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与旃毛并咽之
B.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C.与武决去
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屈
.
节辱
.
命B.单于愈益欲降
.
之
C.尽归
.
汉使路充国等D.单于壮
.
其节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
B.汉天子我丈人
..
行也
C.武使匈奴,明年
..
,陵降
D.皆为陛下所成就
..
4.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少以
.
父任,兄弟并为郎
恐前语发,以
.
状语武
B.
乃
.
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使牧羝,羝乳乃
.
得归
C.
久之
.
,单于使陵至海上
宜皆降之
.
D.
虽
.
生,何面目以归汉
虽
.
蒙斧铖汤镬,诚甘乐之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请毕今日之马雚,效死于前
B.何以复国
C.信义安所见乎
D.子卿尚复谁为乎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
.
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
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
.
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
.
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
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
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
.
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
.
,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
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
.
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
.
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
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
坐
.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
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
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
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
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
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
.
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
.
胜曰
候:拜访
C.而收
.
系张胜
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
坐:定罪,治罪
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
.
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②单于使使晓武,会
.
论虞常③缑王等皆死,虞常
生
.
得④虽生
.
,何面目以归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
贰的崇高气节。
9.翻译下列句子。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霍氏①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
.
,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
也。在人之右
.
,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
.
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
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
突②,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
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
.
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
.
在于上行,余各以
.
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
。人谓主人曰:‘乡
.
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
.
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
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
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曲突徙薪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疋③,
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
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
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改)
【注】①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的子孙。②突:烟囱。③疋:同“匹”,量词。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奢则不逊
.
逊:谦逊
B.在人之右
.
,众必害之右:右边
C.乡
.
使听客之言乡:从前,过去
D.害
.
之者多矣害:忌妒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灼烂者
.
在于上行
凡随武还者
.
九人
B.
今论功而
.
请宾
于而
.
无信,不知其可也
C.
于
.
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然力足以至焉,于
.
人可讥
D.
余各以
.
功次坐
且以
.
一璧之故逆强秦人观,不可
1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见犯乃死,重负国。
A.侮上者,逆道也。
B.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C.而告霍氏者皆封。
D.上乃赐福帛十疋,后以为郎。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氏掌权已久,奢侈不谦逊,茂陵徐生认为霍氏是背天道而行,会招致祸患,事实证
明果然如此。
B.文章借应重视建议曲突徙薪者的故事为喻,来劝谏皇上,应当奖赏茂陵对霍氏祸患有
先见之明的徐生。皇上纳谏,奖赏了茂陵人徐生。
C.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刚即位的宣帝时,霍光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害怕皇上。
D.徐福曾上书皇上说,霍氏一家权势太大,皇上您如果想厚待他们,也应当适时加以约
束限制,不要让他们发展到灭亡的地步。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15.下面是介绍《苏武传》的一段文字,但有些句子在语法、用词、标点方面存在问题,
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②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逼利
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③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④作者采用经常写人物传记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
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照出了理性和良知。一颗沙砾,是一种苦痛;经
历了苦痛,孕育了圆润与晶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旃”同“毡”,毛织的毡毯;B项,“去”同“弆”,收藏;C
项,“决”同“诀”,辞别。
【答案】D
2.【解析】D项,“壮”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美,钦佩。A、B、C三项
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使……受屈,使……受辱,使……投降,使……回来。
【答案】D
3.【解析】B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C项,“明
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D项,“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
①事业上的成绩,②完成(多指事业)。
【答案】A
4.【解析】D项,连词,即使。A项,介词,凭/介词,把;B项,副词,于是/副词,
才;C项,凑足音节,助词,不译/代词,代指“他们”。
【答案】D
5.【解析】A项,为状语后置句,B、C、D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A
6.【解析】阴:暗地里。
【答案】A
7.【解析】①中的“会”是恰逢、恰巧的意思。②中的“会”由“会合”引申为会
同、一起的意思。③中的“生”是活着的意思,作状语。④中的“生”也是活着的意思,但
它是动词,作谓语。
【答案】D
8.【解析】虞常想杀卫律,是想使在汉朝的母亲和弟弟受到汉朝的赏赐,这是牟取
私利,不是什么爱国行为,再则,他的计划还没有付诸实施,还不能叫做“行动”。
【答案】B
9.【答案】(1)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侮辱以后才死,更
对不起国家。
(2)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
做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10.【解析】右:上。
【答案】B
11.【解析】A项,均为代词,指人。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C项,
介词,由于;介词,在。D项,介词,按照;介词,因为。
【答案】A
12.【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项,为判断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D
项,为省略句,“以为”中间省略“之”。
【答案】C
13.【解析】C项,“霍光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害怕皇上”有误。“上内严惮之”是
说皇上害怕霍光。
【答案】C
14.【答案】(1)您的烟囱应改为弯曲的,并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
(2)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做了骖乘,皇上才能从容地舒展身体,感觉身边很安
全。
【参考译文】
当初,霍氏一家奢侈,茂陵的徐福就曾指出:“霍氏一定会灭亡。人奢侈就不谦虚,不
谦虚就一定会冒犯主上。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身居高位的人,必然会受到众人的忌妒。
霍氏掌权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天下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怎么可能不灭
亡呢?”于是上书朝廷说:“霍氏一家权势太大,陛下既然厚待他们,就应当适时加以约束
限制,不要让他们最后发展到灭亡的地步。”上书多次,皇上不予理会。
后来霍氏一家被诛杀,而曾告发霍氏的人都被封赏。有人上书皇帝为徐福鸣不平说:“我
听说,有一位客人到主人家拜访,看见主人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了些柴火,这位
客人就对主人说:‘您的烟囱应改为弯曲的,并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沉默不
语没有应答。不久主人家果真失火,邻居们一起救火,幸运的是火被扑灭了。由于这个原因
主人杀牛备酒,感谢他的邻居们。身上烧伤的人坐上座,剩下的各按他们的功劳就座,而独
独不邀请建议将烟囱改为弯曲的那个人。有人对这家主人说:‘假如先前听了那客人的话,
不用杀牛摆酒,终究不会有火灾。如今按功劳而邀请宾客,(提出把烟囱)改成弯曲、把柴移
走的人没有得到奖赏感谢,却把焦头烂额的人作为上宾吗?’主人这才醒悟将那位客人请来。
茂陵人徐福多次上书说霍氏将会有叛逆行为,应当预先加以防范制止,假如陛下接受徐福的
劝告,那么国家就没有划出土地分封列侯的费用,大臣也不会有谋逆叛乱遭到诛杀的大祸。
现在事情已经过去,唯独徐福一人没有因功劳蒙受皇恩,希望皇上明察,重视曲突徙薪的方
法,把他居于‘焦发灼烂’之人的上面。”皇上这才赐给徐福绸缎十匹,后又任命他为郎官。
宣帝刚被立为皇帝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里害怕他,
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做了骖乘,皇上才能从容地舒展身体,
感觉身边很安全。等到霍光死去,而他的族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权威震主
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15.【解析】本题考查了语法、用词、标点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解答本题要认真
阅读文段,反复推敲,找出文中语法、用词、标点这三方面的不妥之处。
【答案】①“汉书”应用书名号;②“它记述了……不辱使命”,缺少宾语,可以在
后面加上“的事迹”;③应去掉引号中“威武不能屈”后面的逗号;④语序不当,“经常”
应放在“运用的”前面。
16.【答案】一种美德,是一面旗帜;竖起了旗帜,确立了方向和信仰。一粒种子,
是一种希望;播种了希望,收获了成功和喜悦。
本文发布于:2023-01-18 17:0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93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