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毒蘑菇介绍
常见毒蘑菇介绍
1、致命⽩毒伞
致命⽩毒伞外形与⼀些传统的⾷⽤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般与树根相连。黧蒴树在⼴
州地区⽩云⼭、天麓湖、华南植物园等⼭地均有分布。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在新鲜毒菇中毒素含量很⾼,50克
左右的⽩毒伞菌体所含毒素便⾜以毒死⼀个成年⼈。⽩毒伞毒素对⼈体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造成的危害极为严
重,中毒者死亡率⾼达90%以上,是历年⼴州地区毒菇致死事件的罪魁祸⾸。
2、毒蘑菇-铅绿褶菇
铅绿褶菇是我市近年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祸⾸之⼀。多于⾬后长在草坪、草地及蕉林地上。其毒性⽐致命⽩毒伞弱,主要引起胃
肠型症状,但也可能含少量类似⽩毒伞的毒素,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也有可能因误⾷⽽致命。
本菌有较多的相似种,特别是与可⾷的⾼⼤环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3、毒蘑菇-⽹孢⽜肝菌
⽜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神经精神毒素,降低⾎压、减慢⼼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另外,⽜肝菌属中的某
些种类含有致幻素,中毒后表现为幻觉、谵忘,特别是⼩⼈国幻觉为其特征,还可以有精神异常。
4、毒蘑菇-⼤⿅花菌
⼦实体较⼩⾄中等⼤,菌盖直径8.9-15cm。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菌柄长5-10cm,粗1-2.5cm,圆柱
形,较盖⾊浅,平坦或表⾯稍粗糙,中空。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单⽣或群⽣。可能有毒,毒性因⼈⽽异,不可⾷⽤。
5、毒蘑菇-赭红拟⼝蘑
⼜称赭红⼝蘑。
⼦实体中等或较⼤。菌盖有短绒⽑组成的鳞⽚。浅砖红⾊或紫红⾊,甚⾄褐紫红⾊,往往中部浮⾊。菌盖直径4-15cm。菌褶
带黄⾊,弯⽣或近直⽣,密,不等长,褶缘锯齿状。菌⾁⽩⾊带黄,中部厚。菌柄细长或者粗壮,长6-11cm,粗0.7-3cm,上
部黄⾊下部稍暗具红褐⾊或紫红褐⾊⼩鳞⽚,内部松软后变空⼼,基部稍膨⼤。
夏秋季⽣于针叶树腐⽊上或腐树桩上,群⽣或成丛⽣长。
此菌有毒,误⾷此菌后,往往产⽣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
6、毒蘑菇-⽩毒鹅膏菌
⼦实体中等⼤,纯⽩⾊。菌盖初期卵圆形,开伞后近平展,直径7-12cm,表⾯光滑。菌⾁⽩⾊。菌褶离⽣,梢密,不等长。
菌柄细长圆柱形,长9-12cm,粗2-2.5cm,基部膨⼤呈球形,内部实⼼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柄之上部。
夏秋季分散⽣长在林地上。
