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等教育的十大核心理念
徐显明
人物简介:山东大学校长,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著名法学家。现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
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律史
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国际法律哲学与社
会哲学协会中国主席,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美法律教育联合委员会中方主
席。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党校兼职教授。主要
从事法学理论、法治原理、中外政治法律思潮、人权原理等学术研究。
内容简介:自1088年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波罗尼亚大学诞生以来,大学已经走过了
900多年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评价标准的国际化成为世界潮流。把握好当今世界高等教育
的核心理念,探索大学的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不仅是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活动,明确发展思路、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实
现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
总结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规律性,可概括为十个具有普遍性的核心理念:第一,高
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第二,教学科研是大学不变的中心工作;第三,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是大学永恒的主题;第四,学科建设始终是大学的龙头工作;第五,大学的主体工程始
终是师资队伍建设;第六,学术自由和学术追求是大学的最高价值;第七,创新是大学的生
命力所在;第八,大学的管理目的在于服务;第九,特色是大学的魅力所在;第十,大学对
待知识是它态度的全部。
上个世纪末以来,高等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所以我们今天用时间离我
们更近的概念。教育的基本概念或基本范畴。如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引领人的灵
魂。在本质问题上无法区分近代与当代的差别,但教育学的第二个问题,把近代
和当代区别开来,即教育的功能是什么?教育的功能应当是达成人与人之间平等
的社会手段。我们之所以需要教育,之所以说教育不再是一种特权,就因为它变
成了要实现平等而由社会与国家提供给我们的一种通用手段。这就是教育的价值
观。所以现代教育要求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在教育的理念当中,受教育者从接
受教育的那天开始,就应当把公平作为自己的价值选择。这是现代教育一个非常
重要的特点,我们是在现代价值观中来营造现代教育的环境和氛围。正因为有了
这样的价值观,所以现代教育的另一个特点,它是在制度环境当中进行的。即把
受教育当作人的基本权力。既然是人的基本权利,那履行义务的是谁?当然是国
家和政府。这是国家和政府必须向人民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所以必须是由财政
来做保障的。因此现代教育就是在制度环境中开展的一种教育。这是现代教育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尤其是基础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里,高等教育也被视作
是人人普遍享有的公共产品。现代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以能力为核心展开的
一种教育。过去的教育可能是以兴趣为主的,也可能是以知识为主的。所以知识
只是基于能力的前提,知识是人类对以往社会和自然的认识,利用知识就是人的
能力。而当人的能力能够稳定在你身上的时候,就成为素质。所以能力是知识和
素质的中间环节,而教育就是要养成你的能力,包括你的创新力、领导力、想象
力、创业力。这三个特点应该是现代教育所具有的。所以我们的主题是探讨在现
代教育背景下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有时叫主流意识,有时也叫现代大学基本理念。与高等教育有关
的理念是全面的,是数不尽的。我在这些全面当中,梳理了十项作为核心理念。
我在政法大学工作了七年多的时间,发表了上百次的演讲,我把这些与教育理念
有关的抽出来,集成一个集子,四月份将出版。原来叫我的大学理念,现在改成
