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故事(唯物辩证法)
第二部分唯物辩证法
16、感谢你的敌人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过研究。
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分
钟要比西岸的快13米。对这些差别,这位动物学家曾百思不得
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类都是相同的,饲料来源也一样。
有一年,他在动物保护协会的协助下,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
把它们送往对岸。结果,运到西岸的10只一年后繁殖到14只,运到
东岸的10只只剩下3只,那7只全被狼吃了。
这位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了,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它们附
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为缺少这么一群
天敌。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
大。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汤武因为有残暴的
桀纣作敌人而赢得了拥护者,刘邦因为项羽而谨慎从事,最后得到了
天下。
【哲理启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
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
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
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所以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每个人都
是独立的个体,但却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他总是同周围事物处于普遍
联系之中。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必要憎恨你的敌人,若细细思量,
你也许会发现真正促使你成功的让你坚持到底的,真正激励你向前进
的不是顺境和优裕的生活,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人死地的打击、挫折
甚至是死神。而处处一帆风顺,事事顺心如意,没有困难,没有厄运,
甚至连愤怒都没有的人,很难成为强者,成为栋梁。
17、令人惊叹的洞察力
1966年7月,《中国画报》刊登了王铁人的照片。日本人从王铁人头
戴皮帽及周围的景象中推断出,大庆地处零下30度左右的东北地区,
大致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之间。1966年10月,《人民中国》杂志在
介绍王铁人的文章中,提到了马家窑,还提到了钻机是人推、肩扛弄
到现场的。日本人据此推断出油田与车站距离不远,并从地图上找到
了这个地方。接着,又从一片报道王铁人1959年国庆在天安门上观
礼的消息中分析出,1959年9月王铁人还在玉门,以后便消失了,
这表明大庆油田开发的时间是1959年9月以后。1966年7月,日本
人对《中国画报》上刊登了的一张炼油厂照片进行了研究。照片上没
有尺寸,但有一个扶手栏杆。按常规,扶手栏杆高一米左右,他们
依比例推算出炼油塔的内径、炼油能力,并估算出年产量。由此日本
人得到了当时我们还极为保密的商业情报,开始与我们进行出卖炼油
设备的谈判,从而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
【哲理启示】从表面看来,画报上的一顶皮帽子、一个扶手栏杆、
一篇国庆观礼的消息,这与当时中国的炼油能力能有什么关系呢?简
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聪明的日本人就是在这种几乎没有“任何前
提”的情况下,看出确确实实的“有”来,从这些别人看来根本没有
联系的事物中找到了必然的联系,这实在是一种超人的智慧,更是一
种非凡的洞察力。战败后的日本,之所以在不长的时间内一跃成为世
界一流的经济强国,毫无疑问,与他们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是密不可分
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认真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对它所
处的各种不同联系具体地加以分析,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
18、疯子获奖
物理学家布拉格任卡尔迪许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有两位“狂人”,
—位是19岁的马丁•赖尔,另—位是23岁的佩鲁茨。前者想用无线
电进行天文观察,后者则想用新射线观察血红蛋白。他们的想法异想
天开,因而受到核物理学家的嘲笑,甚至认为他们是“疯子”。但是
布拉格支持、鼓励他们,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学术地位。结果是众
所周知的:前者开创了射电天文学,后者开辟了分子生物学。他们分
别获得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
【哲理启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同时也是客
观的。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
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无线电学与天文学、
核物理学与血液学,二者似无必然联系,但是马丁•赖尔、佩鲁茨两
位“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看似
无干的两门科学之间,建立了新的具体联系,从而创立了新的学科。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
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
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要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
的旧现念。物理学家布拉格对两位年轻人的支持和鼓励体现了这一哲
理,他们在学术上的造诣与布拉格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19、莫如杀人
有个人喜欢谈轮回报应,逢人就劝说要积德,不要杀生。因为佛经上
说过,杀什么,来世就会变成什么:杀牛变牛,杀猪变猪,即使杀一
只蝼蛄、蚂蚁,也莫不如此。有个姓许的先生说:“那些都不要
杀,最好去杀人。他不是说杀什么变什么吗?那么今生杀人,来世还
变人,不是好得很码?”。
【哲理启示】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
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佛教中的轮回报应,其实是某些人主观想
象出来的,在这个寓言中变得如此的不堪一击。正确把握因果联系,
才能提高人们活动和自觉性和预见性。
20、大圆圈和小圆圈
一次,有位学生问古希腊哲学家捷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们多许
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对自己的解答总是
有疑问的呢?”
捷诺顺手在桌面上画了大小两个圆圈,并指着它们说:“大圆圈
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
但是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
圆圈的长,因而我接触到的无知范围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
怀疑自己知识的原因。”
【哲理启示】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
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
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先因后果、彼此制约的,都是处在因果链条的
联结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在认识某
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
一定的结果。上述论辩中的捷诺认为正因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比学生
多,所接触的无知范围也比学生多。因此,自己常常怀疑自己的知识。
这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因果关系原理,这样的论辩令人信服。
唯物辩证法又认为,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是联系的
根本内容,事物在矛盾作用下无限发展,人的认识随着客观事物的进
程而向前推移。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捷诺
的答辩结合具体的内容,运用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加以分析
研究。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接触和思考的问题自然也就多了,却
会觉得自己有许多问题尚不明白,感到知识贫乏。这是知与不知,知
之不多与知之较多的矛盾作用的结果,从而启迪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应
是无限的。这样的论辩深刻、有力、新颖,更富有深邃的哲理性。
21、工程师和哲学家
一位工程师和一位哲学家相约旅行。一天,哲学家在宾馆写旅行日
记,工程师则独自逛街。忽然听见一位老妇人叫喊:“卖猫呀!卖猫
呀!”只见老妇人身旁摆着一只黑色的玩具猫,标价500美元。老妇
人解释说,它是祖传宝物,只因孙子病重,才不得已卖之以作住院治
疗费。工程师用手掂量这只猫,感到猫身很重,看起来像是黑铸铁的。
不过,那一对猫眼则是一对珍珠,于是工程师以300美元买下了那对
猫眼。他回到宾馆,高兴地对哲学家说:“我只花了300美元竟然买
下了两颗硕大的珍珠!”
哲学家一看这两颗珍珠至少要值上千美元,忙问是怎么回事。待工程
师说完缘由,哲学家忙问:“那位妇人是否还在原处?”工程师答道:
“她还坐在那里,想卖掉那只没有眼珠的黑铁猫”。听完,哲学家忙
跑到街上,用200美元买下了铁猫。工程师见后,嘲笑道:“你
呀,花200美元买个没眼珠的铁猫!”
哲学家找来一把小刀,用小刀刮猫脚,当黑漆脱落之后,露出的是黄
灿灿的一道金色的印迹。他高兴地大叫:“正如我所料,这猫是纯金
的!”
