒》一诗中的情感的。

播放录音。(点评:濮存昕的朗诵,带有明显的表演性质,虽非尽

善尽美,但他对诗歌的节奏与情感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

在我们刚才的听读过程中,濮存昕的朗诵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

特点?

明确: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一个快慢高低的变化起伏过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与起伏?

明确:源于情感的变化与起伏。

那么,诗人的情感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呢?

板书:情感发展

下面请大家把你们的音腔打开,把你们的情感释放出来,我们一

起来把《将进酒》朗诵一遍。在诵读的过程中,请大家用你们敏锐的

直觉感知一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如果不能,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可以同桌之间讨论,拟出作者情

感发展线索。(3分钟)

三、课文分析

悲伤

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

诗人“悲伤”什么?(韶光易逝,人生短暂)

这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伤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黄河水的“不复回”,表现韶光易逝。

以水来表现时光短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

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现人生短暂。

在表现“悲”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手法呢?(夸张、比喻、对比)

还有一种手法。诗人通过对黄河这一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

种悲伤的气氛,寄寓了诗人的情思。这样的手法是?(起兴。《孔雀东

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小结:诗歌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韶

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那么,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如课

后诵读提示所言:前两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故慷慨有之。但诗

人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单读,点评)

那么,作者在文中一直感伤下去了吗?

欢悦(洒脱)

你是怎么看出诗人并没有把对人生短暂的感伤继续下去的?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一句表现的是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及时行乐。

过渡:有诗云:“一杯清酒聚知音,半生相知有几人。”如今,

三位挚友相聚在一起,正好开怀畅饮,故而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

须一饮三百杯”。(夸张,表现友人相聚之乐)所以,这一个小节,表现

的情感应该是?(关键词)

板书:欢悦(或洒脱或欢乐)

那么,这一小节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慷慨激昂,读出欢悦与

洒脱劲)(齐读)

不经意中,哪一个句子被大家重读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一句包含哪些含义?

1.表现出诗人充分的自信,从“必”可以看出。表现出诗人儒家

的那种渴望积极用世的心情。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那么,又为何不为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而举杯痛饮呢?

即使破费千金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

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却又不被金钱所驱使,足令天下的凡夫

俗子咋舌啊。

2.结合当时诗人的生活背景,词句也暗示了诗人的怀才不遇。

小结:但无论是自信,还是自伤怀才不遇。我想,这也许都会是

李白饮酒的一个诱因吧。

过渡:(教师读劝酒过程)中间是劝酒的过程,引出劝酒辞。(学生

齐读劝酒辞的内容)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篇4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起兴、用典、夸张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赏析诗中情感脉络之变化,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内容与

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曲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并学会联想比较的鉴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

“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鉴赏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以杜甫《饮中八仙歌》导入,谈谈诗中礼拜形象。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简介(略),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换?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朗读全诗,教师范读。(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

四、分层赏析,理清脉络,帮助诵读记忆。

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

呼应)

↑↓

自己高|潮转折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

(自信)

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

品味思考交流

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

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

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

你怎样理解?

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

出世思想:圣贤寂寞

作者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

“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往古圣贤不被君王赏析之人。

自己与自己同时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运之人。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篇5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

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

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

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

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

诗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

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

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

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

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近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

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

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诵读。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

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

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

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

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

教具

多媒体课件、《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配

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

奏)、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

感很强)、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

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

境,深情导入:

1、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

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

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

褪色的名字。

2、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

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读过这首诗,你感觉李白

是怎样一个人?——豪放,嗜酒,有才。是啊,三杯通大道,一斗合

自然,李白喝酒,那是多多益善,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情。他嗜酒如

命,自言“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将进酒》就是他酒酣之时嚷出来的杰作。明人

徐增认为“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3、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许多文人,

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

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

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

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

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

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

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这

就是他的《将进酒》。(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

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

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

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

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

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

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

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

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

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

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

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

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

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

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

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

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

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

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收集与酒有关的

诗词名句。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

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

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

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且看——

(课堂展示)

