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春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掌握重点字词。
2、能力目标:能流利、有情感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写
景散文的分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
辞手法,以及寓情于景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秀美河
山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
法。学习运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有顺序地细致地写景。
以及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响晴、响亮、一髻儿、保准、澄清、
空灵字词的读音,以及解释。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
突出事物的特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课文用语的准确性、
生动性。
【教学难点】体味拟人、比喻等修辞首发的表达效果。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温情”
济南的山:鸟瞰全城济南全景
一城山色雪后斜阳
济南的水:城外远山卧雪眠房
岸边翠柳绿萍水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子庆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
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春天》
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中国的北
方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
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
地”的济南的冬天却如作者所说的诗情画意吗?就让我们
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
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
二、老舍及其创作介绍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
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
人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
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大学齐鲁大学、山东青岛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
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
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
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代了描写的地方
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
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
耕种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
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
都时“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
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
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
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
轻纱,宛若仙境。处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
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成三色半城湖”的咏
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配济南音乐风光片)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济南的冬天天气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二至五段):具体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六段):点题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济南()伦敦()镶()边
澄()清敞()水藻()
贮蓄()
解词设若——假若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响亮——这里指天气晴朗干燥
澄清——清澈明亮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
3、品读课文、欣赏第一自然段
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和与风
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独的具一格的风格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
的?
(3)文中老舍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图构取景
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
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情”
(2)写“温情”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
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
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它拥有批判
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
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的刺
眼”)作对比,写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
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温情”
美景,赞赏他是个“宝地”。画中“寒”与“暖”、
“明”与“暗”、“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
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
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做铺垫。通过
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
五、结语
冬天的济南没有如王者般傲岸肆虐的狂风、如舞者般热烈弥漫的
风雪,但在一个久居他乡的漂泊者眼里,这分明就是他的故乡,
他的“宝地”——一个收敛了跋扈、磨圆了棱角|渗透了棱角的
梦!
让我们下一课一起走进这梦的世界,笑语群山,轻点绿水,分享
大自然的这份馈赠。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寄予在文字里的情感。
2、搜集你自己喜爱的状物事情的语句,朗读并品味。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掌握子字词的基础上,学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
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散文的能力,以及提高自己散文写作
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学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
分析散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运用朴实的语言表
达真实的情感。
板书设计
天气特征{温情——宝地}
景物特点{山{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水暖而绿的河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随老舍先生来到了温情的泉城,现在不妨就让我们一
起来亲近这里的山、触摸这里的水,汲取自然的精髓,感受他人的幸
福。
二、品读课文
朗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想想文章是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
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
南小山的地理环境。这一段描写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情的原因。这里的
“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实际并不矛盾,作者意在强调
前者,因为“缺”的只是“点口儿”
2、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讨论并归纳
(1)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
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用一“晒”、、一
“睡”、一“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
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
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
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
特别可爱。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
赋予这一圈小: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
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
了心理活动。这一层的描写中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
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上文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这一层写
济南人的感受,二者互补,更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讲解部分
赏析第三自然段(找一名同学朗读)
(1)提问:这段文字写的非常精彩,那么它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耐呢?具体在哪一个字上?
要点:“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点出了这段主要描写薄雪覆盖下
的小山。具体是“妙”,整段文字围绕“妙”字进行描写,体现了
小山独有的秀美。那么究竟“妙”在何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点一点来寻找答案。
(2)提问: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段文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
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要点:有矮松(山是小山,雪是小雪,松呢是矮松,这就使得整
个画面非常和谐)、黄草、薄雪。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矮松)、
山尖(色彩)、山坡(草色与雪色相间的美景)、山腰(光和色彩),
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3)提问:是用平淡的叙述来描写雪后的山景吗?那么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
要点:比喻:1、“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
个“顶”字准确的表现了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顶”字引起下
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的比喻,日本的护士头上总是戴着
一顶别致的白色工作帽,帽子往往突出在头的顶部,好像是“顶”
在头上似的。这个比喻生动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尖是山的最高部位,
它和蓝天相接,所以写它的色彩。“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
个物体内或在另一个物体边缘,这里形象的写出了白色山尖连接
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拟人:1“給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也是比喻)将雪色和
草色相间的景色比喻成带水纹的花衣,给读者以动人的动态的生
活实感,同时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情。
2“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一个羞字不仅
刻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绘画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
在的美。
(4)提问大家找了这么多修辞手法,老师提醒大家一句:这段
文字运用了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归纳:“看着看着”这句话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丰富了
文章的内容感受到作者对雪后小山的由衷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作
者沉醉在这秀美的景色中。
总结:回答究竟“妙”在何处?
(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
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
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
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暗黄,給山
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
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
见一点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
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
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品读第四自然段
问题:想一想这一段是怎样写城外的远山的?