原来,当年铸造这只金猫的主人怕金身暴露,便把金猫涂上黑漆,变
成了“黑铁猫”。现在该哲学家来嘲笑后悔不已的工程师了。
【哲理启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客
观的,而且是多样的,必须对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善于从整体上把
握事物的联系。哲学家高明之处首先在于,由猫眼是珍珠做的推想到
猫身一定是贵重材料做成。因为猫眼是作为猫身整体的部分而存在
的。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要求我们从整体出发,在整体和部分的
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中,综合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以
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要求我们,必须
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清醒地意识利:只看现象不看
本质,以现象代替本质,其危害是相当大的。它使人们处于迷恫之中,
理不出事物的头绪,分不清事物的性质,看不准事物发展的方向,盲
目地进行实践,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么一无所获,要么适得其反。
哲学家高明之处还在于,不是停留在对“黑铁猫”表面现象的认识
上,而是抓住了猫眼与猫身的内在联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透过
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果断推理出猫身也是贵重材料制成。此
外,哲学家刀刮猫脚显出“金身”印证了他的猜想,体现了实践是检
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2、罗丹砍手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制作了一座造型别致的巴尔扎克雕像:他披着睡
衣,双手合在胸前,昂着硕大的脑袋,双目注视前方。—个学生看了
雕像之后,对罗丹说:“老师,这手像极了,我从未见过雕塑如此完
美的手。”听了这话,罗丹皱起了眉头。他沉思了一会儿,突然举起
斧头砍去了雕像的双手。此举使学生们震惊、伤心和惋惜。罗丹神色
严峻地说:“这双手太突出了!既然这双手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那
就不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你们一定要记住:一件真实完善的艺
术品,是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的。”
这座雕像是应法国作家协会之邀而作的。由于砍去双手,作家协会拒
绝认购。罗丹对此深为痛惜,但他向人们预言:“我的雕像将立于不
败之地!”他把这座雕像安置在自己家中的花园里。后来,他的预言
果然应验了:这座雕像成了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
【哲理启示】罗丹砍去了在他看来是“败笔”的雕像的双手,从而
使这座巴尔扎克雕像成了不朽的杰作,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罗丹的
言行告诉我们: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在于:在同
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二者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
“巴尔扎克的双手”只是“巴尔扎克”的一部分,二者不能混淆。作
为一幅成功的艺术品,它们在雕像中的艺术地位和审美功能是完全不
同的。罗丹砍去“巴尔扎克”的“双手”,防止了“双手”对整个雕
像作品的艺术价值喧宾夺主,保证雕像整体的艺术价值和谐统一;联
系在于:二者不可分割,二者相互影响。所以,部分也制约整体,在
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罗丹
砍去巴尔扎克雕像“大突出”的双手,是为了保证不因“双手”大突
出而伤害雕像整体审美价值的正常发挥。
23、小狗吃掉大斑马
在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节目中,曾经看到以下场面:3条两尺多
长的小狼狗,居然能把一匹大斑马吃掉!3条小狼狗是怎样打败大斑
马的呢?大致过程是,3条小狼狗一齐扑上去,第一条小狼狗一上去
就咬住斑马的鼻子,无论斑马怎样撞它,它都死死地不放;第二条小
狼狗一上去就咬住斑马的尾巴,无论斑马怎样踢它,它照样死死地不
放。斑马前后都无比疼痛,已经丧失了自卫能力,第三条小狼狗则开
始咬斑马的腿,咬了不久,斑马就已经站立不住了,猛地倒下,三条
小狼狗开始置斑马于死地。
【哲理启示】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整体和
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
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当各部分以无序、
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功能就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
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之和。3条小狼狗能吃掉一匹
大斑马,其秘诀在于8个字: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如果3条小狼狗
都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仅仅是东咬一口,西咬一下,是很难制服大
斑马的。正因为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才产生了分工的优势,产
生了合作的能量,顺利地实现了预定的目标。
24、“我不是我了”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人外出忘了带钱,便向他的邻居借。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不还钱,邻居便向他讨债。这个人坦然地说:
“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是当初借钱的我。”赖账不
还,邻居发了脾气,一怒之下就挥手打了他,赖账人要去见官告状,
这位邻居对他说:“你去吧,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
是当初打你的我了。”赖账人干瞪着眼睛,无言以对。
【哲理启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
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
一。故事里的希腊人借口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从而否认了事物的相
对静止状态。否认相对静止,否认事物的稳定性,会走到何等荒谬的
境地。
25、渔夫的誓言
古时候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
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
这年春天,听说市场上墨鱼的价格很高,于是他便立下誓言:这个次
出海只捕捞墨鱼。但是,此次鱼汛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好空手而归。
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
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第二次出海,他把全身注意力全放到了螃
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他只好空手而归。晚上,渔夫躺在
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发誓: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
捕捞。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
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就
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哲理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
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
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
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事中的渔夫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死守着
誓言,而不会变通,结果只能与希望擦肩而过,身败名裂。
26、楚人过河
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去测量澭水的深浅并做好标志。但澭水突
然大涨,楚国人不知道,依旧按原来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结果被淹
死了一千多人,楚军万分惊恐。原来测量时是可以渡过去的,现在河
水已经上涨了,而楚国人还是按照旧的标志在渡河,因此遭到了失败。
【哲理启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
认识也应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河水时涨时落,不断变化,人
的认识也应随之变化,绝不能停滞不前、头脑僵化。否则必定会碰钉
子。
27、蓬头赤足
鲁国有一对夫妻,男的编得一手好草鞋,女的织得一手好麻布。有一
天两口子决定到越国去发展。有人对他们说:“你们搬到越国去,恐
怕会穷得揭不开锅。”两口子不解:“为什么呢?”那人说:“草鞋
是用来穿的,可越国人是光着脚板走路的;麻布是用来做帽子戴的,
可越国人是蓬头披发、从不戴帽的。你们虽然手艺不错,可是到一个
用不着这种手艺的国家去,不穷才怪呢。”
【哲理启示】这对鲁国夫妻到越国去一定会受穷吗?未必!唯物辩
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
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
史,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旁人的劝说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实质
