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项王军壁垓下

更新时间:2022-12-11 22:59:22 阅读: 评论:0

人教版课本同步app初中-乙烯是什么


2022年12月11日发(作者: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1/23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篇一:垓下之战课件文字稿

垓下之战课件文字稿

我来挑战

1、项王军壁垓下动词,驻扎

2、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招致,来到

3、时不利兮骓不逝动词,奔驰

4、项王亦身被十余创动词,遭受

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动词,悬赏

6、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给...。..看,副词,才

7、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定;痛快

8、举九江兵动词,发动

9、诣项王动词,到。。....去

10、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名词用作动词,往东走

11、田父绐曰动词,欺骗

12、期山东为三处动词,约定

13、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动词,回头

14、马童面之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15、令诸君知天之亡我使动,使。.。。。。灭亡

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动,使。。..。。为王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2/23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积累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

2、鉴赏精彩的场面、细节描写。

3、把握项羽的性格特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整体感知

在霸王别姬、东城快战和乌江自刎三个场景中,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

地方,反复诵读品味,然后任选一处分析项羽的性格。

霸王别姬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重情重义、铁汉柔情?

东城快战

英勇无敌、战神本色,自负成性、匹夫之勇?

易中天说项羽:

项羽是一个性情中人,身为统帅的项羽,想到的不是决战而是快战,决

战有求胜的想法,而快战只求痛快一时,不过逞强示勇而已,完全不

计后果。作为统帅本应选决战,即使最后一刻,也不能轻易放弃胜利

的希望,象项羽那样觉得胜利无望便自暴自弃,只求一个痛快一个漂

亮的亮相和谢幕,太幼稚了。

乌江自刎

知耻重义、慨然赴死,末路穷途、认命归天?

我心中的项羽给我的启示

江山美人,已成云烟;

是非功过,早已谢幕。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3/23

做最好的自己:有情,有义,有担当!

谱最美的华章:在天,在人?在自己!共勉!

1、用个性化的形式表达一下你对项羽的看法(我眼中的项羽)。形式

可以丰富多彩如诗词、对联、山东快书。。。.。.可绘画,也可填词演

唱.

2。送项羽一幅对联,以体现你对他的评价。

霸王别姬,英雄儿女情长

乌江刎颈,壮士慷慨悲歌

课标分析

20XX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

简称为“新课标"),关于选修课,新课标设计了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建议从五

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课程模块进行教学.选修课占的比重大

(必修课程只占1.25学年,而选修课程占1。75学年;必修课共10

分,选修课可获14学分),模块多(人教版、苏教版新课标选修教材均

设有16个模块),且大多数是以前中学未曾尝试过的课程,选修课不

再是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而是语文课程中双翼中的一翼,共同构建

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因此,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关系到高中语文新课改

的成败。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

法”。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既不能好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4/23

高骛远,照搬大学课程的方法,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要积极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我们现

在选修的是《史记》,选用的是鲁教版选修教材,该教材分八个专题,

节选了20篇,由于这一选修模块的教学只有10周时间,因此我们又

精选了其中《廉颇与蔺相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垓下之战》等进行

课堂选讲。教科书中其余篇目让学生课余自读。教学时绝大部分学生

阅读《史记》兴趣浓厚,还购买了全套《史记》以及有关评论《史记》

的书籍来研读。

通过名篇《垓下之战》的解读,我们深入解读了人物形象,“窥一斑

而知全豹”,从项羽的故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的道理,同学们以古人

为鉴,来指导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领悟古代文化的思想与艺术魅

力,了解《史记》的创造精神和艺术成就,理解《史记》对我国史学

和文学的深远影响,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

疑、善于探究的良好的治学习惯。考虑到语文学习和文言文学习的特

点,教学中还要充分让学生朗读,以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

的能力.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验、感受,重视主动积极的参与,

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火花的迸

发。

《垓下之战》教材分析

《项羽之死》选自鲁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五单元,单元的主

题是“英雄悲歌”.单元序言建议:学习本单元,应当联系人物所处

的时代,着重体会人物的英雄品质,分析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从而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5/23

对人物的悲剧命运作出历史的评价;在艺术上,具体认识细节的运用

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在文言文学习方面,应

注意继续整理、积累重要的实词和常见的虚词.刘熙载《艺概》云:

“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垓下之战》这篇文章就刻画出

了项羽的“精神气血”.整篇文章集中记叙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

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既有霸王别姬的铁骨柔情,又有

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又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作者以一种对悲剧

性人物个性化的体验和感觉,运用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使文章极具

生动形象、贴近人性的艺术感染力.

