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蒙巴顿方案

更新时间:2022-12-11 19:54:10 阅读: 评论:0

跟家长沟通的经典语句-铺组词


2022年12月11日发(作者:长扇舞大地飞歌)

关于克什米尔民族

九、克什米尔民族

克什米尔地图克什米尔(英语:Kashmir),又称喀什米尔,是南亚次大陆

西北部(青藏高原西部和南亚北部的交界处)的一个地区,曾为英属印度的一个

邦。现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控制。

(一)克什米尔概况

1.克什米尔简介

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77%居民信仰伊斯兰教,20%信仰印度教,还有

少数锡克教与佛教徒。7世纪时东半部开始属于吐蕃(今天中国西藏)版图,1242

年吐蕃全境并入中国元朝(蒙古大汗国)版图,元朝在此驻军,为宣政院辖地,

从此到中国清朝的1850年代都是中国的领土。1830年代英国殖民者从印度侵入,

克什米尔王公向清朝驻西藏大臣求援,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忙于鸦片战争,

不想救援,英国殖民者趁机占领,但清朝中央政府、清朝驻西藏大臣和西藏地方

政府都不承认,而且以后历届中国中央政府都不承认。

占有现在克什米尔一半土地的拉达克地区,文化主要受中国西藏影响,自

13世纪起,曾分别为中国、英国、印度控制。现在拉达克在克什米尔占东边大

部分,居民几乎全为藏族。西方拍摄反映西藏的电影亦多到拉达克取外景。

2.克什米尔自然地理

克什米尔全境多山,大部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北有喀喇昆仑山脉,平

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有8000米以上的山峰4座,7500米以上的8座,中国

和克什米尔之间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中部属喜马拉雅山

脉西段,13个山峰超出6000米,帕尔巴特峰海拔8128米。南为查谟丘陵,高

度一般在1200米上下、印度河上游及其支流杰卢姆河流贯境内。境内山高水深,

现已有公路和铁路与外界联系。南北气候差异很大,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查谟达1150毫米,东北部最少仅50-80毫米;气温自南而北递降,查谟1月平

均为14℃,列城在0℃以下。矿藏有煤;多矿泉与温泉。森林占总面积八分之

一。克什米尔河谷地与查谟地区是重要农业地区,产稻米、玉米、小麦和油菜籽、

苹果。畜牧业以养羊和牛为主,所产羊毛世界闻名,牦牛是山区重要交通工具。

有毛织、丝织、地毯、坎肩和木雕等工业和手工业。还发展了旅游业。1947年

前为英属印度的土邦。印巴分治以及分别独立时,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未获解决。

1947年10月,印、巴在克什米尔发生武装冲突。1949年划定停火线。巴基斯坦

控制区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人口约四分之一,其余为印度控制区。1965年9

月和1971年11月的两次印巴战争,停火线以西的一些地方为印度占领。

3克什米尔归属

克什米尔问题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是查谟-克什米

尔的简称,包括克什米尔谷和查谟平地。这本来是两个独立的邦国。查谟居民主

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居民却基本上信奉伊斯兰教。1846年查谟首领从英国

人手中买下了被占领的克什米尔。而克什米尔人口数倍于查谟。这就种下了后来

争端的根源。

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

的一系列问题。1830年代英国殖民者从印度侵入,克什米尔后将其划为土邦。

克什米尔争端是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

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

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据1947年6月

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

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

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

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

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

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之后,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

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3/5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

另外2/5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

另外,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

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

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

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

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

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

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

1971-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

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二)克什米尔历史

克什米尔,又称喀什米尔,是南亚次大陆西北部(青藏高原西部和南亚北部

的交界处)的一个地区,曾为英属印度的一个邦。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

历史上,“克什米尔”这个词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现在,

“克什米尔”以被用来泛指包括克什米尔谷地、查谟、蓬奇、吉尔吉特、俾路支

斯坦和拉达克的广大地区。其中最主要的克什米尔谷地,海拔较低,土壤肥沃,

群山环抱,河流纵横,风景如画,民风奇特克什米尔,是该地区人口最密集的地

区,大多数为穆斯林。而查谟的居民多为印度教徒,拉达克的居民从文化习俗上

来看则与西藏较为相近。

占有现在克什米尔一半土地的拉达克地区,文化主要受中国西藏影响,自十

三世纪起,曾分别被曾分别为中国的西藏政权和英国、印度控制。至今主权仍倍

受争议。现在拉达克在克什米尔占东边大部分,居民几乎全为藏族。西方拍摄反

映西藏的电影亦多到拉达克取外景。斯利那加是克什米尔在英属印度时期的

土邦首府,海拔1600米,坐落于该地区最大的芜拉湖畔,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也是现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从英国独立,原英属印度内部的克什米