名字叫寻大学之道。所以今天我们讲的这十个核心理念就是我这几年的体会。
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核心理念是回到教育的本体使命上来,就是高等教育的目的
---培养人才。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行业的本质。那么培养什么样的人?不同的
学校有不同的回答。中国若干所大学都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但所有世界
一流的大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定培养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做出过突出贡献的
杰出人才。不具备这个特征的,就不是一流大学。高等教育从建立那天起,我们
讲近代的高等教育,寻找它的起点,是1088年意大利的波罗尼亚大学。这个大
学在迎来自己900周年的那一天,世界著名大学的校长都汇集到这所学校里去
了。我在他的校长带领之下去看这些世界著名大学的校长的留言。看到最后没有
发现中国的大学。1988年正是中国大学最激荡的年份,中国很多大学的校长都
忙政治去了。顾不上世界的高等教育。所以中国的大学校长缺席了这所大学九百
年的庆典。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当然那个时间,波罗尼亚大学也认为中国没有
值得他邀请的学校。波罗尼亚大学不是现在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这点大家是肯定
的,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受人尊重的大学。原因就是几乎后来所有的大学都以波
罗尼亚大学为自己的传统。这是人类的第一所大学。这所大学之后,我们才知道
有了牛津,牛津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二所大学,然后到了法国索班,一会儿再讲一
下德国。这些世界一流大学,象牛津和波罗尼亚是什么关系呢?它是把波罗尼亚
的知识体系接收过去,所以到2003年,欧洲各个国家的大学校长包括各个国家
的政府官员,再一次回到波罗尼亚,召开一个对欧洲高等教育有历史意义的会议。
这个会议形成了一个文件,叫波罗尼亚进程。为什么再回去呢,因为波罗尼亚提
供的知识体系成了欧洲对待全部知识的态度。波罗尼亚大学把人类的全部知识,
分成了三大类,大家现在看欧洲的大百科全书,基本上按波罗尼亚的知识体系来
划分的。我们现在的学科设置体系,实际上也起源于波罗尼亚。它把全部知识分
为第一类,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之王是法学。因为波罗尼亚大学设立的第一个专
业就是法学。设的第二个专业是医学,所以在他的知识体系中始终认为医学代表
着人类自然科学的最高水平,它把人类与自然有关的全部科学叫自然科学。设置
的第三个专业是神学,后来发展成为哲学。哲学在波罗尼亚大学知识体系中被认
为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共同使用的思维科学。他把全部知识就分成了这三种。
因此2013年大家为一个知识体系又回到了波罗尼亚大学,而波罗尼亚大学最初
就是为了培养人而设立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呢?就是培养其它人所需要的人。那
就是社会所需要的人。当时,意大利有个复兴的前奏,因为各种贸易事件增多,
人们在利益上非常痛苦。一旦发生了贸易上的纠纷,谁来帮助我们解决?所以最
早有人开始宣扬古罗马法。最初时是在街头宣讲,听的人越来越多,不得不找个
固定的场所,这个固定的场所大概就是人类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间教室。这个教
室后来逐步扩大,就成了波罗尼亚大学。人们为了解决利益上的纠纷,需要法学,
因此法学这个学科产生了。培养了大量懂得法律的人走向社会,为需要解决纠纷
的人提供服务。后来人们发现,人们还有另一种需要,即身体上的痛苦也需要解
除,最早可以从古希腊里寻找,如我们现在知道的希波克拉底,这个人就是古希
腊的一个神医,他那个时间也做过手术,收过徒弟,但他当时没有形成班级。波
罗尼亚了不起的地方是根据人身体上的痛苦,开始系统地教授人。所以形成了医
学的班级。产生了医生专业。现在波罗尼亚大学的博物馆里还保存着这张900
年前的解剖床。他的校长说,这是我们的镇校之宝。这张床就证明了我们学校的
历史。同时也证明我们是近代医学的起源之地。再后来他们发现神父的培养也非
常重要,宗教的历史已经两千多年了,神父也需要系统的知识。所以开始设立宗
教的专业。即神学专业。这个专业是为了解决人的另一种痛苦,即心灵上的痛苦。
当时在波罗尼亚看来,人离这三种痛苦是最经常的。利益上的痛苦由法学来解决,
身体上的痛苦由医学来解决,心灵上的痛苦由神学来解决。他培养的这些人就是
为解决人的痛苦而准备的,这就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传统,即第一个使命:为培养
人而准备的。所以大学始终是培养人的场所。培养什么样的人呢?就是培养社
会所需要的人。这就是现在讲的大学的第一使命。这个传统我们后来会涉及到,
在两百年前被打破了。即人类高等教育发展九百年来,有七百年的任务是单一的,