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

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我们已经学过了诸如廉颇、蔺相

如、韩信、孙膑等人物,但这些人物都不如项羽有争议,找这样一个

典型的人物做重点案例来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争辩中加深对人物的

性格特点的了解,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高二两个理科班,经过对高一五册文言文篇目以及

前一段时间《史记(选读)》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

释读懂一篇文言文,对文本能形成基本的文言文语言感受能力,了解

了《史记》及史传文学的特点,并对《史记》以及《史记》中的人物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本文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较强,因

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项羽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品质,分析人物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6/23

悲剧命运的原因,并能对悲剧人物做出历史性的评价。

《垓下之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文本,把握文意。进一步梳理积累文言知识。

2.反复诵读品味精彩句段,鉴赏精彩的场面、细节描写。

3把握项羽的性格特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一、导入:

项羽不是帝王,但是司马迁却把他编在了“本纪"之中,从中可以看出司

马迁对他的推崇和敬慕,但项羽在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英雄人物。

今天我们走进文本,多角度来评价这位历史人物。

二、检查预习

(一)检查重点的实词

1、项王军壁垓下

2、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3、时不利兮骓不逝

4、项王亦身被十余创

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6、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7、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8、举九江兵

9、诣项王

10、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7/23

11、田父绐曰

12、期山东为三处

13、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14、马童面之

15、令诸君知天之亡我

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三、品评精彩片段,分析人物形象,认识其悲剧性格。

1、在战中这三个场景中勾画出你认为精彩之处,反复诵读品味,然后任

选一处赏析项羽的性格特征,(形式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展示,

不足之处由教师点拨。)

(1)四面楚歌(悲壮)霸王别姬慷慨悲歌(表现了英雄末路多情而又

无奈的心境)

(2)东城突围(勇武)自述败因(自负、勇武)斩将溃围(无畏善战)

一写突围失道,轻信农夫陷入大泽中,表现其有勇无谋

二写自认兵败被围,乃“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展现其恃勇自负.骁

勇善战。

三写东城快战,连斩敌将,令部下叹服,最后展现其勇猛无敌所向披靡

的英姿。有万夫不当之勇。

(3)乌江自刎船待渡—拒渡(宁死不辱、知耻)项羽为什么不肯过乌江,

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项羽他高傲霸气,这是一个热血男儿的英雄情怀,这是一代叱咤风云的

雄主的豪迈气概,同时这也是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性格原因。曾有人悲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8/23

哀地说,或许项羽少那么一点霸气,那么一点高傲就能渡过乌江待他日

东山再起。骏马赐亭长、头颅赐旧友(仁爱重义、视死如归、侠骨柔

肠)

四、总结项羽形象:

由以上我们可以窥出千古英雄的多情、知耻、重义、仁爱,一个既叱

咤风云又儿女情长;既恃勇自负,又痛苦绝望的悲剧英雄形象。

五、心中的项羽给我的启示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用个性化的形式表达一下你对项羽的看法(我眼中的项羽)。形式

可以丰富多彩,如诗词、对联、山东快书、绘画、填词演唱。..。。.提

示:霸王别姬,英雄儿女情长乌江刎颈,壮士慷慨悲歌

七、板书设计

项羽之死

《垓下之战》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通假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楚兵罢食尽罢通“疲”b。辟易数里辟通“避”

c。自陈以东傅海傅通“附”D。汉有天下太半太通“大”

答案:D、

2。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①乃引兵解而东归乃:副词,于是、就②乃有二十八骑乃:副词,

只、仅仅

b.①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及:连词,和②及其死,鲁最后下及:介词,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9/23

等到.。。。..的时候

c。①楚击汉军,大破之之:代词,它(指汉军)②非战之罪也之:助词,的

D。①今日固决死固:连词,本来②其不至固宜固:副词,固然

答案:D今日固决死固:副词,必定

3.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引兵解而东归解:放松b。汉王复入壁壁:营垒

c.田父绐曰:“左"绐:欺骗D.诣项王诣:拜访

答案:D。诣:到.。.。。。去,这里指逼近

4.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b.举九江兵举:用

c.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顾:回头看D.愿为君快战快:痛快

答案:b.举:发动

5。句中的活用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引兵解而东归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方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

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使动用法,让我称王D。深堑而自守深:名词

作状语,深深

答案:D。深:名词作动词,深挖

6.下列句式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此天亡楚之时也判断句b。君王能与共天下被动句

c。然今卒困于此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D.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10/23

后置句

答案:b.省略句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译文:上天让我灭亡,我渡江干什么呢!(注:何。。。.。.为:固定结构,

表疑问。例:何辞为:还辞别干什么呢?何以伐为:凭什么攻打他们

呢?)

