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古诗《清明》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
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
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古诗《清明》,欢迎大
家分享。
中班教案:古诗《清明》篇1
一、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是我国许多传统节日
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
统,深入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
清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
关系的基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
关注。作为一线的教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巧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
画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
幼儿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与传承。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三、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
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
由回答)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
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
么事啊?
(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
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
“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
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六、活动延伸
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
意境。
中班教案:古诗《清明》篇2
教材分析:
《清明》是四年级单元练习中的诗,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
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
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学情分析:
现在学生学习古诗停留在简单的背诵、知大意阶段,对古诗的意
境及作者的情感很难走进去,对古诗学习兴趣不浓。
设计理念:
就是通过《清明》教学,使小学生具有不断学习古诗的动力、毅
力、能力、转化力和创新力,使自身的语文能力不断地提升,真正提
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
效率。
教学方法:诵读、想画面体悟诗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清明》。
2、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3、通过对诗歌趣改的感知,使学生了解习作表达的不同的形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诗题。
1、清明刚过,清明节假期里你做了些什么?
2、学生谈话。了解清明的习俗:踏青、扫墓以及清明的气候特
点。《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
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3、清明也是一个节气。
二、初诵古诗,学方法。
1、过渡:唐朝大诗人杜牧就有一首以《清明》为题的诗歌记下了
他在清明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流传千古。提生试诵。
2、了解学习古诗的途径方法。
三、诵读想象,品诗境。
1、古代人读诗都是要吟的,我们不会,不妨展开想象把自己当做
诗人拉长语调来读。
2、朗读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想象画面。清明,这是一个怎
样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啊?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
样的情景?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
发生变化的期间。“雨纷纷”,在此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
3、朗读诗句“路上行人欲断魂”,想象画面。路上,是怎样的光
景了?行人,指的是谁呢?为什么在雨中赶路?欲断魂,这是一种什么样
的心情哪?“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
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
4、连起来将第一个诗句吟诵一遍。探究: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
“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吧?理解: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
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
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
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
字。
5、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
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
是情,情景交融。“雨纷纷”“欲断魂”中国人就是这样的含蓄,如
果以后某一刻,你的心绪也是如此的纷乱,你也可以写下——细雨纷
飞。
6、提炼总结学法:刚才我们是如何学习古诗的?(板书:读古诗、
想画面、悟诗情)
7、自学最后两句:朗读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
村。”想象画面。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
8、汇报交流:学生朗读。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
什么?(指名两人演出画面)找出两个动词:“问、指。”揭示了“遥”
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象。
“杏花村”: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
想象。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
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9、想象诗外之境。诗人看到杏花村会怎么做呢?
四、资料补充,知作者。
杜牧(803一约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
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小杜”有才华,
有抱负,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
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五、感知变体,生诗情。
1.出示诗歌的变体。学生读感受。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
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更精简的是:“清明雨,断魂人,寻酒家,
杏花村。”四言诗:“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2、清代才子纪晓岚改为五绝:“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
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有人把此诗改为六言:“清明时节雨纷,路上
行人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村。”相传,宋代大文豪苏轼
标点稍变,竟成一首绝妙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让学生试改编一个。
3、小结:这种种形式都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下一个
端午节、儿童欢喜和悲伤的每一天,都可以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形式
记录下来。
六、总结全文,入诗境。
年年清明,也许在下一个清明节里,在纷纷的细雨中,说不定你
们会轻轻的吟诵起来。齐诵《清明》。
中班教案:古诗《清明》篇3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
诵。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
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
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
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
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图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
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再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呢?
他们在干什么呢?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看图片,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
天就叫做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
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好不好?
3.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
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
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
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
行交流。
中班教案:古诗《清明》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准备:
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
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
座位坐下来。
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
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
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
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
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
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反思。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
(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找。
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路上行人
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
教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哦,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
花村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画的关系了吗?原来图片上的内
容说的就是古诗中的内容。
朗诵古诗1.幼儿整体诵读。
教师: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写这首诗的诗
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
这首古诗。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
教师:你们读得真好听。那现在我们边读古诗边做动作,我们来
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5.古诗接龙。
认字活动:学习明字。
教师讲述明的字源故事。
教师: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
明亮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
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
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教师: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字宝宝读什么呀?(明)结束活动:欣赏歌
曲《清明》。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清明》,它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活动延伸:
学习歌曲《清明》
本文发布于:2023-01-18 18:55: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98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