就是专门培养人才。高等教育进入现代,使命始终没变,以培养人才为本质使命,
所以大学就是为培养人才而准备的。我还有一个观点,大学与大学不同,应该根
据他培养的人才的不同而进行划分。一流大学培养一流的人才,还要有一流的成
长率,教育统计学上已经开始证实我这个想法了。当一个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进
入到社会上以后,每天为生存而奋斗的时候,这样的大学培养出来的肯定不是一
流的人才。当这个学生脱离了这种生存感而进入到另一种状态,即有事业感的时
候,这个学生开始步入成功的殿堂。所以看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你是教会了他
生存的能力,还是教会了他领导社会的能力。实际上这个标准已经把大学与大学
区分开来了。所以有一些大学就是以培养领袖做为自己使命的。我们看看耶鲁和
哈佛,这两所大学,奥巴马上台以后,打平了,每个学校各培养了5个总统。他
上台之前,耶鲁出的总统比哈佛要多。所以世界最好的大学应该是以培养领袖型
人才做为自己目的。但是好的大学一定能够培养学生创业,让他们进入到事业担
当中。差一点的大学,只能培养学生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所以一流大学有一流
的成才率,二流大学有二流的成才率。三流大学的成才率是相对比较低的。这里
我还有一个教育学的观点,并不是人读了差一点的大学就成不了才。我是说就普
遍性,就数量比例而言,他的成材率比其它大学要低一些。大家可以看改革开放
以来,恢复高考以后,从1977年以来,我们新中国自己培养的院士,有六七所
大学培养的相对比较集中的。这里面包括山东大学。我以本科学生为计算,分别
为中科大、复旦,浙大,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这些数据大家可以看资料去。在
前年的咨询会议上,中国农大的党委书记屈书记就在校长书记这个班上,放了个
PPT。把自己培养的院士数量排下来,但我们也发现,象一些师专类的院校,一
些很不出名的地方类院校,也培养出了院士。这就符合我们刚才说的那个现象,
好的大学成才率也高的,但也不排除普通大学也有使学生成才的可能。但无论如
何说,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才。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核心理念。这个理
念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变化。这就是教育区别于其它行业的最本质特征。
教育的第二个核心理念是,教学科研是大学不变的中心工作。这个中心地
位是不受任何干扰的,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动摇的。我们刚才讲了波罗尼亚了,
他是把培养人才做为大学的全部工作。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现
在讲讲洪堡大学。今年正好是二百周年,今天我们要重新来谈洪堡精神,重新来
谈怎么样来弘扬洪堡精神。洪堡大学了不起的地方在于这所大学不再分教师与学
生,他们认为教师和学生是一个保守而传统的概念,而用新的概念来替代。教师
是能独立进行科研的人,学生是被他人指导而进行科研的人。所以洪堡精神的第
一项内容是把科研作为大学的正常生活。不能进行科研的人不要在大学呆着,科
学研究成为教师和学生习惯性生活。所以洪堡兄弟是了不得的,尽管洪堡他做的
这些设想,本来要让他去做洪堡大学校长的,后来被任命为政府官员,他失去了
这个机会,但接他的人是一个哲学家,把他的全部思想都实现了。洪堡大学的创
立,使得人类的高等教育从波罗尼亚转移到英国(英国的高等教育一度成为世界
的中心),又从英国转移到德国。所以洪堡大学是一所了不得的大学。这所大学
现在为止培养了29个诺奖的学者,许多思想界的大师都是从这所大学培养出来
的。象共产党人的老祖宗马克思、爱因斯坦(有人说如果不是希特勒排犹,把他
从洪堡大学排走的话,人们说现代物理学、现代科学的中心很可能还在洪堡)当
时美国许多名校的校长都是洪堡培养的,如哈佛的校长等等。米其林大学的校长,
哥伦的校长。由于把科研引入到大学生活中,现代高等教育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教学与科研并重。在波罗尼亚时期,教学为核心,到了洪堡,教学与科研是并重
的。这就是人类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二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贡献主要是洪堡提
供的。蔡元培在洪堡留学过,所以他1916年回北大以后,包括他讲的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这八个字是中国化的表达,其实就是洪堡精神。大家注意,他讲的是
思想自由,现在有的人正在阉割他的思想,把它改成学术自由。这样表达对他是
不尊重的。洪堡精神讲的是思想自由,而不是学术自由。思想自由讲的是不同的
思想,甚至完全相反的思想,可以在同一个舞台上展示。蔡元培做北大校长时候,
大家看,有复古主义者(扎着辫子来上课的清代礼仪师,有改良主义者,有无政
府主义者,还有马克思主义者。这个体现的是思想自由而不是学术自由,兼容并
包,当他把这个理念表达出来的时候,来自欧洲的评价是,在中国没有一流的大
