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中唐诗歌的历史范围与历史分期
一、中唐诗歌的历史范围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到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历代、德、顺、宪、
穆、敬、文宗七朝,共71年。766年左右,先后逝去的著名诗人有王维(761)、
李白(762)、高适(765)、杜甫(770)、岑参(770)等,盛唐诗坛由此冷寂。
但此后新的诗人群体不断涌现,至贞元、元和、长庆时期出现了文苑再盛的局面,
直到836年前后,柳宗元(819)、韩愈(824)、元稹(831)、刘禹锡(842)、白
居易(846)等文坛大家相继离世,中唐文学亦到了它的尾声。
二、中唐诗风的转变
1、时代精神的转变:
由盛唐的自由浪漫转为冷静思考,由干时用世转为忧时拯世。
2、审美趣尚的转变
由盛唐的兴象玲珑、风骨端翔、
意境浑融转为大历十才子的清新淡远、韩孟的险怪、元白的平易通俗。
写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
三、中唐诗歌的分期
前期:自大历到贞元年间,主要有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李益、大历
十才子等人。
后期:自贞元到长庆年间,主要有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李贺以及刘禹锡、
柳宗元等。‘
丑
第一节中唐前期诗人
概览
1.以长安、洛阳为中心
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多依附权门,多投赠酬唱之作
2.以江南吴越为中心
韦应物、刘长卿、李嘉祐、戴叔伦流连山水,描写风月
一、刘长卿(约726-约790)
有《刘随州集》
反应当时士人的孤独冷漠的心态。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诗以表达身遭贬谪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为主要
内容,如:
表达身遭贬谪的感慨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山水隐逸的闲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送灵澈上人》(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自许“五言长城”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唐诗纪事》),长于五言,有“五
言长城”之称。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
清〃贺贻孙《诗筏》:“能以苍秀接盛唐,亦未免以新隽开中晚之风。”
二、韦应物(约737-约791)
苏轼:“乐天长短三千首,却避韦郎五字诗。”
其诗高雅闲淡,人比之陶渊明。
寅
有《韦苏州集》
韦应物的早期诗歌,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尚存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如:
《秋夜寄丘员外》、《寄全椒山中道士》
其后期作品的主导倾向,转为向往隐逸的宁静。如:《滁州西涧》
三、大历十才子
据姚合《极玄集》卷上、《新唐书·卢纶传》: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
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
对大历十才子具体诗人,后人亦有其他不同说法。可参蒋寅《大历诗派研
究》,中华书局出版。
大历十才子的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他们的诗,或寄情趣于山水景物,或写
日常生活琐事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皎然《诗式》:“大历中词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以为己有,吾知
诗道之丧,正在于此。”
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
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多写得精致工整,以钱起、卢纶成就较
高。
钱起
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首,《省试湘灵鼓瑟》、《暮春归故山草堂》为其名作,前
为试帖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句尤为传诵。
卢纶
《塞下曲》其三
四、边塞诗人李益
李益(748~829)比大历十子略晚,身跨大历、元和。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
《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
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
李益的边塞诗。
尤其是七绝,虽带有盛唐诗的一些特色,但其诗中的感伤悲凉情调,应
与大历时期的时代风貌有关。
《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为其代表作。
卯
宫怨、闺怨诗《江南词》、《边思》
(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似将海水填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顾况
俗奇并举:俗起元白,奇开韩孟。-
第二节中唐后期诗人
一、韩孟诗派
(一)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1、韩孟诗派的形成。
韩愈和孟郊是诗派的领袖,此外还有张籍、李贺、李翱、皇浦湜等。
2、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和美学追求:
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不平则鸣”说,既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又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
“笔补造化”说,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②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既是韩愈、孟郊的诗歌理论主张,又是在创作中努力实践它。形成韩孟诗
派“奇崛险怪”的风格。
3.韩孟诗派理论主张的意义
突破了过去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转向重
视诗歌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
理论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二)韩愈
辰
1、韩愈生平与思想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详
见教材)
“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重答张籍书》)
“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
而韩愈乃愈全之于已坏之后。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与
孟尚书书》
2、韩愈的诗歌创作
特点之一,以气势见长。
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
特点之二,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如《永贞行》中“狐鸣枭噪”、“晹睒跳踉”、“火齐磊落”、“盅虫群飞”、“雄虺
毒螫”《送无本师归范阳》中“众鬼囚大幽”、“鲸鹏相摩窣”、“奸穷怪变得”
特点之三,常常把散文、骈赋的章法、句法引进诗歌。
《山石》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中将此诗与秦观诗比较曰:“有情芍药含春泪,无
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韩愈的七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州路八千。)
韩愈的绝句
《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古人评点