①、诗→“酒”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

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兰陵美酒郁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

何处是他乡。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1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②、“酒”→诗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

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

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

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

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看来,李白天生为诗酒而来,为后人读

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

4、初读解字词知韵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掌握字词文意。

①、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②、播放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初步感知全诗的韵律和

气势。

③、分组诵读,画出韵脚。明确:韵脚:来、回、发、雪、月、

来、杯、生、停、听、醒(作平声)、名、乐、谑、酌、裘、愁。

5、识记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qiāng)莫使金樽空对月(zūn)烹羊宰牛且为乐

(pēng)

岑夫子(cén)钟鼓馔玉(zhuàn)斗酒十千恣欢谑(zìxuù)

呼儿将出换美酒(jiāng)千斤散尽还复来(huán)。

三、引领探究

㈠、二读品酒兴,读出酒意。

1、诵读指导:

①、播放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理解诗中句

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有感情、得法诵读全诗。

②、因声求气:诵读时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

密转换。

指导示例:开篇两句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迎面扑来,第一

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第二句“奔

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

的咏叹韵律。接着,又是两个同样的长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但五六句,诗人感情由“悲”而“欢”,节奏顿转和缓,句式也变为

七言,“须”“莫”“必”“还”“且”将欢畅之情推进、提升、积

聚成高亢、嘹亮的“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豪歌壮举,至此,诗人

狂放之情渐趋高潮,诗的旋律愈益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

杯莫停”,忽然加入四个短句,不仅诗的节奏变化,也仿佛听到酒席

上频频的劝酒声。更甚者,诗人连声劝酒,诗兴大发,引吭高歌。之

后,诗人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发出最后的豪言壮语:千金散

尽还复来,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呢!诵读至此,我们的身体里、声

音里好像也奔涌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③、分组诵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

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

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

/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

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

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

古愁。

2、分组讨论:

①、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

明确:起兴→饮酒作乐→劝酒→酒后吐真言

②、李白怎样劝友人喝酒?为此找了那些理由?(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补充)

明确: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须尽欢,将进酒,杯莫停。

要饮,要狂饮,人生得意要饮,现在不得意要饮,人生短暂,及

时行乐。

劝饮,劝豪饮,富贵不足取,饮酒可留名(历史),怀才不遇,

借酒浇愁。

㈡、三读赏酒情

1、诵读赏析:

①、播放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

现场感很强)

②、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兴酒情。

③、吟咏诗韵:在诵读中发现,全诗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

言句“破”之,参差错综,以散行为主,用短小的对仗点缀,节奏徐

疾变化,奔放不随性。这首诗篇幅不长,而五音繁会,气象不凡,笔

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尤其是音韵、节奏

随诗情起伏,缓急高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只有思随情转,音以

律变,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沈

德潜《唐诗别裁集》)

2、讨论探究:

①、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

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

怎样的感叹?

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

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黄河如丝天上来,洪

波东流射大海。”“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写出了黄

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以黄河起兴感叹时光易逝。

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

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

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

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

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

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

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

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两组长句表达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请找出分析。

明确:夸张,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

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痛快

事,得意事,不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为了表现豪情。

③、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

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

明确: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狂↓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感情主基调:愤慨

㈢、四读话酒话,吐真言。

1、诵读品析:

①、播放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

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②、学生自主诵读喜欢的诗句,试着背诵全诗。

2、讨论探究:

①、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只要人生暂时得意,就可以纵情高歌,要有坚定

信念。

②、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

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三

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

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

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③、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中“圣贤”的含义,分析用典的作用。

明确:“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

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行经,不

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

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

④、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明确: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钟鼓馔玉”“不足贵”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

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

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

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

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

权贵的鄙弃和蔑视。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愤慨。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

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⑤、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请你说几句话安慰安

慰他。

明确: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借饮酒

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

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

四、训练检测:

1、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2、课堂检测:

①、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慨。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

快,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

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

狂放之情。

②、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

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③、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

如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五、总结升华: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一是