上是在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越国人的“篷头赤足”,对这对鲁国夫
妻来说,实际上是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只要引导得当,设法改变越国
人“篷头赤足”的生活习惯,不愁生意没有。可惜寓言中的主人公目
光短浅,没有看到这一点。
28、专修皇冠
从前有个人靠制剪刀、打铁皮为生。有一天,他碰到皇帝在郊外游玩,
跌坏了皇冠,便命他去修补。补好后,厚厚赏给他一笔银子。回家途
中,遇见一只老虎卧在地上呻吟,见人来了,举起一只血淋淋的脚掌,
原来脚掌上戳进了一根竹刺。他取出铁钳帮老虎拔出了竹刺,老虎立
即衔来一条肥鹿作为报答。他回到家里对妻子说:“我有两样技术,
可立即发财。”于是他凑足了一大笔钱,把门面装修一新,并挂起一
块大招牌,上面写着:“专修皇冠,专拔虎刺”。
【哲理启示】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应
该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故事中的主人公错把偶然联
系当成了必然联系,把希望寄托在了偶然事件上,结果肯定是一无所
获。这个寓言与《守株待兔》有异曲同工之妙。
29、红卫兵的“红灯行,绿灯停”
“红灯停,绿灯行”是一条最重要的交通规则,但是在“文革”期
间,很多人特别是红卫兵为了“破四旧”要求把此交通规则改为
“红灯行,绿灯停”。周恩来总理召见了这些红卫兵,听取了他们的
意见,又找到了光学专家来解释,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最终保留了
这个规则。“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不能更改,是由于光在传
播中的客观规律决定的。红光的频率低,波长长,绿光的频率高,波
长短,绿光在传输中损失的能量就比红光多。因此,在大雾的天气、
烟尘天气下,在相同的距离内,应该先看到红光,这样便于采取必要
措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哲理启示】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
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规律又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
思议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是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
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我们在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制定规则的时
候,必须依靠客观规律并服从客观规律。
30、老猎手用火灭火
故事发生在南美洲的一个大草原上。一天,一群游客正在一望无际的
大草原上快乐地追逐嬉戏,忽然,他们身后窜出一团大火,火借风势,
直向游客们扑来。就在这死难临头的惊险时刻,一位老猎人出现在游
客们的面前:“各位,别跑了,大家还是听我的话,动手扯掉这一片
干草,清出一块地面来。”游客们见是一位老猎手,觉得他经验丰富,
就马上按照他的吩咐,七手八脚地猛干起来,很快清出了一大块地面。
火是从北面烧过来的,老猎人让大家站在空地的南端,自己跑到空地
的北端,并把草堆搬到北边去。望着渐渐靠近的大火,游客中有人恐
慌地问:“老猎人,火再烧过来怎么办?”“别急,我自有办法。”
一会儿,大火快烧近时,老猎人才拿了一束很干的草点燃起来,堆在
游客北面的草立刻熊熊地烧着了,竟然逆着风迎着大火方向烧去,这
两股火立刻打起架来,火势居然慢慢小了,而留给游客的空间越来越
大。两股大火斗了一阵子,终于“精疲力竭”,慢慢地熄灭了下来。
只剩下大股黄褐色的烟柱,还在草地上不住地盘旋上升。当获救的游
客向老猎人讨教“用火灭火”的奥秘时,老猎人深深地吁出一口气,
说:“在烈火上面的空气受热后会变轻而上升,各方面的冷空气就会
去补充,这样,在火的边界附近,一定会有迎着火焰流去的气流。等
到我们北面的大火接近我们的草堆时,我们把草堆点燃后,那么,我
们这边的火就会朝着风的相反方面蔓延开去,两股火后面的草都没有
了,就会渐渐熄灭。当然,火不能点燃得太早,也不能太迟。”游客
们优然大悟。
【哲理启示】老猎手以火灭火首先说明: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前提。在这次草原大火中,老猎手充分地尊重了火的规律,
把握了火的特点,并果断地提出了以火灭火的方案,最终利用两火
“相斗”成功地扑灭了大火。因此,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改
造客观对象,就必须从对象本身的实际出发,从对象自身的规律出发。
可见,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发
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离开客观规律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一
事无成,甚至会起破坏作用。老猎手以火灭火还说明,想问题、办事
情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质的矛
盾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否则,用孤立静止的观点来对待处于变
化发展中的事物,不仅于亨无补,甚至会起负面效应。
31、苍蝇的两面性
苍蝇能给人类带来和传播多种疾病,奇怪的是它在传播疾病的过程中
自身却不受感染。日本科研所通过研究,找出原因:在苍蝇的唾液中
有几种杀菌酶,能够保护其不受传染病菌的感染,更意想不到的是,
其中竟有一种酶防治人类的癌症有奇特的效果,一时间“苍蝇治癌”
竟成了人们舆论的热门话题。
【哲理启示】苍蝇能治癌这一发现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
盾的统一体,都有自己的两面性。有朝一日,当人们能够用科学的方
法提取这种杀菌酶时,苍蝇这一令人厌恶的小生命无疑会给千千万万
个癌症患者带来福音。这说明事物内部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
面既是不同的,它们既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赖、相
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上就叫做矛盾
32、船夫和哲学家
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着小船,船上坐着一个要渡河的哲学家。
当船划动后,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回答:“不
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过了一会,哲学家
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又回答:“没有”哲学家说:”那
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当哲学家和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
飓风将船掀翻,哲学家与船夫都被抛进河里。这时,船夫喊:“你会
游泳吗?”哲学家答道:“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的
生命。”
【哲理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万事万物是充满矛盾的、对立统
一的,即总是一分为二,优点和缺点并存。这就要求我们在处事接物
时,决不应以已之长衡人之短,或因人之短矜已之长,而应当随时随
地全面地衡量别人,正确地估价自己,避免片面性。
33、舌头
著名的古希腊寓言家伊索,年轻时给贵族当过奴隶。有一次,他的主
人设宴请客,客人都是当时希腊的哲学家。主人命令伊索备办酒肴,
要做最好的菜招待客人,于是伊索专门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准备了
一席“舌头宴”。开席时,主人大吃一惊,问:“这是怎么回事?”
伊索回答说:“您吩咐我为这些尊敬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领
各种学问的关键,对子这些哲学家来说,‘舌头宴’难道不是最好的
菜吗?”客人们都被伊索说得频频点头,哈哈大笑起来。
主人又吩咐伊索说:“那我明天要办一次宴席,菜要最坏的。”到第
二天开席上菜时,依然全是舌头。主人一见此状,便大发雷霆。伊索
却镇定地回答道:“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口而出的吗?舌头既是最好
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主人被弄得无言以对。
【哲理启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
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矛盾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
是不同的、相互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这个论辩中,从一个方面去考察讨
论,舌头是最好的;从另一方面考察讨论,它又是最坏的,舌头是
“好”与“坏”的统一体。伊索正是把握了“舌头”这一事物的矛盾
属性,进行辩论,因而征服了对手,并给了人们以深刻的理性思考。
34、忘记悲伤的妇人
一个老妇人唯一的儿子死了,她非常悲伤。便请教一位灵修大师:“大
师,有什么办法使我儿子复活吗?”大师说:“我有办法,但你要先
去找一杯净水给我。这杯水必须来自一个从来没有过痛苦的家庭,有
了这杯水,我就可以救活你的孩子。”老妇人听了十分高兴,立即去
寻找这杯水。可是,无论到了茅舍或华厦,乡村或城市,她发现每一
个家庭都有他们各自的痛苦。最后,她为了安慰别人的痛苦而忙碌着,
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忘了找水的事。就这样,在她热心的付出中,丧子
的哀伤悄悄地离开了她的心。痛苦和欢乐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
一对矛盾,世界上的任何家庭都有痛苦和欢乐,都存在着矛盾。
【哲理启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事事有矛盾,而且时时有矛
盾,采取回避、逃避的办法都是没有用的。只有承认矛盾,直面矛盾,
分析矛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才能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为社
会做出贡献。
35、出售贫穷
在日本的兵库县,有一个叫丹波的村子。当整个日本都普遍富裕起来