尔土邦的当地王公已经决定加入印度,而当地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希望加入巴基

斯坦,因此归属印控克什米尔的仙境难定。印度和巴基斯坦为此爆发了几次战争。

现在大部领土由印度控制,少部分由巴基斯坦控制。印度控制区称为查谟-克什

米尔(即查谟-克什米尔邦)。巴基斯坦控制部分称为“北部地区”,中巴之间

的喀喇昆仑公路南北方向穿过,首府为“吉尔吉特”。本来作为英国殖民扩

张与侵略的受害者,中国一直试图在克什米尔争端中保持中立和局外人的角色,

极力希望通过和平谈判,与印巴双方确立克什米尔部分与中国的边界。印度依然

采用前英国殖民主义立场,无理要求并派军队进占中国领土,毫不理会当时中国

政府的谈判呼吁,终于导致1962年边界战争。而1963年中国与巴基斯坦谈判确

立了相关边界临时协议,双方都在领土问题上作了让步。这样就出现了印度声称

的所谓的“中控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地区由两个国家分治: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区(自由克什米尔

和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地区(查谟-克什米尔邦)。印

度方面则声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控制了部分东北部地区(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走

廊)。锡亚琴冰川同时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所控制,印度控制了其中大部分地区,

而巴基斯坦则控制了其中较低的山峰。巴基斯坦声称对除中控克什米尔以外的地

区都是巴基斯坦领土,而印度一直没有正式承认中国和巴基斯坦对该地区的控制

权,声称包括中巴于1963年签署的边界所划归中国的喀喇昆仑走廊地区等都属

于印度领土。巴基斯坦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视为有争议的领土,而印度则援引其

宪法证明克什米尔地区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克什米尔地区也有一部分人倾

向于独立建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反对。由于印巴两

国都拥有核武器,克什米尔向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领土争端之一。印

巴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曾经爆发了三场战争: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还有最近一次1999年在印

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地区爆发的卡吉尔边境冲突(某些人称为第四次克什米尔战

争)。

在十九世纪初期,克什米尔的控制从阿富汗的杜兰尼帝国和穆斯林的莫卧儿

帝国、波斯人和阿富汗人手中转到锡克王朝。及后锡克王朝被英国打败,大部份

地区受英国控制。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克什米尔为英属“印度帝国”的一个土

邦。1947年,印、巴分治时,其归属未明确规定,成为印、巴两国长期的争端。

1947年10月印、巴双方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1948年1月联合国安理会设

立了印、巴问题委员会,并建议停火,然后举行公民投票。1949年1月1日

起停火开始生效。同年7月,两国代表在卡拉奇达成协议,确定了停火线,由联

合国驻印、巴军事观察小组监督停火,但公民投票未能进行。根据停火线,印度

占3/5土地和3/4人口,巴基斯坦占其余部分。印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邦政府,

巴基斯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自由克什米尔政府。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

又两次发生敌对行动。印度占领了停火线以西的一些地方。

(三)克什米尔分治情况

1.印控克什米尔

印度控制了大约45.5%的地区(101387平方公里),在控制地区成立了查

谟-克什米尔邦,该邦主要包括四部分: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锡亚琴

冰川。

2.巴控克什米尔

巴基斯坦控制部分可以分为两个区域:一为自由克什米尔(AzadKashmir),

大约13350平方公里,二为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大约72496平方公里,共约85846

平方公里,名义上是巴基斯坦的一个自治区,有自行选举的总统、总理、立法及

司法机关。

3.中国控制部分(印度声称)

喀喇昆仑走廊部分,位于克什米尔北部的小片地区。1963年,巴基斯坦与

中国签订双边临时协议确定该地区为中国领土。当然中国也放弃部分领土要求。

如果该地区地位将来被重新谈判,中国将保留对相关的已经出让的领土的权利,

这显然又是印度不愿意看到的。阿克赛钦:大约37555平方公里。位于新疆

与西藏间的原无人高原。按中国与克什米尔已确定的边界点喀拉昆仑山口和班公

错连线,本来就在中国境内。而且新疆和田县早就对其中的大部分地区进行着非

正式管理。该地区以前从没有正式划界。前英印政府曾提出许多版本的边界方案,

但都没有被清政府接受,更不谈有任何协议了。印度靠前英印政府人员的提议和

计划来要求阿克赛钦的主权,本身就是荒谬和无知的。

(四)克什米尔问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

从未中断。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

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

策造成的。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

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

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根据

“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

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

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

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

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

题未能得到解决。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

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

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

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

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

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五)克什米尔人口、文化和宗教

1.克什米尔人口

克什米尔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聚集地,并拥有众多穆斯林、印度教教徒以及

佛教教徒。其中数佛教在拉达克地区最为盛行。

在巴基斯坦控制的喀什米尔包含北部地区和阿萨德克什米尔99%的居民是

穆斯林。巴基斯坦政府鼓励人民移居包括在此境内的阿富汗人和旁遮普人聚落。

印度控制的查谟克什米尔(包括查谟,克什米尔山谷和拉达克)占70%的

是穆斯林(根据印度2001年的数据)。人口的其它部分是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其

