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创作时间:长征,或称“七律·长征”,是毛泽东1935年10月
创作的一首七律古体诗。本诗写于1935年10月,红军攻占腊子口之
后、越过六盘山前。
创作背景: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正确路线指引下,
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来,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
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
不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1935年1月,在长征途
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
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等十
一个省。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
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
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
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
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
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
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这首七律是
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
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
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中生动、
形象、概括地表现出红军战士那种不怕艰苦,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全诗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
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
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
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
逐颜开。
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
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
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
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曾任中国共
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
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本文发布于:2023-01-18 15:5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89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