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春》朱自清
一、教学目标
1.将课后“字词积累”和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找出来,使用工具书注音、解释。
2.能正确分段并概括段意。说出课文中描写了几幅春天的图画,并为这几幅图拟
小标题。
3.揣摩词语:勾画、标注精妙词句并简单加以赏析。(重点)
4.写作练习:练习观察身边的事物,仿照课文,描绘家乡的风景。
5.情感:能够感受到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感情,并产生对自然热爱之情。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带
三.教学课时:两个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让看看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片,看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1.向同学们演示四季图片(如果条件允许,可通过多媒体大屏幕演示)。
2.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和上边图片描写的是同一个季节的课文。
二.朗读训练(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现美文美读的愉悦。)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图片以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相信大家对春天已经了解不少。
那么,现在就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所创作的散文
《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春天,对春天抒发一种怎样的感情。
1.作者生平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是我国著名的
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著有《朱自清全集》,《春》这篇散文就出自此作品集。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借助工具书)
注意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⑴、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⑵、朗润:明亮润泽。
⑶、酝酿:原指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
越来越浓。
⑷、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⑸、烘托:衬托,陪衬。
⑹、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其他字词同学们各自结合注释进行理解。
3.听配乐朗诵,仿读课文。
尽量做到:用普通话,吐字清晰;重音明确突出;停顿适中并且有长短变化;节
奏上要显示快慢强弱的变化;感情充沛,恰当表现欢乐欣喜之情;表情自然。
4.学生试读,教师点拨。
5.课文朗诵比赛。(1)学生自选出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评委。(2)选择大
家喜欢的几个段落,编号。(3)每个小组抽签,推举代表参加比赛。
三.研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1.学法指导
(1)你了解或学过哪些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说出来和大家交流。(如:①
按时间推移、地点的转换为标志;②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③抓关键性线索语
2/3
句等等。)
(2)你认为从哪里入手能帮助我们快速分析本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线索?请大
胆说出你的见解。(允许学生仁智自见,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从关键性线索
语句、作者感情发展等方面入手。)
2.研读课文
分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全文分为几个部分?
全文以作者对春天的感情为线索,写了三部分的内容:①②~⑦⑧~⑩
(2)请为各部分拟一个含有“春”的小标题。
即:盼春绘(描)春赞(颂)春
四.课堂练习
工整、准确、规范地练习书写课后“字词积累”中提供的词语,并利用工具书、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其含义。(酝酿宛转应和:内心里或表面上去赞同别人的观
点、看法、号召,并伴随一定的肢体、表情、语言反应。嘹亮:声音清脆响亮。
烘托静默:寂静;没有声音;肃立不作声。欣欣然呼朋引伴)
五.课外延伸
搜集有关表现春天的诗文、图画、音乐等作品。
第二课时
一.导课
1.请将你学过、看过、听过的有关表现春天的诗文、图画、音乐等作品,朗诵、
展示、播放给同学们。
如:诗歌、文章:《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
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音乐:《春节序曲》、《春天在哪里》等
2.你欣赏朱自清的《春》吗?你觉得文章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引导
学生鉴赏文学作品)
二.研读课文
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春》这是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春的美景、
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是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请将你认为最精妙的
词句标出来。
1.将你勾画、标注的精妙的词句与同学们分享。
2.词句赏析。
小组讨论:(1)课文第1段内容是写春天尚未来临,作者对她充满了热切的盼望。
你认为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出对春天的渴望的?
明确:“盼望”一词非常普遍,但“盼望着”的正在进行时态和反复,将渴望之情
表白无疑。
(3)课文第2~7段,作者浓墨重彩描绘春的美景。
①第2段,写山、水、日三种宏大的事物粗笔勾勒春回大地、生机勃勃,描绘这
三种事物状态所使用的词语很独特,山“朗润”、水“涨”、太阳“脸红”,请
尝试分析其独特妙处。
明确:“朗润”写出了草木返青春水滋润下春山的明朗润泽;“涨”写出了雪融冰
3/3
消后春水的动态变化;“脸红”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春日的温暖和人们的视觉感受。
②课文在这一部分中,工笔细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为我们画出了五福美景,
你能给它们分别命一个贴切的标题吗?
明确: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③作者写草、花、风、雨,都抓住了最突出的特征加以表现,写法灵活多变,请
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明确:草:“嫩嫩的”质地;“绿绿的”色泽;“满”的旺盛长势。
花: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写出了春花竞放的情形;很自然的联
想扩展了文字所表现得空间。
风: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描写春风的和暖和清新。
a.“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抚摸”——触觉,写春风的和煦、轻柔。
b.“湿润的空气”、“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各种花的香”——嗅觉,写春风
的清新。c.“鸟儿唱出婉转的曲子”、“牧童吹着的短笛”——听觉、视觉,写春
风带给人的愉悦。
通过这种写法,把较抽象的风写得有声有色充满温情。
雨:选择富有地域色彩的江南春雨,写雨的细密轻柔润物无声和雨中即景,
渲染和平静谧的气氛。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连用比喻,表现春雨雨丝纤细、光亮、
连绵。b.“绿得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表现雨润万物,不
由人夸赞“好雨”!c.远景“黄昏的光”、近处披蓑戴笠的农民和撑伞漫步的人—
—多么安详静谧的烟雨江南美景图。
④.请选择五个动词来表述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与春天的和谐关
系。
明确:草报春、花闹春、风吹春、雨润春、人迎春。
⑤.文章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各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还可以用哪些事物
比喻春天?
明确:表现了春天的新、美、健。(第二问允许学生仁者自见,言之有理即可。)
三.情感教育
春,只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它感情和生命。你读了这篇文章后
有什么感想?
明确:从文章描绘的万物复苏、草木争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春天的美好,能够产生对春天、对自然的热爱,并对未来充满憧憬。
四.学习总结
要求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对学习内容加以总结,并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补充修正。
五.作业练习
用下列词语写一段话,描写你对自己所在的地区的某季节的感想:酝酿卖弄烘
托静默欣欣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
六.板书:
本文发布于:2023-01-18 18:5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98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