学,但我们见到了一流的校长。这是对当时蔡元培最好的评价。评价来自洪堡,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评价,北洋政府主政期间,蔡前后一共十一次辞职,最聪明的
地方把洪堡精神运用到中国,结合了军阀的历史背景,越是专制的人越怕人家说
他专制,越要表达对学者的尊重。蔡元培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说我的这些想法,
不是我的,而是教授们的。他的治校理念叫教授治校。校长只是教授想法的执行
者。我要这样做,如果你北洋政府不同意的话,就等于否定了全体教授的想法。
我这个校长不能执行教授们的意见,只能辞职了。辞一次职,北洋政府就满足他
一次。所以他把他的治校理念几乎在北大都实现了。蔡元培所弘扬的就是洪堡精
神。所以科研就成为大学的第二使命,教学和科研这两项就成了高等教育不变的
中心工作。这个不变在今天有何意义呢?意义就在于我们确定了这两项中心工
作,不应受到其它工作的干扰和破坏。所以一个大学为了一个什么什么样的活动,
而停学生的课,把学生集中起来去进行什么样的活动,一旦有这样的举动发生,
那就说明没有把教学科研做为中心任务,或者说中心工作地位不牢固,随时受到
其它事情的冲击和干扰。洪堡在讲科研重要性时,确立了两大原则,这两大原则
我们今天看来,现实意义太强烈了。第一个原则,要保持寂寞的原则。我们可
能几乎不了解这个原则,即要进行科研,探求真理,要拒绝世俗,拒绝功利,拒
绝政治。不保持寂寞就不叫科研,你带着一颗功利之心去探究东西的时候,那个
动力本身就受到了怀疑。你的动机本身就是缺乏高尚。第二个原则是自由原则。
寂寞原则加自由探索,这才是洪堡科学研究的精神。当然洪堡的许多贡献不仅仅
表现在这里。他最大的贡献,即贡献了现代的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的两块基
石就是洪堡奠定(提供)的,一块叫学术自由,一块叫大学自治。即保证了学术
自由,又实现了大学自治,被认为是构建成功了现代大学制度。所以把科研引到
高等教育当中来,是洪堡对人类里程碑式的贡献。由此我们确定了大学的两项中
心工作,教学和科研。这儿我们再附带说一下,大学的使命是在发展的。两百年
前的洪堡把教学和科研并重了,美国人到洪堡之后,把洪堡精神带到了美国,结
合美国的情况,又创造了大学的第三使命,科学研究之后,这些成果能怎样会社
会所应用?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美国的一些农科的院校,开始走出校园,
进入到田野。在美国一时有个口号,什么是最好的教授?最好的教授就是脚上踩
满了牛粪的教授。你能到田野当中,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粮食,贡献给繁殖,这
就是好教授。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美国的教育理念,美国的教育理念逐步成
熟,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大学的第三使命是为社会服务。这一新功能是美国的高
等教育开拓出来的。所以现在美国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当它这个理念确立了
以后,美国大学迅速发展,它对社会的影响力,对人类的影响力就超过了洪堡。
所以现在美国的高等教育是具有领先水平的。我们可以再探讨,在我们官方文件
中,基本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任务,但是我个
人理解,高等教育进入本世纪以后,其实已经开始拓展第四个功能。即文化的交
流与融合。这个时候什么时候能观察出来呢?以911事件为标志。上个世纪美国
人亨廷顿作为一个判断,人类未来的冲突是文明的冲突。文明和文化这两个概念
在内涵上是一致的。在他的书中特别讲的伊斯兰的文明和我们儒家的文明。他最
担心的是伊斯兰文明加儒家文明,会毁灭美国的文明。这个判断出来之后,人类
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这个预言家的判断。文明的冲突是最根本的,人类要走向和
谐,怎样消除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我们大家去思考,企业家能为此为目的吗?
企业家不会去解决文明冲突的问题。政治家都是以自己的文明为出发点,所以政
治学也解决不了。最后还剩下一个舞台,就是大学。当大学的课堂上,不同文化
不同肤色的人进行同一种知识的学习、运用和探讨的时候,不同的文化就进入到
了这个过程。所以高等教育应该主动去承担自己的新使命。把不同的文化放在同
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和融合。所以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迅速蔓延开来。所以我个人
理解,这应该是高等教育的第四个重要任务或第四个新的功能。即文化的交流与
融合。交流与融合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类走向和谐。不管高等教育的职能发生怎么
样的变化,我始终认为教学科研是不变的中心工作。
第三个核心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大学永恒的主题。我们现在讲大学