的时候,这里依然贫穷——土地贫瘠、物产贫乏,交通落后,信息闭
塞。这里的人们心情焦灼,可又苦于脱贫乏术。于是,向全社会征集
致富良方。一些有识之士形成的一致意见是:出售物产和资源换回生
活所需。可问题是,这个村子除了贫穷和落后,无以出售。
最后,一位专家,运用逆向思维:既然只剩下贫穷落后,无可出售,
何不出售贫穷和落后?如何出售贫穷?他向村民建议:今后村民们不
要住在现在的房子里,要住到树上去;不要再穿布做的衣服,穿树皮、
兽皮,向几千年前尚处于蒙昧时代的老祖宗那样生活,这样城里人会
来观光、旅游,从而会给村民带来丰厚的旅游收入。
村民们听从了专家的建议。他们的“另类生活”引起了城里人的极大
好奇。一时,游人如织,不到一年时间,丹波村的村民们都富裕起来。
贫穷和富有是一对矛盾,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贫穷”一
直作为缺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乏善可陈。可是,这里的人们摆脱
贫穷利用的恰恰是贫穷。
【哲理启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依据一定的条
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这里的贫穷向富有的转化就依赖于“丹
波村自身存在的贫穷”。有时候,人们常常为被自己视为“缺点”的
部分而遗憾、伤感、沮丧,却忽视了“缺点”中有价值的部分。其实,
“缺点”中,又何尝不存在可利用的成分?善待并利用你的“缺
点”,或许你的“缺点”就成为你自身独特的“特点”,而成就你的
人生。
36、凹点心理
德国心理学家霍尔曼在成功心理学中提出非常著名的“凹点”心理。
由于这条心理学定律来源于高尔夫运动,又被人称为“高尔夫”特征
心理。
高尔夫运动刚刚兴起时,只是对球的重量、体积做了相关的规定。众
多赛手为了让自己的球显得美观且与众不同,设计了很多图案印在或
刻在球的表面,比如五角星、圆点,甚至是自己的名字。奇怪的是,
几乎所有的高尔夫球手都很喜欢旧球,特别是有划痕的球。一些赛手
甚至在新球上划一些凹点,使球有更理想的飞行能力。
于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科学家设计了表面有凹点的高尔夫球。
这些凹点,让高尔夫球的平稳性和距离性比光滑的球更有优势。从此,
有凹点的高尔夫球成为比赛的统一用球。
所以,心理学家霍尔曼把它引入到我们的人生中,得出结论,成功更
青睐受到挫折的心灵。
【哲理启示】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能在某个方面遭受凹点。比如,事业遭受挫折、
人际关系紧张、亲人之故、感情破裂等,这些磨难、失败给人心理上
的冲击。然而正是这些历经风雨的“凹点”,有着超乎想象的持久力
和提升力,把人一次次从力量的边缘上带回来,促进人的发展,真所
谓不经霜寒,哪得梅香。我们看到的成功者哪个不是经历了无数次的
磨难和挫折,进而从磨难中汲取最大的能量而成功的呢?所以,我们
更应有一个明确地认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失败未必就是坏事,
“失败是成功之母”。
37、锁箱捆笼
从前有个富翁担心自己的财产被盗,便请人做了许多藤箱、木柜、竹
笼,把所有的金银细软都装在里头,又把每一只箱笼柜盒都用坚固的
铁锁锁得紧紧的,用结实的麻绳捆得死死的。乡里人都就这个老头聪
明。然而有一天,一群小偷溜进了富翁的房间,把箱笼柜盒背的背、
挑的挑,席卷而去,决无漏物之虞。富翁的聪明之举,实为强盗偷窃
带来了方便。
【哲理启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富
人为了防止财产被盗,做了锁箱捆笼的工作,但同时也为强盗偷窃带
来了方便。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
法,防止片面性。
38、你本来就有一座金矿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
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
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在那里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5
年,不仅没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重返田纳
西。
当他回到故地时,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
那个山林就是一座金矿,新主人正在挖山炼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
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哲理启示】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
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
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每个人都
潜藏着自身独特的天赋,这也是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的原
因。每个人独特的天赋就像一座金矿,一个人能否真正挖到这座金矿,
关键看能不能脚踏实地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去经营自己的人生。否则,
如果只是盲目等待,好高骛远,那么即使是一座金矿,在我们身边,
也可能永远是一份无法开启的宝藏。所以我们要坚信:只要坚定自己
的信念,保持自己的个性,走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才能真正找到属
于自己的“金矿”。
39、起死回生
鲁国有个叫公孙绰的人,他对人们说:“我能够起死回生。”有人问
他:“你用什么方法呢?”他回答说:“我平时能治疗半身不遂的病。
现在我只要加倍用药,不就可以起死回生了吗?”
【哲理启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首先表现
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这种特殊的矛盾,就
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
别,原因就在这里。公孙绰不懂得这一点,闹了个大笑话:半身不遂
和死人完全是两回事啊!
40、量体裁衣
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中有位裁缝名气很响,他裁制的衣服,长短肥
瘦,无不合体。一次,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朝服。裁缝量好了他
的身腰尺寸,又问:“请教老爷,您当官当了多少年了?”御史大夫
很奇怪:“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裁缝回答说:
“年青相公初任高职,意高气盛,走路时挺胸凸肚,裁衣要后短前长;
做官有了一定年资,意气微平,衣服应前后一般长短;当官年久而将
迁退,则内心悒郁不振,走路时低头弯腰,做的衣服就应前短后长。
所以,我如果不问明做官的年资,怎么能裁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
呢?”
【哲理启示】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解决
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
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位裁缝之所以名响京城,是与他能
出色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来开的。
41、何不炳烛
晋平公同著名音乐家师旷闲谈。晋平公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
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师旷接着说:“你为什么不点起蜡烛
呢?”晋平公不高兴地说:“你身为臣子,可取笑君主吗?”师旷连
忙说:“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之
日一般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便象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
好学,只象蜡烛照明一样。但是,点亮蜡烛走路比起摸黑瞎闯,哪一
种更好呢?”晋平公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哲理启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普
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
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
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师旷的分析说明:人在不同的时期,
对学习的状态是有所不同的,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同一事物的
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但他的分析同样告诉我们:不
管怎么样,学习对人总是有好处的,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42、阿凡提的故事
有一天,阿訇肩扛一匹白布来到阿凡提的家,想刁难阿凡提让他出一
回丑。阿訇对阿凡提说:“聪明的阿凡提,我知道您有非凡的才华。
我想请你给我染一匹布。染的颜色既不是红色,也不是蓝色;既不是
绿色,也不是黄色;既不是紫色,也不是黑色;既不是橙色,也不是
世上一切所能见到的颜色。您能办到吗?”阿凡提冷静地思考片刻,
就爽快地答应下来。在谈到什么时候取货时,阿凡提说:“高贵的阿
訇,神明的真主告诉我,请您在一个星期的这一天前来取货,既不是
星期一,也不是星期二,既不是星期-----六;既不是礼拜日,也不
是习惯的一个星期七天的任何一天。”阿凡提以他的机智,使阿訇
灰溜溜地走了,并损失了一匹白布。
【哲理启示】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
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颜色”和“星期”都是矛盾的共性,它存
在于矛盾的个性中。即存在于具体的红、蓝、绿、黄、紫、黑、橙等
色和星期一至礼拜日的这一共性之中。
43、生命中的五个球
几年前,在某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可口可乐的总裁讲了有关工作与其
他事物之间关系的一段话:“想象生活是—场比赛,你必须同时抛接
五个球,这五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
