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赤壁赋教案

更新时间:2023-01-18 21:56:11 阅读: 评论:0

初一最难数学题-sr是什么意思


2023年1月18日发(作者:梁山泊的军师)

赤壁赋

一、教材分析:

赤壁赋一文属文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乃苏轼之传世名篇;尽管文章抒发的情感,反映的

思想有些深奥,但文章在诵读、鉴赏、审美等各方面,均可视作古代散文的经典;同时,体悟文

章的精美高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作者豁达的胸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乃

至综合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文言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能够基本阅读浅

显的文言文;同时,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阿房宫赋,对赋体文章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

以往强调文言基础知识的内容较多,对文言文整体阅读和感悟的较少,学生把文言文看成枯

燥语言知识的积累,缺乏对文言文,尤其是优秀的古代散文的美感认知和情感体悟,所以要在

这些方面加以强化;

三﹑设计思想:

文言文的学习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因此,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文言文教学过程之中,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悟;文言文教学要重视文

言字词的积累和句式的把握,但也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体验作者的人生感受并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

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篇赋文质兼美,

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竞赛﹑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

面;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晶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

别高下优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五、学习难点和重点:

重点1.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2.背诵课文

难点体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

六、教学方法:讲解法、诵读法、讨论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三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古人:“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

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

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教育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专唱

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苏东坡传·序投影展示

这里描述的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是苏轼,一个曾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

儋州”的人;然而,恰恰是黄州成就了他,使他在文学上“成熟”了;在这里,他的念奴娇赤壁

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名篇光耀千古;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文“三苏”“八大家”“欧苏”,诗“苏黄”,词“苏辛”,书“宋四家”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可对中国文艺

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段时间苏轼的创作达到了巅峰;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

赤壁赋;

三、回顾“赋”的文体知识;随机请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关于“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

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

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着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

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

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

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

朽的名作;

四、检查预习效果:各组间比赛,男女生比赛,激发学生积极性

⑴按课本段落,要求四个自然组的学生分别齐声朗读课文,看哪个小组读音准,情感变化把握

得好;

听朗读示范录音,正字音,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快慢﹑情感变化

⑵检查男生对文言字词句知识的把握;

通假字﹑多义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

⑶检查女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明确各段内容,概括各段段意:按优化提示,可将课本最后一

段“客喜而笑……”另作一段

明确:

第一段,写作者游赤壁的情景,展示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五、分析第一段:

⑴情景设置:配乐,展示苏子泛赤壁的画面;学生朗读课文;

说明:文章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秋江夜游图;将学生的思维带进泛

舟游赤壁的优美意境之中

⑵本段以写景为主,请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朗读;

写景的三组对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

光接天;

⑶四人小组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用优美的语言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请一个学生描述;

⑷这样的美景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朗读出来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乐

⑸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抓重点句子法和想象画面法背诵第一段;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诵读中加深

体验

六、板书设计

赤壁赋

苏轼

景乐—山水之乐——情悲——理乐—达观之乐

情因景生景以情显即景而议由情入理

七、作业设计

背诵全文,感受作者情感

八、教学反思

三第二课时

1.面对同样的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主与客的感情有何不同让学生齐读第三段主乐客悲;

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⑴找出表现苏子快乐的句子,朗读并背诵;

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

天一方;”

⑵客之悲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

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展示客吹洞箫的画面;

⑶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男生读“苏子乐”的内容,之后哀怨伤感的洞箫声响起,女生读“客

悲”的内容;

⑷第二段由乐到悲,营造一种主客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承上启下,引出主客对答;

2.全班齐声诵读第三段;

客面对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他之所以要“托遗响于悲风”,其缘由是

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再加以概括

明确:①无枝可依②英雄安在③人生无常悲

3.在优美的音乐中全班齐声诵读第四段;

⑴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苏子是如何说服“客”的请学生回答即事而议,自然之

明确:①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阐发观点;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人生是可以永恒存在的;

②从“物各有主”来提出要顺其自然;说明:锻炼学生筛选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适时加以

点拨;

⑵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乐观旷达的人生观;

4.末段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体现出充分的哲学思考后真正的超越;全班齐读,

读出感情乐

5.板书

赤壁赋

苏轼

景乐—山水之乐——情悲——理乐—达观之乐

情因景生景以情显即景而议由情入理

6.布置课后背诵课文

四第三课时

1.检查背诵效果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⑴赤壁赋“以文为赋”的美学特征:骈散结合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

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

文的透辟理念;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⑵形象优美,善于取譬

如连用的五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

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⑶情﹑景﹑理融为一体:

全文融景、情、理于一炉;景则水月流光,情则哀乐相生,理则物我相适;其间杂以呜呜箫音,

悠悠古事;体物写志,不离眼前景;议论、抒情又不囿于眼前景;真的是:情因景生,景以情显,

由情入理;

⑷主客对答的辞赋结构:

主客对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主客一般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实际上,苏轼借此抒怀,有无并不重

要;总评苏轼:展现其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3.继续阅读课文,加深感受,深化认识,争取在课堂消化所学知识,熟读成诵,提高学习效率;

4.课后参考作品:林语堂苏东坡传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5.研究性学习作业:

比较阅读苏轼后赤壁赋资料发在公共邮箱中

6.作业:背诵

本文发布于:2023-01-18 21:56: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06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关于雨的作文
下一篇:写景的好句
标签:赤壁赋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