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
7、毒蘑菇-毒鹅膏菌
⼜称绿帽菌、⿁笔鹅膏、蒜叶菌、⾼把菌、毒伞。
⼦实体⼀般中等⼤。菌盖表⾯光滑,边缘⽆条纹,菌盖初期近卵园形⾄钟形,开伞后近平展,表⾯灰褐绿⾊、烟灰褐⾊⾄暗绿
灰⾊,往往有放射状内⽣条纹。菌⾁⽩⾊。菌褶⽩⾊,离⽣,稍密,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5-18cm,粗0.6-
2cm,表⾯光滑或稍有纤⽑状鳞⽚及花纹,基部膨⼤成球形,内部松软⾄空⼼。菌托较⼤⽽厚,呈苞状,⽩⾊。菌环⽩⾊,⽣
菌柄之上部。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或群⽣。
此菌极毒,菌体幼⼩的毒性更⼤。该菌含有毒肽hallotoxing)和毒伞肽(anatoxins)两⼤类毒素。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时左
右。中毒死亡率⾼达50%以上,甚⾄100%。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
8、毒蘑菇-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
⼦实体较⼤。菌盖宽6-20cm。边缘有明显的短条棱,表⾯鲜红⾊或桔红⾊,并有⽩⾊或稍带黄⾊的颗粒状鳞⽚。菌褶纯⽩
⾊,密,离⽣,不等长。菌⾁⽩⾊,靠近盖表⽪处红⾊。菌柄较长,直⽴,纯⽩,长12-25cm,粗1-2.5cm,表⾯常有细⼩鳞
⽚,基部膨⼤呈球形,并有数圈⽩⾊絮状颗粒组成的菌托。菌柄上部具有⽩⾊腊质菌环。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长。
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得名。其毒素有毒蝇碱、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误⾷后约6⼩时以内发病,产⽣剧烈
恶⼼、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
状。使⽤阿托品疗效良好。此菌还产⽣甜菜碱,胆碱和腐胺等⽣物碱。
9、毒蘑菇-细环柄菇
⼦实体⼀般较⼩,菌盖直径3-7cm,初期半球形、后呈扁平且中部凸起,污⽩⾊,中央有褐⾊鳞⽚,向边缘有短条纹。菌⾁⽩
⾊。菌褶⽩⾊,离⽣,稍密。菌柄柱形,向下渐长,长4-8em,粗0.3-0.6cm,⽩⾊,菌环以下有絮状或⽑状鳞⽚,质脆。
夏秋季⽣于林中地上,群⽣或散⽣。
有⼈认为有毒,不宜随意采⾷。
10、毒蘑菇-摩根⼩伞
⼦实体⼤,⽩⾊。菌盖直径5-25(30)cm,半球形,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幼时表⽪暗褐⾊或浅褐⾊,逐渐裂
为鳞⽚,顶部鳞⽚⼤⽽厚,呈褐紫⾊,边缘渐少或脱落,菌盖部菌⾁⽩⾊或带浅粉红⾊,松软。菌褶离⽣,宽,不等长,初期
污⽩⾊,后期呈浅绿⾄青褐⾊,褶缘有粉粒。菌柄圆柱形,长10-28cm,粗1-2.5cm,纤维质,表⾯光滑,污⽩⾊⾄浅灰褐
⾊,菌环以上光滑,环以下有⽩⾊纤⽑,基部稍膨⼤,内部空⼼,菌柄菌⾁伤处变褐⾊,⼲时有⾹⽓。菌环膜质,⽣柄之上
部。
夏秋季⽣林中或林缘草地上,群⽣或散⽣。
此菌普遍被认为有毒,不宜⾷⽤。其外形特征与⾼⼤环柄菇相似,明显区别是后者菌褶⽩⾊,可⾷⽤。