然而,你不可让任何一个球落地。你很快就会发现,工作是—个橡皮
球,如果它掉下来,它会再弹回去。而其他四个球则是玻璃制的,如
果你让这四个球落下来,它们会受损,甚至会粉碎。”
【哲理启示】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中包含若干矛盾。其中,
主要矛盾支配次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次要矛盾也影响着主
要矛盾的解决。因此,我们办事情既要着力抓好主要矛盾,又要兼顾
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工作是生活的重点,你丢不得,
也丢不掉;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也不能少,我们必须设法
在它们之间求得平衡。
44、手
在“动手做”教育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
玉东就“手”的功能作了一个精彩的科普报告。说起“手”,这位手
外科专家滔滔不绝:“人的手太复杂了,太精细了!现在世界上最先
进的机器手,只能做6个简单的动作。可人类的手有19块手外肌,
所以,人的手可以做出其他任何动物做不了的精细活儿,而且还有很
多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俗话说:心灵手巧、得心应手。‘心’,
实际上是指大脑,而大脑的创造性离不开动手实践。手,是人脑进化
的动力。从大脑皮层显示的信息来看,手部在大脑皮层所占的面积最
大,接近1/3。可以说,手是人的第二大脑,动手实践是人类获取
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手指在做简单运动时,脑血流量比不动手
增加10%,而做复杂、精巧的动作时,脑血流量可增加35%以上,
脑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思维的敏捷。”顾玉东举了一个例子,美国
古生物学权威弗尔玛伊虽然是位盲人,但他凭借双手的触摸去探索世
界,同样取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成就。“现在一些高科技的发明,部
分替代了手的作用,但凡是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都得从动手开
始。”
【哲理启示】事物的发展过程不只包含一种矛盾,往往是一个由许
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或系统。其中必有一种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
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即主要矛盾。因为主要
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我们在
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就要首先抓住它的主要矛盾,集中主要
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即要善于抓住重点。手既是人体最聪明的器官,
又是人脑进化的动力,我们要使自己聪明,要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一切都得从动手开始。
45、冠军与苍蝇
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美国纽约举行。路
易斯•福克斯的得分一路遥遥领先,只要再得几分便可稳拿冠军了。
可就在这时,他发现一个苍蝇落在主球上,他挥手将苍蝇赶走了。可
是,当他俯身击球的时候,那只苍蝇又飞了回来,他起身驱赶苍蝇。
但苍蝇好像有意跟他作对,他一回到球台,它就又飞回到主球上来,
引得周围的观众哈哈大笑。路易斯•福克斯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终
于失去理智,愤怒地用球杆去击打苍蝇,球杆碰动了主球,他因此失
去了一轮机会。路易斯•福克斯方寸大乱,连连失利,而对手约翰•
迪瑞则愈战愈勇,最后夺走了冠军的桂冠。第二天早上,人们在河里
发现了路易斯•福克斯的尸体,他投河自杀了!
【哲理启示】一只小小的苍蝇,竟然击倒了所向无敌的世界冠军!
这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留给我们深刻的哲学启示:唯物辩证法认为,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并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
发展和解决。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牵住牛鼻子”,集中力量解决
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任尔东西南北
风,咬住目标不放松”,击你的球,不去理它。当你的主球飞速奔向
既定目标的时候,那只苍蝇还能站得住脚吗?
46、梧鼠学技
田野里有一种梧鼠,也叫五技鼠,因为它学会了五种本领:会飞、会
走、能游泳、能爬树、会掘土打洞。但一样也不精通,说它会飞吧,
它还飞不到屋顶上;说它会游泳吧,连一条小河也渡不过去;会爬树,
但爬不到树顶;走呢,还不如人走和得快;掘土打洞,还不能把自己
的身体掩盖起来。名义上学会了五种本领,但实际上却一样也不中用。
【哲理分析】: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既要学
会统筹兼顾,更要明确主攻方向,把握中心和关键,防止不分主次,
“眉毛胡子一把抓”。梧鼠想样样都会,结果是一样都不会。
47、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人在郑国做珠宝生意。他用名贵的木兰做了一只装珠宝的盒
子,拿高级香料熏染得馨香扑鼻,又用美玉和翡翠装饰得珠光宝气的。
有个郑国人看到这只盒子,出高价买了下来,然后把里面装的珠宝全
部还给了这个商人,只带走了盒子。
【哲理启示】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
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郑国人买
椟还株,没有把矛盾的主次方面地位摆正,过分突出了次要的一面,
颠倒了事物的主次关系,造成处理问题的不当。
48、名曲的诞生
一天,美国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乐团的指挥请作曲家乔冶•格什
温写一部“庄严的作品”,但格什温称自己对交响乐“一窍不通”,
因而拒不从命。这位指挥无奈中想出一条妙计: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
则广告,说三周以后在音乐厅将上演格什温的交响乐新作。格什温看
了这则广告后哭笑不得,只好硬着头皮埋头苦干。两个星期后,交响
乐曲《蓝色狂想曲》问世。而首场演出出人意料地大获成功。此曲奠
定了格什温的音乐家地位。
【哲理启示】分析《蓝色狂想曲》的成功,无非两条:一是聪明的
指挥登广告给格什温的压力——外因,二是作曲家格什温的自身功底
——内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
用的结果。如果不是乐团指挥的“妙计”,格什温可能与扬名天下的
机会失之交臂。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这说明外因对于事物发
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还会起非常重大的作用;如果格什温
没有作曲的功底,换了他人,即使连施“妙计”,佳作也难以催生。
这又说明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作
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而决不可能撇开内因单独地起作用。
49、桔逾淮为枳
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王设宴招待。酒过三巡,只见两个小官捆
着一个人走了进来。楚王故意问:“你们捆着的是什么人?”小官禀
报说:“是齐国人,盗窃犯。”楚王对着晏子说:“齐国人都是惯于
偷东西的吧?”晏子站起来说:“我听说,桔子长在江南就结出桔子,
移到淮北,就长成枳实,叶子虽很相似,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
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水土的差异。老百姓长在齐国,从来不会偷东西,
到了楚国却会偷盗,请问:这是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盗
呢?”。
【哲理启示】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有时这种外因起
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水土的差异,对于桔子的生长来说,虽然只是外
因,但是“长在江南就结出桔子,移到淮北,就长成枳实”,正体现
了这一点。
50、信念
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嗜酒如命且毒瘾很深,。一次在酒吧里因看
一个伺者不顺眼而犯下杀人罪,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
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同样毒瘾甚重,你好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也
因杀人而坐牢;另外一个儿子却既不喝酒也未嗜毒,不仅有美满的婚
姻,养了3个可爱的孩子,还担任一家大企业的经理。在一次私下访
问中,问起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两人的答案竟然相同:“有这样的
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哲理启示】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
个人的成长首先要你好自己的主观努力。在相同的条件下,个人主观
努力的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贡献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其
次,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在外部条件中,既有对个人成长有利的
因素,也有对个人成长不力的因素,对不利因素,要尽量抵制,削弱
其不利影响。
51、杨布打狗
杨朱有个弟弟叫杨布,一次穿了件白布褂子出去,天突然下起了雨。
杨布就脱了外衣,穿着里面的黑布衬衣回来了。他家的狗仿佛看见陌
生人似的,对着他狂叫不止。杨布大怒,拿起一条木棍要揍它。杨朱
从屋里出来说:“不要打它,你怎么能怪狗呢?如果让你的狗出去时
一身白毛,回来时变成了一身黑毛,你能够不奇怪吗?”