2.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文:我为各位突破重围,斩杀敌将,砍倒敌人旗帜,让各位知道是上天

使我灭亡,并不是我作战的过错.(非.。。。。。也:一种否定判断)

3.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译文:项王怒目呵叱他们,赤泉侯的人马都很惊恐,因畏惧而后退数里。

(瞋:chēn睁大眼睛瞪人)

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

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译文:况且我和江

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西进,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然江东父兄怜悯我,

让我称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

不于心有愧吗?(籍:项羽名籍,这是自称)

5。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

父兄乃降。

译文:汉王就带领天下士卒打算屠毁鲁城,因为他们坚守礼义,为主人

以死守节,就拿项王的头给鲁城人看,鲁城父兄才投降。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11/23

效果分析

本文节选于《项羽本纪》,描写了楚汉战争的最后一仗,通篇气势磅礴,

情节起伏,脉落清晰,展现了西楚霸王项羽英雄末路的悲壮,让后人具

体感受到战争的宏伟气势和激烈程度。预习时我们通过翻译重点语句

检查了课文翻译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理清了文章思路,对文章有了大

体的把握。

这节课我们对第二部分做了重点赏析,深入解读了人物形象,“窥一斑

而知全豹”从项羽的故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的道理.以前我们已经学

过了诸如廉颇、蔺相如、韩信、孙膑等人物,但这些人物都不如项羽

有争议,找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做重点案例来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

争辩中加深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了解,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而且整

堂课学生积极参与,对项羽这个有争议的人物很感兴趣,大胆说出自

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观评记录

主要优缺点分析:

本节课目标达成度较高,引入课程非常有特色,教学设计巧妙.学生参

与程度高,很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注意每个环节的过渡与总结,

及时进行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十分流畅。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辩证分析

人物形象的能力,美中不足个别地方时间安排欠合理.

20XX年4月9日

教学反思

1.精选问题,以点代面,文本解读到位。此篇文章作为一个经典篇目,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12/23

可以讨论的话题确实很多,本次授课精选的三个讨论题目,都是具有

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历来有关项羽的争论也不外乎这几个方面,学生通

过这几个问题的讨论对项羽有了更深刻全面的理解,因而在文本的解

读上我认为比较到位,体现了文本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2.关注学生兴趣,课堂有活力,学习才有动力。活动主题选取的是学生

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参与积极性才能提高.以前对文言文处理重讲字

词,轻讲内容,学生往往无精打采,这节课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调动

自己的生活体验,踊跃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进行质疑,教师主

要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组织和引导学生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将

文言知识与文本探讨有机结合,穿插进行,一直到下课学生都神采奕

奕,欲罢不能,这种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优点:

1、张红老师这堂课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体现了三维目标整体要求;重点、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与

活动设计指向问题解决。

2、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

局合理.

3、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人物品评活动中获

得良好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不足:

1、虽然课堂活动丰富多样,但取得的实效性还难以评价,究竟有多少同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13/23

学真正掌握了这一课的精髓,有多少同学扎实有效地掌握了人物性格

的多样性,这都需要课堂评测来检验.

篇二: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教案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于《项羽本纪》,描写了楚汉战争的最后一仗,通篇气势磅礴,

情节起伏,脉落清晰,展现了西楚霸王项羽英雄末路的悲壮,让后人

具体感受到战争的宏伟气势和激烈程度。作者以一种对悲剧性人物个

性化的体验和感觉,运用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使文章极具生动形象、

贴近人性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已经学过了诸如廉颇、蔺相如、韩信、

孙膑等人物,但这些人物都不如项羽有争议,找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

做重点案例来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争辩中加深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

了解,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学习目标

1.翻译重点语句.

2.划分课文结构。

3.文本内容解读

重点难点

1.重点语句翻译。

2.诗歌对比赏析。

教学方法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14/23

1.反复阅读培养语感。

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3.师生互动探讨分析。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熟练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蒲松龄有一副励志名联,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

