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白居易
琵琶行——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
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
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
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
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
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
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
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
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
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
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
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
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
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
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
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
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
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
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
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
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
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
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
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参考翻译:
夜里在浔阳江头送客,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瑟瑟作响,我和
客人一起下马上船,饯别时,我们对举着酒杯要饮酒,却没有音
乐助兴;我们将要分别,心中悲伤,纵使醉了也不能使我们尽情,
在这行将分别时,只见广阔的江面上,沉浸着一轮明月。这时忽
然听到水面上传来琵琶声,使我忘了辞别,客人也不想启程。
依循着声音,探问这位弹琵琶的人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
弹琵琶的人似欲回答,却又迟疑不作声。我们将船移近,邀请她
和我们见面,我们添了酒,重新张灯,重新设宴。经过再三催请,
她才出来,出来时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她才转动弦轴拨动琴弦,
调整声音高低,顺手拨弹了三两声,虽然还没弹出曲调,却已流
露出感情,一弦一弦掩藏抑制,音调不畅,托出幽怨的心惰,声
声充满无限的愁思,好像在倾诉生平的不得意。她低着眉头,随
手继续弹下去,说尽了心中无限的心事。
左手手指在弦上轻轻叩弦,慢慢揉动,右手顺手下拨,或反
手回拨。先弹霓裳羽衣曲,再弹绿腰曲。那粗弦发出的声音粗重,
像阵阵急雨,细弦发出的声音轻细柔慢像私语:粗重的低音和轻
细的高音错杂地弹着,就像大珠小珠落在玉盘上。有时像黄莺般
婉转悦耳的鸣声,轻轻地在花下滑过,有时弦声低沉微弱,像泉
水正呜咽地从冰下艰涩地流过。然后乐音凝结休止,如泉水结冰
一般,由缓慢而断绝。这时使人觉得另有一种深藏的愁绪和憾恨
产生;此时的静默无声的情境,更胜于有声。不久弦声突然弹出,
就像银瓶突然迸裂,水浆四处飞溅一般。又像铁骑突然冲出,一
阵刀枪交鸣的声音。
最后在曲子终了,要收取拨子停止弹奏时,在琵琶的中心奋
力一划,琵琶四根弦同时发出声音,像撕裂锦帛一样。这时四周
的船只都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只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
月。
她沉思不语的将拨子插在弦缝间;然后整顿衣裳,恭敬严肃
站了起来。自己就说:「我本是长安女子,家住出产名妓和美酒
的虾蟆陵。十三岁时就学成了琵琶,我的名字还编排在教坊中的
第一部。曾经一曲弹完后,让琵琶师傅佩服,妆扮之后也常被名
伎妒忌;京师附近的富贵子弟争着赠送缠头彩,以示讨好,每当
唱罢一曲,不知得到多少彩绸;镶嵌有金花宝饰的云纹梳子常因
用来打拍子而敲碎,鲜红色的罗裙常因酒杯翻覆而污损。一年又
一年的欢笑,良辰美景,青春岁月就在不留意之间过去了。我弟
弟从军走了,我阿姨也去世了,时光流逝,我的容貌衰老了。门
前的来客也冷清了,车马也稀少了。年华老去,只有嫁作商人的
妻子!商人只重财利,轻视别离,上个月他到浮梁买茶去了;让我
一人来到江口守着这艘空船,围绕着船外的,只有一轮明月,映
着一片清冷的江水。夜深时忽然梦见年轻时欢乐的事,禁不住的
在梦醒时痛哭,泪水和着胭脂交织纵横了满脸。」
听到她弹的琵琶声,已经够让我感伤叹息了,现在听了这一
番话,更是让我一再叹息:想到彼此同是流落天涯的人,虽说初
次相逢,又何必曾经相识呢?我从去年离开京城,贬官到浔阳城,
经常卧病在床上。浔阳地处偏僻,没有音乐,整年听不到管弦的
演奏。并且住处又靠近湓江,又低又湿,黄芦、苦竹绕着屋子丛
生;在这种环境里,早晚能听到什么呢?只能听到杜鹃凄楚啼叫和
猿猴哀鸣的声音。每当春江花开的时节,秋月皎洁的夜晚,我往
往拿了酒自饮自酌。难道连个山歌村笛都没有吗?只有声音杂乱
刺耳,难以入耳。今夜听了你琵琶的旋律,好像听到仙乐一样,
使我耳朵一时清亮起来。请你不要推辞,再坐下来弹一曲,让我
来为你按旧谱重填一首“琵琶行”。
她被我这些话感动得站了很久,然后退回原位坐了下来,收
紧丝弦,弦声转变成为急促;非常凄凉哀伤,不像先前弹奏的曲
调,满座的宾客再闻弹奏,都掩面而泣,座中眼泪流得最多的是
谁呢?要属我这个江川司马了,所穿的青衫官服都沾湿了呢。
赏析:
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的出场。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
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
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
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
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
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
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
进一层的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
足音之感,无怪乎“主人忘归客不发”,要“寻声暗问弹者谁”、
“移船相近邀相见”了。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
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
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
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
来”。这并不是她在拿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
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
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
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
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
世界。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
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
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
“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撚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
“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
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
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
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
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
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
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
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
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
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
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
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
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
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
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
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
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
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
味的广阔空间。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
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
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
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
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
“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
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
“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
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
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
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
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面对这个形象,怎能不一洒同情之泪!
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了自我形象。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那个“我”,是作者自
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实行仁政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
九江,心情很痛苦。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
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
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
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
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
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
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是不
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同
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
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转来又激动了“我”
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把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
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作如此细致生动
的描写,并寄予无限同情,这在以前的诗歌中还是罕见的。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21:18: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79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