【哲理启示】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内外因相互关系原理告
诉我们在个人长成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要重视内因的
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碰到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杨布碰到问题没有先从自身找原因,
而是责怪别人:怪狗不认识他,这是要不得的。
52、真牛和画牛
有人养了一头牛,卖了5000元。有漫画家画了一头牛,也卖了5000
元。
养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怒气冲冲地找到上帝说:“造物主啊,我养
头牛整整花了5年时间,而那位漫画家画一头牛仅仅用了10分钟,
他的牛的价钱居然抵得上我的牛的价钱,请问这公平吗?”
上帝笑着说:“怎么不公平,要知道,他为了能练好自己的画技,可
整整花了10年功夫啊!
【哲理启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
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变化发
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引起质
变,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这就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养牛人的错误在于它只看到质变,看到漫画家用10分钟赚到了5000
元,而忽视了量的积累,忽视了漫画家在10年的画工积淀,这与现
实生活中某些人只看到成功人士风光的一面,而忽视了风光背后所付
出的巨大努力是一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
地,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度,才会实现质的飞跃,我们才会达到
成功的彼岸。
53、朝三暮四
宋国有个老头儿,很喜欢猴子,在家里养了一大群。日子一长,他
了解了猴子的性情,猴子也居然懂得了主人的心意。老头儿愈发喜欢
了,宁可让家里人饿着,也要让那些猴子吃饱。不久,家里的粮食快
要吃光了。他想减少猴子的定量,又怕猴子们不肯答应,于是他先对
猴子们说:“从今天起,我给你们吃橡子,早上三升,晚上四升,够
了吗?”猴子乱蹦乱跳,表示不满。老头儿又说:“好吧好吧,给你
们早上四升,晚上三升,总该满意了吧?”猴子们听了都摇头晃脑
地趴在地上,十分满意。
【哲理启示】量变与质变。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
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
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故事中的老头正是利用了量变引
起质变的第二种情形,不失时机地把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变换了一下,
猴子的态度就前后大不一样了。
54、老鼠困毙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饥饿的小老鼠找到了一个盛满大米的米缸,看
着白花花的大米,小老鼠兴奋不已,每天跳进跳出,想吃就吃。但是
缸里的米一天天地减少,缸口与米之间的距离也一天天地拉大。当小
老鼠力所能及的跳高高度低于缸口与米之间的距离时,小老鼠并没有
摆脱大米的诱惑。仍与往常一样跳人缸中享受大米的美味,但就这一
跳,从此小老鼠再也跳不到缸外了。当缸中的米吃完后不久,小老鼠
便困死于缸中。
【哲理启示】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必须把量变控制
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即坚持适度的原则,若超越了事物原有的“度”,
事物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小老鼠的悲哀就在于没有把握好能够跳出米
缸的“度”,以致最后一跳,丧了性命。同时也告诉我们,贪婪亦是
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55、奇迹是怎样诞生的
1968年的春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
堂,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表达了自己的构想:“我要的不
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间建造一座伊甸园。”强生问他预算,
舒乐博士坚定而明快地说:“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所以100万美元
与400万美元的预算对我来说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
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捐款。”教堂最终的预算为700万美元。700万
美元对当时的舒乐博士来说是一个不仅超出了能力范围甚至超出了
理解范围的数字。当天夜里,舒乐博士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上
“700万美元”,然后又写下了10行字:
一、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二、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三、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四、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
五、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
六、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
七、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
八、寻找280笔25000美元的捐款
九、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十、卖掉10000扇窗,每扇700美元60天后,舒乐博士用水晶大教
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动了富商约翰•可林,他捐出了第一笔100万
美元。第65天,一对倾听了舒乐博士演讲的农民夫妇,捐出了
第一笔1000美元。90天时,一位被舒乐博士孜孜以求精神所感动的
陌生人,在生日的当天寄给舒乐博士一张100万元的银行支票。8个
月后,一名捐款人对舒乐博士说:“如果你的诚意与努力能筹到600
万元,剩下100万元由我来支付。
第二年,舒乐博士以每扇500美元的价格请求美国人认购水晶大
教堂的窗户,付款的办法为每月50美元,10个月分期付清。6个月
内,一万多扇窗全部售出„„
1980年9月,历时12年,可容纳一万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成为
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与经典,也成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瞻仰
的胜景。水晶大教堂最终的造价为2000万美元,全部是舒乐博士一
点一滴筹集起来的。
【哲理启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
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一定程度的量
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
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
辉煌的业绩,都是一步一步不断地积累起来的。舒乐博士一开始一
分钱也没有,但他却以顽强的意志和孜孜以求的精神创造了世界建筑
史上的奇迹,就是靠他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不是每个人都要建一座
水晶大教堂,但是每个人都可以设计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可以像舒
乐博士一样摊开一张白纸,写下10个甚至100个实现梦想的途径。
56、姜从树生
有个楚国人首次看到生姜,就对别人说:“这东西一定是在树上结出
来的。”别人告诉他:“错了,这是土里生成的。”这个人固执己见,
最后说:“我们打个赌,找十个人来问,拿乘坐的毛驴作赌注。”他
们找了十个人问,结果个个都说生姜是从土里生成的。这个人哑口无
言,愣了半天,对别人说:“毛驴让你牵走,可生姜还是从树上生出
来的。”
【哲理启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从根本上
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和支持。但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
这个楚国人的固执也说明了这一点。
57、吓人的名字
大街上住着一位老汉,买了一个家僮,取名叫“善搏”,又弄来一条
看门狗,取名叫“善噬”。从这以后,所有的客人朋友都不上他的家
来了,整整三年。他很奇怪,就去问过去的朋友。朋友对他说:“你
取的名字,又是善搏,又是善噬,谁还敢到你家去呢?”老汉恍然大
悟,回去就把这两个名字改了。于是,宾客又往来如故了。
【哲理启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
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把握发展的概念,就必须明确区分新
旧事物的根本标准。但有的人总喜欢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
上判断新旧事物,常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至受骗上当。其实名字
和实质并不等同,故事中老汉的朋友太看重名字了,以名取人实属可
笑。
58、绿色飞马
一位老画家的小孙子在一次美术课上画了一匹长有双翅的绿色飞马,
遭到了小朋友的取笑,说世上哪有绿色的飞马?小朋友把画拿回家给
爷爷看。爷爷一看乐了,问孙子道:“你为什么给马画上一对翅膀
呢?”孙子说:“我想让它飞遍全世界!”“那你为什么把马毛画成绿
色的呢?”“因为它是和平的使者!”爷爷高兴地说:“谁说世上没有
绿色的飞马,现在不就有了吗?”爷爷鼓励孙子大胆创新的精神,并
且把这幅画寄到世界儿童画展参加比赛,结果获得了金奖。
【哲理启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
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
物。坚持发展的观点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促进新事物的成
长。老画家的小孙子能够获得金奖,关键在于他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敢于打破常规,不拘泥于书本和公式。同时也与爷爷大胆鼓励创新的
态度有关。发扬创新精神,坚持创造性思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
求。因此,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
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所以,我们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必须要有创
新精神,站在上升、前进和发展的立场上,满腔热情地促进新事物的
成长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而不能思维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
也不能因为新事物存在某些缺点,还不完善就采取讽刺、挖苦、嘲笑
或压抑、抱怨的态度。
“跳蚤实验”
心理学家将一只跳蚤放进没有盖子的杯子里,结果跳蚤轻而易举
地跳出了杯子。心理学家用一块玻璃盖住杯子,于是,跳蚤每次上
跳时,都因撞到这块玻璃而跳不出去,过了一些时候,心理学家把这
块玻璃拿掉,结果跳蚤再也不愿意跳了,自然也就不会跳出这个杯
子。
