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苦读的故事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第1页共3页
勤学苦读的故事
勤学苦读的故事
在阅读中,我们常常能得到许多乐趣与知识。关于历史上那些擅长学
习,乐于学习的人,书本,是最好的朋友。下面是我整理的勤学苦读的故
事,欢迎来参考!
1、郭沫假设的读书方法
郭沫假设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
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
打鱼两天晒网。
2、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
工作有用途,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
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
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3、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
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
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
烂泥塘里站起来,假如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
愚蠢和下流淹死。”
4、施洋搓脚
夜读二·七大罢工着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
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
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
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
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5、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
程度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
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
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
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
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勤学苦读的故事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第2页共3页
6、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为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
枚金质奖章。他没有佩戴此奖章,来作为夸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
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
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一直咀嚼得
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时,又捧起书攻读。
7、王亚南苦读成才
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
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
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
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获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
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8、孙敬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
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
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
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9、苏东坡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
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
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
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
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
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10、巴金读书
着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非常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
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
“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
护士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
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
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
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
11、况衡
况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
勤学苦读的故事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第3页共3页
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
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
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
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
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
书。
12、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
国主义思想家、着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
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着。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
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如今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
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
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
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
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
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
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着名的《日知录》
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复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
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复习不
完,决不休息。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21:18: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79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