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北风行

更新时间:2023-01-18 20:24:18 阅读: 评论:0

初二物理单元测试卷答案-1米等于多少cm


2023年1月18日发(作者:七年级暑假作业)

北风行_北风行的赏析及诗意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

白又合称“大李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北风行的赏析,方便

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

李白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秋,游幽州时作此诗。通过描写一

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

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

原文: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注释:

北风行:乐府“时景曲”调名,内容多写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

伤感之情。

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

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

此: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兴县。这里指当时安禄山统治北方,

一片黑暗。

燕山:山名,在河北平原的北侧。轩辕台,纪念黄帝的建筑物,

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这两句用夸张的语气描写北方大雪纷飞、

气候严寒的景象。

双蛾:女子的双眉。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悲伤、愁闷的样子。

长城:古诗中常借以泛指北方前线。良,实在。

鞞靫(bǐngchá):当作鞴靫。虎文鞞靫,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

“焚之”句:语出古乐府《有所思》:“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黄河”句:《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此犹河滨之人,捧

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此反其意而用之。

北风雨雪:这是化用《诗经·国风·邶风·北风》中的“北风其凉,雨

雪其雾”句意,原意是指国家的危机将至而气象愁惨,这里借以衬托

思妇悲惨的遭遇和凄凉的心情。裁,消除。

诗意:

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

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

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

燕山的雪花大大的,宛如一张张竹席,它们零零碎碎地撒落开来,

飘荡在轩辕台上。

在幽州十二月天思念远方丈夫的思妇,不唱歌了,也不说笑了,

整天双眉紧锁。

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想到夫君还在那苦寒的北方前

线心中凄苦哀怨。

临别时你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

箭袋。

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

了尘埃。

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

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

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

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赏析:

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

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诗人从一个“伤北

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

诉战争罪恶,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

想意义。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烛龙栖寒门,光

耀犹旦开”,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在雁门

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龙

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这

两句诗的意思是: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

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

微光。怪诞离奇的神话虽不足凭信,但它所展现的幽冷严寒的境界却

借助于读者的联想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

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

吹落轩辕台。”这几句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日月不临既承

接了开头两句,又同“唯有北风”互相衬托,强调了气候的寒冷。

“号怒”写风声,“天上来”写风势,此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对

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

句。诗歌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李白有着丰

富的想象,热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个性,所以寻常的事物到了他的

笔下往往会出人意表,超越常情。这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

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而且寓情于景。李白另有两句诗:“瑶

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使用了夸张,

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一个唤起了浓郁

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

同。以席来拟雪花此句想像飞腾,精彩绝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

大,密的特点,极写边疆的寒冷。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

台”,就由开头泛指广大北方具体到幽燕地区,引出下面的“幽州思

妇”。

作者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

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

的思妇的形象。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

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这里没有

对长城作具体描写,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

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妇格外忧虑不安。而幽州苦寒已被

作者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前面的写景

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装箭的袋子。

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

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就

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同

情。因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

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伤,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物在人亡,倍觉伤情。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

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

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

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

捧土”是用典,见于《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

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可塞,那么,

“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可塞。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

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

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北风号怒,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

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

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

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

北风雨雪,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

浆,又象江河冲破堤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本文发布于:2023-01-18 20:2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902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远走高飞歌词
下一篇:白玉苦瓜
标签:北风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