11、毒蘑菇-细褐鳞蘑菇
⼦实体中等⾄较⼤。菌盖直径5-10cm,初期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平或稍凸,表⾯污⽩⾊,具有带褐⾊、⿊褐⾊纤⽑状
⼩鳞⽚,中部鳞⽚灰褐⾊,边缘有少量菌幕残物。菌⾁⽩⾊,稍厚。菌褶初期灰⽩⾄粉红⾊,最后变⿊褐⾊,较密,不等长,
离⽣。菌柄圆柱形,长6-12cm,粗0.81cm,污⽩⾊,表⾯平滑或有⽩⾊的短细⼩纤⽑,基部膨⼤,伤处变黄⾊,内部松软。
菌环薄膜质,双层,⽣柄的上部,⽩⾊,上⾯有褶纹,下⾯有⽩⾊短纤⽑。
夏秋季⽣林中地上。
该菌有毒,有很强的⽯碳酸⽓味,⾷⽤后引起呕吐或腹泻等中毒症状。此菌外形特征接近于双环林地蘑菇,但此种幼时菌盖顶
部不呈四⽅形,菌盖鳞⽚细⼩。
12、毒蘑菇-⽑头⿁伞(⼜称鸡腿蘑、⽑⿁伞)
⼦实体较⼤。菌盖呈圆柱形,当开伞后很快边缘菌褶溶化成墨汁状液体。菌盖直径3-5cm,⾼9-11cm,表⾯褐⾊⾄浅褐⾊,
随着菌盖长⼤⽽断裂成较⼤型鳞⽚。菌⾁⽩⾊。菌柄⽩⾊,圆柱形,较细长,且向下渐粗,长7-25cm,粗1-2cm,光滑。
春⾄秋季在⽥野、林缘、道旁、公园内⽣长,⾬季可甚⾄在⽑屋顶上⽣长。此菌有时⽣长在栽培草菇的堆积物上,与草菇争养
分,甚⾄抑制其菌丝的⽣长。该蘑菇含有⽯碳酸等胃肠道刺激物,还含有腺嘌呤,胆碱,精胺,酪胺和⾊胺等多种⽣物碱以及
甾醇脂等。⾷后可能引起中毒,与酒类如啤酒同吃容易引起中毒。
13、毒蘑菇-半卵形斑褶菇
⼦实体⼀般中等。菌盖直径⼀般4cm,有时可达8cm,近圆锥形、钟形⾄半球形,顶部有的略带⼟黄⾊,光滑⽽粘,有时龟
裂。菌⾁污⽩⾊。菌褶初期灰⽩,后期呈现灰⿊相间的花斑,直⽣,稍密,长短不⼀。菌柄圆柱形,长10-25cm,粗0.4-
1.2cm,⽩⾊⾄污⽩⾊,顶部有纵条纹,菌环以下渐增粗,内部松软变空⼼。菌环膜质⽣柄之中、上部。
夏秋季在草地林中空地⽜、马粪上单⽣或群⽣。
此菌有毒,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14、毒蘑菇-毒粉褶菌(⼜称⼟⽣红褶菌)
⼦实体较⼤。菌盖⼀般污⽩⾊,直径可达20cm,初期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边缘波状,常开裂,表⾯有丝
光,污⽩⾊⾄黄⽩⾊,有时带黄褐⾊。菌⾁⽩⾊,稍厚。菌褶初期污⽩,⽼后粉或粉⾁⾊,直⽣⾄近弯⽣,稍稀,边缘近波
状,长短不⼀。菌柄⽩⾊⾄污⽩⾊,往往较粗壮,长9-11cm,粗
1.5-3.8cm,上部有⽩粉末,表⾯具纵条纹,基部有时膨⼤。
夏秋季在混交林地往往⼤量成群或成丛⽣长,有时单个⽣长。
有毒,不可⾷。误⾷中毒后,潜伏期短的约半⼩时,有时长达6⼩时,发病后出现强烈恶⼼、呕吐,腹痛、腹泻、⼼跳减慢、
呼吸困难、尿中带⾎,中毒症状往往近似含有毒伞肽的毒伞。
15、介味滑锈伞
⼦实体⼀般中等⼤。菌盖表⾯光滑,粘,初期扁平球形,后期中部稍突起,深蛋壳⾊⾄深⾁桂⾊,直径⼀般5-12cm,边缘平
滑。菌⾁⽩⾊。菌褶浅锈⾊,
稍密。菌柄柱形,长约10cm,粗1-2cm,污⽩⾊或带锈黄⾊,夏秋季常⽣在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单⽣或群⽣。有强烈的芥菜
⽓味,⼝尝有辣味。有毒,不宜⾷⽤。
16、毒蘑菇-粪锈伞
⼦实体⼀般较⼩。菌盖近钟形,半膜质,表⾯粘,光滑,中部淡黄⾊或柠檬黄⾊,有皱纹,向边缘渐变为⽶黄⾊,直径2-