的科学发展观,用三句话来讲它,内涵发展是最实质的发展(而不是规模和外延);
这里有一句话,规模最大的大学往往不是最好的大学。规模和内涵往往是相反的。
第二个发展理念就是质量发展。质量发展就是最好的发展。没有比提高质量发展
再接近的了。但也是最难的。第三句话,特色发展是大学最根本的发展。但内涵
与特色最终都实质上表现在质量上。所以一个大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他永恒的
主题。数量和规模总有它终级极限的时候,但质量的提升却是无限的。所以带有
永恒性,这里讲的质量是全面的质量,是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提升具有无限性。
我们强调全面的质量,从教育理念开始算起,如果教育理念是陈旧的落后的,这
个大学的质量就会受到怀疑。第二个你的价值观是不是先进的,主要看你大学的
追求,我们现在讲大学行政化,很大程度就是大学的价值观被扭曲了,在行政化
状态的大学里,培养不出高质量的大学人才。因为学生从入你这个学校开始,观
察到的就是人们对权利的向往,而不是对真理的向往。然后再看你这个大学的制
度,制度是价值观的沉淀化。这个制度保障了哪些人,在利益分配中,教师始终
排在后边,不是处于优先的位置上,这个制度就有问题了,然后再看你的大学文
化,还有再看你的师资的质量。师资质量决定了你的教育质量。你这个质量的保
障体系,是不是能使你质量的目标得到实现,但基础的还有你生源的质量,那为
什么大学之争先从生源开始呢?那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所以这个质量应该是全面
的质量观。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我们每项质量的提升,都有无限的空间。所以我
说他是永恒的主题。这就是高等教育的第三个核心理念。
第四个核心理念,学科建设始终是大学的龙头工作,或是大学的牛鼻子工
作。抓住学科就等于抓住全部,世界一流高校的第一个特征一定是一流的学科。
如人文学科,人们立刻会想到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哈佛许多教授也会到牛津去
进修或合作进行一些研究。传统的数学,就会想到剑桥的三一学院,一谈到工科,
就会想到麻省,一谈到计算机信息学科,就会想到斯坦福。材料学科在日本仙台
市的东北大学。总之,你的大学要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学,至少要有一两个学科为
世界所公认。所以学科实际上就是这个大学最好的名片,问题就来了,到底什么
是学科,学科在人类在认识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群,是创新的新起点,
是培养人才的固定摇篮,是提供社会服务的平台。所以我理解学科由三个要素构
成。处于学科核心地位叫主体要素,有师资,有学科带头人,现在科研的一个趋
势是,大师加团队。往往是这样的一种模式。第二个叫客体要素,这个是要求你
一定要有创新的科研成果。而你创造出来的这个科研成果已经具有领先性。没有
科研成果的学科不叫学科。而学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把主体和客体联结起
来的过程当中,又培养了创新型的人才。所以学科往往与研究生教育结合在一起。
学科里面有学人,有学生,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往更高层次来发展。基础教育
是使成其为人的教育,即你要学会做公民,职业教育是使人成其为匠的教育。
而高等教育是使人成为才的教育。而高等教育进入到第二个层面,即研究生教育
层次,是使才成为器的教育。所以要求更高,一旦进入到这个学科,经过这个学
科的熏陶和培养,人人都应该成器的。因为成才的过程已经完成了。所以学科建
设其实就是抓这几个要素,现代学科建设人们说还要增加一个要素,物质条件要
素即平台,让学员在一个平台上为科研为努力,为出人才而工作。但核心是前面
三个。一共是三个要素,合起来是大学工作的核心了,所以校长一定要抓学科建
设,就抓住了大学最核心的工作,学科建设发展起来,大学就抬头了,我把它称
为龙头工作。
第五个核心理念是,大学的主体工程始终是师资队伍建设。我们一个大学
有若干个工程,尤其是现在理工治校这个背景。我看了一下在我们的985高校法
科出身的大学校长就我一个,文科出身的数量很少,除了人民大学的校长必须是
文科出身的以外,985高校中文科出身的很少,这个时代是理工治校的时代。因
为理工治校的时代与理工治国的时代也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的思维叫工程思维,
我们已经举行了三届中外校长论坛。我们能看出一些区别,第一个差别是世界名
校的大学校长几乎是文科出身的,很少有理工科出身的,大家可以去反思为什
么?与中国形成强烈对比,特别是哈佛大学,370多年的历史,校长学科出身最
多的是法学。第二个差别,中国的大学校长,上去就讲工程,而国外大学的校长,
上去就讲价值和理念。这个差别非常明显,中国大学校长,一上去发言,只能谈
自己,连自己的邻居都不知道,一上来就讲自己学校如何如何。外国大学校长,
上来谈的都是世界范围的事情,中国大学校长一谈起工程,工程思维是设定一个
目标,然后千方百计地去实现它,但其中所积累的矛盾与我无关。这就是工程思
维。西方的大学校长基本上是价值思维。我们大学里已经被工程化了,如果把这