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

为:反抗传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

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回到王法所规

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有以上二者。他的梦碎

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

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

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

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

低回,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

六、拓展材料:

1、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

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2、《将进酒》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与夸张手法有关,

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

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

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

汹涌的郁怒情绪。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

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

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

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

3、李白对黄河素来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以极为豪放热情的

诗句歌颂黄河。在《将进酒》诗中,诗人又一次歌颂了黄河,并与自

己的身世之感、傲然之志相互映衬,抒发其热爱生活、蔑视权贵的感

情。饮酒行乐既是抒愤,又从愤慨中显示豪迈乐观精神,而不流于伤

感。以乐写哀,以豪放衬悲慨,因此,从而构成乐观的豪放的基调,

从中显示出诗人可贵的傲骨精神。

4、《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

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

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

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

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

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

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

享受生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

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

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七、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

2、背诵并默写全诗。

八、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自主学习

引领探究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狂↓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感情主基调:愤慨

训练检测

总结升华

九、教学反思: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

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宋人严羽评点李白这首诗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

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唐诗别裁》中说:“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

才是谪仙人面目”。

这次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把《将进酒》编

入“诗歌之部”第三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点是因声求气、吟

咏诗韵,作为赏析示例,在实际教学时,应该以诵读指导为重点,设

计课堂,师生互动,充分利用课文的各种音视频资源,结合名家朗诵,

具体指导学生的诵读技巧,即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

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做到有感情、得法的诵读诗句,在诵读中,师生

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讨论探究有关问题,理解诗歌主旨及深厚的底蕴。

切忌面面俱到,全面分析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如果这样,就会

本末倒置,也不能准确理解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作为单元的赏析示

例也就起不到示例应有的作用。

当然,名家的朗诵很到位,学生诵读很给力,作为学习的主体,

地位是突出了,但学生的节奏稍显缓慢,以后要做适当调整。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篇6

一、课程分析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

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ァ督进酒》

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

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

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领会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并要让学生明白饮酒其意不在酒,而在于书法作者的蔑视荣华的愤激

之情。

二、设计理念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多读是学习古诗领略其旨的

好办法。范读与自渎相结合也是学习古文的必经途径。新课改再三强

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次课想要再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

学生自主提问来解决以上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有可能找不到学习的

重点,故采用由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有目的的选择问题,然后师生共

同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三、学习目标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四、导语设计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赋诗,自称“酒中仙”的李白一生

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

豪放的。看他来了!

〈一〉初步感知

1、分小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味诗人的情感变化。并推选出

读的最好的同学。

2、提出自己或同学在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交给老师。

(设计意图: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就要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活

跃起来.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学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有时会失去重点,所以老师必须有所挑选.)

〈二〉再度感知

由各组所推选的同学各读一遍,老师做出点评。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书读百遍

其意自现.老师也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三〉老师把挑选的问题投影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问题大致如下:

1、诗文的前两句在本文中有什麽作用?

(设计意图:本文开头两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要读懂此诗,

必要先体味这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麽?

(设计意图:只有很好的把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才能对全诗做深入

的理解。体味李白在狂傲,放荡不羁,狂喝豪饮下那颗愁苦的心。做

到知人论世。)

3、诗的主旨句是什麽,如何理解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题的设置,要学生了解李白写此诗的目的,他

要表抒的情怀。一定要学生明白品诗要知人论世,方能知其中真滋

味。)

五、课后拓展训练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

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写一段文字表述

出来。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幻灯显示)

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教学重、难点:

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赏析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让同学们预习了“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提问预习效果。

归纳知识点:

1.节奏(近体诗平仄、词牌)。

2.情绪(韵字开口、画面)。

(二)解题: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将—读qiāng,有“请”的意思

(将子无怒--《诗经.氓》),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三)朗读

1、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

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试读)

2、划出停顿,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

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其他同学继续思考

刚才的问题。

4、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

程中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思考,指

名回答)