【点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
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跳蚤之所以后来不能跳出
那个它本可以轻而易举地跳出的杯子,是因为它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
问题,忽视了自身力量的壮大和外界条件的改变,形成了思维定势。
这个“跳蚤实验”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人和
跳蚤一样:当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而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时,
便灰心丧气,认为这件事自己永远都办不到,并忽视自己力量的壮
大和外界条件的改变,于是就放弃了实现目标的努力。久而久之,就
形成了思维定势,陷在失败的实验中拔不出来,以致一次又一次丧
失唾手可得的机会,最终一事无成,白白耗费一生。记得有位哲人说
得很精彩:“有些人一遇到挫折就放弃了,结果往往是在距离金子
三英寸的地方停了下来。”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是能不屈不挠
地去实现预定目标,即使遇到再大困难也不放弃。因此,面对日新月
异的社会实践,我们应突破思维定势,与时俱进,做到“古歌旧曲
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阿凡提智胜国王
有一次,国王出了一道难题,问世界的中心在哪,12000名学者谁
也答不出来。国王得意极了,出告示宣布:谁答对了有赏,答不对的
要受罚。阿凡提看了告示,立即骑毛驴进了王宫。国王问:“怎么,
你知道世界的中心在哪儿?”阿凡提回答说:“我知道。世界的中心
就在我的驴子左前蹄的地方。”国王一听,气得暴跳如雷:“胡说,
我不信!”阿凡提却不慌不忙地说:“您不信,就请您自己去量一量
吧,错了就罚我好了!”
[简析]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边缘就没有中心,中心只能与
边缘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要问世界的中心在哪儿,首先得确定
世界的边缘在何处,如果边缘不能确定,那么中心也就无法确定。换
一句话说,中心与边缘是一对矛盾,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
的任何一方,如果没有对方,也就没有自身,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
不能存在。国王提出了世界的中心,却没有世界的边缘与之相对立。
正因为如此,阿凡提任意指定一处是世界的中心,国王就毫无办法证
明他的答案是错的。
从这个故事中可得到这样的启示: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而事
物内部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联系,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福与
祸、好与坏、美与丑都是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两种关系,
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分析的方法是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阿凡提正是从中心与边缘的矛
盾分析入手,抓住国王出题的破绽,以他的机智使国王陷入了困境。
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
他做了二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
天,他戴了斗笠打伞。
这二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第二天秀才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
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
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
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
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
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有备
无患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
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
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才会有什么样
的未来。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
说人们的意识都一样,更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
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存在着“逼真”和“失真”的差别,其
原因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制约着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
主观因素有:一是立场不同;二是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
三是知识构成不同。在《赶考》故事中,同是秀才的二个梦,算命先
生、客店老板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梦,这主要是算命先生、客店老板
的主观因素:思维方法、人生态度不同所造成的。算命先生解梦是用
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和消极的人生态度看问题:高墙上种菜是白费劲,
戴斗笠打雨伞是多此一举;应放弃考试.客店老板是用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看问题:墙上种菜是“高种”,“种”
与“中”同音;戴斗笠打伞是说明有备无患,“打伞”是“举”;联
系两个梦是“中举”;应积极考试。人生在世,积极的人生态度尤其
重要,这不仅是客店老板得出建设性结论的,也是秀才最后精神振奋
地参加考试,中了个探花的重要原因。在人生的航程上,有顺风、逆
风。面对逆风,消极、悲观者抱怨风,乐观、空想者希望风向改变,
积极、现实者则调整风帆。
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
不够。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
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
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
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
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
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
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
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
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当各个部分以合
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有全新的功能;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
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
变和质变的统一。而一切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
质变就不会发生。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
第一,由于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
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第二,数量不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
方式和结构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分粥》故事中,同是七人分一
桶粥,有抓阄分粥、推选分粥、委员会分粥、轮流分粥四种分粥方案。
谁分粥,谁先拿粥,前三种分粥方案是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
没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每周饱一次、腐败粥、凉粥。只有最后一种
方案,只是改变了分粥者拿粥次序,就是改变了拿粥的排列方式,分
粥者不是先拿粥,而是最后拿粥,各个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
终于实现了完全公平公正公开,达到了良好的意愿,取得令人满意的
效果: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这正是量变引起质
变的第二种方式的体现,这种质变,也是制度创新、体制创新。
选择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
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
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
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
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
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
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
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
地创造自己的将来。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万事万物是变化发展的,每一个
事物都有由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
问题,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
光看待人和事。因此,我们分析一个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现状,还需
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对人生来讲,了解过去,把握现在,
预测未来,应该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人生理想,以实现人生价
值。在《选择》中,美国人“过去”爱抽烟、法国人“过去”爱浪漫、
犹太人“过去”善于从事经商。“现状”是三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
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三个人根据“过去”,把握“现
状”做出选择:美国人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只有犹太人做出的选择是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后,他们的
“将来”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结果:美国人一事无成,法国人三个孩子
(一个将要出生),犹太人生意增长了200%。同是住监三年,同样
的选择机遇,美国人、法国人选择了满足于享受,没有从长打算;而