个词继续用的话,最重要的工程应该是师资队伍建设,这是主体工程。如果学科
是龙头,抬出来,师资队伍就是龙的身体,教学和科研是龙的两翼,大学的雏形
就出来了。西方大学校长只做两件事,其它的事情都与他无关。你找人的越好,
水平越高,你校长水平越高。第二个就是找钱,就做这两件工作。但始终把找人
放在第一位的。大学校长的水平就是找人的水平,如果你能找到比自己水平更高
的一群人,然后能让他们在一起愉快地工作,这就是最好的校长。所以我现在在
山东大学做的建设,排在第一位是建立高度学术化的师资队伍,第二位是高度职
业化的管理队伍,第三位是高度专业化的教辅队伍。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理
念和根据是,什么是大学,教授就是大学,有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大学。
教授就是大学,一个好的教授就是好的大学水平,教授水平始终代表着这个大学。
教授是分等级的,大学教授分为三类,三流教授教知识,但一个大学需要大量的
三流教授,你能把知识系统完整、科学地传授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
知识,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这样的教授是三流教授。二流教授是教方法的。在
教方法的过程中,告诉你知识,一旦你掌握了这些方法,你就可以自己学习知识。
这就是二流教授。这种教授我们自己上学的时候碰到的都不多。一流的教授是怎
么样的,一流的教授是教境界的。他上来几句话就可以改变你的许多认识,使
学生终生受益。他一下就把你带到了前沿。这样能带给你境界变化的教授就是一
流教授。所以一流大学就是看有多少一流的教授。我有时候把师资队伍建设打个
比方,建设一个甲A球队,各个校长就是足球俱乐部的老板。你选的第一个球员
是什么水平,就决定了你整个球队的水平。如果你的第一个球员是甲A水平,那
么来的第二个球员一定会向第一个球员看齐,他也会是甲A水平,第三个球员看
到前面两个和我是同等水平的,或者水平比我还高的,他也愿意来。这样的话一
支甲A球队就组成了。如果选的第一个球员是甲B水平的,再去动员有甲A水平
第二个球员看到第一个球员是那个水平的,他有甲A水平,也多半是不来的,尽
管你有强烈的愿意,他也不来,这样你组建的只会是甲B水平的球队。所以校长
要选好第一个球员。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去选球员。选的球员越多,组成甲A球队
的可能性就越大。以后你才可以去打世界杯去。所以高校的大学第一工程即主体
工程是师资队伍建设。
第六个核心理念,学术自由与学术追求是大学的最高价值。我们来观察一
所大学的价值观,你看这所大学的校方领导在想什么,最重要的还是看这个大学
的教师在做什么?如果这个大学的教师都忙于走穴,忙于做演讲,不是把主要精
力放在教学和科研上,我们就说这个大学价值观可能出问题了。价值观一旦出问
题,方向一定成问题,培养出的学生一定有一种被污染的价值观。所以大学里边
最高的价值观是学术自由和学术追求。如果你一进入大学,就看到教师们在追求
学术,以学术为生命。我把学者研究科研的动机分为几类。一种是以功利为目的
来进行学术研究。带着这种功利去研究学术的人,他的目的一旦达到,他一定抛
弃学术。因为学术不过是他达到目的的工具而已。第二类是为某种规则压迫着去
做学术研究,现在有数量化的要求,完不成任务考核时要受到很多影响,压力一
旦消失了,学术也就被抛弃了。三是最高级的以人格为目的来研究学术的人。学
术就是他人格的一部分,这样的教师是高尚的,这样的教师最容易成为大师,所
以他有能力拒绝功利,拒绝压迫。所以以学术追求作为自己的价值选择。这是对
教师来讲。对管理层来讲,要体现这个价值,表现什么呢,就要表现出对学术的
极大尊重。尊重学术,把学术的判断当做最好的判断。表现在不同大学里面,学
者学人学术的境地和受到的尊重是不一样的。当他受到最大尊重的时候,大学的
价值观就是健康的。大学行政化最重要的表现是以政治的公共权力与行政的公共
权力,来替代和侵害学术的公共权力。学人被边缘化了。学术自由的问题涉及到
大学的体制。洪堡的贡献就在于这里。一是选题是自由的,可以激发自己兴趣作
为选择,现在大学里边最好的办法是把个人的兴趣和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这是
最好的选择。所以选题是自由的,研究方法是自由的,我的研究成果我在课堂上
的讲授是自由的。我发表我的科研成果是自由的,我批评别人科研成果的结论还
是自由的。这一切如果都能得到制度保障,那么学术自由就实现了。所以从事大
学管理,要给有创造力的教授提供自由环境和空间,所以我给大学下的定义是,
大学是自由者的乐园。你给他自由,他才会去发现真理。这就是大学的价值观。
所以学术自由和学术追求是大学里最高的价值观。
第六个特点,创新是大学生命力所在。创新就是科技创新。缺了这个观念
的人都是歪曲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思想体系,是一种现代理念,大学应该是创新
力最强的地方。也是在创新的范围上最广的地方。人类几乎所有的创新都可以在
大学里头产生。我们现在一共是十二个学科门类,这十二个学科门类,分成四大
部分。一部分是自然科学,一部分是工程技术类的学科,一部分是社会学科,还
有一部分是人文学科。这四大类在创新上有不同的内容。对自然科学来说,最高
水平的创新是创新新的知识,总是对应着新知识(范畴、规律,概念、定理),