4.5cm,边缘有细长条棱,可接近顶部。菌⾁很薄。菌褶近弯⽣,密或稍稀,窄,深⾁桂⾊,褶沿⾊淡。菌柄细长,柱形,长
5-10cm,粗0.2-0.3cm,质脆,有透明感,光滑或上部有⽩⾊细粉粒,污黄⽩⾊,空⼼,基部稍许膨⼤。春⾄秋季在牲畜粪上
或肥沃地上单⽣或群⽣。怀疑有毒,不可⾷。
17、毒蘑菇-美丽粘草菇
⼦实体中等⼤,⽩⾊,菌盖直径6-10cm,初期近圆形,后期近平展。菌⾁⽩⾊。菌褶⽩⾊变粉红⾊。菌柄细长,长6-15cm,
粗0.6-1.3cm,圆柱形。菌托苞状⽽⼤。
夏秋季⽣林中地上,单⽣或群⽣。有毒,不可⾷⽤。
18、毒蘑菇-⽑头乳菇(⼜称疝疼乳菇)
⼦实体中等。菌盖深蛋壳⾊⾄暗⼟黄⾊,具同⼼环纹,边缘⽩⾊长绒⽑,乳汁⽩⾊,不变⾊,味苦。菌盖直径4-11cm,扁半
球形,中部下凹呈漏⽃状,这缘内卷。菌⾁⽩⾊。菌褶直⽣⾄延⽣,较密,⽩⾊,后期浅粉红⾊。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或散⽣。此种蘑菇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后引起胃肠炎或产⽣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还有含毒
蝇碱等毒素等的记载。
19、毒蘑菇-臭黄菇(⼜称鸡屎菌、油辣菇、黄辣⼦、⽜犊菌)
⼦实体中等⼤。菌盖⼟黄⾄浅黄褐⾊,表⾯粘⾄粘滑,边缘有⼩疣组成的明显的粗条棱。菌盖直径7-10cm,扁半球形,平展
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褐⾊。菌⾁污⽩⾊,质脆,具腥臭味,⿇辣苦。菌褶污⽩⾄浅黄⾊,常有深⾊斑痕,长短⼀致或有少
数短菌褶,弯⽣或近离⽣,较厚。菌柄较粗壮,圆柱形,长3-9cm,粗1-2.5cm,污⽩⾊⾄淡黄⾊,⽼后常出现深⾊斑痕,内
部松软⾄空⼼。
此菌在四川等地被群众晒⼲,煮洗后⾷⽤。但在不少地区往往⾷后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如恶⼼、呕吐、腹痛、腹
泻、甚⾄精神错乱、昏睡、⾯部肌⾁抽搐、⽛关紧闭等症状。⼀般发病快,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
20、毒蘑菇-⽩黄粘盖⽜肝菌
⼦实体较⼩。菌盖直径1.5-9cm,半球形,表⾯粘,⽩⾊,淡⽩⾊或带黄褐⾊,⽼后呈红褐⾊,幼时边缘有残留菌幕。菌⾁⽩
⾊,后渐变淡黄⾊。菌管直⽣或弯⽣,⽩⾊。管⼝⼩,近圆形。每毫⽶3-4个,有腺眼。柄长4-6cm,粗0.8-1.5cm,柱形,基
部稍膨⼤,内实,初⽩⾊,后与菌盖同⾊,有腺眼。
夏秋季于松林中地上单⽣或群⽣。
⾷后往往引起腹泻。
21、毒蘑菇-粉红枝瑚菌(⼜称珊瑚菌等)
⼦实体浅粉红⾊或⾁粉⾊,由基部分出许多分枝,形似海中的珊瑚。⼦实体⾼达10-5cm,宽5-10cm,⼲燥后呈浅粉灰⾊。每
个分枝⼜多次分叉,⼩枝顶端叉状或齿状。菌⾁⽩⾊。
多⽣于阔叶林中地上,⼀般成群丛⽣在⼀起。
不宜采⾷,⾷后往往中毒。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21:3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80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