可吞吴。”讲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那么上联是什么,说的

又是谁的事情呢?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讲的是西楚霸王项

羽“破釜沉舟”,带领义军灭亡暴秦的故事。

但当项羽实现大志,登上功业的巅峰,获得人生的极度辉煌。但鸿门

宴之后,形势急转而下,他很快就由一颗耀眼的巨星转化为急速消逝的

流星,被他的对手刘邦取而代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

通过学习《垓下之战》,来一探究竟。

二.相关资料

1.人物简介

项籍(前232-前202),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

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史上的战神.中国

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

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率军入关中,以

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15/23

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

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

2.作品简介

《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写得最富文学色彩的知识就是篇

章之一。全文依次描述了起义反秦、巨鹿之战、坑杀秦卒、鸿门宴、

杀义帝、楚汉纷争、垓下之战和乌江自刎等一系列重要场景,记录了

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3.时代背景

鸿门之宴拉开了项、刘楚汉相争的序幕,项、刘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年

的政权争夺战.项羽在鸿门宴后进入咸阳,烧杀抢掠后又东归,分封

天下诸侯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不久又派人击杀楚怀王。刘邦

被项羽分封到蜀地为汉王,仅三个月就率先引发了楚汉战争,并于公

元前205年春率50万军队东伐项羽。虽屡遭败困,但均得逃脱,并

用反间计除去项羽身边的范增。公元前203年,刘、项以鸿沟为界平

分天下,议和罢兵后,刘邦又违约击楚.几经反复,项羽不断被削弱,终

于在公元前202年,被刘邦主力和诸侯联军合力包围于垓下.项羽在悲

歌别姬后,率仅28骑残部,与数千汉军展开了生平最后一次“快战”,

终于自刎于乌江边。

三.朗读正音

1.老师范读。

2.重点字音。

深堑(qiàn)虞(yú)姬麾(huīī)下绐(dāi)曰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16/23

自度(duó)披靡(mǐ)瞋(chēn)目十余创(chuāng)

3。学生朗读。

四.语句翻译

1.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

因其机而遂取之。

2.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

百余人耳。

3.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4.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5.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

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6.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8.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

参考答案:

1.汉已据天下的大半,诸侯又都归附于汉。而楚军已兵疲粮尽,这正是

上天亡楚之时。不如索性趁此机会把它消灭.

2.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

3.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4.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

5.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

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17/23

过去。

6.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

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

7.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

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8.为君主守节不惜一死,就拿着项王的头给鲁人看,鲁地父老这才投

降。

五.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划分结构,为每部分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1-—2段):战前形势.

第二部分(3——5段):战争经过。

第三部分(第6段):战后局势.

六.文本解读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第二部分描绘了垓下之战的哪几个场面?这些场景的描写有什么

作用?

场面:①第三段:霸王别姬

②第四段:东城快战

③第五段:乌江自刎

作用:渲染垂危情势,制造悲凉气氛,刻画人物形象,深入揭示主题.

2.“霸王别姬"中项羽为什么哭了?如果删掉“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效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18/23

果如何?

(1)因为项羽意识到无可挽回的失败命运已经降临到头上了.“泣数行

下”,一个英雄的哭,一脸英雄的泪.热泪滚滚,迸涌而出,是不可遏止

的悲痛,不期而然的流泻。

(2)不能删。周围的人一方面受感染不忍看,因同情而跟着悲泣,一方

面因敬畏之情而不敢与项羽的目光相遇,怕伤他自尊.这样写是为了更

好的渲染悲壮的氛围,侧面烘托悲壮的人物形象。

3.东城快战包括三个层次:①突围失道,②兵败被围,③东城快战,这

三个层次分别表现了项羽什么样的性格?

突围失道—轻信农夫陷于大泽之中,表现其有勇无谋.

兵败被围—自认为“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其恃勇自负.

东城快战—连斩敌将,说到做到,展现其英勇无敌,所向披靡的英姿。

4.对比赏析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大风歌》。

《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

虞兮奈若何!《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

士兮守四方!

《垓下歌》: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慷慨悲歌

《大风歌》:踌躇满志、心忧天下—豪迈欢歌

篇三:《垓下之战》课后练习

《垓下之战》课后练习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垓()下阳夏()名骓()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19/23

刈()旗舣()船毂()城

2.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兵罢食尽结束

b.其不至固宜应该

c.乃引兵解而东归松弛

D.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回头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期山东为三处

b.地方千里

c.吾知公长者

D.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宁许以负秦曲

b.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不如因而厚遇之

c.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由此与错有卻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徒慕君之高义也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

A.乃引兵解而东归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c.马童面之

D.令诸君知天亡我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20/23

6.下面句子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君王能与(韩信、彭越)共天下

b.使(士兵)各自为战

c.今释(项羽)弗击

D.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汉王)止军

7.翻译下列句子.

⑴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

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

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

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

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

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21/23

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

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

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

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

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

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

以渡。”项

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

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

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

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

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

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

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8.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修筑营垒

b.期山东为三处约定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遭受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22/23

D.吾为若德感激

9.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何楚人之多也大王来何操

b.吾为公取彼一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c.汉军不知项王所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若非吾故人乎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10.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②项王嗔目而叱之

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

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1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

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

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b.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

陷入

大泽中。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灭亡自己,决不是

作战的过错。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垓下之战原文及翻译

23/23

c.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杀掉

了一名汉将和都尉,共杀死数十百人,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

之罪”的论断.

D.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

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

于是赠马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

1.略

2.A

3.D

4.b

5.D

6.b

7.略

8.D

9.c

10.b

11.A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22:59: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84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睢的读音
下一篇:16寸蛋糕多大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