一种新知识一旦产生,与科学家没关系了,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第二类即工程
技术类学科来说,创新的最高水平是新的方法,新的工艺,新的流程和新的手段。
这些都属于方法范畴。工程技术是把原理和知识进行应用,这个过程对应着人类
的许多发明。自然科学对应的是人类的发现,而工程技术对应的是人类的发明。
所以人类同样需要发明的热情。为了保护发明,总要授予你一些权利,这些权利
成为再发明的动力。所以哲学家在评价科学家和工程师差别说,有时从道德上说,
科学家更伟大,他的知识是人类共有的。而工程师则是成为一个专利,他自己获
利去了。这个评价是个道德评价。法律上的评价则不同,人们需要把知识转换成
工具。第三类学科是社会科学。最高水平的创新是创新思想。形不成思想的社会
科学几乎都是多余的,思想是积累而成的。最初是思想的萌芽是新判断,然后是
新理论,而一系列新的理论,最后就成为思想。还剩下人文学科,文史哲艺术,
最高水平的创新,是创新文化,给人提供一个稳定向上的新的生活方式。在这
种新的生活方式中,你能看到高尚,看到人性自身。所以我们十二个学科,每个
学科都可以创新,所以大学是创新面最广的地方。在思维之外,还有两点是需要
我们关注的,实质上是伴随这四个创新而来的,那就是思维创新和制度体制的创
新。四大创新都需要思维创新,同时还需要体制机制作保障,所以体制机制也需
要创新。创新是大学动力之源,大学的发展就是依靠创新。鲁迅在北大演讲,说
北大是常新的,这句话可以用在每一所大学中。新的第一个根据是每年有新学生,
新的第二个根据是每年有教师,第三个根据每年都有新的科研成果产生的,所以
高校都是常新的。这是第七个主流意识。
第八个主流意识,是大学的管理目的在于服务。大学管理与其它管理最大
的不同,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的,一谈管理往往要涉及到四个领域,首先是
要把握方向,这是中国大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特征,管理的第二个内容,要提供制
度环境,最终形成一种秩序,大学要在秩序中形成发展,管理的第三个内容是提
供条件和保障。大学设置那么多机构,这些机构最终是为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和学
习提供物质条件。管理的最后一项,就表现在服务上,解决师生需要解决的矛盾。
大学的管理本质上是为学术提供服务,为学科发展提供服务,为教师和学生实现
自己的目的而提供服务。所以我这里有一个三个循环的理论。一个循环是校长要
带领校部机关为我们院系服务第二个循环是校长校部机关院长系主任为教师服
务,第三个循环是终级的,即校长校部机关院长系主任教师最后共同为学生服务。
所以我们的基本办学理念,在办学上以教师为本;在教育教学关系上,以学生为
本。在管理关系上,我去年提出了一个一把椅子的理论。学校进行了一段时间的
讨论,是给我们的管理人员提出来的。一把椅子的理论是建立在尊严空间的理论
基础上提出来的,大家看我们的工作人员,一入校一留校,学校就要给他一个工
作空间,至少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他在这个空间上开始履行他的
职责,在某种意义上行使他的管理权,教师呢?他们的空间呢?这叫大学对教师
尊严的第一次侵害,尊严是靠空间进行支撑,没有空间的人就没有尊严。有了第
一次侵害,允不允许发生第二次侵害,在哪儿发生的,往往在教师进入到工作人
员的工作场所时发生的。老师不到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到机关去找处长科长的,
更不会去找校长的。他一定是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来的时候,他一定把他的
尊严带来了,尊严放哪儿了?放你的空间里了。每个人受尊重只有在他人的空间
里表现出来,你在自己受控制的空间里,尊严是能够得到满足的。而当你带着自
己的尊严进入到别人的空间里,如果没有得到尊重的话,就是对他尊严的第二次
侵害。所以我的一把椅子理论就是老师进入到处长科长的办公室里,如果这个办
公室里只有一把椅子,那么这把椅子谁坐?只有教师。原来坐的人必须把椅子让
出来,老师不坐下来,你是不能坐的,这就叫做对教师尊严的保护。在管理的过
程中,如果第一次侵害了教师的尊严,就绝不允许进行第二次侵害,如果一次又
一次地侵害的话,那么这个教师,你想你留得住他吗?你这个大学的价值观是在
尊重学术尊重学者吗?所以大学管理的最高价值是实现服务,这个不是一句空
话。尊严理论可以衡量我们大学的价值观,可以衡量你的服务水平,可以考察出
你管理的目的,这就是我们现代高等教育的第八个理念。
第九个理念,就是特色是大学的秘密所在。我们所有的大学都要办出特色,
没有特色的大学一定是不受人尊重的。我们现在理解特色,从哪里理解呢?我把
它分为两类,一类叫软特色,一类叫硬特色。前者就是这个大学的传统文化和制
度,后者就是你的学科优势。软特色无论怎么讲,因为它把大学与大学的历史分
开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应该是北洋大学,开始叫中西学堂。再后来
叫北洋大学堂,就是现在天津大学,这个学校是1895年建校的,第二所就是现
在的交大,1896年建校的,再后来应该就是京师大学堂,京外的第一所大学是
山东大学,1901年建校的。清华大学是1926年,在清华情结中,与美国是割不
断。不同的历史和起源分别塑造着这个大学不同的传统。这就是它的软特色。最