要点:用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是远眺。在这幅画里,远山是
背景。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
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的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
比喻城外的远山。三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品读第五自然段
提问:想一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要点:(1)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映柳的绿,
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凉: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
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提问:河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要点: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
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
影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3)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
的特征。
解读课文最后一段
1、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要点:情景交融是本。
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
美之情。
(1)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得人”“偶那个
过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
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
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真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
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水
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
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向上一道银边”
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之情。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什么相同之
处?说出理由。
要点:两篇散文都通过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运用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五幅画面体现春的特点。《济南的冬天》同样运
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绘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小山等画面,表
现济南“温晴”的特点。
三、结束语
本文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和地点,接着开头第一
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
贯穿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
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点明
了标题。
五、布置作业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本文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济南的冬天》
小组人员:许倩、吴新颖、王文钰、代芳、佟金泽
两人讲:说课、精讲第三自然段
分工:
说课:吴新颖
说教学过程:王文钰
第一课时讲解:代芳
第二课时讲解:精讲第三自然段:许倩
第四至最后讲解:佟金泽
知识与能力:
1、新知识探究:字词的学习;重点生词。着落、髻儿、镶上、水藻、贮蓄、
2、知识积累: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朗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朗读并思考
2、学生合作学习:1、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小组内交流。2、互动、研习该句的妙处(修
辞、选词)。3、集体讨论,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逐步建立正确价值观念
交流阅读中体验情感
言传身教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下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是现代
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
文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
感情和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好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有序。先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冬天的
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在景物描绘中,不
但运用了大量恰当的比喻和拟人句,更在词语选用方面十分讲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极富生
机和活力。因此,教学中,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着重通过分析文中优美的
语句,进而感悟文中描绘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语的精当,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
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
文,探究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
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
欣赏景物描写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
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当然,在开课之前,不忘告知学生,一切的答案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
容及答案,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学生在解读文本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自信。这样,他们已
不仅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敢于积极主动,敢于去自由
发挥想像的翅膀,展开合作探究课文,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文章
的能力。
作家介绍,课下注释已有,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读,不必再去赘述,瞎耽误学生的时间。生
词教学也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解决,不必过于追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知、能目标:
1、能有感情的熟练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4、明白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5、培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情、价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说说本地冬天的气候、景象。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学过或知道的描写冬天景
色的古诗词句(柳宗元的《江雪》、《风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等),让大家感受北方的天气,与课文中的冬景形成鲜明对照。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
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是另一番风味,到底是怎样的别是一般滋味呢?下面我们带着美好、
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范读课文。
1、学生听读,作勾画。
2、点评。
三、自读、朗读,整体把握。
1、边朗读(学生模仿范读,大声朗读),边勾画生词,查工具书,准备朗读比赛。
2、帮助老师将课文科学合理的分成四个任务块,并说明你这样分组的理由(为下节课分组
研习、讨论做好准备)。
(第一自然段为一组,第二自然段为一组,第三四自然段为一组,第五自然段为一组。按照:
冬天的特点—山景—雪景—水景层次。)
如果程度较好,可以进一步归纳出课文的主要脉络:
小山摇篮图
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雪霁初晴图
空灵水晶图
3、学生推荐重点生词。着落、髻儿、镶上、水藻、贮蓄、澄清
4、小组内交流。
5、集体交流。
四、朗读、感悟:
1、师生展开朗读比赛。
2、自选段落,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何选读该段。自己是用何种情感朗读的?如何把握的,你
认为自己读到了什么。
3、学生点评。
4、大家公认的优美段落齐声朗读。
五、布置任务:
课下按组分工,搜集资料,准备下节课讨论。
熟练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文句。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1、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小组内交流。
2、互动、研习该句的妙处(修辞、选词)。
3、小组内形成共识,并推荐出发言的代表。
4、如果任务提前完成,可以帮助其他组解决问题。
5、教师巡视、指导。
二、集体讨论,教师点拨。
第一组:预设
1、第一自然段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接着把济南与_____
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再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
济南与整个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用了_____手法。
(北平,没有风声;伦敦,响晴;热带(指新加坡),毒晒;北中国,温晴。对比)
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能否把“声”字删去,为什么?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声”字去掉,
说成“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3、文中的“毒”“响亮”又是什么意思?
这里“毒”是厉害的意思,“响亮”一词,一般用来形容声音的宏大,根据上下文判断,在
此处是指“晴朗得刺眼”。
4、想想看,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济南冬天的特别之处呢,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呢?
特点有“没有风声,响晴,温晴。”明确:总特点是“温晴”
第二小组:预设
1、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
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
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
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
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
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
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
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阳光下的小山——暖和安适的小摇篮
第三小组:预设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3、“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
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4、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
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
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点拨:
1、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
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
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
个字各得其所。
2、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
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
色。
3、全段的朗读要求: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
“最”“呀”“就”“吧”“太”都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
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
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
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
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5、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
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
适地睡着”相呼应。
6、总结:薄雪覆盖下的山——穿上花衣服。
城外的远山;是张小水墨
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
检查: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
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进行答题。
①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②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山尖、
草色、阳光。
③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④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⑤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第四小组:预设
研读第5自然段: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
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
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
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3、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
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
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4、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即水面上--空中--半空中—天上。先
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
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写水色:
提问]
三、总结:
1、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2、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3、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
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
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
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
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
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四、比较阅读:《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
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
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
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五、作业设计:
1、写一段文字描写你家乡的冬天,并能恰当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2、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3、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
六、附件材料: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
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
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
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附板书:
没有风声
总特点:温晴的冬天响晴
济南的冬天
毒晒
阳光下的山:暖和安适的“小摇篮”
山小雪下的山:穿上花衣服
城外的远山:是张小水墨画
碧绿
水
清亮
本文发布于:2023-01-18 21:52: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06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