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赏析
曹操短歌行赏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统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
荡平孙刘两家。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
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在帐内设酒席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
南鸣而去,曹操对此形此景,感慨万十,他横翩翩,吟唱了这首千古
名作《短歌行》。
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节八句。
第一节忧叹人生苦短,要人们对酒当歌。诗的开场就劝说人们
“对酒当歌”,诗人的理由是:“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能有多久啊,它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会,还苦于过去
的日子太多。“去日”,指逝去的岁月。这四句猛一看很像《古诗十
九首》中的消极调子,劝人们及时行乐,其实不是。这里讲“人生几
何”,是说自己要抓紧时间,及时建功立业。这从表面上看,是曹操
在抒发个人的情感,发愁时间太快,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
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
岁月已经流逝,应该赶紧拿定主意来施展抱负。“慨当以慷,忧思难
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
“当以”,没有实在意义,即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杜康”相传
是最早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作酒的代称。接下来诗人说,即使宴会上
歌声慷慨激昂,而诗人的忧愁难以消除。用什么来解消愁闷呢?只有借
助酒。世事混乱,诗人目睹百姓的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
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一点他的《蒿里行》中可得
到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所
以这八句作者写的不是“愁”字,也不是“愁”需要用酒来消解,要
人们“及时行乐”,而是奉劝人们真正懂得人的生命规律而及早成就
事业,下面的诗意由此伸发开去。
第二节写诗人求贤若渴的样子。“青青”,原是《诗经·郑风·子衿》
中的话,“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诗是
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情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
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
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引用
此诗,并一直低低地吟唱它,巧妙至极。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
心”,是直接比喻对“贤才”的思渴;也省掉了“纵我不往,子宁不嗣
音”的两句话,意思是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
信?事实上曹操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使用这种含蓄
的话向他们发出信息,希望贤才能主动来归。“但为君故,沉吟至
今。”“君”,在《诗经》中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这里指曹操心
目中的贤才。“沉吟”,低声叨念,表示渴念。“呦呦鹿鸣,食野之
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
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前两句意思是,
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这两句意思是:我有
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由此表示自己对贤才的
热情。这八句情味深长,感情缠绵,但仍然没有明确点出“求才”二
字,而是用典故作比,内涵丰富,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起到
的`社会作用巨大。
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明明如
月,何时可?”“明月”,比喻人才。“”,取,摘取。意思是:贤才
犹如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
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
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通“宴”。
“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即指人才)穿过纵横交
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
谊。这里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表明
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
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为求贤而愁”和“待贤以礼”,这可以说是全
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这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
旋律”的复现和变奏,是对以上的强调与照应,从结构也起到承上启
下的作用。
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贤才的关切,渴望天下贤才尽归己有。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圈。意
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
根树枝可栖息。这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作比喻的深化。
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
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天下归心。”这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海不辞水,
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
故能成其圣。”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一沐三捉发,
一饭三吐,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是说,山不以它的高
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
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周公为接待天下之士,洗一次头,吃一
顿饭,有时中断几次。这种传说几乎很夸张,不过用这个作比,它能
说明求曹操贤若渴的心情,使天下有用之材汇聚到他的下,贤才全部
归己。诗人用“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不存在
“人满为患”,这些句子画龙点睛,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这首《短歌行》是一首政治诗,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
和政策策略而服务的,作者将政治内容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中。
诗中采用言志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
立业的宏图大愿。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
的笔调表现了出来。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现女子
对情人深情思念名句,表达诗人的渴望;引《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
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的礼遇。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
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以周公吐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
天下贤士归心。
这首诗虽然充满了深沉的忧叹,但是其中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的
精神,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千万不能理
解为曹操劝人“及时人乐”云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而是另一
个层面上的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3-01-18 15:58: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89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