有代表性是他的制度。大学事情发生了以后,处理这个事情的整个机制就把大学
与大学区分开来,出事之后,谁先授理;一个新教师入校了,他遭受的一系列待
遇,也把大学与大学区分开来了。很多这些东西是隐性的,我把这些归结成为大
学的软特色。展示在外表的是学科优势,学科没有优势,大学就没有优势。我们
都要办世界一流大学,再此之前,是不是要办一所受人尊重的大学。世界一流大
学的标准一直都是变化的。985工程之后,得出一个结论来,与世界一流大学的
差距明显是缩小了。现在我们有十一所学校,二十多个学科,进入到世界前一百,
这是巨大的成绩,但离一流大学的成绩仍然很大。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没有
引领世界的一流的学科。你要办受人尊重的大学,我给了他四大要素,四者缺一
不可,第一位是大学的德性。在学校这个层面上,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
是老师身上。老师无德,学校一定不受人尊重的。大学的德性,老师的有德体现
在哪儿呢?人们说,大学里应该有大德、大爱,这个大爱在老师身上最能体现出
来。父母之爱是伦理之爱,它一定带有某些自私性。所以在制度塑造中,中国古
代就有养儿防老,父慈子孝这些因素。对子女寄予返报的希望,因此这是它自私
性的一面。父母之爱和师爱的区别是,老师对学生所有的爱是不求回报的。我们
哪一位老师上完课要求将来他的学生对他有所回报,这是他的差别。所以大学里
边有大爱。还有一个最高层次的,即对真理的爱。这个爱是真正的大爱,爱到跟
自己的老师可以反目成仇。所以老师里面如果既有对学生的大爱,又有对真理的
爱,这样的老师就可能成为大师级的人物。第二个条件,一所受人尊重的大学,
一定是有思想的大学。思想代表了这个大学的高度,我们现在往往把这个要素忽
略了。工程和数字替代了大学的一切。没有思想的大学,是不受人尊重的。要
成为社会的灯塔的话,灯塔上面实际上就是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灯塔,思想的
最高境界和价值就是真理。第三个是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最后一个就是他的特
色性,是不可替代的,是不能被别人所模仿的,从这个意义上,大学与大学之间
是平等的。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被复制和模仿,大学与大学之间在人格上完全
平等。区别就在于不同特色上。这所大学如果能够被其它大学替代,特色就不明
显,所以特色是一所大学的魅力所在,这四性同时具备了,德性,思想性,创造
性,特色性,就是受人尊重的大学。这就是第九个主流观点。
第十个观点是,大学对待知识是他态度的全部。联系大家的纽带是知识。大
学是知识的共同体。大学是知识的共同体,思想的共同体,文化的共同体,学术
的共同体。知识可以把其它共同体都涵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首先是知识,其它
是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我们也称之为思想,大学对待知识有哪些态度呢?第
一个态度,大学首先要收藏知识。所以大学不可少的一个功能,都要有信息中心
和图书馆,是收藏知识的地方,在社会上获不得的东西,都到大学里去找,大学
的权威地位首先表现在你是知识的权威上。当然我们同时也希望,你是道德的权
威,你是思想的权威。但它的前提先是知识。收藏知识是第一功能,对待知识的
第二个态度是传播。这个过程就是人才培养的过程,把人类的文明成果让新人传
承下去。现代大学要走向社会,不仅仅是把高新的知识传给学生,还应该把一些
普及性的知识传给社会。所以现代大学都是开放性大学,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大
学不一样,我们让社会上的人进来是收费的,西方许多大学是向社会开放,免费
向社会公众举行讲座,这就是第二个态度。第三个态度是运用知识,运用知识的
过程就是为社会服务的过程,要解决社会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学知识的第四个态
度,最难的一项,就是创新知识。学术研究是大学中最普通的工作。创新知识,
我把它分成几类,在大学的活动,几乎叫成学术上的活动,某种意义上,教学过
程是传播型的学术,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第二类学术,叫综合性学术,把已有
成果提炼概括出来,如写出教科书,很好的综述,就叫概括性学术,没有知识创
新,只是对以往的总结。最难的是创造性学术,把新的东西展示给大家。创新知
识是大学对知识的第四个态度。最后一个态度是交换知识,即国际学习,你没有
的就搭建一个平台,把你想要的交换过来。所以你看大学几乎所有活动都与知识
有关系,所以对待知识就是我们的全部态度,所以用知识把人分成为不同的类,
传播知识,交换知识,收藏知识和创造知识,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就是知识共同
体,我们就是为知识而工作的人。以上就是我说的中国教育的十大核心理念。
本文发布于:2023-01-18 16:05: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90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