5/师范读(录音)。

(四)品读,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介绍朗诵技巧,

指导学生朗读

(五)诵读,落实朗诵技巧,检查朗诵水平

(六)比较诵读(幻灯显示濮存晰诵读录音)。

(七)总结,成果展示。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篇8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

2、把握诗人形象

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诗仙、酒中仙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

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哥》)

二、读一读

自由读

齐读

朗诵

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听名家配乐朗诵

三、赏一赏,自主探究

理解赏析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

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水——人生

比兴、夸张

感情:悲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哪种感情,为什

么?(联系文本中诗句回答)

A、沉沦消极,及时行乐

B、怀才不遇,积极用事

3、有人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就是李白

“赐金放还”后的人生追求。你同意么?为什么?

(1)、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种想法?

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寂寞:_________。皆:__________。

(2)、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a、蔑视权贵

b、消极避世,麻醉自己

c、不平,愤恨。

4、为什么单单举陈王曹植宴平乐的典故?(讨论探究)

四、品一品:解读艺术手法

比兴

夸张

小结:浪漫风格、豪迈气概(正如一头受伤的雄狮的悲吼)

五、悟一悟:

课堂总结:回顾全篇,授之以渔

诗仙酒仙

读、赏、品、悟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朗诵《将进酒》

2、联系学过的李白诗歌,走进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

写一篇200字的鉴赏文章。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

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

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

(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

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

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

3、齐读

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

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

(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

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那

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

“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

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

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读出相关的诗句)

点拨:悲——“欢”——愤——狂

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

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

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

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

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

富复杂的情感。)

(三)、深读——读出内心境界

1、引入:话剧《李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江边,一个小孩在

吟诵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

销万古愁。”李白开玩笑地说:“你还呼儿?!”小孩说,太白先生,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何为“万古愁”啊?小孩问完,周围一片寂

然。李白没有回答,只是泪流满面。

虽是无知的童言,却值得我们深思,李白的这种种矛盾纠结,只

能说是李白的一己之悲,一世之愁,为什么说是“万古愁”呢?到底

什么是“万古愁”呢?也许我们不能穷尽这个答案,但能不能从诗中

找出一二呢?

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古往今来一切敏感的才人、

一切清醒者所共有的愁,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结,

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理想的、对现实不麻木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愁。这

愁包含了对人生短暂、功名不立、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慨叹。这种

愁绪不只李白有,李白之前的人有,李白之后的人有,甚至我们身上

都有这种愁绪。

还能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吗?

提示: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三、课堂小结

李白为诗而生,为酒而生。酒,成就了李白;李白,丰富了酒的

内涵。唯李白,方显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万

丈,在李白的杯中,酒发挥得淋漓尽致,飘香流芳。最后让我们全体

起立,齐诵全诗,穿越时空,再次去感受李白激扬的文字中流淌的万

丈豪情,与李白同销万古愁!

四、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再次感受豪迈的风格。

五、附:板书设计

豪迈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作者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

世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吟诵全诗。

2.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抑扬顿挫的吟诵方式。

3.情感目标:了解诗人感情变化的原因。

4.教学重点:诗歌的吟诵方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吟诵法。

一、导入新课

初中学过的李白诗歌:《赠汪伦》《静夜思》《行路难》《秋浦

歌》??李白诗歌的基本特点:豪放、潇洒、飘逸、清新??

二、整体感知

(一)诗人写作的时间及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白35岁,不得志下与朋友饮酒

而作。

(二)学生朗读全诗,共同为诗歌正音。

三、设计要点

情感大起大落的四个阶段:

(一)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悲叹。

1.两个“君不见”领起两组天风海雨似的排比长句

诗人落笔从空间上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基调悲壮;顷

刻间黄河流程万里“不复回”,基调又是悲。由此,从时间上联想人

生:高堂之上,对镜自视,两鬓斑白,流光易逝,人生如朝暮间短促!

悲意甚浓!