犹太人选择了创造财富,从长计议。美国人、法国人与犹太人的人生
价值、人生意义迥然不同。这就告诉我们,要了解事物的“来龙”,
以深刻理解事物的现状;要看到事物的“去脉”,以正确把握当前的
行动,我们的思想不仅要随时跟上不断发展的事物,而且要想到事物
发展的未来,确立人生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理想作为思
想观念和价值目标,形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人们从事社会实
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正确的人生理想,使人们正确地选择
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们要学会抓住机遇,把握有利时机,发展自我,
在实践中展现人生价值。
"请鸭嘴兽原谅"
恩格斯在1895年给康•施密特写了一封信,信中说:"1843年我在曼
彻斯特看见过鸭嘴兽的蛋,并且傲慢无知地嘲笑过哺乳动物会下蛋这
种愚蠢之见,而现在这却被证实了!因此,但愿您对价值概念不要做
我事后不得不请求鸭嘴兽原谅的那种事情吧!"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鸭嘴兽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卵生。通常
每次产二卵,由雌兽伏在卵上孵化,这种动物有乳腺,无乳头,幼兽
从雌兽腹面濡湿的毛上舐食乳汁。按过去教科书上的概念,哺乳动物
应该是胎生,不会下蛋,恩格斯一度也拘泥于这种认识,盲目地相信
了教科书。后来,当他弄清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之后,就写了上面一
封信,告诉施密特,他也曾经迷信过书本,希望施密特不要再做那种
蠢事。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象恩格斯这样的伟大人物,也不可能什么事情
都做得那样准确无误,重要的是当认识到错误后要勇敢地承认错误,
并迅速地纠正错误。在这一点上,恩格斯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牛顿与神学
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他在自发的唯物论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
力的理论,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对力学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
献。但是他在哲学上是个盲人。他厌恶理论思维,曾自我警告:"物
理学,当心形而上学呵!"(当时的形而上学指哲学思维)这是他为了
排斥理论思维发出的警告。事实上他自己也不可能摆脱哲学的影响和
支配。为了解决太阳系最初是怎样开始运动以及行星又是如何绕太阳
运转这类问题时,他认为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必须有一个"切
线力"。这个力从何而来呢?他陷入了困境。于是,他提出了"上帝是
第一推动力"来作为太阳及行星运动的起因,从而,从自发的唯物论
坠入唯心论的泥坑。晚年,他埋头注释《约翰启示录》,写了130万
字的神学著作,妄图用科学的发现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这就完全作了
宗教神学的俘虏,阻碍了他在科学上做出新的贡献。
这件事说明,即使是著名的科学家,如果忽视正确的哲学思想指
导,就会偏离科学的道路。企图离开哲学的指导是办不到的。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
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话是有道理的。
因为河流在不停地流动,当人第二次踏入这条河流时接触到的已经不
是原来的水流,而是变化了的新的水流。他用这句话说明,世界上的
万事万物,就象川流不息的河流,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一切
皆变,无物常住。"对于这一思想,恩格斯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
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
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
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
"哥哥天上正年少,弟弟地上已暮年"
有孪生二兄弟,当他们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各人选择了自己的职业。
哥哥立志于天体研究,并且当上了宇宙航行员。哥哥要出发了,弟弟
去送行,临别前,他们俩相互对了对手表。
哥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宇宙飞行了四年半。当他就要返航时,他给
弟弟发了一份电报,弟弟欣然去迎接他哥哥,当他们重新见面时,哥
哥以为是父亲来了,原来站在他面前的已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了。
弟弟告诉哥哥说:"你一去有三十二年,我的孩子已经有二十四、五
岁了。"
这个故事,不要以为是无稽之谈,它有其科学的根据。爱因斯但的狭
义相对论证明,空间、时间是随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的,当物体
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物体沿前进方向的空间会缩短,内部过程
会变慢。根据计算,当飞船速度达到每秒299,900公里时,飞船上的
米尺,便只相当于地球上的0.02米。飞船上的一秒钟,则相当于地
面上的50秒。可能有人会问:这种米尺缩短,时钟变慢,哥哥空中
正年少,弟弟地上已暮年的现象,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觉察不到
呢?这是因为,相对论效应只有在速度很高以至接近光速时才很显
著。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最大速度,只不过每小时一千公里的量级。
在这种速度下,上述现象是无法从直观上看出来的。
"人民圣殿教"的悲剧
在南美洲的圭亚那,曾经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大惨案,920人集体
自杀。这件事发生在1978年11月18日。自杀的是些什么人呢?他
们为什么要自杀呢?原来他们是美国"人民圣殿教"的教徒。这个教派
创立于1953年,教主叫琼斯。教徒们在教主的欺骗下来到圭亚那的
一片森林中,过着奴隶般的生活。这个教派有严厉而奇特的教规,入
教时,每人得准备一份"自杀遗书",要绝对服从教主的命令。教主经
常向教徒们宣传世界未日即将来临,鼓吹自杀才是"圣洁之死",并强
迫教徒们进行集体自杀演习。美国众议员瑞安来此了解到这一教派的
黑幕。琼斯下令杀害了瑞安及其随行记者,然后召集教徒开会,宣布
说:圭亚那的军队马上要开来了,"我们必须庄严死去"。他下令教徒
排好队,每人领一小杯氰化物的果汁,饮毒自杀。有的教徒在饮毒的
时候说道:"今天我们都将倒下死去,但明天他(指教主)就会使我
们复活。"琼斯最后也用手枪结果了自己的生命。这既反映了资本主
义世界的腐朽和精神颓废的一面,也说明了宗教在现代社会所起的麻
醉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黄羊举贤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令,谁可以当任这个职务呢?"
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去当。"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说:"君问的是谁可以去当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
的仇人呀!"
平公称赞说:"好!"于是任命解狐为南阳县的县令,果然非常称
职,老百姓都很称赞。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京城里缺个军尉,谁可以
担任这个职务呢?"
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
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军尉这个职务,不是问
谁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说:"好!"于是又任命祁午为军尉,果然也很称职,大家都
赞扬他。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祁黄羊讲的这些话太好了!推荐外人
不回避仇敌,推举家人不回避儿子。像祁黄这样的人,可称得上是大
公无私了。"
杀龙术
朱平漫从小就想学一点特殊的技能,他的父亲让他学习木瓦工,他不
同意,后来,又让他学习杀猪、杀牛羊,他也不同意。朱平漫听说很
远的地方有一个叫支离益的人会杀龙,于是便不远千山万水找到支离
益学习杀龙术。学习是要交学费的,为了学到真本领,他把千金的家
产全都耗尽了。
朱平漫在支离益手下学习了三年杀龙技术,最后总算了,但遗憾
的是,朱平漫回到家里以后,自己所学的手艺总也没有用武的机会,
因为天下没有地方找到龙。
河神与海神的对话
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周,说过这样的一段寓言故事:
秋天涨水的时候,所有小河里的水都灌到黄河里去,黄河的水就突然
宽阔起来,两岸距离也远了,隔着河水,看不清对面岸的牛和马。这
时,河神高兴极了,以为天下的好处都集中到这里来了。河神顺着河
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举目东望,竟没有看到海的边缘。这一来,河神
才觉得自已的想法不对,于是扭过头来,今仰面向海神叹息道:“我
以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已了,现在看到你是这样的广大和深远,才知
道自已不行,如果不到你这里来看看,固守的想法,那就糟透了,一
定会永远被人家笑话。”海神听了这番话,向河神说道:“井政下的
鱼,不可以和它谈大海,因为它被井的狭窄束缚了;对夏天的虫儿,
不可以和它们谈冬天和冰,因为它们被时令限制了”。
这则寓言启发我们:要正确分析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辩证唯物主
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
映。人的意识依赖于客观环境的,它不可能脱离客观的条件而孤立存
在。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不能脱离客观的物质,因为它是客观物质
世界长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看,它也不能脱离物
质,因为它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的观点,
要充分估计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对事物的影响,一切了时间、地点、
条件为转移,不可把主观认识与客观环境条件割裂开来。
“我不是我了”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人外出忘了带钱,便向他的邻居借。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不还钱,邻居便向他讨债。这个人坦然地说:
“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是当初借钱的我。”赖账不
还,邻居发了脾气,一怒之下就挥手打了他,赖账人要去见官告状,
这位邻居对他说“你去吧,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是
当初打你的我了。赖账人无言以对,干瞪着眼睛。
故事里的希腊人借口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从而否认了事物的相
对静止状态。事物的运动在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同时运动着
的事物在一定的范围内的某种稳定性。
本文发布于:2023-01-18 22:03: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07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