《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昌黎文章气节,震铄有唐。即以此诗论,义烈
之气,掷地有声,唐贤集中所绝无仅有”。
赞之者如:
(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韩吏部诗歌累百首,其驱驾气势,
若掀雷揭电,奔腾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退之诗,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
巳
倒崛奇,无施不可。放之则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入则藏
形匿影,乍出乍没。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
清·叶燮《原诗》内篇:“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
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贬之者如:
“韩退之于诗本无所解”(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
(三)孟郊(751-814)
孟郊以苦吟著称,诗中以幽僻、清冷、苦涩意象最引人注目。
多五言古体。
有《孟东野诗集》。
“寒”语
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初如食小鱼,所
得不偿劳,又似煮彭蚏,竟日嚼空螯。……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
不如且臵之,饮我玉色醪。(《读孟郊诗二首》之一)
元好问评价: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论诗绝句》)
(四)贾岛
苏轼:“元轻白俗,郊寒岛瘦。”《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
二、李贺
(一)生平(790-816)
字长吉。
有《李长吉歌诗》。
李贺诗集:
清代王琦选辑历代评、注,编撰《李长吉歌诗汇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出
版《李贺诗歌集注》。
(二)、李贺诗歌的内容
《雁门太守行》
清·杜诏、杜庭珠编的《中晚唐诗叩弹集》曰:“此诗言城危势亟,擐甲不休,至
于哀角横秋,夕阳塞紫,满目悲凉,犹卷旆前征,有进无退。虽士气已竭,鼓声
不扬,而一剑尚存,死不负国。皆极写忠诚慷慨。”
南园
南园十三首(其六)
午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开愁歌》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赠陈商》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崇义里滞雨》
生命与理想两重主题交织在一起,通过写鬼怪、死亡、游仙、梦幻来抒发、表现
自己的苦闷。充满伤感的意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雄鸡一声天下白”,“天
若有情天亦老”
《秋来》
(三)、李贺诗歌的特色
1.想象神奇、怪异、虚荒。《李凭箜篌引》
清人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云:“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
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
移人。”。
。2.奇峭的用字、冷艳凄迷的意象,构成幽凄冷艳的诗境
明·王思任《昌谷诗解序》云:“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
死字、血字。”《苏小小墓》
3.构思的跳跃性极大
总的特点,李贺的诗较前人更注重表现内心的情绪、感觉乃至幻觉,而忽视客观
事物的固有特征和理性逻辑,打乱了人们所习惯的思维程式。
(四)、对李贺的评价
唐·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中说:“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
不足为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
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
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
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
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赵翼《瓯北诗话》
未
三、元白诗派
(一.)新乐府运动
1.新乐府
指自命新题以写时事的乐府诗,主要特点:用新题、写时事、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2.代表言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
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白居易《新
乐府序》)
(二)主要诗人
1.“张王乐府”
张籍
王建
2.元稹
代表作品:《连昌宫词》
“元轻(轻佻)白俗(俚俗)”
——苏轼语
“通江唱和”:与白居易寄诗酬唱
3.白居易
讽喻诗
(1)一事一题:“一吟悲一事”,例如《秦中吟》组诗十首
申
《买花》,从小处着眼,揭露出当时社会的弊端,触及到了当时不合理
的社会经济制度本身。
《议婚》《重赋》《伤宅》《伤友》《不致仕》《立碑》《轻肥》《五弦》《歌
舞》
(2)运用肖像、心理、细节等白描手法刻画人物
《观刈麦》:“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3)鲜明的对比
赏析:《轻肥》、《红线毯》
(4)语言通俗、直白
感伤诗
(1)《长恨歌》
ﻼ分析其多重主题:爱情说、同情说、讽谕说、惋惜说、
感慨说、自伤说、双重主题说、矛盾主题说
多重主题说:
•讽谕、同情——表层意义
•寄寓爱情理想,及对美好理想的执着和留恋——中层意
义
•寄寓中唐文人们对理想盛世的回忆和一去难返的怅恨
——深层意义
(2)《琵琶行》
ﻼ赏析其中描写音乐的佳句:
酉
四、中唐后期政治诗人
(一)刘禹锡(772—842)
咏史怀古诗,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在古今相接的大跨度时空中,
注入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悲情和沉思,使作品具有一种历史和人生的沧桑
感和隽永感,在中唐诗坛胜境独标。
《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乌衣巷》
民歌体诗,汲取民歌特色,仿照民歌进行创作,朴素自然,清新可爱,
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堤上行》、《竹枝词》
山水诗,也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
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望洞庭》《春日书怀寄东
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
刘禹锡的诗歌特点:大多简洁明快,格调高昂,风情俊爽,具有一种空旷开
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蕴涵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如名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诗歌特点:清幽孤寂、忧情哀怨
在朴实而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幽清而凝重的情思,寓情于景,寄
慨遥深,诗风兼有简洁、幽深、温丽、含蓄之长。
苏轼:“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应物)上。退之(韩愈)豪放奇
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沈德潜:“柳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20:0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77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