2.吟诵“天上来”高亢,水天相接、滔滔而来之壮阔;“不复回”

短促,现势不可回之斩钉截铁般慨叹;“悲白发”“青丝”“成雪”

缓重低沉,叹鬓发斑白之巨人式感伤。

(二)豪情自信、痛饮高歌的欢乐。

1.李白胸中没有喁喁而泣的纤弱,消极中深藏怀才不遇而又渴望

用世的积极。政治上不“得意”,朋友间的聚会同样也是人生中的快

事;此时不得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

杯”绝不甘休!

2.吟诵“得意”“必”读得坚定,凸显李白之自信与坚定;“散

尽”“还”“三百杯”读得潇洒,极尽“散近三十余万”“斗酒诗百

篇”之豪情。

“将进酒,杯莫停”读得舒缓,双重否定为后文高潮的到来蓄势。

(三)不屑富贵、有志难展的愤激

1.李白鄙弃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因而说“钟鼓馔玉

不足贵”,憎恨他们卑污之行径;他不仅为一己遭遇,还想到“古来

圣贤”怀经天纬地之才而不为所用;表面赞曹植豪华酒宴,其实为子

建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

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伏笔。

2.吟诵

“谪仙人”已醉,表现愤激之情亦有其特殊方式。此阶段“醉”

读何如:“长醉”是真醉,“饮者”即是席间你我,“陈王盛宴”,

笑中含悲,“欢谑”不免放浪,悲而能壮。

(四)反客为主、恣意妄为的狂诞。

1.诗人已酩酊大醉,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五花马”“千金裘”

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这样将宾作主,真是狂放

到了极点。这一切不免让人想象,诗人正“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放浪形骸。诗已至此,情已至此,意犹未尽,戛然而止。突然,又如

神来之笔,迸发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

将与仙人同悲、同乐、同醉、同狂的读者拉回,悲凉而深沉。

2.吟诵

整体语速加快,甚至不留缝隙,表现诗人大醉后的“发狂吟”;

一气呵至“换美酒”,作大停顿,三至五秒亦可,为收束全篇蓄势;

尾句是全诗的终结,诗人即便大醉发狂,亦挥之不去“皆寂寞”之惆

怅,反之,更浓、更烈、更厚、更重。读时可缓进促收!

四、本课设计构想

1.基调

基调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它的理解过程常表现

为,由直观感知到分析领悟。这首诗,初读豪气十足,深入探究后就

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主导。豪放是外壳,激愤是内核。如

“古来”二句,“圣贤”不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

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

乡的人。说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不过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

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诗人的狂放,

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意义,又可理解。诗人再以曹植为

例的意图就昭然明示了。

2.吟诵

吟诵是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它要运声发气,它要情通古人。中

学生学习大量的古今诗词,放声吟诵必不可少。但多数的吟诵限于诗

词背诵、考试得分,如此功利抹杀了诗词吟诵的浸染、熏陶目的。本

课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的第一篇,我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

生明白,朗诵、吟诵诗词绝不是背课文,它是情发于声,声凝于情;

它有高低起伏,轻重缓急;它要抑扬顿挫甚至摇头摆身,它可模仿学

习,更可自成曲调。就课堂来讲,引导学生如何去读;就习惯来讲,

长期如此,可披文入情。

五、教学反思

(一)这堂课的成功之处

1.在于让学生明白,诗歌原来“可以这样读”,学生在课堂上的

反应比较热烈,为下一步诗歌教学的展开起到良好的领起作用。

2.进一步了解了李白诗歌的特点,以及朗诵其诗歌应具有的基本

情感对教师能示范朗读而不是录音听读学生反响较好,特别是诗歌首

尾的处理,让学生耳目一新。

3.对吟诵的方法进行了宏观指导,使学生明白诗歌吟诵的高低起

伏、轻重缓急,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诗歌。

(二)但本堂课也有缺憾,一些地方处理不是很到位

1.节奏稍显拖沓,时间有些超出规定。

2.学生读的还是少,教师说的还是多。

3.课堂气氛的渲染烘托还不够,如再热烈,效果会更好。

本文发布于:2023-01-18 22:17: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07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实训心得体会
标签:将进酒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