它宗教徒。拉达克居民是印藏种,而查谟的南部却居住了许多部落,这些部落的

祖先可以追溯到邻近的印度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德里市。

在1941年时,印度人占了总人口的15%。但在1990年,居住在克什米尔

山谷的印度居民被强制驱逐(根据某些调查亦可以认为是“自愿离开”)。当年

的十六万人中,现今只有一万五千还居住于此地。

主权宣称地区人口穆斯林%印度教%佛教%其它

宗教%

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北部地区~3百万人99%

巴基斯坦Azad克什米尔99%

印度查谟~7百万人30%66%4%

中华人民共和国拉达克46%50%3%

印度克什米尔盆地95%4%

2.克什米尔文化

克什米尔人的生活型态是纯朴的,对于宗教信仰的差异是宽容的,以及比之

外界更为缓慢地进步的步调。居民大多喜好和平,多样化的文化足够反映宗教的

多样,当部落欢庆节日时才可以使他们远离平淡的生活。克什米尔人以喜好各种

不同的音乐而闻名,男性和女性着装颜色都非常鲜艳。克什米尔华特尔地区的男

性多能表演著名的当地舞蹈“独哈”。当地女性则表演另一种民俗舞蹈“鹿

弗”。克什米尔早已因精湛的美术而闻名数世纪,这其中包括诗歌和手工艺品。

3.克什米尔宗教

克什米尔的伊斯兰教义受到苏菲派影响较深,这使得这里的伊斯兰教与其它

南亚地区的正统逊尼和什叶派很不同。在历史上,克什米尔由于对文化的包容而

闻名,这体现在“克什米尔主义”中,1969年的北约核武器裁减和平条约正是

这一主义的体现。

(六)克什米尔经济

克什米尔的经济基本以农业为核心。在历史上,克什米尔曾以世界著名的开

什米羊毛成为经济带动点而出口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克什米尔人都是编织和

制造围巾、丝地毯、垫子、kurta以及陶器的能手。克什米尔是世界上最好的藏

红花——克什米尔/印度藏红花的产地。自然生长的水果和蔬菜作为有机食物主

要被出口到中东。肥沃的克什米尔谷地是印控克什米尔经济支柱。该地区以养蚕

业及其它农产品如苹果、梨及许多温带水果如坚果闻名。2005年10月17

日克什米尔大地震后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导致巴控喀什米尔方至少七万巴基斯坦

人死亡以及印控克什米尔大约一千五百人的死亡。

自20世纪初克什米尔与朝圣一道成为受欢迎的旅游地点,直到90年代关系

越来越紧张为止。旅游业也是克什米尔绝大部分地区人民的主要经济资源和收入

之一。然而,自从1989年克什米尔暴动事件之后,克什米尔的旅游业遭受沉重

的打击。

(七)克什米尔人

克什米尔人(Kashmirian)南亚民族。

1.民族历史

居住在克什米尔,分别受巴基斯坦和印度控制。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

部分人具有蒙古人种的明显特征。使用克什米尔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大多

数人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部分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徒一部分是外来的,

一部分是改信伊斯兰教的印度教徒。教内通婚,多为一夫一妻制,仍有深闺制残

余。人死后行土葬。印度教徒系从印度河流域迁徙而来。实行种姓内婚,克什米

尔人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渔业。

2.民族特色

克什米尔男人大都个头高挑,五官轮廓清晰,皮肤比较白皙。因为毛发茂盛,

他们多蓄着络腮胡子。

说到做生意,印度人已经算是比较精明的了,而克什米尔人更是天生的奇才

——这里的男人最大的特点是有耐心。他们可以不厌其烦地侍候每一位客人直到

对方完成交易,而且客人很少能在价钱上占到便宜。

克什米尔人历史悠久,4~8世纪佛教文化高度发达,曾有许多僧人到中国

传教。中国古称其地为“罽宾”、“个失密”、“迦湿弥罗”。90%以上的人信

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部分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徒一部分是外来的,一部

分是改信伊斯兰教的印度教徒。他们有4大家族,即赛义德、谢克、莫卧儿和帕

坦。其中谢克家族人数最多。受印度教风俗习惯影响较深,崇拜和尚、修道士、

圣人、食僧,迷信巫术、鬼魔、咒符,甚至姓印度教的姓,如潘迪特、克其鲁、

罗纳、多姆等。教内通婚,多为一夫一妻制,仍有深闺制残余。人死后行土葬。

印度教徒,系从印度河流域迁徙而来。多为婆罗门种姓,被称为潘迪特,一半住在

斯利那加城,一半散居农村。他们中不少人成为克什米尔的政治家、地主、学者、

祭司、教师、国师或王宫官员。他们在今天北印度的学术界,以及印度的行政部

门、教育界、政界、某些商业领域,仍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19:5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76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蒙巴顿方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